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中年女人的情感 ...
-
九
大学毕业半年后我回到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在爸爸的厂里上班,因为我不想当老师,而对考研又一想到就要吐(高考后遗症),中间当然也经过了一些犹豫和挣扎,然而最后还是安然接受了生活的安排。
我在本单位找了一个学历相当的人开始恋爱,他是一个在仕途经济上没什么追求,但很会照顾人的男人,相处了两年,然后是结婚,为了赶上单位最后一次福利分房。两年后,我有了一个女儿,她的爷爷奶奶出钱为我们请了保姆。在这个城市里我们收入不高,但并不缺钱:我没有过多的物质欲望,他也不在乎汽车名牌,似乎没有什么需要操心。孩子上幼儿园后,没再用保姆,他买菜、做饭、到小区门口接送小孩儿,我洗衣服、收拾家里,照顾小孩儿,我想我的生活已不可能再有什么变化了。
我选择了这样的生活,仿佛没有什么可考虑的,又仿佛从很早就在为这种选择做准备。
在恋爱时,有一天傍晚,天色开始暗下来,秋风摇晃着窗外梧桐树上最后的几片叶子,在半明半暗的房间里,我们躺在床上,我对他说:“在高中的时候,我喜欢一个女生。”他立刻翻身哈哈大笑,“真的?到高中才开始同性情感,发育也太晚了……”这个话题于是再没提起,他见过小优两次,对小优没什么特别的印象。
小优在四年本科后又读了研究生,然后留在北京工作,她比我晚三年结婚,丈夫是一个大公司的项目经理,在我的女儿浅浅四岁时她也有了女儿楠楠。
毕业最初两年,我们每个月通信,结婚后就少了,有了小孩儿后,基本上半年才联系一次。我们从没在□□上聊天,虽然我们工作中都用电脑,精通打字;虽然我偶尔在家也和单位同事聊天,她也有自己的□□号。我们互发电子邮件,给她写信变得艰难起来,虽然我在单位起草各种报告、发言稿,但也许正是写这些公文,使我忘记了日常情感生动活泼的表达语言,我的话语笼统模糊、索然无味,但也许并不是这个原因,是我的生活使我对所有的事物都失去了新鲜浓烈的感情,褪色的感情只有褪色的语言来表达。
后来我不再在信里写我的日常生活,我们的生活环境相差太远,我们的工作、朋友没有任何联系,我们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少。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夜里都做梦,每个月都会梦见她几次,梦醒的深夜特别想见到她,什么也不说,只是紧紧地抱着她,仿佛想从她的体温中汲取生活下去的力量。我们都已是中年女人了,年轻时的激情和顾虑都烟消云散。但我很清楚,错过了那个时候,我们永远都走不到肌肤相亲的那一步了,这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我少年时代最深挚的一段感情没有发展下去,是由于我的怯懦还是由于我的坚忍呢?是缘自于我的错误观念还是我的偏执性格呢?探究这些的意义已不在于理清我们的关系,而在于清晰地向我自己展现我这个人。我渐渐地看到少年时代的我是一个被谬误迷惑了的人,是一个承受不起失败打击的人,是一个要生活胜于要感情的人(小优说过:要在生命中为感情留下位置),是一个不敢正视自己生命冲动的人,是一个被自己击败的人。
小优不知是否受到过太大的伤害,如果她是我的另一半,是那较好的另一半,温柔宽容坚定的另一半,但愿她在这个世上过得比我好,她应该得到好的生活,因为在追求她真正生活的道路上,她从来没有像我一样冷酷、卑怯、退缩过,这样的一个人,连上天都不能不怜惜她。
时间淘洗掉感情上的虚饰,留下对着自然、人生最初的感动:我对浅浅那份最深的柔情,还有对她的。可是,看到那么多、那么丰厚的记忆越来越少,只剩下手心的一点点,还是会不自觉地难过。但那一点点是我一生带着,在临终前要紧握的。
我们要继续保持联系,直到我们很老很老。只是,我现在发现如果以“我又梦见了你”开头的信都是要不得的,应该写完后再删除的;而以“我们家的小孩……”开头的信,都是活泼有趣、可以保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