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第五十四章 圃露庭霜何寂寞 ...

  •   要说贾宝玉,那走的真是“正途”,没人能否认这点。然而,在京城的诸多世家子弟之中,他依然是一朵奇葩。
      不是说世家子弟就不要读书,相反的,绝大部分的世家都把这个看得很重。可是,哪怕继承爵位的只有一个吧,萌官却是很多人的出路。有出路,能够几个人能静下心来刻苦攻读,与人去争夺那走独木桥的位置?
      而且会读书和能做事,那是两码事。
      更何况还是在京城这样一等一的繁华之地,最是能诱得人尽情享乐了。
      如贾宝玉这般自小就立定了志向并且还能不懈努力,一副“不考上状元不罢休”架势的,才叫稀奇。当然甄宝玉也是一样。
      如陈枫这样的才常见。若是谈诗作词,赏琴论画,那是熟手。可若论经史……
      所以,贾宝玉那么做的一个弊端就是,因他那副作态,京城的风流子弟们倒多半对他敬而远之。玩不到一块儿嘛!他贾宝玉又不是贾家的继承人。当然,这或者也本来就是贾宝玉所求的。
      而且……如原本的贾宝玉的好友,秦钟,甄宝玉就知道,他现在还在京城一个学堂读书,少去贾家。现在的贾宝玉之前干脆就没见过他。而柳湘莲等,如今的贾宝玉也未必会去结交。倒是北静王……

      甄宝玉走到窗前——这是个好位置,恰好能见着北静郡王的郡王仪仗。
      他估摸着,一心做一个“闲王”的北静王只怕不会如看重曾经的他那般的看重现在的贾宝玉了。不是一路人啊……当然,现在的他也不是。
      本来的他,倒是也会结交陈枫的,只是关系好不起来而已。现在更是不可能拒绝和他来往了。哪怕只是为了甄家的姐妹……
      在心底叹了一口气,他回到了桌子边坐下,似乎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当今太子喜欢少年英杰。”
      陈枫愣了一下,忽然压低了声音,凑到了宝玉的身前小声问道,“你觉着……那位有胜算?”
      诚然,太子由皇帝支持着。可问题是,皇帝的身体可比忠顺王差多了啊!
      宝玉这次在面上叹气了,“那是大义。”
      大义的优势,哪里是这么好抵消的?
      他也只能指望着提醒一二,让陈家不要卷进忠顺王谋逆的那码子事里面去了。那可真是愚妄之行!从各种角度上来看都是!
      贾家现在看来,已经很难脱身了。不管秦可卿的身份到底如何,贾家已经试着卷进过宗室之争。这是会被记住的行为。但陈家还可以置身事外!
      可惜的是,陈枫虽然不认为他这话是忠孝爱国的表现,却也不认为他这个小家伙的眼光有多么靠谱。他立刻就向宝玉投以怀疑的眼光。
      宝玉心知,以他的年龄也不可能一次说得动他这个表兄,乃至于陈家的任何一个人。于是也就不再多说,而是说起北地的见闻来。
      今天他请假来见陈枫,本来就是因为他的邀请。而选择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却是他的私心了。
      秦氏的事情让他心惊,可他也只能来看看而已。想要做些什么,还需要时间的积淀。

      时光匆匆而过。
      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十岁考中秀才,成为了京城一大轰动事件之一。
      但是贾宝玉毕竟不是一个张扬的人。他成功拜了经学大师郑丰为师,极少出门交游。所以,他的事固然很快就成了京城人茶余饭后闲谈的谈资之一,要说多么热衷,却是说不上了。
      没有什么人知道,在京城外的云独观里,有一个和贾宝玉一般大的孩童也在风吹雨打中茁壮成长。也许不是更努力,但确实更辛苦。
      更不会有人知道,一个深闺少女在自己的书房中一边读着史书,一边读着《女训》之类的文章。没人教她要多么的三从四德,本来就有些叛逆天性的她在史书中越走越远,产生了不少与世人迥异的见解。
      走到了什么地步,无人知晓。
      只是秋去冬至,人人皆在为年节忙碌的时候,黛玉已经将目光定格在了《战国策》上。这里面很有些片段是她读不懂的,比如说韩策二中的某段。但她的目光确实长久的停留在了一个名字上面。
      宣太后。
      纵观历史,会涉足政治的女人少之又少。如果最终走上了这步路,几乎都是环境所迫。没有哪个女子,会在出嫁之前,会在面临生存危机之前真正把心力放在这上面。因为整个社会都拒绝“女子干政”。
      可如果说后宅之事太过无趣,而那些政坛上的纵横睥睨因着关系到天下的缘故十分有趣的话……
      黛玉注意到,明确的史录中,女性真正干政并且卓有政绩的人,大约起始于秦宣太后。而那个时候的女子,没有现今这么多的规条。
      事实上,从秦宣太后到唐武皇,她们都绝对称不上什么贞洁烈女。
      确切的讲……在某些方面,她们简直和男人一样!这也是让她深为皱眉的一点。

      又一年春到。
      此时黛玉素玉姐妹两个已经除服。黛玉记得,在梦中,这一年年末父亲病重。虽觉得如今有苍玉照看,香火又有继承,多半能够好些。但到底还是放心不下。
      在梦中,她也写过几次信,说想要回家。但她的父亲却始终让她在荣国府住着。她知道父亲政务繁忙,不好过多打扰,也就罢了。但这一次,她自然知道不能这样。
      而且梦中的她身体不好,也确实是年少,或者真的只能成为父亲的负累。
      但这次却不是这样了。

      春天初到的时候,黛玉便写了信回家,问能不能接她们回去。可她和素玉的年纪依然还小,果然林如海很快来信说让她们在外祖母这里住下去。
      黛玉本也断然不能写外祖母家中对自己不好的话的。便又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说自己思乡甚切,也数年不曾见到父亲,希望父亲能把她接回去,至少团聚一时。在家中过上数月,再到外祖母家中来接受教养也不迟。
      黛玉文笔本来就好,措辞语气也全不像一个十岁的女孩子。这信果然看得林如海大为动容,当下就写了信给贾母,说要接黛玉回去过中秋并年节。只说待得来年再来京城探望外祖母。
      因着宝玉读书认真,又到底有些交游,贾母喜欢又最常陪在贾母身边的,也就是黛玉了。她收了这封信,难免有些心情沉郁。但父亲要接女儿走,女儿要去看父亲。这实在是天经地义的伦常,万没有阻止的道理的。
      当下贾母也只得洒泪送别,吩咐人为之打点行装,一边又殷殷嘱咐,只说来年还接黛玉姐妹上京。
      黛玉自然一一应下。
      若论她的意思,她是不愿意再上京了。但在贾府中,她唯一剩下的一个有深厚感情的就是贾母,她也不好驳她的话,只是笑着应是。准备看看父亲的身体状况再说。

      和黛玉相比,素玉反而对贾府有更多的不舍。毕竟在这里她有一个好姐妹。可令她相当不高兴的事情是,她对惜春依依不舍,惜春却没对她显出什么依依不舍的情绪来。甚至还微笑着恭喜她回家,告诉她说——家里总比亲戚家要好。倒有希望她从此别去贾府的意思!
      素玉当然知道自家比亲戚家好,可惜春的态度实在是太让人郁闷了。
      这让她一开始甚至没有多少回家的喜悦。而是对着黛玉抱怨了好些天——主要是黛玉带着微笑听她抱怨的模样,和惜春的态度也实在是太相似了。
      等到快要接近金陵的时候,她才隐约反应过来,自己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父亲和双胞胎的哥哥也三年没有见了……
      近乡情怯的坐立不安,才出现在她的身上。
      那才是她的至亲,她担心他们变得陌生。
      哪怕黛玉经常让她也跟着写家信……

      这次和梦中不同——梦中黛玉回南的时候,林如海的病已经很重。大有“就此不治”的意思。所以不但有贾琏送行,隐含“可以帮着料理后事”的意思,而且一路上也是紧赶慢赶,生怕耽搁了。
      但这一次自然不会如此。黛玉提早了动身,本来也就有到金陵宗祠祭拜一下母亲的意思。船队原也以她为主——他们不过是带了几家仆从罢了。到了金陵,她便吩咐靠岸,又让人去林家通知。
      林家的态度不算热情,但也不算冷淡了。他们很快就派了一个林家的旁支子弟来问时间。黛玉本也不打算在金陵久待——甚至就没下船去岸上找住所,当下就定了第二日去祭拜。
      谁知道,当天晚上,就有金陵甄家的帖子送到了船上来,请黛玉两姐妹到甄府做客。
      林家和甄家本无什么世交关系——林家宗族搬到金陵来以后也没有多么发达。会有这样的邀请,自然是因为前两年甄家到贾家的一行。
      甄大小姐已经嫁到了京城,而甄二小姐说是今年已经要嫁了。可陈夫人自然还在甄家。
      黛玉心中诧异,只觉得甄家的消息未免太快了一些,却是不好拒绝的。

      黛玉一路坐在船中,连甲板都不曾单独去过,自然是不知道,就在她们的船队到达金陵之前,有一行主仆三人骑着马儿在路上赶路,比他们早到了金陵一日……
      金陵城内,虽然每日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难以计数,但既然甄宝玉向家中提起,路上碰到了林家姐妹一行,甄家又怎能毫无反应?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4章 第五十四章 圃露庭霜何寂寞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