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第三十七章 霁月难逢 ...
-
宝玉一早就说了晴雯可能会来请教,但已经过去好几天了,黛玉也没有见着晴雯的影子。她对此不以为意——看得出来,晴雯是没兴趣读书的。
但她也知道晴雯一定会来。
哪怕是她梦中的那个傲气的晴雯,也是很在意宝玉的。她就是面上不说,也会把宝玉的话放在心上。现在这个……只怕也多半是如此。
黛玉也确实是不在乎教导晴雯。毕竟在梦中她认识的那个晴雯,她还是很有好感的。不管那份傲气来自何方,是否能够认清形势,晴雯的直率与直到最后都不肯用心机去争夺宝玉的那份心思让她欣赏。
虽说晴雯也刺了她好几次,但这种事顶多就是当时有些不高兴,黛玉倒还不至于为此记恨——要是这样,她和湘云还做什么朋友?湘云刺她可刺得严重多了。还比晴雯更没自觉。
这是黛玉第一次见到晴雯局促不安的模样——她的手上还拿着一本薄薄的册子。册子被她紧紧的捏着,捏书的指头都有些泛青了。她只差没在脸上写上“我很没自信”这几个字了。
黛玉看得笑容更是扩大了几分。
虽是迥然不同的表现,她却仿佛看到了梦中晴雯的影子。素玉早已经被两个丫鬟的声音给拉回了心神,正站在一边注视着这一幕呢。对黛玉那高兴的模样,她的眼神在“迷惑不解”和“恍然大悟”之间转换了两三次。如果黛玉此刻盯着她,只怕立刻就明白了——这小姑娘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地方去,而且肯定还推出了老远。
但她此刻看着晴雯。
“这几天不见人影,我还当宝玉是说笑的。现在看来他挺认真。”黛玉笑道,“你既然要做我的学生,便把你如今读书认字的进度和我说说。我也好知道能教什么。”
黛玉的态度显然让晴雯吃惊。
但她露出的表情却可以解读为“无可奈何”。她停顿了一会儿,才保持着这种无可奈何开口说道,“宝二爷教了我们大家的名字,然后……教了三字经。他说三字经多有重复,百家姓可以先放放。让我先拿千字文到姑娘这里来请教——这里面还有许多字不认得的。”
黛玉听着就有些沉吟。
三百千,黛玉听说不少学堂就是用这个启蒙的。宝玉选这个也是不错。
可问题是,晴雯显然学了三字经也没对读书产生什么兴趣,继续教千字文,又能怎样呢?晴雯这是想着宝玉的心意所以才来的……
黛玉倒是忘了这些东西并非女子启蒙之物的事实,略想了想,就笑道,“若说千字文,虽说看着简单,其中却有许多道理。我这样常处深闺的,也不过只能略略领会罢了。简单说与你听倒是容易,若说深解,却是不能。这样吧,既然宝玉这样有心,我也不能忘了我的丫鬟们。紫鹃、雪雁,还有清鹭,你们可愿意学么?”
紫鹃诧异的笑了,“姑娘倒是有心,可我们认个名字也就够了。若是都跟着姑娘读书,姑娘教书的时候谁来伺候呢?”
晴雯露出深以为然之色——多半是针对前面那句话的。她本来就是一个不会隐藏心思的人,看来宝玉对这点也没有多做训练。何况她的年纪本来也还相当幼小。
雪雁也笑了,“姑娘忘了。那贾大人教两位姑娘的时候,我和清鹭碧鹮两个就在边上呢。若说认字,也能认得一些了。日常帮姑娘整理那些书也没问题。我们又不如宝二爷那般要去考科举,难道要把天下的字都认全么?”
晴雯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她就觉得宝玉有把她也培养成一个小秀才的意思。可她就算能认识那么多字,难道平时有空自己读书么?
黛玉无奈。
要是小厮,可能回答还会不同。可是这些丫鬟们嘛……
别看她们的年纪小,但是一个个的都对自己的未来有相当明确的期待——或者是嫁一个小厮过贫苦侍候人的日子,或者就是想要做房里人、姨娘。心气再高点儿的,还会想要嫁得更好一些。
可是不管怎样,“读书”都是不必要的技能,甚至是无用的技能。
而且还辛苦。
有这个时间空闲,为何不好好的玩玩?等到嫁人以后要操持家计,可就更没空闲了。
这样的想法偏偏还很有道理。非常现实的有道理。
所以在梦中,黛玉统共也就见过一个香菱是自己想要学诗的。
就连黛玉,她自己是喜欢读书没错。但她自问——女孩儿家读书有什么用处?这也是没有头绪的。似乎反倒是平添了许多烦恼。虽说不曾后悔,可她现在觉着闺阁中生活无趣,也是因为书读得多了,勾起了雄心。
黛玉甚至很明白,自己的那份心思,若在旁人看来,那就是“不安分”的。
她心中叹息两声,口中还是笑道,“也罢也罢,看你们一个个都是没出息的。只是,难道要晴雯一个坐在我这儿当学生,你们都在一边看戏不成?真要那样,我倒不知道她能有几分心思在这儿。雪雁,你的绣活先放放,准备着端茶倒水,顺带一边听着。清鹭,你去接替紫鹃。紫鹃,你如今只怕比晴雯还差些,就都来做我的学生罢。”
因紫鹃在给素玉磨墨的关系,黛玉让清鹭去接替,倒是说得很爽快。
只是这么一来,她房里的几个丫鬟就有些面面相觑了。晴雯的表情倒是第一次高兴起来。
她如今礼字上已经很说得过去了,也全没黛玉梦中记得的那种泼辣直爽的言辞,但到底还是留了几分影子的。黛玉想着,这大约就是本性吧。
素玉也终于看得高兴起来,嘻嘻的笑出了声。只是连黛玉也闹不明白她在笑什么。
“素玉?”
素玉顿了一下,方再次笑道,“真要说,我也算是姐姐的学生了吧?如今又多了两个同甘共苦的,真是不错。”
黛玉直觉素玉说的不是真心话。但她也拿她没办法。话已出口,她也就认认真真的准备给丫鬟们上课了。她也并不打算教什么复杂的东西,若是她们真心起了兴趣,那再说。
雪雁看来她是不用指望了,要是紫鹃有心思学着读书,她是不吝于教她的。
结果出乎黛玉预料的是,便是晴雯,对千字文最终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黛玉开始有些不解,后来也明白过来。
三字经大体说的是为人处世的法则——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在晴雯看来,那实在是和她这样的小丫鬟没有什么关系的事。那是说给男人听的!
千字文却从世界诞生讲起,不但有山河湖海,后面还有些日常生活的内容。这就让小姑娘起了好奇之心。
倒是黛玉自己讲得有些心虚。
对于那些理所当然的说法,因着她自身经历的缘故,她已经十分不信了。只是这些又不好和丫鬟们说。而且,哪怕是孟子早就有言,“尽信书不如无书”,质疑经典及绝大部分人都觉得理所当然的那些想法,仍然是相当考验勇气的事。
她见到那个性格大变的宝玉之后,心情激荡之下说出了那番“叶子”的言论,其实事后是有些后怕的。
担心自己的狂妄,却又莫名的心舒意畅。
晴雯求教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后遗症。
就在晴雯走后,身边只剩下了心腹大丫鬟之后,素玉很郑重的宣布说,“我现在不喜欢宝玉了。”
——这话直听得黛玉头痛兼无言!
姑且不论你原本看他顺眼的怎么忽然间就看不顺眼了……你一个姑娘家,怎么能说这种话呢!?
黛玉只得逮着她千篇一律的告诉她要谨言慎行,却没问出缘由来。
不过此后,素玉再见到宝玉的时候,确实是没那么热络了。她的宣告当真是很认真的。
除了晴雯求教之外,黛玉还偶尔挂心着一件事。
便是宝玉送《太平御览》的时候,她直觉他是另外有事的。不过当时三春来了,他就没这个机会说了。何况他明年要参加院试,现在已经很认真的在准备,表兄妹间见得确实不多。见着的时候往往有不少人。这件挂心的事情便只好继续挂着。
甚至黛玉觉着,宝玉可能都已经不想和她说了。
就目前宝玉的性情来看,这是有可能的。
他不会像之前那样,会心无挂碍的、随心所欲的到她房里来坐着了。也不会认为事事都可以向她倾吐了。当然,那个时候的宝玉也不会在两人说话的时候特意的避着丫鬟。除非就是他们两个单独在园子里碰上。
但黛玉有一点是没有想到的。
对现在的宝玉来说,她确实不是精神上的知己,却是贾家中唯一一个知道他真正在做什么的人。哪怕黛玉早去,却依然看到了贾家末路悲凉的场景。
这是现在的贾家没有人意识到的东西。
而且还和他一样,虽然看着幼小,却已经有了堪称成熟的灵魂。
有些话他若是不和黛玉说,也没法和别人说。
所以有一日,两人在贾母房中碰着的时候,凤姐插科打诨之时,宝玉还是抽空拉着黛玉小声说了他一早就想说的事,带着几分咬牙切齿的味道。
因着晚了几天,他的调查比起最开始的时候又有了几分进展。
这件事,是关于贾蓉媳妇秦氏的。宝玉会找上黛玉的另一个道理也就在这儿了——这事儿,是黛玉提醒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