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第七十章 一把辛酸泪 ...
-
林府人少,年节的筹办容易许多。何况,林如海走的孤臣路子,虽说必要的人情往来还是不可少的,但女眷之间的往来,通过这种法子来拉拢属下,这对林如海来说却并不必要。
即使是贾敏在时,因身子不好,也少和扬州的官员女眷往来的。加上家中收入甚丰,便是各处庄子上的东西也够过年用的。第一次接手这件事的黛玉,居然觉得相当轻松。想到在梦中每当年节之时,凤姐那焦头烂额的模样——尤其是最后两年——黛玉不由得唏嘘不已。
这个年节,最为麻烦的事情,倒是放人的事。
姚姨娘确实是相当的谨小慎微,这几年来,林府的人事变动非常的少。放人放得最多的一年,还是黛玉没去贾府的时候做的决定。
虽说人事的安排,确实是容易引起纠纷,但姚姨娘的谨慎还是让黛玉有些摇头。
如今的贾府,上上下下,竟然有十几个丫鬟,到了该放出去配人的年纪。有那么几个,甚至已经拖了一两年。而婆子虽然好些,但也有五六个的年纪根本就不该做事了。
林家倒是没有贾家荣养下人的传统,他们的家生子数量也并不多。骤然少掉二十个人的话,人手立刻就会变得捉襟见肘。
所以到了年关,奇怪的,林家倒是很需要买人了。
寻常妇人的生活,黛玉是绝对不愿意过的。但她也知道,对大部分的女孩子来说,嫁人的事都耽搁不得。她从不愿意耽搁了这些丫鬟们的终身。
于是还是将那些个拖了一两年的都先放了出去,剩下的那些,也告诉她们,可以让家里寻觅姻缘了。开春的时候放她们回家。
而那些年纪到了的嬷嬷们,黛玉也让姚姨娘注意调换她们的工作,让她们别做重活。
就连黛玉的奶嬷嬷王嬷嬷,黛玉也有心给她一笔钱放她出去了。她知道自己多半还得往京城走一遭,却是无心再让王嬷嬷跟着去了。如此一来,连她自己身边,也得添人。
当然,外面的那些小厮并家仆,黛玉虽说见过的不多,也让人照此办理。并且在年关之前,就让管家林生打听起扬州可靠的人牙子来。
另外,也不是说除了人事之外,就一点儿麻烦事都没有了。
只是有些麻烦事在黛玉看来,却反而是令人愉快的。比如说……头面首饰。
黛玉微微掀开了帘子,只从车内看着外面的繁华景象。扬州本就是个繁华之所,此时时近年关,家家户户难免都要抽出空来,尽力而为的办些年货。故此比平时又热闹了几分。
黛玉在自己家中,自然是比在贾家要自由许多。
这几个月,算是走访了扬州的诸多胜景。虽说许多地方都不能尽情游览,她依然喜欢出门。但凡有什么能够说得过去的名目,她都不会放过。
只是小半个月以来,她都在家中为了年节的事情忙碌,却也有些时候没有出来了。
此时看着街上行走的贫家女子,黛玉心中暗暗慨叹。有所得则必有所失。她锦衣玉食,不比那些贫家女子要为生计奔忙,却断然无法这般行走闹市的。那会连累家风!
不多时,马车便驶进了一家院子。
见并无外男,嬷嬷这才摆好了小凳子,掀开了帘子,让紫鹃扶黛玉下车。
车外早已经有个三十余岁、打扮华丽的中年妇人等着,见了黛玉,顿时带着满脸的笑容迎了上来,“林大人的女儿,林姑娘,这还真是第一次见!可真是贵客临门,蓬荜生辉了。”
一边行了一礼。
黛玉第一次亲眼见着这生意人的做派,一时间心中有些稀奇——薛家虽是皇商,但哪里需要姑娘小姐出去做生意的?——脸上却是不动声色的还了一礼。
“这位就是吴夫人了?我在京中住了几年,对扬州倒是生疏了。今儿来,已是迟了。”
吴夫人忙笑道,“如何迟了?这首饰的式样,若有什么新鲜花样,倒多半是从京中传出来的。我们这儿,倒常晚上一二年。只怕那些样子,姑娘看了还要笑话呢。”
黛玉笑而不语。
这吴记银楼,名字虽不起眼,亦不可说雅,却委实是扬州数一数二的银楼了。扬州乃至于附近的贵妇人、小姐们,多半最爱此处。
这吴夫人,便专门招待这样的女眷。
要说为何贵妇人们都最爱此处?盖因这儿除了紧跟时下流行的首饰样式,还专有一些稀奇名贵的原料,并不打造雕琢成物件,只接受定做。说是“天生地养的珍奇物件,配得上专有的款式,也断然不至于过时”。
因此只等买家来看,单独招待,按物件本身与买家的喜好,来设计雕琢。
他家有门路进到好料子,其中的师傅尤其是琢玉的师傅,更是名满江南。自然是生意兴隆了。
黛玉和素玉两个在贾家的时候,头面首饰的置办都是与贾家姐妹等同的,轮不到她两个来置喙。但她们两个难得在林家过一次年,林如海心中也是欢喜,早说了要让她们好好的置办些衣物首饰。
衣物一年四季都要办新的,且她们都是在长个子的时候,衣服往往穿不了几次,这也就罢了。首饰头面,却是可能留下来,日后成为嫁妆的。
难为林如海还记得吴记——当初贾敏在这里为一对双胞胎儿女定了两个长命锁,带着两人的名字并吉祥话的,十分精巧。便不愿意女儿的首饰也和那些姨娘一般,在普通的银楼买办了。特拿了几千两银子,让黛玉到吴记看看,只说把数年的亏欠一并补全。
黛玉知道,林家历代主母留下来的那些东西,就足以让她们风光出嫁了。她根本没打算用这么多银子。但听说吴记的经营之道,心中却是好奇。加上女儿家爱美的天性,还是欢欢喜喜的走了这一遭。
只是她没到过这里,不知道这里的接待如何,又是否欺客,却是不敢第一次就带上素玉。
那吴夫人夸了黛玉数句,神态言语愈发亲密恭敬,全不当她是个幼小女童。待得引得她到内厅坐了,让人奉了茶,这才笑问道,“金的银的暂且不论。不知道林姑娘还有什么喜欢的料子?”
黛玉也不瞒她,“舍妹更喜欢带色的翡翠,我倒更喜欢和田玉并珍珠些。”
吴夫人叹道,“近儿翡翠风靡,我们店家进料子却也不容易了。往往还没进进来,客人倒已经先订走了。如今还真没剩下什么好料子……不过,倒还是有一套成品的镇店之宝,极品血玉雕琢的一个镯子。当初一块料子上琢出来的小挂件都已经卖出去了,唯有这只镯子,至今尚且无人愿意出那个价钱,林姑娘可愿意看看?”
黛玉一听,就已经明白了。
这家店子,看来不但有门路,还有背景。否则怎能摆着一套极品血玉的东西不怕被人谋夺了去?
不过,这个不干她的事。而且,极品的血玉若真琢成镯子,断然没有为小孩子的手腕制作的道理。她买去做什么?当真攒嫁妆么?
只是……
“我这辈子见过血玉呢,能开开眼界也好。”黛玉还是如此问道。
吴夫人笑了,拿了一串钥匙给旁边侍立的一个丫鬟,“你去取来。”
一边又说,“和田的玉料也委实没有了。不过倒有几只极好的簪子。不过,机缘巧合,前些时候,我们买进了一些上好的海珠,还不曾开张,想来倒是能让林姑娘好好的挑挑。”
黛玉点头。
不多时,那个二十左右、相貌温柔的丫鬟捧着一个檀木的盒子过来了。吴夫人接过盒子,又让她去取珍珠。吴夫人自信的朝黛玉一笑,示意另一个丫鬟移开茶具,随即将那盒子放在了桌上。
盒盖揭开,只见素色的绸缎上,一个只经过了简单雕琢和抛光的玉镯静静的躺在上面。这是一只椭圆形的贵妃镯,光洁圆润、玉质通透,通体色彩均匀浓艳,却毫无庸俗之感。
颜色是婚嫁喜事之时,人人最喜的正红。但并无凝滞沉重的感觉,反而似乎在隐隐流动,如溪水一般,散发出一种动人心魄的异彩来。
盒盖一打开,便有满室生辉之感。便是吴夫人身边的丫鬟们,多半见过这个,一时间都是人人瞩目。就别说黛玉身边的紫鹃雪雁了。这两个丫鬟虽然也见过不少好物件,但这等等级的,却着实是没有见过。
而黛玉的心思,却又完全不同。
她之前就已经隐隐有所猜测,但看到这只镯子才敢确认,确实,这是在梦中她拥有的那只。
——玉儿,你要记得,你一介孤女,无父母宗族扶持,我林家的偌大家产,你定然无法全然守住。便拿在手上,也不是福气,反要招惹祸患。那些外物,你就只当不知罢了,也莫再过问。这二十万两的银票,就是你以后一生的立身之本,你要藏好。只是这样的东西,并不能说一定保险。因此还有这些首饰。你且放在身边的首饰盒里,不要轻易告诉人。日后有些银子不好使的事情,这些东西或可帮你。且你放在身边,又有外祖庇佑,旁人也不好打你贴身之物的主意。
这番话,是黛玉梦中,林如海在过世前一段时间,交代黛玉的。
彼时贾琏在林府已经住了大半年,早清楚了林府的底细。而这世上见了那诺大的家产不起意的,能有多少?黛玉知道,父亲这是想用钱财换平安。
谁知道,还有人心不足、过河拆桥之语。
——或者也不是不知道,而是真的无可奈何了吧。
总之,那时她有一个随身的小箱子,夹层里就放着包括这血玉手镯在内的,不下十件这等极品珍宝的物件。专与其他的首饰分了开来。原本她还当都是先人传下来的,谁知道竟有一些是她父亲另外购置的。
可惜啊……
无父母、无宗族。这六个字,当真是字字血泪!
幸而,如今这些东西却是用不上了。
“这样的东西,想来至少也要数千两银子吧?”黛玉淡淡的说道。
吴夫人笑道,觑着黛玉的脸色说,“可不是!这扬州城豪富也是不少,但若说大家内眷,肯花这许多银子买一个镯子的,却是少了。倒是有一些商人家有这份心思。可这等宝物,不是我妄自菲薄,留在商家却是有些屈了。说实话,对着商家,我出价却是要高些的。卖给他们,还不如我们自己留着呢。”
吴夫人显然相当清楚——四代列侯、人丁单薄、巡盐御史这些词加起来等于什么。
林家买得起!而且买下来,后院不会有什么闲话!
她只要比市价低些卖出去,就是一个善缘、人情!
但黛玉并没有给个准信,只是摇摇头说,“这样的东西,给妹妹做个嫁妆是好的。只我还做不了这个主,得问问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