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第二十七章 一丛浅淡一丛深 ...
-
“也没什么……”黛玉还有些恍不过神来,对宝玉的问题仅仅是随口应了一句。
“姐姐问我一个好麻烦的问题。”素玉见宝玉嘴角含笑,语带关心,却是立刻倒起口水来,把之前黛玉的问题又说了一遍,然后把自己回答也说了一遍。
听得宝玉也是一呆,“怎么说起这种事来?”
他惊奇的看看黛玉,又惊奇的看看素玉。
——明明是个大家闺秀,怎的一副文人口气?
——明明是个大家闺秀,怎的张口就是要阻止父亲的公事?
湘云跟着宝玉一起过来的。她显然也没料到这种话题,闻言也是一呆。不过她的反应却比宝玉倒要快得多,“哎,我说你们姐妹两个没事做,讨论这个做什么?玩笑话还说不尽呢!”湘云深深的不以为然,“我一直都说你们不愧是亲姐妹,感情可比她们要好得多了。偏要找这种事情来给自己找别扭。”
宝玉这才缓过劲来,对黛玉笑道,“素玉妹妹还小,哪里懂得那些事。”
——懂吗?不懂吗?为什么我觉得她懂了才有可能有那样的回答?
黛玉心中百般纠结。
这时,原本正和凤姐说笑的贾母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高声招呼起来,“宝玉,黛玉,你们几个在那儿干什么呢?若有什么笑话,也说来给我老婆子听听?”
宝玉忙转身,笑道,“能说什么,不过是后天东府的事。我说老太太必然要去凑趣的,也不知会有什么新戏出来。”
素玉撇撇嘴。
倒不是因为宝玉说谎,而是因为她实在是不喜欢看戏。
黛玉也不大喜欢,她专精诗词经史,而不涉杂学,后来知道戏上也有好文章,却也不大耐烦看他们长篇累牍的去演。
但她们两个自然都不会去戳穿宝玉的说辞——之前的话题,实在不好拿到贾母面前讨论!
湘云也没有。
不过她还是对着宝玉划了划脸颊去羞他。
宝玉面不改色。
贾母听了他的话却是欢喜,连忙喊他们到身边去坐了,又吩咐拿点心来给他们吃。一边告诉宝玉,“你即好奇,到时候就跟我去看看。有志气读书是好的,只别累垮了身子。”
她此时见了宝玉,却依然还是担心他的身体,自是关心则乱的缘故。宝玉忙应了一声,便在贾母身边凑趣。
就是在黛玉梦中,那时的宝玉虽没有现在这般伶俐,却也是个温柔孝顺的。整天跟着姐妹们在贾母的面前晃,不得她的宠爱也不可能。
黛玉此时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借着之前的事情教育素玉了,只得暂且放下。结果一转眼就看见李纨坐在一边,低着头不知道想什么。
——她平时虽也不多话,但总能以安静的姿态倾听。如今这个样子,可见之前的事情对她不是一点影响也没有的。
黛玉心中就有些叹息。
在梦中,李纨虽然不喜欢凤姐宝玉,但做得最过的事情,也不过就是当面讽上两句。于是黛玉不喜欢她,却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如今她对宝玉显然更加不喜欢了,黛玉希望她别做什么傻事。
姐妹们的相处,已经是贾府中难得的干净了。黛玉不想这种干净也染上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这一天,连着宝玉在内,都在贾母这里待到了晚餐的时候。用过餐才各自散去。因黛玉素玉的房间就在贾母院子另一边的缘故,黛玉湘云留得晚了一些,陪贾母说话。
而素玉却把惜春给送了出去。在宝玉那里得到了一句“还小,不懂”的评价,让她对宝玉的观感一下子下降了好几个层级。现在她把所有纾解郁闷的希望,都放在自己新交不久的朋友身上了。
撇开了跟在身边的碧鹮,素玉嘀嘀咕咕的把事情又复述了一遍,然后期待的看着惜春。
这孩子,至今还没察觉到她第一反应是“阻止父亲”,是一件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她还当自己很有道理呢!
于是惜春静默了一下,眨眨眼,问她,“你说你姐姐都教你看书的。她有教你《女训》、《女诫》、《烈女传》么?”
素玉的眼睛顿时就瞪大了,完全不能理解惜春为什么开口会说这个,“当然没有啦。那种东西上课的时候学一遍还不够吗?”
惜春偏偏头,“那有没有考你这些?”
素玉更是连连摇头——她甚至都没在姐姐的书架上看过这几本书!
“那她都教你什么?”
“四书五经啊。最近她在和我一起看《画技初探》。惜春,你问我这个做什么?”急需安慰的素玉有些不满。
——不教你,不考你,你在课上又从没好好学过……四书五经,更不是你喜欢的吧?
惜春想着,心里叹了口气。黛玉在素玉的教育上其实出了个大问题,这一点黛玉当局者迷,没看出来,惜春倒是旁观者清,察觉到了端倪。
——女训之类的,素玉觉得无聊。而四书之类,素玉到底和黛玉受的启蒙教育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理解自然有相当大的差别。而黛玉又没有采取强制性教学的方式——说到底,她没有教小孩的经验,四周也没有什么成功经验以供借鉴。于是……素玉最终学到了什么东西?天知道。
不过惜春也并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她也不愿意和素玉讨论“孝顺”的问题,素玉说的话,让她也有些羡慕。
素玉是一个不那么能定得下性来学东西的孩子。只是她聪明,知道女红是必备技能,所以还能勉强自己。画画么……她是看着她学画画,所以才学的。可是……
——林姐姐明明不是多喜欢画画的。是为了素玉才看起来的吧?到底是亲姐妹吗?我的这些姐妹们,可没哪个会这么做呢!
惜春有些心酸的想着。
“你又不学女训女诫,又不喜欢四书五经。”惜春慢条斯理的说,“和你说大道理也没用呢。林姐姐就是在和你说大道理啊。何况她也没有要你怎么样,只是让你谨言慎行一点。这么说吧,哪怕林姐姐今天说了你两句,你是要你姐姐这样的,还是要其他人……那样的?”
“其他人”这三个字大有内涵。
素玉本来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是从来没被那么说过而已。她同样很清楚,黛玉并非是厌恶了她。如果换成贾府的其他人的话……
“我还是要姐姐。”她点了点头,“不过,惜春你也和我一样的吧?”她眼睛亮闪闪的看着惜春,几乎没在不远处的灯笼映照下发出绿光来。
惜春知道她说的是什么,不由得抿唇一笑,“那是自然的。”
——说到底,素玉还当自己首次和黛玉意见不合,所以要求支持呢!
而在另一边,孤身离开的后院的宝玉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心境了。他想到了黛玉对素玉的那个问题,透露出来的文人般的思考方式。
这是迥异于他之前对黛玉的印象的。
聪明、敏锐,有才气,而且未来多半能成为一个大美人。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看她房里的情况,就知道她对约束下人有自己的一套。贾母更是暗中向她透露过,黛玉小小年纪就已经会看账本了。
——亦即,能成为一个贤内助,不会拖后腿的、让人不用担心的贤内助。
于是甄宝玉很满意。
可是她思考朝廷、大义之类的事情做什么?
在宝玉看来,没有接触过真正官场和政治倾轧的清高文人是一种麻烦的存在。他们或者会有一身傲骨,却也同样不知所谓。做出来的事情往往不会有什么切实意义,甚至可能还会惹出大麻烦来。
“麻烦啊……”
宝玉这么喃喃自语着,倒也没有立刻回到自己的房间,而是走到了二门外,把亲近小厮锄药给找了过来——他当初送回原本的贾宝玉的时候,知道了他几个贴身小厮的名字,也就用上了——黛玉和素玉会说起那个话题,宝玉还是大致猜到了原因的。
“这些时日我抽不出空来。”他吩咐锄药,“你带上银两,在郑御史的妻女发卖的时候,把她们买下来,送到城外去安置。记得,不要带到家里来。”想了想又说,“不过,若是有人出价出到……三十两银子,你就罢手。”
和此刻的甄宝玉身边的知暖和晓寒不同,锄药早已经被宝玉调/教得伶俐非常,更是忠心耿耿。听到这样奇怪的命令,他甚至连问一声都没有,应下就走了。
宝玉虽然也觉得郑御史的家人可怜,但他之前就没有说让人去买——这样的事情每年在政坛上都可能发生几起,哪能一一救过来?
只是宝玉之前都把心思放在了童生试上——这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科举考试,哪怕只是第一步,宝玉也不敢大意——所以忽略了某些事。直到被发生的事情提醒,这才想了起来。
山西都指挥使高恒,现在正是太子的左膀右臂。甚至一度在新皇登基以后攀登到“武平侯”、“左督”的位置。但是,就在那位高姓的太妃死后……
高恒指挥的对蛮夷之战以惨败告终。他的旧账好像被一一的翻了起来呢!
到那个时候……
反正因着活字印刷的时候,严家送了一大批钱财给他。他自己也不缺钱,不妨置一步闲棋的。同时,他现在又还没有什么势力,如果有人和郑家有仇,想要买了她们去做什么……宝玉也不觉得自己有这个必要去争抢,与人结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