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之一 ...

  •   一 八路不好客

      顾筝最不喜欢的,就是她自己的名字,读起来的时候总会令她想起那件古老的传统乐器,让崇尚西学的顾筝本能的嗅到一股陈腐之气。
      顾家是雍山有名的地方大族,从曾祖父一辈算起,出了二个进士三个举人,其中有两个做到了知府,着实光宗耀祖,顾老爷子是秀才出身,长子顾简,黄埔军校毕业,如今是第九独立旅的旅长,就驻在雍山,也算得上是小小一方诸侯,次子顾符,留学法国,曾经在北京执教化学,如今随着国民党撤到了重庆,依然报效国家培育桃李,只有顾筝自己,在顾老爷子和大哥的双双严令下,不得已中断了学业,回到了雍山县城。
      按照顾简的话说,就是“国难当头,男儿报国,女子守家,此为中华五千年之传统”,但这句话对十六岁就敢自作主张报考西医的顾筝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对那些守着自己的警卫也没少生气。一来二去,顾大小姐“脾气不好”的名声就传开了。
      这一天顾家来了远客,从重庆回来的顾筝的表哥许鸣,还有顾筝英文的启蒙恩师杨神父。杨神父是美国的传教士,和顾简交情也不错,到底外国人面子大,一番抗争一下,顾家就放顾筝三人出门踏青了。
      其实顾筝也别有用意,她想让对连连战败的国民党颇有微词的许鸣亲眼看看国民党抗日的力度,而许鸣呢,也想借机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到雍山里的八路支队。
      说起雍山里的八路,就不得不提到与顾家并称“雍山县城半边天”的凌家。
      凌家也是书香门第,五代之内,出了一个进士五个举人,与顾家不相上下,但那唯一的一个进士一直做到了翰林院掌院,提起来就比顾家光彩得多了。凌老爷子是同治家间的进士,长子凌广声在上海经商,次子凌广德曾是中央军的旅长,后来英年早逝,第七个儿子,就是人称“七少”的凌广业,早年留洋,学了一肚子洋墨水回来,没能把祖业发扬光大,却成了雍山有名的□□头子“凌司令”。凌七少二年前在日军的围剿中战死,如今把它改编成八路军雍山分区支队的那位司令,也姓凌,人称凌小司令,就是凌家的养女,凌广业的义妹,凌初。
      这位凌初也颇有来历,当年凌广德回乡探亲,带了一个警卫营,顺路剿匪安民,一口气抓了三十余个土匪,十几个□□,其中一对□□夫妇,还带着个婴儿,土匪是一击既溃,□□拼死抵抗,警卫营也折损了不少,惹得凌二少爷军人杀性一起,没二话,统统枪毙。凌老爷子叹息一声,要了纸笔,大书“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字,就这么把那个婴儿救了下来,由凌家人抚养长大,因为有这么一段前因,给那孩子起的名字就是凌初。
      凌司令拉起大旗是七年前,那时凌初只有十二岁,也跟着上了山,真正应了“龙生龙,凤生凤”那句老话。这位凌小司令也颇有成就,眼下手底下有近两千人,与日军,国军分庭抗礼,在雍山百姓口里,几乎成了呼风唤雨的神仙。
      凌老爷子在凌广业上山的时候就把和他断绝了关系,领着剩下的四个儿子在县城里闭门读书,不惹是非。顾简也因此对这位“匪属”极为客气,顾筝曾经见过几次,老爷子慈眉善目,实在想不出来居然会养出那样刚烈的儿子来。
      许鸣对共-产-党极其向往,对八路军极为钦佩,开口闭口都是“平型关”,但此番亲眼看见顾简一旅军容整肃,也不由得称赞,顾筝面上有光,自然兴头更高,几个人越走越起劲,越走越远,走出了警卫营的布防范围,结果——出事了。
      真跟人们传说似的,几个蒙面大汉跳出来,把几个人捆吧捆吧,用口袋一装,就扛回去了。
      绑票!
      其实顾筝起初不怎么慌,土匪多半是为了求财,自己家资殷实,被看上也不算意外。但两天过后,几个人都有点慌神了。这些土匪根本没提条件,整天带着自己赶路,言谈之中也颇为尊重,晚上松绑,顾筝检查检查自己身上东西,一根布条都没少。
      不拿表记去要钱,哪家人肯信?难道是为了报仇?以顾简那种逢匪必杀的军人性子来说,仰慕——多半不可能。
      十几个土匪带着几个人又赶了几天路,一天晚上到了一个村头的小树林里,为首的大当家把盒子炮抽出来,一抬手——
      三个人不约而同的闭上了眼睛。耳边枪声大作。可是等听到一阵脚步声睁开眼睛的时候,眼前一片灰扑扑的土布军装,土匪一个都不见了。
      八路?
      好好的土匪怎么变成八路了啊。三个人大惑不解。
      其实很简单,土匪——抓错人了。
      这位土匪的大当家姓徐名保柱,绰号徐二虎,日后在雍山也是响当当一号人物。但遇到顾筝的时候,还只是个新拉旗的不成气候的小土匪,手底下十三四个人,只有两只撸子,一只盒子炮。
      这年头没钱不成,几个人就把主意打到县城里的富户身上了。也难怪,日本人一进雍山,地主老财们都卷卷铺盖逃进县城了么。其中有一个富户姓李,人称李三爷,儿子也是留洋的学生,徐二虎听说这位李少爷近几个月要回来探亲,就在县城外埋伏好了,正好遇到顾筝。
      要是只有顾筝和许鸣两个人徐二虎大概还会有些犹豫,可还有一个金发碧眼的杨神父呢——洋鬼子,醒目啊。
      徐二虎二话没说就把人抓回来了。过后一查居然是顾大小姐,顿时这几个人成了烫手的山芋。
      钱是不能要了。送回去?依顾简的脾气,你是土匪?杀!
      扔在道边让他们自己回去?就凭这几位娇生惯养的来头,要是出点差错还不是要自己的命啊?
      商量来商量去,后来二当家起了个主意,现在八路不是和国军交情好么?咱们扔八路地头上,他还不得给顾旅长送回去?
      结果徐二虎就带着人把顾筝扔在一个据说有八路的村口,放了几声空枪,见灰扑扑的跨枪的人影来了,拔腿就跑。
      这里驻着一个班的八路,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见几个人这么明目张胆的绑在村口,第一个印象就是——卧底!本来吗,有没事往村口扔人质的土匪么?还不是伪军异想天开,想冒充受害人混进革命队伍?
      那位班长对敌经验丰富,防范意识也极强,于是之后几天,顾筝三人的待遇,一点没变。直到八路军打听到顾老爷子的千金被土匪绑了票,相貌年纪衣饰无一不合,才以礼相待,还客客气气的把他们送到了支队司令部。
      按说解释清楚,让那个班直接把他们送回去也就没事了,但是无奈这些支队干部整天在山沟里跟小鬼子捉迷藏,突然冷不丁冒出个金发碧眼的一个美国鬼子来,还会说中国话,不看都对不起自己。
      按支队政委的话说,既然有个洋鬼子,就算的上是“外国友人”了,何况还有顾旅长的妹妹,为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大局,能不隆重接待么?
      于是一路上众人瞩目,个个目光灼灼,犹如不怀好意,把穿着洋装的顾筝和身为洋人的杨神父吓得不轻(许鸣倒是心满意足,他穿学生装,人们都看惯了),其实都是好奇看新鲜的。
      但是一进支队司令部,三个人从晌午等到中午,被-干-在屋子里了。
      这么说也不算准确,因为许鸣几乎是如鱼得水——屋里一角立着个书架,都是线装古书,许鸣自身学文,父祖两辈都开过当铺,对此研究颇深,两眼放光的就扑上去了,杨神父呢?不说别的,光听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杨思齐”就知道了,这一位对中国古文化也有倾慕之感。
      书架里颇有几本古书,许鸣鉴赏得头头是道,杨神父听得连连点头,两人大有精神食粮代替物质食粮之势,而顾大小姐独自在一边忍饥挨饿。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个子不高的八路,也是灰扑扑的一身旧军装,手里捧着本线装书边看边走的进来了,听得许鸣几句议论,也大有知己相逢之感,三个人凑在一起那边“好书啊”“好书啊”摇头晃脑的感叹,这边就把顾筝的火给勾上来了。
      ——这算怎么回事啊?!
      杨神父是自己老师不能发火,许鸣那个书呆子发火也没用,顾筝眼睛一转,就看中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白白净净的八路了。
      顾筝看定一本封面古朴的旧书,翻了两页又合上,悄没声的给那个八路递了过去——“这个,是不是好书?”
      那个八路接过来,脸刷的就红了,烫了手似的把书一丢,这才仔细的打量顾筝。
      “你们是——”
      什么书?按某些人的话说,是“妖精打架”,大名是春宫图。顾筝是学医的,看惯了人体结构,对这个自然有免疫力,但对这样纯洁正统没见过世面的土八路来说,威力不亚于日军的掷弹筒。
      不过顾筝脸也红了,原来自己饿得眼睛耳朵都不好使了。这么一定神顾筝才发现,眼前明明是个女孩子,哪能用这种招数啊!
      “顾小姐?”那个八路窘得脸还红着,可是眼神晶亮笔直的看着自己,说出的话温和平稳,极有主人家的风范。
      那样的神情语气,顾筝以前也见识过一次。还是顾筝在北平随二哥一起参加一个舞会的时候,某位要员携姨太太出席,五姨太方值妙龄,风姿典雅,据说是书香门第,零落至此,在跳第三支舞的时候,却突然众目睽睽之下,鞋跟折断,扑到了舞伴怀里,在场众人无不惊诧。五姨太的舞伴是个上尉军官,窘得不成样子,却见那位五姨太缓缓起身,整了整衣裙,从从容容对那军官伸出手道:“张先生,对不起。”那位军官才反应过来,挽住五姨太手臂,二人小心镇定,退到一边。顾筝当时也吓了一跳,听到邻桌那位要员的太太冷笑一声,似有得色,才恍然大悟,不由得暗叹红颜薄命,明珠误投,。虽然那女子的名字相貌顾筝早已忘怀,但那时那个少女微红着脸,在尴尬中努力从容应对的样子却被她牢牢记了下来。此时这个八路,虽然模样还有些青涩,衣服也极简朴,但风度与那个五姨太比起来,毫不逊色。
      这个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凌初。
      之后,自然是误会冰释,盛宴款待,尽管席面之朴素与凌初之身份的对比也让三个人暗地里略有感叹,但顾筝回想起来,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一句——“顾小姐?”
      席上支队的老红军殷政委向顾筝三人道歉,顾筝才知道,那些书比自己不过早到半天。
      雍山支队三营二连打伏击之后,顺手抄了个汉奸的家,那汉奸还颇为风雅,家中藏了不少书,连长知道凌小司令爱书成癖,良莠不分一股脑全送过来了,就闹出了“春宫图”这样的笑话。
      事后,殷政委把整个警备班的人都批评了一通——
      “司令员会钻到书堆里,你们几个倒是提醒一声啊?难道你们就不饿?”
      那几位,光看那个会说中国话的洋鬼子就看不够了,哪还想得起款待?何况凌小司令和洋鬼子许秀才不是相谈甚欢么?再说八路军啃着树皮都能打仗的肠胃,论对饥饿的忍耐力顾大小姐和他们完全不是在同一级别上的。

      于是,后来有人问起顾筝对八路的第一印象,就是“八路不好客”。
      也对。被绑着走了几天的路,又饿了半天,这样的主人,怎么也称不上好客。
      但是,这答案每每让人挠头。共-产-党极重宣传,以顾筝的身份和当时的国共合作的形势,怎么也不能冷冰冰的啊?
      而凌初对人谈及此事的时候,每每惭愧万分,且为此事,从此立下了“公事之时不看一书”之誓,生生断送了自己“手不释卷”的美名。

      二关云长

      后来——
      后来几个人就在凌初这里住下来了。

      说起来还和那帮土匪有关——徐二虎在窑子里劫了个汉奸,这倒没什么,关键是这汉奸是个拉皮条的乌龟,领着个鬼子一起去的。
      门口点头哈腰的二当家看到小鬼子晃着罗圈腿进来颇有几分紧张,但弟兄们都布置好了,打不打?
      二当家做了几个暗号没人回应,回头一看徐二虎,嘿!这位大当家手里搭着块手巾,死死盯着鬼子腰上的手-雷,眼睛发直,就差流口水了。
      打吧!
      就这么顺手牵羊,把那鬼子从军装到三八大盖洗劫了个遍,可惜他们不知道,三八大盖的枪柄上,涂得是菊花军徽,象征天皇,真正有素质的日军打仗时,打死的不算,只要还有一口气,没有把武器让给敌人的。
      那鬼子也是个直性子,一番羞愤之下,想不开切腹了。这件事轰动一时,连日军联队长都有所耳闻。日军中队长青田大怒,集合日军伪军来了一次清剿,把徐二虎撵得抱头鼠窜,好在这位也逃出了经验——专往那种八路,国军,日军交界的“三不管”地界跑,八路和国军的地盘也连带着都糟了殃。
      兵荒马乱的没法保证安全,凌初得了报告转移司令部,把顾筝几位”民主人士”和“外国友人”也带上了。
      司令部转在一个小山村里,凌初他们住下的第七天,得到消息——八路军剧团的同志们回来了。
      他们一回来,司令部里女性的人数暴涨数倍——剧团十四个人,连剧务导演什么的在内,七女七男,据剧团的团长肖志国介绍说这也是工作需要,遇到盘查得紧的时候,正好七对夫妻,好过关么。
      肖志国四十来岁,红脸膛高个子,声音宏亮,仪表堂堂,又是个爱说笑的性子,很快就和顾筝他们混熟了,讲剧团里的趣事,说起来肖志国他们回来的前五天,还在清河镇给伪军们演了一场。
      清河镇背山环河,是雍山的重镇,因为交通便利,比雍山县城还富足。日军忙着抢交通要线,对重山中的县城,兴趣不算很大,故此整个中队的队部,就驻在清河镇上。
      这一天肖志国他们路过,本来想无声无息绕过去,但见几个剧班子都赶着往镇上走,一时好奇打听,才知道徐二虎山穷水尽,落到日军手里,青田大度,几番劝降之下,终于英雄气短,于是徐二虎摇身一变,就成了伪军第二团第四营的徐营长。
      这样的喜事当然要庆祝,日本人尊重中国人的风俗,也搭台唱戏,这些个班子是想去捞几个钱。
      肖志国回来和剧团里的人一商议,带了三个小伙子,悄没声就跟着一个剧班混进去了。肖志国幼时在北平戏班里学艺,习得是武生,第一天剧班亮相时连着空翻了八个筋斗,一镇轰动,第二天就被指定,庆祝那一天,专给“弃暗投明的徐营长”演武戏。
      肖志国满口答应,回头就对班主说,要演《古城会》。第二天拿着戏单,负责调度的翻译官就琢磨开了,这《古城会》是场好戏没错,但是是讲关羽千里走单骑与刘备相会的事儿,合适不合适呢?
      最后琢磨来琢磨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这场戏去掉。他到后台这么一说,肖志国据理力争,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一挑帘进来个人,清河镇镇长的护院,兼清河镇保安队的队长,何彪。

      这位队长也出身江湖,却是个跑马卖艺的。
      清河镇的镇长姓徐,人称徐老爷子。老爷子七十多了,一双眼睛平时半睁半闭,长髯飘飘,虽然是儒家弟子,信奉的却是黄老无为之术。日军进了镇子,徐老爷子也极为恭顺,衬上仙风道骨的派头,让青田极为满意,还破例在徐家盘桓了几日,正好有个打把势卖艺的班子路过,就召进来表演。
      那班主不敢怠慢,让几个小子耍花架子耍的眼花缭乱,配上砰砰的大鼓,也挺有气势。日军看得也挺上瘾,赏钱也挺多。何彪是负责拣钱的,拣着拣着,就看见一个上等兵把钱踩住了。要是一个铜板也就算了,一块明晃晃的大洋哪有不拣的道理?
      何彪点头哈腰的给日本兵行礼,请他让开,可这一位也不懂中国话,看得开心也没在意,见何彪在自己面前晃啊晃啊的碍事,就把何彪拨到一边去了。
      班主汗都下来了,自己陪着小队长不敢随便起身,一个劲儿的使眼色。可惜何彪人愣,光顾着怎么从日本兵手里拣钱来着,压根没抬头。他看这日本兵按着鼓点踩拍子,趁他抬脚的时候去拣,结果那日军落脚时,正好踩在他手上。
      何彪忍着疼,没吭声,日本兵被人扫了兴致,可不干了,扬手便打。可惜他不知道何彪的来历,这位自小摔跤打架,都成了条件反射了,一闪身抱住日本兵的腿一用劲,就把他摔出去几丈远。
      当着日军中队长打日本兵,胆大包天,自然是重罪。
      青田把这些要犯押起来,亲自审。
      徐老爷子全力配合,除了亲自设宴赔罪之外,也亲自陪审,不想头天晚上陪皇军吃生鱼片脾胃不合坏了肚子,不过审了一个时辰,每每审到紧要处,老头就起身起身“更衣”,如此这般十来次,下边人犯没遭什么罪,倒把青田闹得没情绪了。
      也没办法,中国人吃生鱼片极少,偶尔拉个肚子也算正常,何况那是老爷子素斋几十年后第一次破戒。
      后来此事拖来推去不了了之,一行人终于保住命出狱,何彪对陈老爷子感激涕零,就给他当了护院,后来又成了清河镇保安队的队长。凭着一手摔跤的绝技,在日军眼里也算一条好汉。
      他听翻译官和肖志国说完,立刻拍板:“关羽,是武圣人啊,绿林中都敬他,没一个拉旗不先拜关二爷的,徐营长是好汉,怎么能不看关云长的戏啊?”
      演吧。
      肖志国抖擞精神,演得神完气足,特别是那一段唱腔——
      “勒马停蹄珠泪掉,
      青龙刀斜跨在马鞍鞒。
      想当年在徐州弟兄们失散了,
      困土山得相会故友张辽。
      失下邳为保护二位皇嫂,
      约三事降汉室并未降曹。
      曹孟德他待我礼义甚好,
      上马金下马银美酒红袍。
      官封我汉寿亭侯爵禄非小,
      大丈夫岂能够忘却了旧交。
      今闻得大兄长投奔袁绍,
      挂印封金饯行在灞陵桥。
      过五关斩六将直奔黄河道,
      斩秦琪走单骑千里迢迢。
      念桃园三结义同把汉保,
      刘、关、张虽异姓似同胞,莫动枪刀!”

      “莫动枪刀”四个字唱得字正腔圆,乡里人都看得呆了,一声喝彩“好!”
      彩声刚落,就见伪军团长劭英麒,和那位投诚的徐营长,两个七尺高的汉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嚎啕大哭。旁边伪军没有一个不放声的——甭管真心假意,团长哭了,自己哪能杵在那儿无动于衷?
      眼看中国人一片哭声,青田的脸色就不好看了。
      就在这个时候,徐老爷子缓缓起身,和儿子把劭英麒徐二虎两个人扶起来,呵呵一笑:“这是喜极而泣,徐营长遇到皇军,如关羽遇到刘玄德,岂有不哭之理?”
      于是,日军终于有了个台阶下,闹剧草草收场,不过过后戏班都被仔细盘查了一番,罪名就是,疑似有八路。
      可惜肖志国几个人戏还没散就已经大模大样从正门扬长而去,和剧团的人汇合。
      这一段许鸣听得眉飞色舞,直叹肖团长艺高人胆大,肖志国轻描淡写一笑:“都是中国人,看在关二爷面上,他能不放我走?”
      都是中国人啊。就这么一句话,不知道为什么,顾筝竟然觉得眼睛有点发热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之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