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

  •   童话里常有芝麻开门,小说里常有因缘际会,在1999年的前溪岸,能改变命运的,却只有一样东西:钱。
      赵海祥给了她一笔分手费。七年耳鬓厮磨,五年胼手抵足,值多少钱?50万,60万,还是她养母一口咬定的38万,谁知道呢?大伙儿关心的,是一个中年失婚妇女,拿着这么一大笔现金,该怎么花?
      养母说,你爸有退休工资,我们不指望你的钱!你给两个孩子留点儿,自己去市区买套房吧,到老都有依傍。
      大女儿说,要不,你和我一块儿开照相馆?刚好店面扩张,缺人手。
      她踱到饭桌边,把一筷子豆芽菜夹到嘴里,慢慢咀嚼。白炽灯的光影打在她脸上,朦朦胧胧,有一种疏远的倦意。
      她看一眼仰头吐烟圈的养父,再看一眼低眉绞衣襟的小女儿。他们不说话,她也半晌没有说话。
      三天后,一个雾蒙蒙的清晨,她坐上了去淳安的长途汽车,千里寻亲。
      这“亲”,从何寻起?她在前溪岸长大,在前溪岸成家,在前溪岸生儿育女,世人皆知她是前溪岸的金小凤。到这把年纪,女儿都快嫁人了,遇到这等闹心的事儿,谁不嫌丢人现眼?她倒好,兴致盎然,非要去寻那五十年前的“亲”?
      她走的那天,她的养母在沈水埠头上坐到天黑。天上云在飘,江里水在流,风中百花凋零,老太太捶胸顿足。她要去寻亲?这还是我养的女儿吗?我拦不住啊,随她去吧!
      好心的叔伯姨婶走过来,拍拍老人的后背。金家阿婆,你消消气,真拦不住的,就随她去吧!
      随她去吧,这金小凤的脾气,前溪岸人谁不晓得?这女人,也算是念过高中的,识文断字,能说会道,胆子大得豁边,她拗起来,谁拦得住?
      人民公社那会儿,她还是没出阁的姑娘呢,第一回抓起药水针筒,就敢往男人身上扎。
      她和男人一向热乎,谁的自行车拖拉机手拉车,她都好意思往上坐。那还是革命年代呢,她见了驻村的公社干部,都不会老老实实喊一声“书记”、“主任”,总那么死乞白赖凑上去,娇滴滴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呀?一双眼睛,媚得滴出水来。
      老人跟她讲辈份,讲尊卑,她斜挎个药箱,嘻嘻笑。“我嫁给你爹,你就得喊我妈;我嫁给你爷爷,你就得喊我奶奶。你倒说说看,辈份在哪里?”
      这话说得没脸没皮,可她不在乎,蹬着脚踏车,一溜烟跑了。
      从小到大,她就是这么个蹊跷人。前溪岸地处东海之滨,这儿的女人大多黑黑的、矮矮的,就她一个人,白皙高挑,靓得扎眼。八十年代初那会儿,方圆十里没几间美发店,妇女们要么剪一刀切的西发头,要么用皮筋盘个道姑髻,只有金小凤,甩着一头半长不短的披肩发,蓬蓬松松,活像《乌龙山剿匪记》里的四丫头,就差擦口红吐烟圈了。
      清明时节,大家还没脱夹袄,她先换上单衣了。到立夏,别人衬衣衬裤,她自己裁了裙子,今天白底红花,明天鹅黄新绿,天天不重样。
      没办法,这是她修来的福份呀。整个村子,就他们一家是吃公粮的。那年头,当司机多吃香啊,这铁饭碗,稳稳当当,从她爹手里传到她丈夫手里。有粮票、肉票在手,谁还指望她挣工分贴家用,她等着饭来张口就行了。这女人啊,只有舒服惯了,便利惯了,才会这么可劲儿得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