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第五十二章 便是败家的根本 ...
-
凤姐见秦氏要起来,连忙快步迎上,“快别起来!自家人客套这些做什么呢?”拉着秦氏的手,她也是一脸的惊叹心痛,“我的奶奶,怎么几日不见,就瘦成这模样了?”
秦氏笑道,“不过是我没福罢了。还累得婶娘、姑姑并林家两位姑姑来看我。”贾蓉这时也守在外面,忙着叫人上茶。
秦氏也不管他,一一招呼黛玉等落座并谢过,又特意请惜春坐她床边。惜春不过稍犹豫一会儿,还是坐过去了,也不见不情愿的模样。只是说是来探病的她,却是一言不发,也不说让秦氏安心养病的话。
倒是凤姐拉了秦氏的手,细细的问她现在身体怎样。
秦氏苦笑道,“不过就是这样了。总归我是我命薄。公公婆婆拿我当女儿似的待,婶娘的侄儿与我也是彼此钦敬,从未红过脸儿。如今都急得和什么似的,日日里倒有四五个大夫围着我打转儿。却总不见好。如今怕不止是熬着罢了。”
凤姐还不曾说得什么。惜春不知为何,听得这话,却是眼睛一红,拿着帕子抹起泪来。
黛玉坐在一边听着。她却是知道秦氏和贾珍的事情,听得秦氏语气平淡的说“拿我当女儿似的待”,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如果要做戏,为何不做得全些,让人觉得这是真心感怀?
正因为秦氏的语气平淡,黛玉才觉得她的心境极为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大概也不是她能弄得明白的。
凤姐这个人精,却不知道是不是完全没注意到秦氏语气的平静就是不对,只忙忙的对惜春道,“四妹妹快别这样。若要我说,不过是人一病,心里就颓丧起来。心里多想了些。何尝就到了这般田地?你这样一来,倒给她平添许多烦恼,又给自己也添病。真是何苦来哉。”
又忙絮絮的说些让秦氏放宽心神养病的话来。
秦氏只是笑着应是,却全看不出心情转好的迹象来。
接下来不过说些家常话,秦氏也并没有拉着惜春说悄悄话,这让素玉坐在那里左动又动的极为无聊,黛玉却自己都不知道出于何种心思的细细记在了心里。
“大姑娘常年住在那边,来家的时候少。可要说我这个做晚辈的,许是和姑娘有缘,倒觉着姑娘最是亲切。姑娘的嫂子,我那婆婆,人是极好的。可虽说长嫂如母,却总不如老太太那般会教育姑娘,心也未免太慈了些。姑娘又是个不说话的,便是受了什么委屈,只怕她也不能知道。虽我这个小辈这般说实在是不妥,可如今也不忌讳这些了。要我说,姑娘若在老太太身边,总能觅得一分好姻缘。”
又因着素玉说道,“且姑娘在那边也才有年纪相当的姐妹可以日常来往。我虽记着有姐妹的好处,可惜秦家只有我一个女儿。却不像姑娘这般有福缘。”
她这话是真的没什么忌讳了。
尤其是听在黛玉这般的有心人耳中。听得出来,秦氏真的是关心喜爱惜春。这简直有“最后的嘱咐”的味道了。
可这真的不是在警告说“别再回到宁府来”吗?而且,为何不说“知道”而说“记着”?不说“我家”,说“秦家”?
听得秦氏说这些话,惜春却也早收了眼泪。一句句的听着,点头。却是始终不曾说一句话。
黛玉姐妹两个更是一路沉默到了回去。
黛玉惦记着秦氏的事,连自己都不明白自己为何惦记。她的心思也无法理出一个头绪来。但令她惊讶的是,当天晚上,贾母居然派人来接她。说是睡不着,让她陪着去说说话。
这样的事情,在黛玉的梦中也发生过几次。
一般都是要在私底下传授她一些管家方面的东西。不过,那都是她从扬州回来以后的事情了。没想到这一次这么早就碰到了这种事。
黛玉也能理解外祖母的苦心,应了一声,便让丫鬟挑着灯笼,又披了一件披风,便往贾母那儿去了。
虽说在一个院子里,但天到底是冷了。黛玉可不愿意重蹈梦中的覆辙,又把自己弄得病怏怏的。她日常还是很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的。
一路上,难免想着贾母找她的缘由。
在她想来,多半是她比“梦中”要显得更沉静的缘故。梦中她虽然也得了母亲的教导,但到底是不喜欢那些东西的。到了贾府来受到娇宠,难免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宝玉身上。现在她虽然依然不喜欢这些东西,却也没有和宝玉整日里混在一起了……大概贾母会觉得,能更早让她接触这些东西了吧。
黛玉怎么都没料到贾母找到她以后,将要说的话……
“那秦氏本名可卿,乃是前废太子之幼女,现忠义亲王之亲妹。”
贾母将一屋子的丫鬟全部打发出去了以后,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平日里都显得有些老眼昏花的眼睛,此刻却闪着睿智的光,“玉儿聪敏,是已经猜到了秦氏身份可疑吧?”
黛玉不奇怪贾母看出了这点。
但还是被秦可卿的身份震惊了——这种身份,这种身份,那贾珍怎么敢和秦氏搅到一起?黛玉绝不相信是秦可卿自己主动做出了那不知廉耻之事。怎么看那都不可能。
“她被送出来的时候,废太子还在,忠义亲王也还未得亲王之位。只是那边联合了秦家做下了此事,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能卖得一个好处。我虽知道那一系还有起复可能,但总不知道此事。”贾母还在继续述说,“此后忠义王出来,却也不好把此事说出来。只想着那蓉儿乃是宁国府嫡系后人,到他这一辈也还有爵位,秦氏嫁到公府也算是得了归处。但他们怎么不想想,便是忠义王如今出来了,当初做下的事也是欺君之罪!皇上虽看在忠义王的面子上把此事揭过了,日后会如何还不知道。只那秦氏到底是宗室,许多人都知道她的身份,我们贾家万万不可怠慢了她。只是我们这边,却也不可太过亲近密切了。日后若是有变,也有个退步之地。”
黛玉想起贾母对秦氏赞赏不已但称不上亲密的态度,顿时恍然。
贾母称赞秦氏,是因为她的身份本来就已经不是秘密。但她同样知道,东府这么做事的风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撇开关系!
姜还是老的辣啊!
只是不知道贾母是否知道贾珍和秦氏的关系。
可贾母本来也不是来说这个的,她只是看着黛玉起了疑心想要探究明白的模样,干脆给她答案而已。最主要的目的,是让黛玉此后不要再接近秦氏,甚至连宁国府最好都避得远一点。
黛玉想了想,还是问贾母,“那秦氏可知道自己的身世?”
“她刚被送出来的时候,不过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孩子罢了。如何敢告诉她?也怕她知道了惹出什么事来。便是忠义亲王刚得爵位的时候,那也是万事不明,是不敢说的。但这两年总该是知道了。”
贾母皱起一双白眉,但还是回答了黛玉的问题,随即便露出倦怠之色,“玉儿,东府这一步走得甚是艰险。不过是事已至此,无可奈何罢了。你也莫要管这些事了。既然你有这般心思,我明儿让凤丫头教你些实事。你母亲去了也这么些时候了,这些事情你可不能放下。你住在我院子里,事情也好办些。二丫头她们几个,虽然日后也难免要学这些东西,我却是不好插手……”
就这么着,贾母把话题转开了。
黛玉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她知道贾母还是偏心。她可以为她与王夫人对上,但不会为了三春和王夫人对上。但既然心都偏到自己这边来了,她还能说什么?
至于秦氏,她总不可能和她的外祖母分析秦氏的心态。
但问了那一个问题,她就已经有些懂了。秦氏和贾珍出事的时候,只怕未必知道自己的身世。既然送出秦氏的时候贾珍就有参与,那没出嫁的秦氏就看过了贾珍也说不准。毕竟秦家是小门小户,内外之分未必严谨。贾珍又是长辈。
那么,她是觉得被贾珍骗了?还是看到贾珍那庞大的姬妾团,后悔了?
正经的书上从来不说“情”,只说“德”。但黛玉也有情之所钟,倒是忽然就了悟了——只要私自谈“情”,就一样是礼法不容的事。秦氏只是做得过了。
但她只怕对贾珍是真有情的。
不管是觉得被骗还是后悔,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后……那样把事情半宣扬出去,只怕是有求援的意思吧?
可是,从她所知道的男人的角度来考虑忠义王府的反应呢?忠义亲王不管是否心疼这个妹妹,是否想要帮她报复……在那之上的,他会愿意让这个留下了污点的妹妹活下来吗?
想想书上的那些节女烈女孝女……
黛玉走在回自己房间的路上,紧紧的裹紧了披风。
尽管只是猜想,但她想,这一切确实是都有可能发生的。黛玉从不认为自己会与人做苟且之事,但依然感到了深深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