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家学 ...

  •   家学
      “竖子,到我家作甚?即使做客,又不投递名帖,翻墙入室,何意?”
      我回头,看见的却是父亲,也是宽襦博带,广袖临风,鹤麾青屐,含笑捻须,望着那老者。
      那老者面色不该,但也不行礼,笑意依旧,只是做常态:“案牍之累,当真是立时可见。你家盖在了我走的路上,怎么说我到了你家?”
      我微哂,这是说我家老头被公事累疯了么?说是国公府盖在他走的道上,这人当真是狂士了。
      父亲缓步上前,似带起了一阵清风:“在下愚拙,敢问足下可是来自韩地?”
      但见他白眉稍挑,看向父亲的眼戏谑之意渐深,旋即,不等主人家招呼,变径直斜倚在了庭院边上的胡榻,双腿箕坐。王氏说百年而不倒,除却庙堂根基牢不可破之外,还在于,代代子孙之中,不乏文风甚隆之人。
      比如五世祖,琅琊名士王朗,世人谓其“辞清雅,奕奕有余,吐章成文,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更著有《老子注》,开一代清谈之风,国史《魏志•王朗传》载其“公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因问《五经》大义,次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末论释教。公商较纵横,应答如响,高祖甚加叹异,更被亲狎。”高祖更是将掌上明珠长乐亭长公主下嫁;
      又有祖父,少年及时举国皆闻,“辞清雅,奕奕有余,吐章成文,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一日随驾临幸曲江江畔,那时临朝的是哀帝祖父明帝,在曲江江畔刚筑起承露台,帅百官游兴,歌舞几平,皇帝问祖父:“卿以为如何?”祖父只答四字:“黄绢妇幼。”百官结婚四面面相觑,只有明帝当即称赞:“少而朗悟,有纵横才辩,王氏果然是士族之首,着实当之无愧••••••”
      黄绢即是有色之丝,化成“绝”,妇幼便是少女,合起是为“妙”,祖父实在答:绝妙。但他那时只八岁••••••
      又比如叔祖王觅,当年魏氏初到江南,四方未定,南方陈国假意臣服,实为阳奉阴违。
      叔祖出使陈国时,正值天气炎热,主客魏收嘲笑他说:“今日之热,当由王常侍来。”叔祖非但不恼,还抚掌大笑,回答说:“昔王肃至此,为陈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魏收大为羞惭。
      随即向叔父赔礼,并上表皇帝,言明魏氏有王氏一族,不可撼也,陈主纳谏,上书世祖请降公主。以为永世之好。那是人称祖父为“苏张”,既有苏秦张仪之才。
      扬州刺史开国县公叔父王衎,族兄王深宗,还有王浚宗,还有便是小名璕狸的兄长王翾(xuan)•••••这些都是当今学界最最风流的几人了
      而我的父亲,则是其间翘楚,江左无人出其右者。
      父亲早慧,天性颖达,六岁,能诵《孝经》《论语》《老子》。及长,博极经史,尤善佛经及《周易》《老子》。那年父亲游学北地,为当时关中侯萧逸慎看重,在洛阳立坛讲《维摩经》《老子》和《周易》三经齐演,这涉及了佛学与玄学两个领域。当时专玄学之人有之,专佛学之人亦有之。只是无人二者皆精。
      关中侯为打消诸人顾忌说告戒众人说:“必使屈服,不得空立客主。”
      于是数家学者各发问端,父亲谈笑风生,只是像与好友闲聚,应付裕如,开其宗旨,然后枝分派别,转变无穷,以至于人们只能拱默听受,而不能抗其一词••••••
      至今人们还在乐于讲述,这场观者近三千,世所罕见,广涉玄佛的大辩论。更有甚者,以未能早生亲临当场为终生之憾事。
      我看这架势,两人应该是在早年就相熟的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家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