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第042章 教化万民 ...

  •   “如此,尔等所言之‘知天下’,其涵盖之人又有几何?”

      顾颜之话音一落,底下的人皆陷入沉默,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顾颜之说的没错,相较于全天下,读书人的比例确实是少,而且大部分的百姓别说不知道圣人之言,就是识字的都少之又少——这么一来,之前所说的使天下知之岂不是一场笑话?!

      顾颜之扫了底下一眼,漫声道:“吾辈文人从先辈们留下来的书籍中、从古人留下的文章里,由断句读明句意开始,启蒙识字,断句识文,逐渐开始明白圣人们所教给我们的礼、理、孝、义、勇、信、忠,逐渐有了智慧,懂得了人生之道、自然之道,并且由此延伸出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理智……”坐在底下的人们听少年用一种平稳的语调说着,不由自主地坐直身躯,侧耳凝神倾听着:“……这些从圣人处学习来的哲理,使我们思绪完整而有调序,从书中学来的那些学问,使我们的智慧可以明达洞彻,并让我们的思想凌驾于一切懵懂无知之上,所以我辈文人自古以来就是天下人的导向,乃至上可入住庙堂参与国事,下可隐居山林悠闲度日,或游历四方漂泊天下记九州之志,或为君王、圣贤、名相、贤臣、豪侠等能人异士写书作传,使之流芳百世——这些,是圣贤们赐予我们的。”

      顾颜之顿了顿,转而道:“所以,我们便理所当然地凌驾于一切寻常之上,成日埋头做一些斯文风流的雅事,却不去理会那些处于我们之下的百姓们,怜悯他们的处境,教授他们圣人的道理,使人人皆知孔孟……如此,怎算的上 ‘句读之解天下知之’?!”

      话音一落,人们肃穆沉思,方承岳等人亦是被顾颜之这一系列的论辩之问搞得思维混乱,无法辩述。

      古时文人关心民间疾苦者甚少,大多不是一心向往着出仕为官的,便是一心想要名留青史的,纵有几个关心百姓的也是少数中的少数,而千百年来拥有那种悲天悯人胸怀的文士无不是真正的圣者,诸如白居易、杜甫等大文豪,这里不多加赘述。

      整个辩论会场沉寂了好一会儿,许久,等大家吧思绪整理的差不多之后,有人发问道:“那按你之意,我们又当如何做到天下皆知孔孟?!”顾颜之瞧去,发问之人也是学院内的学生。

      那学生看到顾颜之看他,也不加掩饰,目光灼灼地道:“断文识字的机会本就难入登天,我等学习学问也是祖辈遗留之功,平民百姓无祖业,无家财,如何能供得起他们读书识字?”

      此人言下之意,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书籍就是一种奢侈品一般的存在。稍古时候书籍的生产传阅基本靠抄录,虽然近百年出了印刷术,但因为印刷困难、加上书籍产量都控制在官府手里,而那些珍贵的书籍文献基本被收藏于各大士族阶级门阀的书房内,一般的士族文人读书,都是靠祖宗留下来的传承,而那些寒门士子基本是靠借阅传抄才得以学习古之圣贤们所留下来的书籍。

      连寒门士子进学都如此困难,那么那些穷人呢?没有钱,不识字,没地方学,又不懂得学,所以“使孔孟之道天下知之”这样的预想其实非常困难。

      在坐的人都想到了这一点,大家又沉默了一会儿,又有学院的人道:“这世间本就无知者繁多,再加上农民忙于种、工人忙技、商贾忙于利,碌碌之辈哪有闲工夫去学习圣人之道?——这世间,唯有文士们继承了古之圣贤的所有遗留,学以致用,为国家计、为百姓忙、为天下之利攘攘,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将圣贤之德传承而下……”

      又有人接道:“这世间岂是人人有资格读圣贤书的!千千万万人里,有之天才即有之庸才,庸才甚多,你想要庸才懂得圣人之言,岂不是让‘盲人辩色、聋者听音、哑者学语’一般!”

      此话一出,底下的人基本上都吵吵嚷嚷的说一些诸如此类的反驳之语,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士族门阀的弟子,所持的观念基本上都是士族阶级的观念,对与顾颜之刚才所说的论述自然充满了质问与疑惑。

      坐在前方的方承岳他们此时脸上带着些笑意,一开始虽然被顾颜之反问的有些哑然,但现在这种情况反倒是他们有利。

      在座的人中自然还有一些不曾开口说话的人,这些人中不是寒门士子就是一些外院的读书人及庐山游客,这些人纵然心有疑问,却依然静观其辩。

      顾颜之坐在上首安静的听着一种学子的论述,心中越发的平和,待所有人都说的差不多了,这才缓缓开口道:“……孔子曾说过‘有教无类’,其意在于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教育百姓是不分这些的……”

      贾崇庸闻言,冷笑打断:“据《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史载又言人之‘姓’是原来帝王所赐给诸侯的封号,春秋战国时‘百姓’之意都指百官与贵族身份的人,民类当时只有名无姓的,孔丘之七十二贤徒人皆有姓,皆是出身贵族士族之人,纵使身家微寒,学问亦不是那寻常百姓学习的了得,圣人尚且如此,吾等又当如何?”

      自古至今,只有士族阶层以上方可接受教育是封建社会一直坚持的受教育准则,近百年虽然有打破这一铁律,但寒门士子饱受打压还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但凡寒门出身的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一直坚持自己的道终而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在某个州县做个小品官员;要么依附士族攀上高位,但却会成为某个家族附庸。至于两者都不屑的,则只剩下清贫的日子直到死亡……这是多数寒门子弟的下场。

      顾颜之淡淡的看了方承岳一眼,道:“有教无类中的‘类’,是说人原本原本是有‘分类’的——分类,即差别,比如众生间,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有的心之忠,有的心擅叛;有的人以布施为善,有的人以作恶为乐……如此种种不可胜举。但是,只要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这就叫有教则无类,既是孔丘所言之‘有教无类’也!”顿了顿,又道,“世间万物都是不断在发展变化的,只要时间在流逝,那么人就会不断的繁衍、历史也就在不断的前进、万物也都在不断地变化……既然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自然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学问。孔丘活在与我们相隔千年之前的春秋战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与现今又怎会相同?!而今你拿前人之事比较今日之事,岂不是贻笑大方?!十年前的你还是黄口小儿,十年后的你却坐在这里与我谈辩,你十年前说‘吾之爱巧婢’是因为你年幼须受婢女照拂生活,十年后你说‘吾之爱巧婢’则会有人因你沉溺闺阁欢愉垢陷你,当时的话用在现在,可行否?!同理,千年前的事拿到现在说,可行否?!”

      话音一落,四周传来阵阵轻笑,贾崇庸神色一僵,说不出半句反驳的话来。

      “……《五子之歌》中其一唱曰‘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告诫后者所为何?就是因为他们说‘老百姓可以亲近,而不可轻视。人民为国家之本,本固了国家才能安宁。’所以自李唐来,唐主李世民开科举,不分门第取天下之才,发展民生,为何?皆因世人衍生至此,社会的总需求已不仅仅只限于士族门阀,所以四百年间,李唐天下之成就乃是古之灼烁,无国能出其右,就是因为国主不轻视百姓们的力量……尤其当今天下,寻常百姓乃万万之数,怎不叫人重视?!谁人敢轻忽得?!负责这些人的教化,让他们明白孔孟之道又怎会无用?!”

      偌大的小岛上,寂静无声,只有顾颜之那青涩平稳的声音略带激昂地继续辩述着自己的观点:“……倘若日后,因为我们这些文人士子的教授,彩国百姓人人皆变成了明书意、懂其礼、知仁义、晓文理的人,使不忠的人学会忠义、不孝的人开始敬爱老人、残暴的人变得温良、吝啬的人变得慷慨大方、富绅能够乐善好施、不驯的人变得谦恭、奸商变得有信用、犯罪之人懂得守法——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又何愁不兴、何愁不强盛?!”

      “……一个国家的强盛,靠得不仅仅是君王的治理、官员们的谏言与地方的管辖,而是靠人民本身的努力,人民的心强大了,那么这个国家自然会变得强大,所以使国家强盛的最根本之处,就是让百姓们的学习到圣人们的思想,即让天下知之古圣之德,懂得仁、义、智、勇、信,这样一来,这个国家就会变得更加强盛——这也是我最开始提出问题的所想要得到的答案及目的!”

      顾颜之说完后,神情兴奋,可等他说完了,发现四周一片寂静时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似乎说了很多与这个时代有些的脱轨的言论。

      瞅瞅底下那些个瞠目结舌看着他的人们,很显然自己说的这个“让全国百姓接受教育”的想法惊悚到他们了。

      顾颜之心中讪讪,觉得自己这辩论兴致来了就不管不过说一大堆的毛病有些不太好,本来只是解说一下句读之问,为什么发展方向跑到全民教育上去了??

      ——不能再说了,再说下去自己恐怕有些控制不住。

      于是他站起来,在众目睽睽之下,神色淡然的道:“如此,吾之‘句读之问’暂且解释到这里,诸位师兄若有疑问,日后详询罢。”然后转身看向赵祯他们,却对上了穆岚那一双鹰一样锐利而洞犀的眼睛。

      那双眼眸中闪烁着一种火焰,一种渴望,他目光灼灼的看着他,就像是看着一件稀世珍宝、绝世奇珍一样,那种志在必得的紧迫眼神令顾颜之没由来的心中一跳。

      是的,又来了!那种下意识的危险感觉!

      顾颜之觉得有些战栗,但是却不仅仅是害怕,似乎还有一丝丝的兴奋,仿佛自己渴望受到那个男人如此的重视一般。

      顾颜之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他居高临下地站在若干文人士子间,与坐在士子中的穆岚对望着。

      明明只是一瞬间的对视,两个人却仿佛相互凝视了许久。

      不自觉打了一个激灵,顾颜之率先回过神来,抬脚大步走了,赵祯自然是立马跟了上去,穆家兄弟与刘伯熙还坐在那里没动。

      “——那如何做才能使得天下皆受教?!!——呃?人呢?”底下的人因为顾颜之的话纷纷陷入沉思,当终于有人回过神提出心中疑问时,才发现那个说出惊天言论的少年早已消失不见。

      人们这才纷纷醒过来,有的人因为顾颜之的言论神情兴奋,有的则觉得甚为荒谬无稽,有的甚至感觉意犹未尽,大家坐在那里相互讨论顾颜之刚才说的论点,热闹之极。

      但总归因为顾颜之的提前离席有些疑问上不能得到解答而遗憾着,毕竟顾颜之的论辩中尚有许多疑问没有解答。

      “二哥……”穆睢神情亦是波动不断,他转头看向穆岚,发现穆岚的眼神中所迸射的光芒,原本一直平静的心也有些许微漾。

      穆岚知道他要说什么,他摇摇头,随即神色兴奋地喃喃:“真是……捡到宝了——”

      刘伯熙没有注意到兄弟俩的对话,她神色又是钦佩又是震惊,独自坐在那里怔怔出神。

      这些人都没有注意到,在观辩的人中,有一个长相平凡的男子眼中所透露出的,是与穆岚一样的光芒。

      顾颜之今日孔雀岛论辩,是历史的大轱辘的又一次滚动。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2章 第042章 教化万民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