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章(1) ...

  •   秘书监,是秘书省的最高长官。秘书省是朝廷里的一个部门,专司秘书。
      秘书是一堆东西,不是人。在后世,它们还会有个别名,叫“国家图书档案”。另外,秘书省还管国史,于是等于:当今还活着的一堆名臣,总有几个会被著作郎、著作佐郎们八卦加吐槽的。——要知道,晋朝有个规矩,新到任的史官著作佐郎,都要先写一位名臣的传记,不然算不得正式履职。因为抱着这么一大堆国史、方志、地图、仪注、起居注、别人的个人档案(黑)材料……秘书省官员,不论品位,在朝廷里都算是有名的清显,秘书监也是有参议朝政资格的身份。
      因此,在那时,一流世家的子弟,起家之职,常常都该在秘书省。比如谢琰,就是著作佐郎起家,后来还当过秘书省的副长官:秘书丞。但……说来惭愧,虽然出身大家都认可的顶级高门,父亲曾身任一等清要的中书令,但这个父亲却身无国封,没法保证他的长子起步之时就也在清要之地,何况在王珣十岁时便去世。弱冠出仕还正逢家族中衰的谷底,王珣不得不从拐弯亲戚桓温的杂务僚属——掾吏——起家,升迁了也还是事务僚属:主簿。

      我是个劳碌命而且没机会安心读书的人啊……

      带着上面这样的心情,以及对曾任秘书丞的谢琰……的羡慕嫉妒恨,王珣问副手拿了钥匙,微微低了眼睑,琢磨着自己的心思,一面便慢慢地一步一步踱上了藏书楼。
      他想找几部最近打算细看的卷轴,带回去抄一抄,和家里的书对校一校,将来连札记心得,一同传于子孙,顺带练字,似乎总是不错的。例如《韩诗》,听说永嘉之后便几乎绝了传,坟籍虽在,却没有了堪为孺子师的长者;当年的大前辈郑玄郑康成,所注《仪礼》,也是没了讲授的人。前者本是远祖两汉时尊崇的家学,后者也是朝廷他日当用到的公器,故而对前者不可懵懂茫然,而对后者尤须专精过人,是所谓一艺随身,便不浪费,母亲常说的。
      屐声笃笃地响过每一层木阶。预想的扶手上三寸积灰和道路里蛛网缠身,居然都不曾出现——在这满城逐新曲、不读故人书的年代里,竟还有人曾经进过藏书楼,如此细致地吩咐整理过故老相传的竹简与卷帙,真是该感谢他好一派贴心贴肺的热心肠,与后来人方便。说不定裹书的那些缥囊上,还留有当年手迹呢……

      然而……

      他惊讶地发现,有些他想找的书是死活也找不到的。比如郑玄注的《易经》。他在甲部的经学著作里翻检良久,始终无所斩获,直到他从甲部的书堆里摸出来一卷象牙签上悬着“庄子”二字的东西。这一瞬他了然了:

      只、有、某、家、的、人,才、会、把、庄、周、的、东、西、放、经、部……

      在心里狠狠嘀咕了句“就怕满心混沌的来折腾书”,他一卷一卷拣出看得见的《庄子》,一大堆都抱在怀里,向丙部子书那边书架缓缓行去。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一章(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