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十章 ...
-
四月初七,司徒群启程这天,天空一碧如洗。
附近大大小小的县衙全部都到齐了,恭恭敬敬的静候在大门口,再加上敦州围观的老百姓,浩浩荡荡的人群延绵数十里。
庄外人声鼎沸,庄内却显得有些安静。
司徒群傲然站在院中背手伫立,身后跟着一黑一青两道身影,陶墨拢袖垂目站在不远处,视线微微往走廊瞄去。
“首辅大人,陶姑娘到了。”黄公公在廊间有些兴奋的说着,伸手自然的撩开垂落的珠帘,陶清在嬷嬷的搀扶下盈盈走来。
今日她着一身大红丝裙,领口开得很低露出白花花的胸膛,一头青丝高高挽起,一朵硕大的花朵正居发鬓,其间只插了一根朱玉簪子,垂下一串珍珠在空中袅袅。她的步伐很轻,走动如清风拂面,甚是婀娜多姿。
只是那张芙蓉面上哪还有当初的浮躁,眉线拉长,眼影往上挑,正中一点朱砂怒然绽放,以前那种浮躁的感觉完全被抹去了,便是冲司徒群行礼时都带着一种不可忽视的尊贵。
“陶清见过大人。”
她的声音很轻,特别的咬字清楚,唇际上扬,不自觉展现出点点妩媚。
司徒群眯着眼睛看着湛蓝的天空,仿佛没有听见她说话一般不曾回头。
其他人也不敢吱声垂首等待着,陶清倒很自然,一直面带微笑保持着半跪着身的姿势静候着。
陶花赶到的时候,正正撞见了这一幕,她咬咬下唇,也没有出声,只是习惯的站到了父亲身后。
陶墨一脸悲呛,看着自己女儿让人痛心的脱胎换骨。
如此过了一会儿,背手而立的男人似终于回神了,回头一脸“这时候才看到你”的讶异表情,嘴里连连歉意的开口:“看本首辅这呆发的,竟然连陶‘三’小姐都没看到。”他虚抬了下手,“陶‘三’小姐快快请起。”
陶清再福了下身,这才浅笑倩兮的直起身:“多谢大人。陶清让大人久等,请大人见谅。”
“无碍。”他不在意的挥挥手,“既然人到齐了,马上出发吧,再晚些就又要留宿了。”
“是。”
“陶‘三’小姐可还有话还跟家人说?”
尊贵的人儿只是抬了下眼皮,施舍无比的朝自己的父亲和名义上已经是自己妹妹的陶花看去,只是看了一眼,她便回过头来,风姿卓然的仰了仰下巴:“没有了,大人。”
陶清坐的是软轿用轻纱作为帘子,起轿后轿夫左右一晃,那薄薄的轻纱就被轻风拂开,露出陶清倾国倾城的面容来。
“啊,她就是陶家庄三小姐?”
“是啊是啊!这么漂亮的人,可不就是‘天下第一美人’么!”
“天啦,太漂亮了!我们敦州一定能出位贵妃娘娘了!”
“我听说她名叫陶花?”
“不是吧,我家隔壁的小儿子就在陶家庄做事,他说三小姐叫陶清!四小姐才是陶花。”
“咦!?不是吧,大家都说叫陶花啊。”
“嘿,你还不相信……呐,那边那位,站在陶庄主身边的,看到没,很胖的那个胖丫头,那个才是陶花!”
“哪啊,哪啊……啊,看到了,天啦,不是吧,那么胖?”
“是啊,陶家庄都羞于将她带出来见人……”
“唉,陶庄主的几个孩子可都是俊美得过火啊,这个陶花,怎么长成那副德行?”
“嘿,说不准啊,她啊根本就不是陶庄主的种啊……”
“嘿嘿嘿……”
舒适的软轿中,陶清坐得笔直,双手安分的放在膝间,唇际始终带着那抹浅浅的笑容,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却闪着刺骨的冷光。
陶花十一岁那年被接回了陶家庄的时候,她就早已知道,有一天她一定会代替她走向这条路的。
可是你们不要得意,你们不要得意!
头颅高高扬起,陶清的视线放在前面那顶深蓝色软轿上,手指交握着收紧。
我不会如你们所愿的!
陶墨一夜之间,几乎白了头发。
五个人吃饭的圆桌上现在只剩下两个人,每每见如此,他总是忍不住双眼含泪食欲不振,陶花担心他的身体长此下去会吃不消,便叫人撤了同桌吃饭的规矩,亲自下厨为老父做些小菜,再让他的贴身丫鬟巧灵给他送去。
大概是习惯了大家伙热热闹闹在一起吃饭,即使后来家里就剩下她、陶清和老父三人,也依旧保持着这种习惯,现在突然变成一个人吃饭,陶花发现她膨胀的食欲竟然也有些萎缩,倒是有些苦笑。
便也放下了竹筷,抬头看着窗外那片桃花林发呆。
一年前,陶花毅然将自己的寝居搬到了这里。那一段时间她天天都会半夜惊醒,然后光着脚丫子就跑到林子里面去跳舞,哪怕脚掌已经被沿途的尖石划伤,她也必定会拖着血痕去。
陶墨想了很多办法阻止,后来连在她膳食里下蒙汗药的事都做了,然而看着她越来越难过越来越衰弱,他又不忍心的默许了这件事。
只是派人将她小楼至那儿的道路清扫干净,将任何锋利的东西都剔除,然后铺上软软的细沙,以此保证她不会受伤便罢了。
全庄上下对待她都小心翼翼,深怕刺激到了她,唯独陶清十分的不屑。
“陶花!那不是你一个人的大哥,他也是我大哥,他也是爹爹最骄傲的儿子!你不用摆出这种生不如死的样子来折磨我们!”
那时候的她只是心如死灰,怔怔的看着她一言不发。
陶清冷哼一声,将挽在臂弯中的藤篮放下,一一从中拿出果盘来摆好,又点了三支香默默的拜了拜,这才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俯视着她冷冷的说道:“我拜托你,别在这里发疯了!”
她呆呆的仰头看着她,她冷然而不屑的睇向她。
身后是刚刚砌筑的新坟,坟前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是陶花亲自拿刀一笔一画刻下的名字。
“陶然之墓。”
伫立在花香四溢的桃树林的里,陶花开窗便能看到的,是她敬爱的大哥啊。
举剑回眸醉红颜,持笔一挥安天下。
这就是陶然。
陶家庄因他而盛,也因他而败。
文武双全的陶然将陶家庄拱到了天下四大庄的位置上,那时候庄内供养的江湖人士众多,有多少武林高手是钦佩他的为人而甘愿留下与他把酒言欢,后来虽然他一心入朝为官,可是他一生清廉,为百姓苍生做了不少贡献,让那些不愿与朝廷沾染上半点关系而心生去意的豪迈汉子又因此选择了替他留守陶家庄,当年的陶遵、陶花、陶清多么为这样的大哥而骄傲。
可是这个骄傲死了。
消息传回陶家庄的时候没人相信,直到熟悉的面容被抬入放置在众人面前,众人这才不得不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陶然死于过度疲劳引起的心悸。
皇帝赐牌匾“光明正大”,赏银三千,就将他淡出了朝廷。
陶遵黯然离庄流荡江湖,于是老父陶墨只好担起一庄之主,不会武功只会弄文弄墨的三尺男儿卑躬而屈膝,这才堪堪保住了陶家庄,可是大量人才的流逝,陶家庄虽然仍旧名为天下四大庄,可是谁都知道这不过是徒有虚名。
陶家庄败了!
而现在,陶墨不得不将小女儿送入宫去,送入那个水深火热的深宫大院!
陶花惨然的笑着,手指轻轻捏着系在腰间的蝴蝶结。
接着呢,陶家庄还有什么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