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二十五章 何事文武立朝纲 ...
-
黛玉注意到了李纨的不对,探春也注意到了。只是,聪慧如黛玉,精明如探春,一时间却也都不知道该如何帮惜春把这话接下去,把话圆过来。
说宝玉肯定考不过?这话现在更说不得!
那说宝玉应该考得过所以会比贾珠强?哪怕是和李纨不亲近的黛玉,也知道一心盼望贾兰读书成才的李纨平时是用什么激励这个儿子的。正是用他父亲十四岁进学的“光辉事迹”!
黛玉头痛了。她看出探春也头痛了。
还是李纨很快就恢复了平静的表情,但她到底没法如平时那般得体的表现了,露出了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笑容,近乎死板的说,“宝玉是要比他珠大哥强些的。”
然后就闭口不言了。
黛玉难得的和探春面面相觑。而惜春终于也发现自己说错话了,身体一僵,却连抬头都不敢。
探春忙忙的开口转移话题,“这事儿说了这些天,倒像是没什么事情可说了似的。我看看,就连我们做针线的速度,几乎都要向林姐姐靠齐了,偏又没办法像林姐姐那般精致。”
说到底,大家的小姐们学绣活,要求的是“会做”、“能拿得出手”,而不是“出众”。毕竟她们不是绣娘。话说回来,如王夫人凤姐这般的,在家里肯定也学了绣活的。可到了现在,谁能看见她们拿针线?只能说,“女红是最被所有人接受的让大家小姐们消磨时间的手段”,这样。
让这些东西占用她们大量的时间,免得她们“移了性情”。
只有黛玉这样的,才会懒惰拿针线,若是拿了,又求精致。
等等……说了这番话的探春忽然觉得不对劲。
黛玉对于女红这种事情的不在意,在姐妹们中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她绣花就好像作诗一样,要细细斟酌,体会韵味才肯“下手”。
这几天,她们聚在一块儿的时候,话题总是绕着宝玉要考试的相关话题来转。如果在意的话,黛玉的速度岂不是要变得更慢么?
黛玉和迎春同样不多话。可迎春的速度是毫无疑问变慢了的。可是黛玉的速度,和之前相比没什么变化!
难道说……黛玉对这件事并不在意?
宝玉少在内院中流连,不过他到底年纪还小,又受贾母喜欢。所以待在姐妹们面前的时间居然还是比没上学的贾兰多。
探春冷眼观察,发现宝玉还是最喜欢和黛玉在一起的。黛玉……似乎也不排斥这样。可是为什么,黛玉居然会对宝玉的人生大事毫不在意?总不能是信心太足吧?
探春同样很明白贾母想要把宝玉和黛玉凑在一起的打算。就连王夫人,虽然她并不喜欢黛玉,但至今也没有对此表示反对。
——宝玉说是公府的公子,却不过是二房的人。不像贾琏能够轻易的娶到王家的嫡女。黛玉的身份和她父亲的官职,对宝玉来说都是再好不过的助力,因为是亲戚的关系,又不至于因为门第高而出问题。
想来王夫人是很明白这点的。
想想这些,再想想黛玉现在的反应,探春心中一跳,也不等其他人再有什么反应,她就再次开口,再次转移了话题。
“不过,倒也没说非要做多少呢。”探春笑道,“我今儿也没这份心思,真是堕怠了。四妹妹,我们几个都是被拘在这儿动弹不得的,你前儿不是出去了一次么?有没有什么新鲜事情可以说的?”
惜春因着之前的失言,正是有些懊悔的时候。被探春这么一说,本来没有打算向人吐露的一件事情,不由得浮上了心头。她自己都闹不清到底是什么心态,开口说道,“平时出去都不过听到些东家长西家短,张家嫁李家娶的小事,没什么好说的。不过上次出门,倒是听了一件事。”
“哎?”之前察觉到气氛不对的素玉终于忍耐不住开口了,有些不高兴的说,“我也问了你呀,你怎么没和我说?”
“又不是什么好事,有甚么好说的。”惜春没有安抚小伙伴,彻底放下了自己的活计,表情有些莫测的说道,“不过宝玉日后若是做了官,说不准也会见着这样的事。就是前两天,元月十六开朝的时候,督察院的一位郑御史上了一本折子参山西都指挥使贪污军饷、草菅人命、官逼民反又剿匪不力等事,被骂说诬陷忠良,当庭打死了。可怜他家的夫人小姐,都被贬为官奴,不日就要发卖。大家昔日也多有见过的,不由唏嘘。”
谁也不曾料到,话题居然一下子就转移到朝事上去了。
迎春对这些东西只当耳不闻、眼不见,只低头做着自己的活计。探春的表情却有些微妙。
李纨皱皱眉,板起脸来说道,“你们都是女儿家,日后便是出嫁,愁得也不过是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等事。哪里能管到朝中大事上去?讨论也不该讨论的。”
但素玉在这时却没理她,自顾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话不是这样说。我们女儿家自然管不了外面男人的事,但若是碰着这等连累家人的……唔,岂不是倒了大霉么?”
惜春中间咳了一声,堵住了素玉不少言论。但她还是不依不饶的把最后结论给说了出来。
探春的表情于是更加微妙了。
本来不打算说些什么的黛玉听见素玉这么说,亦是不能保持沉默。在李纨稍有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将林家二姑娘视作贾家姑娘一般教育的时候,黛玉已经已经问了出来,“那山西府的都指挥使,可是姓高?”
惜春听了便惊“咦”一声,“林姐姐怎么知道?”
怎么不知道?
在梦中,就是她父亲过世的那一年年末,当今皇上突发急症,半身瘫痪,连话也说不好,不能再理事。于是传位于当今太子。
可当时的皇后尚在,只是无出。太子登基后也只能将亲生母亲封为太妃。这位薨于诏训三年的太妃,正是姓高!
黛玉隐约察觉到,这里面可能涉及到了一些朝堂争斗。毕竟现在的太子,并不只有一个兄弟——这也正是梦中林如海病重之后就要致仕而不肯死在任上的原因!
不过现在的重点不在这里。
黛玉没有回答惜春,而是有些皱眉的提醒自己的妹妹,“若无人敢冒危险诤谏,朝纲必乱。何况御史的职责在此。素玉,不可以那般评论。”
黛玉依然细声细语,看似和悦,但对于自己的妹妹,这确实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严厉语气了。
三春姐妹并李纨听了都是一呆。
素玉也是一呆。她很快就觉得有些委屈,憋起了嘴,有些不高兴,“我们女孩子家家的,哪里管得了那许多事。姐姐,被卖为官奴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
她原本就坐在黛玉边上,说这话的时候,还有些负气的远离了一点。
听见她说的,惜春点了点头。显然她也曾有过和素玉一般的想法。
探春听见黛玉和素玉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也不由得叹息了一声,“人生莫做女儿身……”
结果李纨自己也勾起了心事,不做声了。
黛玉听了也是哑然。
若以她看书知道的,朝纲混乱就会引起天下大乱。乱世中的女子命运只会更为悲惨。可问题是……对那位郑御史的妻女来说,有区别么?
这世上本没人要求女儿家要以男儿家的眼光来看待事情。
黛玉听着素玉的说法,更因为听出了她的未竟之意而有些不快。但她也不得不考虑,不管能不能把素玉教导得如她所愿了,就算是能……那对素玉来说是好事么?
况且,以女儿家的想法来考虑的话,也确实是无法和男人相同。便是她自己也是如此。
——若那个高姓都指挥使确实罪有应得且必须直谏的话,那郑御史应该做好准备,先安置好家人再说吧?可世上的忠臣良臣能臣……有几个会惦记着事败后妻女下场的?
所以……
人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这一天,惜春可谓是连连说错了话。黛玉忽然想起,在梦中,惜春就从来没说过类似的事情。姐妹之间从来没讨论过这些。
只是想起了这些也毫无用处。
一时间竟是无人可以解围。
还是在这个时候,贾母房中的一个小丫鬟来报信,说湘云来了。这才算是改变了众人的古怪气氛。李纨房中的人顿有如释重负之感。当下李纨忙叫上了众位姐妹到贾母房中去。大家一路上俱是沉默无言。
还未曾进门,就已经听见湘云活活泼泼的声音了。
素玉的性格也相对活泼,但她和湘云有一个本质上的不同。
素玉只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活泼,而湘云除了在自己害怕的人面前几乎都活泼。
故此贾母很喜欢她。
黛玉也挺喜欢她。在这人人都有满肚子心机的贾府里面,心无城府的湘云实在是太难得了。就连素玉,心思都比她要难猜得多。
到了贾母房中,彼此厮见过,湘云便一下子拉着这个姐妹,一下子拉着那个姐妹问起好来。素玉本来也算是和湘云玩得不错,但之前才在黛玉那里受了委屈,也不见姐姐安慰,就有些提不起兴致来。
结果湘云也不问一声,惜春也不问一声,立时就更不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