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9、第五十九章 更有同归慰寂寥 ...
-
在甄家住了一晚,黛玉到底还是没见着甄宝玉。毕竟她不好到处乱走。只是宝玉身边的大丫鬟碧珠来了一趟,代宝玉回黛玉的谢意。
宝玉只让她回了五个字,“这是应当的。”
但在同时,他还让碧珠带了一份方子来,说是他问他的师父清河子讨要的。那位长寿的、曾经的将领对医药果然极为了解,那方子专为政务繁忙、积劳成疾的人准备。
并附上了相应的忌讳说明。
黛玉见他一副“不肯唐突”的模样,心中倒是有些怅然——这多半是贾宝玉的影响。但重见了这份细心,也还是有些感动。
素玉却是没想那么多,她只是有些好奇——难以理解那个甄宝玉为什么能为一件听说的事情做那么多。不由扯了碧珠问了些话。那碧珠也不多说,只说宝玉早不叫丫鬟近身服侍了。他现在多在京城,每年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一月多,日日还要自己练武,她所知道的也不多。
但仅仅是这些,就足以让素玉大为纳罕了。
黛玉听了也是惊讶。
但想想看,也并非不无可能。如果说宝玉会变得不愿意亲近丫鬟,想也知道多半是因为袭人的缘故。虽说自金钏儿之后,宝玉就已经惦记着把房里的大部分丫鬟都打发出去了,也不再说吃胭脂之类的话,但他也还是认为,能有那么三两个能陪伴他们终生的。比如说晴雯,比如说袭人。
但在梦中,贾母死后,她的身体一下子恶化下来,宝玉却再没在她的面前提过袭人,或者让袭人来看她。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宝玉多半是认清袭人的为人了吧?不会只往好处想了。
但现在的贾宝玉,虽然没有给珍珠改名字,对她也还是信赖有加的。这么一想,黛玉便又觉着高兴了许多。她是希望宝玉尊重女性,但这不等于她希望他盲信。
第二日起来,黛玉便领着素玉辞了甄府,回到船队,令船队开拔往扬州而去。知道甄宝玉就是宝玉,这令黛玉又安心了许多。只是她暂时还想不到下一步罢了。
她不知道的是,在她离开金陵没两天后,母亲和妹妹不过刚刚回到甄府,宝玉就告别了家人,离开了金陵。
黛玉可不知道清河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没想到宝玉这次南下是有“正事”的,还当他很快就会回京城。但这次不是回家过节,宝玉忽然说要南下,清河子哪有那么容易能同意的?
幸而宝玉早有准备,只问清河子——“我在南方,常听说有倭寇等海外贼寇犯边,不知道师父可知道我朝水军的情形,对南边的武备如何?”
哪怕是一生戎马生涯的清河子,也不由得哑口无言。
对这些东西,他所知道的真是异常薄弱。然后宝玉就摆事实讲道理——从五胡乱华到原为大唐马奴的契丹入侵,原本都不过是从中原正统朝廷眼中的“疥癣之患”发展起来的。或者,原本把人家当做不足为道的工具利用得挺欢快。结果呢?
虽说一个是陆路,一个是海路,但如今倭寇等海贼走的路子和当初的草原蛮子是一样的嘛!抢了炎黄子孙的东西去发展自己,又骚扰得地方不得安宁。怎么知道日后就不会出大乱子?也不用出很大的乱子,只要给大明的西南疆域造成一定的麻烦,北方的鞑靼就会趁势而起!
宝玉是有原本的经验,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其实他自己想想,却也觉得心惊。他单知道,原本的探春被当做私人礼物一样的送出去了,连个“和亲”的朝廷册封的名分都没捞到。但是否得了“礼物”的那些蛮夷就能就此收手?从古至今好像就没见过这样的“好事”。
而从魏晋后的五胡乱华,到连续被几个异族侵扰的宋朝,所谓的“正统”从来不是坚不可摧!
于是,本来就觉得宝玉可以出去游历游历了的清河子便放了他南下。宝玉却也不是全为了黛玉。但也正因着有清河子的书信,他才能安排好自己的行程,住了几日便自离家去海边,准备顺路往扬州一行。
因甄林两家素来没什么交情,宝玉此前一直想不到拜访林府的理由,他倒是没想到,这次在金陵,这个问题就被解决了。
一路舟车劳顿,倒是没有什么可以记叙的东西。八月初的一日,黛玉素玉两个到了扬州,林府早派了车马来接。却有许多仆妇小厮,极有排场,和黛玉梦中回来的时候却是大有不同。
黛玉那时回来,林如海身患重病,身边又没有儿子,林府已经是人心思散。姚姨娘能够照顾得好林如海,黛玉便已经要夸她做得好了。
素玉不知有这番对比,见家中安排的隆重,心中却也是高兴,“到底还是家里好!在那边的时候,便听说京城再繁华,却是连门也出不得。今儿回到扬州来,改日里定要求得爹爹,让我们四处去散散。”
黛玉虽还记得那林繁的事情,但素玉这样的念头,她却是可以理解的。若非心中还有事,她何尝不想到处去看看?哪怕是坐在车里,到那些扬州有名的胜地去瞅瞅,也是好的。当下也不说素玉,只是笑着点头。
难得的,这一日的上午,林苍玉在上课的时候有些心不在焉。他年纪到底还小,虽勉力遮掩,但其实早被夫子看了出来。但这夫子素来满意苍玉,也知道他平日辛苦,因此不曾点破罢了。
林家家教甚严,苍玉本身也应承了要照顾父亲,便不肯外出读书。林家也有这份家底,便一应请了几个夫子来教他,将日常的时间给安排得满满当当。非但要读经史,懂诗书,林如海吃了自己和贾敏身体不好的亏,还要苍玉把君子六艺都拿起来,学些粗浅的射、御之术。
苍玉平日里便没有什么交游,一应只在家中勤学苦练。他虽早慧,也继承了大部分林家人的性格,喜欢读书。却也还是想要有个同龄人在日常说说话、玩一玩的。
听得姐姐、妹妹都要回家来,心中自然是极为惦记。
虽然这对姐妹已经离家数年,但对苍玉来说,还不算陌生。毕竟黛玉的家信频繁,而素玉写来的东西不多,却是苍玉的双胞胎。苍玉总觉得自己对这个妹妹是很了解的。
在苍玉看来,黛玉的学识值得钦敬——他们的父亲也说这个女儿“聪慧出众,若是个男儿身,倒保不定能考个状元回来”——而素玉则是类似于开心果的存在。
因姐妹回来,林如海也早说给苍玉放半天假。到了中午,苍玉辞了夫子,便连忙往后宅去。果然听说黛玉素玉两个已经回来了,正在收拾行李,自然忙去见过。
苍玉虽说自觉不算陌生,真见了三年多不见的姐妹两个,却还是惊奇得不成。
走之前的黛玉再怎么年少聪慧也就还是一个小女孩子,素玉更是幼小。这样的年龄本来就是飞速成长的时候,彼此都和当初记得的模样天差地远了。
黛玉还好,毕竟有个素玉日日在眼前看着。只是,素玉依然是个活活泼泼的圆脸丫头,苍玉却已经有些小少年的模样了。
在苍玉眼中,自己的姐妹们变化得可就大了。
他早知道素玉不定性,但现在他怀疑素玉至少比他小两岁……
他也知道自己姐姐读书多,连经史上也有自己的见解,但因为长相的缘故,他还是总把黛玉往母亲的影子身上靠的。谁知道见了全不是那么回事。她看着就像是那些在梧桐书院那边读书的士子,可在同时,却也真有几分母亲当年的世家贵女的高华气度。两种似乎全不相干的气质融合在她的身上,让苍玉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了。
还好,到底多有书信交流,苍玉惊诧归惊诧,到不至于惊诧得说不出话来。
只是,苍玉才问了几句路上的事情,他便听自己的妹妹颇为直率的开口了,“苍玉,我们在金陵住了两日。宗族那边待我们倒像是待仇人似的。听说父亲革了一个宗族亲戚的功名,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么?”
这话一问出口,莫说苍玉,连黛玉也有些惊到了。
她自己惦记着这事。可要到晚餐的时候,父亲才会从衙门回来。黛玉也没打算今天才见到父亲就说这个的。谁知道素玉竟也记得,而且一见到苍玉就问了出来。
当然,这也可以说……素玉对自家兄弟更亲近,更放心?
黛玉有些纠结,但她很快也就把自己的心思给转移到苍玉的回答上去了。
“待仇人一般?”苍玉小小的脸上,那双小小的眉毛皱了起来,老成的说,“这倒也是可以想见的吧。若依我看,那边的人都不怎么聪明。”
说着,他就挥了挥手。
显然他在林家的后院也是说一不二的。原本侍立在边上的丫鬟仆妇们见了这个手势,便一股脑儿的撤了出去,还把紫鹃雪雁等也给扯上了。
这些丫鬟里唯有一个紫鹃是从贾家跟着来的,注意到那些人的举止面色,再看看自己被悄悄拉住的衣襟,心中也不由得暗叹林家的法度严谨。由于是兄妹几个说话,她倒也没有想着留下。
倒是素玉大为惊奇,眼睁睁的看着苍玉,不知道他这般作态是什么意思。
却见苍玉的小脸上一片郑重之色,“这话也就是我们姐弟兄妹间说说罢了,却是不好往外说的。那林繁,原是父亲看中的继承香火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