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十四章 今朝犹喜带霜开 ...
黛玉姐妹就这么在贾府中住了下来。平日里和三春姐妹一起做做针线,或者一起上课。素玉和惜春两个延续了一见面起的好印象,两个人成了相当不错的朋友,简直有点儿形影不离的味道了。
越是相处日久,她就越是肯定,惜春和她梦中那个冷情的形象差距甚远,也完全没有变成那个样子的趋势。
她仔细揣摩了一番,发现这和宝玉有关。
原本的宝玉,姐妹们将他当做姐妹那般喜欢亲近。而现在的宝玉,却被姐妹们当做兄长那般敬重依赖。
惜春在“梦中”的冷情,黛玉想来,多半是因为看到了贾家没落的趋势,兼且无所依靠,故此不能也不肯强作欢笑。但如今的宝玉却被视为贾家的希望,看来十分可靠。何况他也关心姐妹。惜春自然也就不必绝望了。何必再封闭自己,远离他人?
宝玉尚且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举动,只是因为他的变化,就已经让其他人也跟着变了。
而且惜春的变化还很不坏。
而黛玉自己,此时以成熟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的这段经历,也发现,王夫人再次开始对她逐渐不喜了。
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应该是因为她对女红的不在意和对诗词的爱好。
贾家请来的是一个宫中出来的女官出身的嬷嬷。除了教导女训之类的东西,倒也教一些诗词和琴棋书画上的基本工夫,这也是后来贾家的姐妹们都能做几句不错的诗词的原因。
可是王夫人本身是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的信奉者。嬷嬷会教这些基础工夫还是贾母的示意。若以王夫人的性子,那会觉得贾家姐妹连识字都不用的。
事实上,王家出来的女孩子们多半就都是不识字的。王夫人如此,凤姐也如此。
结果,迎春惜春本来就对这些诗词不感兴趣,而探春却是因为注意到了王夫人的喜好所以压根儿不敢多下心力。素玉也是一个不感兴趣的,可偏偏黛玉很感兴趣。
在梦中的黛玉因为身体不好、性情偏好的缘故就不喜欢女红,而偏好诗、书、琴。贾母又极为纵容她,所以她在这些方面是学得最好的。但在王夫人的眼里,这却一概不是正经的大家姑娘该学的东西,学这些就是向“狐媚子”靠拢。
梦中的黛玉甚至都没注意到本来就不喜欢她的王夫人变得越来越不喜欢她的原因,现在却是了然了。甚至她也已经知道,在这世俗的观念里,专精于针线女红的大家闺秀,确实是更受那些大家的夫人们欢迎。
可是黛玉从来不觉得,自己再活这一次,就是为了拼命压抑自己的喜好,去讨好王夫人乃至于其他大家夫人。
她连死都不怕了,怎么会愿意做这种事?何况她只是喜欢诗书,又不是想要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再何况,王夫人固然不喜欢,但这贾府中真心待她好的人,却没人对此有何意见。
于是这一次,哪怕她亲眼见着王夫人的态度越来越微妙,却依然我行我素。
贾家的几个姐妹很快就发现,黛玉虽然话不多,却并非是那种木讷沉闷的性格。相反的,她的性格鲜明,在那平静守礼的举止下,简直是活蹦乱跳。
在李纨带着她们做女红的时候,黛玉虽然似乎已经有了一手不错的女红技艺,却对此一点儿也不上心。她从来不会努力的做针线,只对一些精巧雅致的绣样感兴趣——十天半个月也绣不出一件东西来。
要知道,就连素玉,虽然不耐,却也还是勉强能静下心来好好的学习这些东西呢。
她的生活诗意雅致,当残冬过后,她们姐妹两个被安排到单独的屋子里,她的房间便几乎成了一间书房。虽说房间小,放上一堆的书籍摆设,也不会有拥挤累赘之感。
更是时不时就会有新书进驻书架。
而且她们也看得出来,贾母是极喜欢这个外孙女儿的。对于素玉,她只当和贾家姐妹一般。但对黛玉,几乎不曾摆在和宝玉一样的位置上。不管黛玉做什么她都支持纵容,黛玉要买书的时候她更是大开方便之门。
本来黛玉的身上也有不少钱财,贾母私下还多有补贴。只是会注意着不让人买禁书就是了。
这让李纨仿佛看见了元春尚在之时——元春也是贾母教养的,那时王夫人几乎毫无地位——王夫人仿佛看见了贾敏尚在之时……
贾家姐妹之中,探春更是对此颇为羡慕。但她知道自己没有贾母这般的靠山,贾母的宠爱也未必牢靠——她毕竟已经不是贾家的当家作主之人了。而且还是庶女……
所以固然要讨好贾母,但还是要跟着自己嫡母的脚步走。虽是读书写字,探春却不敢在诗词上多下功夫,而仅仅是努力练字。对于黛玉,也保持不近不远的距离。
倒是贾家的世交,史家的湘云偶尔来时,在羡慕的同时也和黛玉十分亲近。因着她父母双亡,由婶母教养。偏偏婶母却也是极重女红的,湘云偏偏又极喜欢诗词……
姑且不说黛玉在贾府暂时平静却日趋变化的生活——黛玉自己也明白,在“梦中”,她就是在这段时间内,被贾母“宠坏”,逐渐和王夫人疏远的。
最终她对王夫人只留下了对长辈的敬重,而无法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理念去向她靠拢甚至是讨好她。
且说如今的甄宝玉。
甄宝玉要上京求师,一路走陆路,比黛玉慢了不少,却也还是到了京城。
他也有了些准备,把做贾宝玉时爱看的那些温婉旖旎之书尽数抛开,也买了些《孙子兵法》这一类的书来看,便是看小说,也只看《三国演义》这一般的了。
每日清晨,还和洪勋学些站桩的基础功夫。
虽对这娇生惯养的身子来说,实在是一桩痛苦至极的事情,但他自己想想那混乱的京城官场,居然不可思议的忍了下来。
——天下间练武的少年,想来坚持下来的缘由,再不会有比他古怪的了。
洪勋对自己小主子的坚持也是大为惊诧,一边由不免感慨他甄家有钱——练武耗力气,日日都要以大量的肉食来补营养,养身体,否则怎么说穷文富武?他自己练武的时候,却是没这种条件的。也正因为营养不够,虽有资质天赋,却始终练不到上乘境界。
而宝玉的随身小厮知暖也跟着他练了一些,还当宝玉喜欢打斗之事,为了讨好宝玉,还特地找了如《西游记》这一般的禁书来。宝玉人本来就聪明有灵性,看了这书,倒比看了《三国演义》这样的战争之文还要沉吟良久。
他到了京城之后,倒因着这书多在客栈住了两天,又有洪勋打听得那位道长正在京城,才记得去拜访那位“清河子”道长。因着杨宿的吩咐,他还特地多买了一些京城出名的好酒。
恰好他年纪还小,不能骑马旅行,这些好酒就放在他的马车上。
“等等!”宝玉从马车上探出头来,喊了一声。
骑马守在外面的洪勋有些莫名其妙,“四少爷,怎么了?”
宝玉打开车门,指着前面已经长了不少杂草,看不出边界来了的小路,“洪勋你没认错路吧?云独观好歹也是先帝御赐,怎的这往云独山的路却像是荒废了许多年似的?我们走了这许久,也不见一个香客。”
已经快到中年,看来颇为精明的亲随叫起屈来,“定然就是这条路没错的!洪勋早已经打听得清楚啦。至于这路怎么变成这样,我却不知。”
他心中也有些好奇,自家少爷不过是第一次出远门,之前从未远离官道,怎的会注意到这样的细节?等等……少爷不会是在怀疑他吧?
宝玉倒是没有怀疑洪勋。对这么一个有武艺在身的家将,杨家送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把他的家人——老母妻儿一并送到了甄家。洪勋若是背叛了,那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
只是他流浪了几年,却也再不是万事不知的富贵公子了。此时忽地就想了起来,对那位清河子道长,他所知道的,只有杨宿的叙述,和京城中洪勋探听到的那一点儿——可那与其说是消息,倒不如说是臆想式的传奇。
“倒是我疏忽了。”宝玉叹了口气,“既然要拜师,总该有些诚意。我记得从官道转过来的时候有一个茶肆,我们掉头,且去那儿听听消息。”
若这么着,到云独观的时候可就晚了。一旦拜师不成,一日之内绝不能来回。但洪勋见宝玉并无疑虑之意,还是松了口气。加上这小主子虽再不像之前那样威吓下人乃至于动手,却渐有说一不二之势,却也是不好反驳的。当下只得朝那车夫点了点头,示意他调转车头。
京城附近的官道上来往的客商极多。茶肆的生意相当不坏,老板老板娘并一个小厮都满面欢快的跑来跑去——虽然忙碌,看来倒是忙得高兴。
宝玉昔日从京城流落到扬州,他又不懂得什么谋生技艺,说是化缘,其实就是乞讨受人救助。
而救助他的人,则正多半是那些社会的下层人士——小商贩或者农民。真正的富商或者大地主乃至于官家,虽有“富而好礼”之说,在当地也往往多有称颂者,但却只是按时散粥救济而已。若日常找上门去,倒也能得些残羹冷炙,但那些负责散发的下人,面目却往往是相当不堪。
宝玉一路经历下去,早非当初的懵懂无知。对于曾经不算鄙视,却也是浑不在意的底层人士多了几分好感。
和小厮知暖晓寒两个进了茶肆,他先是听了一阵,但这儿的客人都是歇脚的商贩,不过说些物价高低之事。他就听得有些不耐烦,趁着那老板来送茶的机会,喊了他一句,“你且住住脚,我有事要问问你。”
四大名著在古代哪一本是禁书?
答案是……
《西游记》!
话说我刚知道这个时候还有点儿不可置信呢。但是想想看就又觉得很合理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十四章 今朝犹喜带霜开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