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一:“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黛玉代笔的这首“杏帘在望”看似颂圣,但是和着宝玉十七回那“不知‘天然’何意”的说话来看,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讽刺之意。
红楼梦中不知道多少次提到“太平不易之世”、“盛世”“明君”这样的说法,但红楼梦中的详细细节,却让这些话隐约成了莫大的讽刺。更别说宝玉还在同时满口的“禄蠹”之说了。
颂圣的表面下隐藏着巨大的讽刺,这和两个主人公的态度是很一致的。
题外话二:关于贾兰,说实话我很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为这对母子报各种不平。
贾珠是贾政长子不错,却不是荣国府的继承人!贾家的爵位已经降得差不多了。贾珍继承了宁国府以及贾家的宗主之位,而贾赦继承了荣国府这边的爵位。贾赦有自己的亲生儿子贾琏。只是因为贾母没死,荣国府还没有分家,但是由贾赦这边的人来做主是很正常的事情。
何况李纨还是一个寡妇。寡妇不掌家应该不是什么不合理的制度。就连贾母不都管不了多少事情吗?就是靠威望和辈分压着。
李纨的待遇和王夫人几乎等同,我看不出贾家对他们有什么不公的地方。当然,贾母和王夫人更加宠爱宝玉,但人心有偏向,他们怎么不说贾政宠爱贾兰超过宝玉?当然这和宝玉让贾政失望有关系,但贾兰会往贾母面前凑么?会去讨好他们么?也不会吧?贾政对宝玉打打骂骂,贾母王夫人至少还没亏待李纨贾兰吧?
个人感觉,不是受到的待遇让人无法忍耐,只是人心总是期盼更多。李纨在内宅看着,心中就有不平。而贾兰则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太深,总觉得受到了多么不公的待遇。
凤姐一直对李纨母子很好,李纨却对凤姐的酸意却跃然纸上。
贾府倒则划清界限,巧姐又不是被官府发卖不能去救,作为他们的近亲,被卖进青楼而视死不救……贾兰母子若真的真么做了,就真的不显得亏心吗?
也许他们“情有可原”,但我个人来说没法喜欢他们,更别说认为他们做得理所当然了。
而宝玉的话,则对他们母子会有相当的恶感,这个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