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第三十六回 故人离故中事《一》 ...
-
幕少定与谭因护佑着太子朱,打定了前往其结义兄弟之居后,便趁着月色策马而行。一路之上,在无闲话。太子朱与谭因则在其引导下,于数日清晨方才见一处村落。只见这村落四周皆是俊山清岭,一片片田字形的庄稼地顺着山腰齐齐的排下。村落则非泥瓦坯筑,而是大多数为方砖规石所砌,略显富足民丰之气。
三人站于距村落不远处的一山路间,向村中眺望。苍朱看着眼前美景,叹道:“哎!这里倒是太平的很啊…..”
谭因拂了下坐下的马鬃道:“幕统领这便是你那位结义兄弟所居之处吗?依谭某看,这倒真是处修养之妙地也。”
幕少定一手持枪一手牵着马缰道:“我这位结义兄弟先祖,乃是“庭瑶之乱”惠州十七功之一腾氏后人,这处村落便是其先祖腾氏的祖业。”
苍朱听幕少定说是“庭瑶之乱”功勋之后,忙高兴道:“幕统领何不早言!这才相告啊!原来是助本太子曾祖的功勋士族后裔,既然是助本太子曾祖的士族后裔,那定能够帮助本太子匡扶皇脉正统!”
幕少定见太子朱说着,便要策马前行。忙提枪策马相拦道:“太子殿下莫要过于心急,眼下处处有危。即便是末将结义兄弟,也容末将先前去打探一番在行前往也不迟啊。”
谭因则抱拳向太子道:“微臣也同意幕统领之言,先遣幕统领前往看是否安太,之后在由微臣护着太子前往才是。”
苍朱略有皱眉的道:“那…那幕统领快快前往吧,本…本太子….”苍朱说着,便听其腹中传来“咕咕”作响,已然是饥肠辘辘。
幕少定见太子朱已然饥饿难耐,便提枪抱拳道:“末将这就前往,请太子殿下少歇片刻。谭太祝,太子殿下安危便交付于你了!”
谭因则苦笑道:“幕统领快快前往吧,谭某定保太子殿下不失。”谭因说着,自觉也是饿从腹中来,也是盼着幕少定能够快快前往。
幕少定言罢,便提枪策马下了山路向村里而去。看着幕少定的背影,苍朱道:“谭太祝,幕统领的这位结义兄弟的家世….与幕统领确是相似的很啊….”
谭因则抱拳道:“太子殿下所言甚是,幕统领的这位结义兄弟之先祖,为“庭瑶之乱”惠州十七功之一。幕统领先祖也是“庭瑶之乱”功勋之臣,两家士族确是祖功相仿….太子殿下,是否猜测是因…这般…如此…幕统领才与他这位结义兄弟结的金兰乎?”
苍朱点头道:“本太子正是如此所想…”言罢苍朱与谭因注视着幕少定的身影,已是近了村落。
幕少定看着曾经熟悉的村落街道,放缓了坐骑的步伐。只见村落之口处屹立着一块石碑,石碑镌刻着腾侯寨三个衡文古字。石砌的村道并没有多余的杂草生长,说明寨中之人多有护理。马儿随着幕少定的催促,而行走在这些整齐而又古老的石砌村道之上。不经意间,在村道农户门前一些老者闲散着坐于门前。看着闲暇的村叟幕少定向着村中央,最大的庄府而去。
只见这户庄府占了整个村落的三分之一之大,散落的村户则正是围绕着这处庄府所建一般。庄府的石砌围墙高而有城防垛口,如同一座小城关。幕少定策马来到这处庄府的正门处,两扇高大的朱漆铜铆兽环门显现在眼前。高大的朱漆木门两侧则是两尊石兽,其正上方则悬挂着一张略显暗淡的鎏金府匾,匾书“腾侯府”三个衡文古字。
幕少定看着眼前这一切,略有感慨的深深叹了口气,便纵身跳下马来。待将马儿栓在了腾侯府门前的马柱上后,便走上了府前的门阶来到其门前。
“砰..砰…砰….”幕少定手持兽环敲响了朱漆木门,不多时便听见有脚步声缓缓的向朱漆木门而来。
随着门横木的开启,朱漆木门被打了开来。只见一名五十多岁的妇人出现在幕少定的眼前,这名五十多岁的妇人一见是幕少定顿时一惊。
幕少定则见到这名妇人,脸上露出一丝苦色抱拳道:“冯老妈妈…一向…可好?….”
那名五十多岁的妇人这才发现自己有些失态,忙还礼道:“啊!这…这不是幕官人么…老奴拜过幕官人….”
幕少定则道:“冯老妈妈多礼了…不知我兄长在府否?”
冯老妈妈一听幕少定问其兄长,眉头顿时皱着很紧道:“老爷…一直都在府上,从未….”说着,冯老妈妈已是有些哽咽。
幕少定似乎觉察到了什么,忙问道:“冯老妈妈!我…我义兄!他….现今怎样?!”
冯老妈妈则用自己的袖口拭泪道:“哎!幕官人…还是先去见见….夫人吧…..”
幕少定一听见义兄的夫人,头皮似乎麻的厉害,缓缓道:“嫂…嫂夫人…是….”
冯老妈妈摇头道:“幕官人,何必假装不知呢…老爷的夫人还能有谁…”
幕少定则苦笑道:“冯老妈妈…还是先带我去…见见我义兄吧,我有要事要与我义兄商量。”
冯老妈妈则一边让路,一边将幕少定请进府来。待将幕少定请进府内后,则又重新插上了门横木道:“幕官人随老奴来吧…”言罢,便不再多言。
幕少定则随着一言不发的冯老妈妈,一前一后的跟随而往。一路之上偶尔能够见到一两名家中婢女与家丁,确都是些生人面孔。冯老妈妈带着幕少定绕过了一处长长的亭台回廊,走进了一白色帷幔满布的后院之中。顿时,幕少定似乎已经知道了什么。一双脚确是怎么也动弹不得,只能眼看着冯老妈妈走进院中的白色正房之中。
“幕兄弟,尔平生之愿为何?”
“幕某平生之愿,愿能如先祖子才公一般!扶佑皇脉,立太平之功,老死太平之世。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幕兄弟此言,确是甚好…”
“义兄汝有欲意何为乎?”
“愚兄…愿…. ….”
“都已经来了,为何叔叔还不进来…”一年轻女子的冰冷之声,缓缓的从白色的正房传出。
冯老妈妈则赶忙又从房中走出,来到幕少定身旁请其入内。幕少定在冯老妈妈的请催下,迈着缓缓的步子慢慢的走进了白色的正房… …
解释:
庭瑶之乱:大衡帝国云乘年间,权臣“珪云侯”方琼祸乱朝纲。因继位的“浩匡帝”苍世呈年幼不能理政,方琼于大衡京师太央宫内设相庭、臣瑶院把持朝政□□后宫。近二十余年间,方琼逐渐掌控了大衡的实权。后在各州忠于皇脉的士族、藩将的密谋下,最终以兵乱除掉了方琼势力,使得大衡帝国实权又回到了苍氏皇帝手中。其中功勋最为突出之辈,惠州十七家地方士族名列其中。腾氏士族先祖顺郡腾子皋则因功绩,而被册封为“宜侯”、官拜“正二品殿阁大臣”。其子孙嫡系一脉则承袭了先祖的“宜侯”爵位,自此惠州顺郡腾氏士族后人,因其先祖之名而多有为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