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二十二章 到底意难平 ...
-
洪勋练过武的,无意间瞥了宝玉一眼,顿时唬了他一大跳。
知道宝玉此时情况不对——他泡药酒,本来全身气血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心情一激动,气血运行就容易紊乱乃至于逆行,那可就糟糕了!
他连忙大喝一声,“少爷!”
心中真是愧疚无地。他本来以为少爷定然不会在乎那个贾宝玉的事情,谁知道他居然会这样!
宝玉一个激灵,顿觉身上比之前痛了百倍不止。但听见洪勋说赶紧去找清河子来,他的脑袋却奇迹般的还能运作,连忙勉力喊道,“别!我平静一下!”
为一个年龄相仿的天才失态,这可不是什么值得宣扬的事。虽说事实并非如此,可让他失神的东西,又怎么好宣传?
宝玉想到这一点,连忙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按照清河子所教的方法放松心情,平复心境。
宝玉曾经出家,可对佛经真没什么研究。幸而,清河子认可了他这个徒弟,将他以“帅”为目标来培养,教他的第一课,就是要他学会“不感情用事”!
清河子这位武将出身的道士也不是什么纯粹的道士,否则也不会把自己的俸禄和积蓄之类的东西都拿来买书买药买酒了。他也没想着让宝玉成为一个道士或者和尚,达到“逍遥无为”或者“万事皆空”的境界。所以他也没拿道家经典之类的东西来教导宝玉。
但在清河子的眼中,“不被感情所累”仍然是一个成大事的将帅的第一要务。
于是除了教了宝玉一种特殊的呼吸之法以外,还时不时的会问他一些问题,来达到他的培养目标——比如说在那个惨遭屠村的村落门口,问他为何厚此而薄彼。
人出生的时候,可谓是一张白纸,除了要吃要喝满足生存别无所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却会产生更多的欲望——权、钱、名、利这些东西,同时也会被所知、所求的东西所束缚——法律、规则、道德、习俗。
然后,这所有的一切综合起来,就会让一个人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或者更深层的情感反应。
比如说,看到美的会欣喜,看到丑的会厌恶,看到金钱会渴望,看到权势会敬畏……这些东西和本能无关,而且往往毫无必要,全无意义。
当初宝玉要埋了那些尸体,说到底就是习俗在他的身体里种下的种子,让他看到曝露的尸体产生了不忍之情。可这种情感并不能起到正面作用,那就有必要认识到,然后想法儿克服掉了。
至少清河子是这么认为的。
至于完全破除那些模式,完全不受后天形成的思维和情感所累,达到“返璞归真”的地步,那就是某些真和尚真道士的目的,不是一个将帅的必须了。因为彼此的目标不一样,方法就自然不同。
想要做一个将帅,目标是杀敌、报国,保卫疆土。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一切努力的根基。
虽说做到不容易,但宝玉确实已经察觉到了,他心底不管多么的焦虑混乱,都没有任何意义。而他的目标就同龄人而言也算是相当明确了。清河子看重的东西他还没有太过看重,但他知道自己要是完蛋了那之前纠结的一切就都没有了意义!
不管如今的贾宝玉对黛玉如何,他都真的是一点儿想法也不用有了。
小半个时辰之后……
洪勋看着窗外残月西坠,松了一口气。
“幸好少爷身体底子好,这么快就恢复过来。既然少爷不想让清河子大师知道,那还是赶快休息一会儿吧。等会又要起来练功了。”
此时宝玉已经被他从药桶里捞了起来,闻言苦笑道,“别看师父那个模样,好像整天都半醉着……想要全瞒过他是不可能的呢。只是,既然我自己能调整过来,也就无妨了。”
看着洪勋那欲言又止的模样,他自己其实也没有完全放下之前的心思,当下还是低声说道,“你此后去京城,多给我打听一下贾家的事情。记住,不是贾宝玉的事,而是贾家大大小小的事。”
这种莫名其妙的命令,让洪勋茫然了。
宝玉注意到他的茫然,却没有多说什么。虽说他并不觉得自己更加高贵,但洪勋却确实是忠诚的。这份忠诚可贵可靠。这段时间的事情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也不可能不用上。
何况他是一个大老粗,只认得几百个字,也不会写信回家打小报告——他要打小报告也是给杨宿。
于是综合下来,哪怕是让他疑心,他也要知道贾家的动向。如今的贾宝玉极有可能是原本的甄宝玉,这对贾家虽然是好事——理论上来说他越厉害越好——可他依然十分不安。他又不打算抹消自己对黛玉的挂念……
至于洪勋能不能打听到消息?
这个宝玉倒是不担心。
他很明白,贾家对待下人太过宽纵,所以下人多有背后私议主家的事情发生,想要打听什么消息,真的不难!除非现在改变的贾宝玉也把这些东西改了,可就宝玉所知,这很难!比他借严家之势而起都会难得多!
让洪勋离开以后,宝玉也把目光转向了外面的残月。
中秋的时候,他是要回家一趟的。到时候应付他现在祖母和母亲可会是一件麻烦事。可他再不能如记忆中那般,对着母亲只用沉默来表达不满了。
——林妹妹却是有家也回不得。她不如宝姐姐那般还有母亲兄弟在身边,每次逢年过节的都要伤心。祖母要顾及那一大摊子,也不能时时注意到她。若是当初的我,还能尽心竭力的为她排解一二,如今却不知道会怎样?
又想着日后林如海若死,黛玉愈发无依无靠,宝玉不由得有些焦躁起来。
以前的他以为黛玉有贾母护持,又定然会嫁给自己,并不觉得怎样。但现在的他却已经知道,一个女子,有亲人没亲人是两样,有宗族没宗族又是天地之差!
如湘云,虽然也失了父母,婶母对她也并不疼爱,但哪怕只是为了史家的声名和外援,也不会在亲事上亏待她。有事情也会为她出头。
所以“当年”家里抄检大观园的时候,豪不犹豫的就抄了黛玉的潇湘馆,却提都没提宝钗和湘云!
卫若兰是个好丈夫,宝玉一向都这么认为——湘云是他的诸位姐妹中嫁得最好的。当初世家颠覆,是谁都没想到的事。
黛玉呢?
她病亡在贾府,有谁过问一声?
就算她如今有了弟弟,等到弟弟能依靠的时候,她早该出嫁了!
宝玉之前想着“原本的我”,虽也怅然,但总不是特别难以接受。接受黛玉嫁给现在的贾宝玉。但想到人其实已经变了,就顿时觉得浑身都不对起来。
脑袋转来转去,他就想到了林如海的身上。
——师父能活到如今的年纪,又精于药酒药浴等事,想来对养生之道十分擅长。倒要找个机会请教,再找个机会去拜望“姑父”。
宝玉自己也没注意到,不过是听见了疑似甄宝玉的消息,他不自觉的就积极了许多。
倒不是想要胜过甄宝玉,而是对他不放心。
只是想到林如海,他到底还是暗叹了一声——现在那宝玉能得士林称颂,想来“姑父”也会很喜欢他吧?我如今成了武夫,甄家和林家又素无往来,若是上门,不管怎样都显得突兀。只怕他是不会欢喜的。可就是突兀,也是无可奈何了……
如今的甄宝玉宝玉不知道的是,如今的林家,也很为黛玉的态度疑惑。
黛玉为了让父亲开心,写信很勤快——本来她也没什么事情做,又不缺钱——间隔从来没有超过五天,若是实在无事可写,就写上几首小诗小词,或者写一些读书心得回去。
其实在“梦中”她也会这么做,只是做得少些,更不敢写诗写词。倒不是孝心不够,而是她那时更加敏感多思,怕忧愁悲伤之意在信中露了痕迹。也怕太过麻烦贾家。现在这些却都不是问题了。
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自小就把黛玉当男儿养的林如海在半年没见着女儿的情况下也不由得怀疑起来——自家这个老大到底是个男孩还是个女孩?怎么从不见她说些弹琴绣花的事情呢?
苍玉的想法显然又多些。
这一日在父亲的书房,他从父亲的手中接过黛玉的书信看了,里面照例有些让他好好照顾父亲的话,苍玉对此已经习惯。但是他终于忍不住自己的疑惑了。
“父亲,我听说贾家的那位表兄在京城做了一件大事,外祖母都写信来夸了一番,姐姐怎么一个字都没有?她住在贾家,不就是和几个兄弟姐妹接触得多么?可她人人都提过,但似乎对这位宝玉表哥很有些不以为然?”
继承了林家早慧特性的苍玉比素玉敏感成熟太多了。
至于那活字印刷之事,林如海虽然也夸奖过几句,苍玉倒是不在意的。他年纪到底还小,从来没缺过书。对书籍的昂贵与否根本毫无概念。
“怎么会?”林如海捋捋胡子,也有些奇怪,“要说这事儿,我听着倒像是你贾家表哥撞了大运,你姐姐不提也不稀奇。”
苍玉坐在一边的小凳子上,皱眉想想,忽然说,“会不会姐姐已经知道,父亲有把她许配给贾家表兄的意思了?”
听见苍玉这么说,林如海顿时唬了一跳,又有些高兴,“这事儿你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