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十七章 惊闻 ...

  •   “‘棣’?”觉清神情微变,随即回复如常。
      狄沫道:“正是。如今战乱不息,干戈不止,以致生灵涂炭,百姓苦不堪言,父亲身在朝中,更是为沙场之事日夜忧烦。却不知这战乱几时才能平定,结果又是怎样,狄沫斗胆,请师太明示。”
      觉清轻声一叹,无奈笑道:“你这位小施主,真是变本加厉。这涉及天下之事,寻常民众避之唯恐不及,你竟敢直言不讳,还问贫尼胜负如何。况且燕王以清君侧为名,兴师起兵,至今已逾一载,却仍被阻于山东以北,寸步难行。难道你对当今圣上无甚信心,认为燕王可能取而代之?”
      狄沫坦白道:“狄沫不知,也无人可问无人能答,因而才向师太请教。相信普天之下,敢解此惑之人,只有师太您了。”
      觉清盯了狄沫半晌,之后长身而起,在屋里来回踱步,终于下定决心,肃容言道:“‘棣’字属木,木根聚水,虽火奈何?右上本是‘王’字,无奈周围规矩欠缺,更有一点逾越而上,观其态势,似是不‘主’不休。”
      狄沫越听越心惊。觉清的话清楚之极——天子朱允炆命中带火,怎奈遇上的是朱棣这一根湿木头。朱棣已封燕王,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想逾越做的那个“主”,舍天下外,还有何物!
      “此字再作细拆,可见三土稳叠,筑成垚状。土为地,垚为江山社稷,只需三年,天下即可重归太平。其后土木水无一少缺,兴旺昌盛之态,历历如亲见。”觉清说罢,意味深长的注视着狄沫。
      此刻狄沫思绪纷乱,脑中犹如一团浆糊。觉清断言论事无所不准,佛门之人,更是不打诳语,再加上自己初闻朱棣名字时的耳熟,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答案——朱棣将成为下一任皇帝,而且离他登基之日,仅剩下两年。那么,朱允炆怎么办?最重要的是,爹爹又会遭遇什么?爹爹对皇上是忠心不二,一旦天下易主,他是甘愿变节以侍新君,还是……
      不敢想,她丝毫不敢再往下想。方孝孺,他是她来到这世上第一眼见到的亲人,是真正爱她宠她,将她保护得无微不至的父亲。即使失去了这身躯原来主人的感情,那些爹爹关心她、照顾她的许多片段,她却丝毫也没有漏下。天下太平固然是好,百姓安居乐业她更乐得其见,但她真正在乎的,并不是这些!
      等等,会不会是自己过于悲观,把结果想得太坏了?朱棣得胜,并不意味着朱允炆只剩死路一条啊,运气好还能封个藩王什么的,貌似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事情。况且爹爹虽秉性执拗,却不是认死理儿至黎民于不顾的庸臣,或许发现朱棣贤明犹胜朱允炆后,他便会以大局为重,尽力辅佐也说不定……
      “阿弥陀佛!”
      一声佛号有如醍醐灌顶,将狄沫从沉思中拉回了现实。只见觉清已坐回刚才那位置,正面带微笑,轻轻摇头:“狄施主,你方才已犯了‘痴’念啊。”
      狄沫长嘘一口气,自嘲道:“您一心向佛,修为高深,自是大彻大悟,看透了红尘种种。而狄沫身处凡世,又岂能做到心无所系,了无牵绊?”
      觉清欲言又止,终于再度摇头,轻叹道:“罢了。施主还有最后一问。”
      狄沫一咬嘴唇,打定主意道:“狄沫养父为当今重臣,深得皇上器重,君臣二人关系甚笃。却不知新皇登基之后,爹爹是否会遭遇不测,还是能逃过一劫,安享晚年……请师太明示。”说话间,她已拿起毛笔,准备再写一字。
      “既是同问一人,字便无需再写了。”觉清伸手挡住狄沫手腕,让她放下纸笔,“施主先前已问过养父安危,所谓天机不可二泄,贫尼本不该回答。然施主孝心,实令贫尼感动,贫尼便破例再答一次,望能令施主释怀。”
      听到这里,狄沫的心已放下了一半。释怀释怀,不就是让她不必担心么?
      果不其然,觉清笑着续道:“施主大可宽心,令尊虽命有波折,但绝非短寿之相,且他学识渊博,于文坛多有建树,必会被载入史册,名流千古。”
      原来如此!自己对爹爹的名字有印象,说不定便是因为他文学上的成就。
      狄沫心头最大的阴霾终于敞亮,不禁会心一笑,对觉清一拜到底:“多谢师太。”
      “施主不必客气。”觉清还以佛礼,接着正容道,“但有一点请施主务必谨记。今日谈及之第二事,关系重大,在发生前,施主绝不可向任何人提及,更不可试图改变。否则,报应在贫尼身上是小,牵连到施主与你关心之人,便是不幸之至了。切记,切记!”
      狄沫恭敬应道:“师太慈悲为怀,将狄沫不明之事逐一告知,更为狄沫破例,狄沫又岂会不识好歹,置师太安危于不顾?师太尽可放心,那第二问,狄沫就当没有问过您。”
      觉清双手合十,笑道:“施主明理致斯,善莫大焉。时辰不早了,施主请回吧。”
      狄沫再拜起身,忽而想起一事,道:“师太洞悉天机,自是知晓月月来积善庵拜佛的那一对婆媳。或是与您无缘,她们从未得您相见。可俗语有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您能否……”
      觉清打断她道:“阿弥陀佛。凡事俱有因果,贫尼自有不见她们的理由,施主不必多说。”
      觉清话已至此,狄沫也不便再问,于是一躬之后,转身走出房间。之前那女尼已候于门旁,与狄沫互执一礼,随后步进,并将房门合上。
      狄沫呼出长长的一口浊气,定了定神,缓步向庵外走去。
      朱允炆也好,朱棣也罢,管他们叔侄谁当皇帝呢,只要爹爹不受波及,那便爱怎样怎样。她只是区区一小民,哪有能力管那些天下大事。至于那对婆媳,她已尽力为她们争取了,虽无结果,却也算得上是问心无愧。
      庵前空地依然人来人往,但驻足之人不多,狄沫很快寻到了方肇云的身影。他站离庵门不远,衣袂飘飘,潇洒不群,引得身边男女不时偷偷打量。狄沫见状顽心忽起,于是走近他身边,打趣道:“这位公子貌胜潘安,俊朗非凡,实令小生过目不忘。小生有意与公子结识,不知公子你意下如何呀?”
      一名帅哥堂而皇之向另一名帅哥搭讪,虽然声小,周围仍即时投来不少注目礼。方肇云大感尴尬,连忙将狄沫拉到一旁,低声道:“你这丫头,果真是心情大佳了,一出来就寻大哥开心。”
      看着他俊脸通红的样子,狄沫更是忍俊不禁:“事实如此,大哥本来就长得帅嘛,沫儿夸一夸又怎么啦。”
      “你再胡说,大哥可要生气了!”方肇云哭笑不得,却不忘伸手将她略偏的冠戴理正,“觉清师太都告诉你些什么,让你这般开心?”
      狄沫扶了扶帽子,嫣然道:“既知爹爹六七日后便会平安归来,又知他老人家此生长寿安康,并能名留青史,沫儿自然高兴了。”
      方肇云大喜:“此话当真?”
      “自然无假,除非觉清师太空有其名,乱打诳语。”
      “不会的。此积善庵建庵伊始,十年期间,从未有过人说觉清师太妄断。”
      “就是说呢。”狄沫笑望着方肇云,调皮的眨眨眼睛,“非但如此,我还向她问了大哥姻缘呢。”
      方肇云心里咯噔一声:“师太……师太怎么说?”
      狄沫扑哧一笑,捧腹道:“可惜觉清师太惜字如金,不肯再作回答,这个问题呀,留着咱下次再问吧。”
      方肇云佯怒的瞪了她一眼,随即也跟着笑出声来:“你呀,好不容易得见觉清师太,尽问些不着边儿的问题。爹为人知规知矩,为官勤奋廉洁,又是当代名儒,上恩倍重,人缘极好,怎会有事。你也不说为自己打算打算。”
      狄沫摆摆手:“话虽这么说,但仍不如得了准信儿踏实。而且爹爹和大哥这么疼我,我也没什么需要琢磨的。对了,怎么不见杨公子?”
      “他啊,听觉清师太说他今年殿试必能金榜题名,高兴得忘乎所以。这不,赶着回家张罗布置去了。”
      “那真要恭喜他了。”狄沫顺口一答,又抬头望了望天,叹道,“还是大哥心细,告诉管家不必等我们用饭。瞧瞧,这会儿已过了午时,回去不定得什么时辰。”
      方肇云笑道:“你一说,我还真觉着饿了。咱先吃点东西,之后再四处转转去。”
      此言自是大合狄沫心意。两人商量着顺阶而下,走至石阶半腰,正见随人流迎面而来的羽家兄妹。此时羽冰凌身侧另有一人,这人衣着华贵,举止从容,笑容可掬,身材略为肥胖,看年岁也就二十出头,眉宇间却透着一股滑腻的老成。他十分关切的照顾着羽冰凌,生怕她有丁点儿闪失,羽冰凌则是神情如常,轻纱下并无丝毫不愉之色。
      看到他们,方肇云面色一整,脚下加快了步伐,狄沫虽觉诧异,也只得趋步跟上。两拨人一上一下,眨眼功夫便已再次相遇。方肇云对那陌生公子双手一拱,刚要躬身行礼,数支冷箭却忽然由旁边树丛中穿出,斜斜掠过那公子,将他侧后方两人射倒于地。霎时间,尖叫声、哭喊声此起彼伏,众人相互推攘,四散逃匿,秩序纷乱之至。方肇云一惊之下,下意识的伸手抱紧狄沫,将她拥于身前,以免她受伤。幸而两旁的带刀侍卫反应极为迅速,一面安抚惊恐的人群,一面又分派了些人手,往箭发之地奔去。更有若干平民打扮的人亮出随身武器,纷纷靠拢,将羽冰凌三人护至中心。
      “唉唉!这位是方孝孺方大人的爱子,可别让他出任何差池。”那稍胖的公子依旧镇定自若,笑着招呼了两声,让方肇云和狄沫也进入圈内。

      【注: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之前,曾下旨儿孙以木、火、土、金、水之序传代命名。朱棣那一辈名字大多带木,朱允炆那一辈则名中带火。之后出现的人物中,亦可见此规律。】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第十七章 惊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