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九章 于国于家有望 ...

  •   贾母的态度,同样令黛玉吃惊。在梦中,贾母私下里就会通过各种事情来教育黛玉,让她懂得大宅院中的生存之道。不乏拿王夫人来作伐的。可她很少正面和王夫人杠上——现在却隐约有这个趋势。
      但对于王夫人黛玉早就不抱任何期望,所以她只是微笑着听贾母开口说起了宝玉做下的事。
      “前儿不是有皇商严家的大少爷送了宝玉两筐新鲜水果么?”贾母先提起了这事——这已经是半个月前的事情了,“玉儿你可知道,这严家是做什么的?”
      黛玉摇了摇头。
      贾母笑道,“这严家乃是我大明数一数二的出版商。你日常看的那些书,也不知道有多少是从他们家买来的呢。”
      难怪说是读书人的事!黛玉有些懂了。
      可是……宝玉做了什么大事?黛玉却还是不明白。
      贾母继续说道,“这严家正在研究一个法子,叫做什么‘活字印刷’的,说是能大大降低印刷书籍的成本。不过耗了许多银钱进去,也没有什么起色。宝玉不知道说了什么,严家竟得了几分启发,所以才有送果子的事。”
      说起这个,连王夫人也有几分自豪之色。
      黛玉更是明白了,和两人不同的是,她心下却是一沉。宝玉懂得什么印刷之术?难道他真的只是无意中说到了什么切合关窍的话?黛玉不信。
      最有可能的是,在梦中,她死去以后,严家自己在这方面有了成就。而宝玉知道了一些东西,此刻抢先用上了。
      这种可能让黛玉心里说不出的别扭。她只希望自己猜错。
      而且这种猜测也不可能说出来,黛玉略微沉吟了一下便说,“那‘活字印刷’之法,我也曾在《梦溪笔谈》中看过。现今所用的雕版印刷费时耗力,一字错则整版皆废,实不如活字印刷。只是那活字印刷似乎有许多疑难,虽说是简便许多,却不知为何一直不曾推广。商家好利,想来那些疑难竟是非同小可,竟使原本的成本比雕版还要高些。”
      王夫人淡淡的哼了一声,“大姑娘倒是好见识。”
      这不悦太明显了。黛玉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她的亲妹妹薛姨妈也是嫁到了皇商家。

      所谓士农工商,哪怕沾着一个“皇”字,商家的地位依然不高。当初王夫人薛姨妈是王家的庶女,嫁人的时候也挑不到好婚事——贾政是没有继承权学业也不是多出众的贾家二子,而薛家那位更是皇商。
      王夫人在贾家挣扎了几十年才有了如今的地位,但心中不会没有怨愤的。也许,说到了薛姨妈就会被她联想到自己身上吧。
      黛玉自己虽然把银钱看得颇淡,但对商人倒没有什么偏见。“商人好利”在她看来只是最明显不过的事实,不料这无心之语也把王夫人给刺到了。
      也是,王夫人也绝不会当众谈一个“利”字的。
      她微微一笑,只得说,“不过是书上看来的一些浅薄见识罢了。”
      王夫人便道,“大姑娘喜欢看书,那自然是好的。但女孩子家有没有学问却没有什么打紧,如今大姑娘刚刚失了母亲,若有空闲,倒不妨多抄些经书给母亲祈福。”

      王夫人的心情是真不好了,连这样几乎是当面讽刺黛玉不孝的话也说了出来。在黛玉梦中,这个阶段,王夫人也没对她讨厌到这种地步。
      黛玉的脸色也不由变了,正要开口说话,贾母已经先说道,“玉儿心里还记着她母亲,就是最大的孝顺了。老婆子我看在眼里呢!有句话怎么说的?孝字重心不重行,就抄了万遍经书,若是没有那个诚心善意,佛祖也是不认的。”
      王夫人本不是能言善辩之人,拽文的本事那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加上贾母积威,她都摆明了——你说她一句,我说你一句这样的态度,王夫人也不敢再多说。
      黛玉于是也就把自己本来打算说的话咽回了肚子里去。

      贾母便将话题转了回去,拍着黛玉的手,慈祥的朝黛玉笑道,“之前说什么来的?宝玉做了一件大事。若只是无心之言给了别人提点,那可算不得什么大事。你不知道,他和那严家大少爷议定了,若是那‘活字印刷’的东西弄好了,就要先请示皇上,承接那《太平御览》之类的大部书来印刷。宝玉说这虽是严家的事,但他们家如今有些周转不灵,就想凑个分子——他自己没钱,把主意打到我这个老婆子的私房上来了。玉儿,你说这事做得做不得?”
      黛玉还不曾说话,那边的王夫人已经说,“依我看,宝玉这是年纪小不经事。老太太怎能和他一起胡闹?我问过了,那《太平御览》虽经了鞑子的祸害,总也还剩下那么几百卷,真要印出来,怎么卖得动?别说他们还打什么册府……《永乐大典》的主意了。”

      听到这里,黛玉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王夫人觉得宝玉不经事乱来倒像是真的,可这不代表她就乐意看见宝玉找贾母啊!宝玉想要做点什么,不找她这个亲娘,也不找凤姐走官帐,偏找到贾母头上。
      王夫人这个亲娘能高兴么?
      只怕心里是百味杂陈吧!既怕宝玉出事,又恨宝玉不找自己这个亲娘。
      话说回来,黛玉记得宝玉还是很孝顺的。他性格懦弱是真,孝顺也是真。怎么会不找王夫人径自就找上了贾母?他主要还是王夫人带大的啊!
      至于贾母……
      看贾母那样子,黛玉就知道,她不只是为宝玉的亲近得意。
      听贾母又问她的意见,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太平御览》这样的大部书,想要抄录多半是不能的。可早在有宋一朝,几乎就毁于火灾之中,如今藏在宫中的,据说也多有水淹虫蛀。据说历代先皇都为此痛心。若能刊印发行,想来能得皇上欢喜,更可让天下人对此巨著一睹为快……”
      她小心谨慎,避开了“战乱散佚”之类的说法——否则不是说“大举刊印可最大限度的避免战乱中的损毁遗失”么?

      贾母笑道,“就是这样了!这事儿,哪怕是赔点银钱,若能成了,也能得皇上几分好印象。这就值了。如今我贾家在朝中……”
      她忽然住嘴不说了。
      黛玉明白她的意思。
      贾家目前在朝中无人!大大小小的官员实在是不少,奈何一个说得上话、一个掌实权的都没有。下一代要成长起来还有挺长时间,到底能成长到什么地步也难说。
      宝玉忽然展现出这般政治智慧,甚至还有可能得到皇上的注意,贾母哪能不欢喜?
      至于她担心亏本……
      黛玉对此持保留态度。她毕竟也不知道印这些书要多少钱。但是会卖不出去吗?她的二舅就肯定要买的,她自己也想买呢……

      但是王夫人依然不满意。哪怕最后还是陪上了笑脸,但在她离开的时候,黛玉分明还能看见她眼中的不以为然。
      在王夫人看来,花那种大钱去赚一个可能有的关注,实在是划不来。退一步说,哪怕是皇帝真的为此夸奖了宝玉几句,贾家能得什么实惠?
      可以说她完全没有政治眼光。
      黛玉虽然明白,却也不会去提醒她。

      在“梦中”,元春做贤德妃的那几年,贾家如果不是耽于那女人带来的荣华,自顾自的享乐、坐吃山空,不会落到之后的下场。
      黛玉虽然对贾家靠裙带关系的那些作为看不上,却也明白,那本来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资本!退一步说,贾家至少也可以靠那个关系多置产业,多留后路的。可是,贾家连到手的资本都浪费了。
      至于她……
      她不是贾家人,看到了贾家入不敷出、日薄西山的情形。可她为什么要告诉贾家人该怎么挽回呢?贾家的行事本来就够不正当了。她不是宝钗,也不是探春。当然……她那时也没想到风暴会到得那么快、那么猛。
      如今宝玉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就更不用她多什么事了。

      不过过了几天,黛玉在去贾母房中请安的路上见了宝玉,宝玉从他们的后面赶上,先是作揖,然后就笑着问道,“林妹妹这几天过得可还好?”
      黛玉反问他,“能有什么好不好的?”
      宝玉小小的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倒也是,妹妹屋子里的书只怕都翻烂了吧?不过,过些时候该有新书可看了。”
      黛玉不知她为何提起他做的这件事,想了想,到底还是提醒她,“虽说你们不曾直接提起《永乐大典》,《太平御览》亦为皇上所重,更为天下士林所重。做得好了,固然是功成名就,但凡有一点儿差错,只怕也会惹下笑柄骂名。但愿我能平平安安的看到太平御览吧。”
      宝玉笑笑,先不回答,只是向身后看了看。
      其实,黛玉和探春等人一起游园的时候,丫鬟婆子们都会自己落得远远的。但和宝玉到底是男女有别。但是,主子说话,他们依然不会跟得很近。
      宝玉又是积威甚重,经常不喜欢丫鬟婆子们跟得太近的。此时听来又是大事,宝玉这么一看,包括紫鹃在内的那些随从又都退了几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第十九章 于国于家有望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