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神密的水坞子 ...
-
第4章:神密的水坞子
赵叔带着杨万全,来到东直门内大街中段,路南一座很大的水坞子,找到马掌柜,将杨万全介绍给他,然后说了些客气话,走了!
马掌柜问了杨一些家里的情况,最后说:咱们都是山东老乡,我们和你们家,隔着一个县,来到我这儿,要好好干,将来日子会过好的,我来的时候,跟你一样,光杆一个人,扛着铺盖卷儿,拼命干了三十年,现在有这么大一个水坞子,全家六口人,两儿两女,北京人也照样佩服咱山东人,水坞子也叫水屋子、井屋子或叫井窝子,那三种叫法,是它们规模小,咱们这儿规模大,在东城一带,咱们是数一数二的,所以叫水坞子,你先找地方,坐会儿,呆会儿,我让二师兄带你去住的地方,先把铺盖卷儿放下。
过了一会儿,两个大水槽水满了,从高房子里,出来两个人,马掌柜过来跟他们三个人一起说:这是新来的杨万全,指着那个年纪大的说,这是大师兄,那个是二师兄,现在由二师兄带着万全把铺盖卷儿先放下,最近几天,万全跟你们俩学摇大轮子,他什么时候学会了,老大就去送水,以后摇大轮子,就由万全和老二干。
三人答应,分头而去。
从此开始,杨开始学摇大轮子,过了五六天,杨就学会了,大师兄离开了大轮子房,只剩下二师兄和杨二人了。
杨刚来,觉得水坞子很神秘,就留心观察这里的一切,他俩只要将两个大水槽灌满了水,就休息,这时他就对水坞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仔细地看,不懂的就问二师兄,有时还问马掌柜。
站在正面看整个水坞子,大轮子房,是高到人肩膀上的木房子,前面是两个大的木制大水槽,长有一丈二三,宽有五六尺,高有两尺半,脚下有一尺半宽的木板条拼的透缝的脚踏板,因为大水槽子前面,地下净是水,为的是不让人,站在大水槽前,舀水时踩着水,上边大轮子房有比较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两大水槽的全貌,水由大轮子房下边,一个洞中伸出一个木制的很长的凹形引水槽,将水引入到大水槽内,凹形引水槽外头,是浮动地摆在大水槽边沿上,一个大水槽水灌满了,将凹形引水槽移到另一个大水槽上,两个大水槽水都满了,停止摇大轮子,二人可以休息了。
杨在大轮了房内,摇大轮子,深井就在他脚下身旁,但很长时间,他不敢望深井内看,害怕掉到井下去,时间长了,他也习惯了,慢慢地才将大轮子,由井内抽水出来的因由,弄明白。
大轮子有近一人高,两侧有两个大摇把,摇把在大轮子半中腰,一个在上,另一个在下,摇起来后,上摇把下去了,另一个由下就上来了,大轮子四周是铁链子,铁链子隔一段,有一个皮垫,皮垫由铁链子带着,由一根碗口粗的铁管子中出来,将水带出来,再将水引入到凹形水槽,流出去,井口有大水缸口那么粗,为防止人掉下去,上边盖些木板条,既使这样,二师兄也再三叮嘱,不让用脚去踩木板条,大轮子房是木板房,可以防风防雨,但冬天不让生炉子,怕煤灰掉到井不去,所以很冷!吃饭的时候,也在大轮子房,饭食很简单,每人三个玉米面窝头,一碗小米粥,一盘素炒菜,过年过节吃一点白面馒头,面条,有时偶尔也吃一顿包子、饺子,每半个月吃一顿犒劳,才算解解馋,杨感到摇大轮子很累,吃饭很香,有时不够吃,饭是由掌柜二儿子,用保温提盒送来,后来他要求二少掌柜,每次再给他多带一个窝头来,吃四个窝头,他才感到吃饱了。
杨摇着大轮子,不停地透过玻璃窗向外看,水坞子前,是很忙和的,前来舀水的有三种人:第一种是,推水车送水的,他们舀水是向独轮车两边水箱里灌水,两边水箱灌满了,他们推着水车去送水了;第二种是,附近居民自己来挑水,桶虽有大些小些之分,但每挑水都付一个水牌子,水牌子是掌柜子自己作的,是一个一指长,两指宽的竹牌子,上边用一个特殊形状的烙铁,烧红了烫出来的,黑色烙印,别人很难造假仿制,这个铁烙铁是掌柜的财宝,不用时,别人不知他藏在什么地方;第三种是,过路人口渴了,舀点水喝,解渴!这是不要钱的。
那个时代,水坞子就是北京胡同里的居民,主要饮水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