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第三十二章 ...
-
虽然在天空盘旋的时候看到北京上空乌蒙蒙的样子,林果还是忍不住一阵激动和欣喜。已经四年没有回来过了,她终于又将重新踏上这片给了她生命以及无数回忆的祖国大地。
沈观书看她那样子,忍不住笑:“激动得热泪盈眶了?”
林果白他一眼理直气壮:“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啊。”
“您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三年来沈观书早已习惯了与她这样的调侃,边说边渐渐温柔了神色,伸手在她眼角蹭过,“留着见到叔叔阿姨再哭吧。”
这种碰触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林果已经麻木到不以为意,抽抽鼻子揉揉眼睛,看着飞机缓缓降落。
就如同走时无声无息一般,她回国这件事同样也没有多少人知道,除了许小沛。回家后修养生息了半个月,林果扛起自己的行李重回首都。回国之前BOSS就替她写好了推荐信,为一家旅游杂志作摄影。钱不多,但胜在生活自由随性,工作也有乐趣得很。
她丝毫不为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担心。许小沛已经在一家银行的总行工作了一年,如今终于结束了在柜台轮岗的必要步骤,进入了科室,生活变得十分美好顺遂。林果想也没想就入住了许小沛所租的一居室,还一脸的可怜兮兮:“我在北京可是举目无亲啊。”
许小沛早就有料想到了这种结果,因此还能笑眯眯地说:“看你这么可怜,我就让你蹭住了。作为补偿,洗衣做饭刷完拖地这些事情,就由你来做了。”
林果哑然,倒也接受得毫不勉强。在法国的这四年,她早就习惯了一个人做这些事情,怎么说都算是熟练工了。
她与许小沛依旧是室友,依旧亲密无间,仿佛这中间从不曾有过四年的分离时光。
安顿下来许小沛十分豪爽地为她接风。林果选了一家私房菜,包厢雅致安静,很适合聊天。重逢后的相聚,话题总免不了在分离的时光上打转。许小沛眉飞色舞地给林果讲八卦,林果听得眉开眼笑。
“别光说别人,你自己怎么样了。”酒足饭饱后林果忍不住向许小沛挑衅。
“没怎么样啊,单身万岁。”
“齐思睿怎么还没把你追到手。”林果小声叹。
许小沛却听得清清楚楚:“你瞎说什么呢。”
“我好久之前就觉得他喜欢你了,别告诉我你没感觉。”林果干脆挑明。
“我确实没感觉啊。”
“那你们俩现在关系如何?”
“好友,每周都会见面一两次,聊聊天吃吃饭的好友。”许小沛完全的坦荡。
“齐思睿现在在做什么?”
“最近似乎去了夏侯的公司。”许小沛顺口说,却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猛然停口,看向对面的友人欲言又止。
奇异的静默弥漫在整个包厢。没有谈话声,没有进餐声,只有低低的呼吸声在悄然回荡。
这是她们第一次谈到这个名字。许小沛一直觉得“夏侯”二字是林果的禁忌。当年林果愤而出国,她也满心都是对夏侯的不满。但是他风雪无阻地在她们楼下站了一个月,她还是心软了。
这些年来虽然并不曾与夏侯有过交集,然而时常会从齐思睿口中听到他的消息。放弃了保研,工作起来连命都不要,日益沉默,比学生时代更为冷淡疏离。
想想远在异乡的林果,许小沛只在心里恶狠狠地说,活该。
林果的神色恍惚了一阵,抬头看到许小沛有些担忧的眼神,露出一个安抚的笑容:“别这么小心翼翼的,既然我回来了,就是已经不在乎了。”
“真的?那我跟你讲讲夏侯的事儿?”许小沛一脸不信。
“讲吧,我还真挺想知道的。”林果一脸坦荡。
许小沛看到她不停摆弄餐巾的手,了然地笑了笑。同屋三年多,她要是还不知道林果紧张时的小动作就太失败了。于是她详尽地把听来的一切讲给她,看着她随之担忧的,黯然的或是高兴的神色,内心终是一叹。
就像一坛美酒,也许会随时间挥发殆尽,也许会因久置而更加醉人。
许小沛问:“你有什么感想?”
“哪有什么感想。”林果笑,“就当是在听一个老同学的故事罢了。听过了,就算了。”
许小沛认真地看着她:“果果,你真的变了。”
林果很喜欢目前的生活状态。她很快适应了杂志社的工作节奏,跟同事们也相处和谐。闲暇时间伙同许小沛一起吃吃喝喝,不时地迎接一下沈观书的拜访。
她一直觉得北京是一个很大的城市,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和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在这样的一个城市里要与一个特定的人相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她不担心自己会遇到夏侯。如果遇到了,那便是缘分了。
其实自己也明白,她无数次幻想过那样有缘的偶遇和重逢。要说完完全全地放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个月杂志社要做一个京城古韵的专题,专题组的人被要求从城中古老的建筑中发掘出另类的风采。虽然拨了专款供他们在各大公园游玩,可要求实在是有些苛刻。作为专题组的摄影师,林果也感到压力很大。
好在这个专题对她来说并不陌生。拜学生时代与艾薄言一周好几次的外拍所赐,她对于京城古建筑了如指掌,专题讨论的时候说起来,连身为北京人的记者都要对她刮目相看。
于是在林果的建议下,逛完了故宫,便是圆明园。
如今是草长莺飞的温暖春天,圆明园里格外生机盎然。重新踏入这里的感觉很美妙。虽然在四年间游遍了欧洲大陆,看尽了蓝天碧树,红砖灰瓦,这个园子中的一草一木仍带给她无法取代的愉悦感。
夕阳西下的时候踏上返程,园中的游人也大都向出口的方向走去。林果良好的职业素养要求她随时随地捧好相机,即使游园已经结束了也一样。如今的她背在身上的可不仅仅是一台D700,还有数个长短不一的镜头,再加上一个三脚架。这所有的器材都压在身上,显得她整个人都变小了一圈,走在路上的回头率也大幅度提高。
“小林,你这个三脚架看上去有好些年头了,怎么不换个新的?”同行的编辑帮她拿设备,随口问。
“用久了总是有感情的,况且还没坏。”林果笑笑,看向那个三脚架的眼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些温软怀念。
另一个记者小张是年纪比林果还要小些的女孩子,刚毕业,活泼开朗的很,此时也凑上前来帮林果提器材,口中问道:“林姐,凭你以前常来的经验,像现在这样快闭园的时候,还会有人买票进来么?”
“怎么?你看到有人刚刚进园?”
“看上去不像是游玩的样子。”小张歪歪脑袋。
林果笑她:“这么多游人,你怎么偏偏注意了那一个?”
“他很格格不入。”小张一脸认真,“我还真不觉得有什么人会穿着正装逛公园,还一脸风尘仆仆的样子。”
还有一句话小张犹豫着没说,经过他的时候看了他两眼,怎么老觉得他也一直盯着我们的方向?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林果收好器材,拍拍小张的脸,“难不成是看到了帅哥才会想这么多?”
小张打下林果的手,煞有介事地说:“确实是个帅哥来着。”
同行的三人全都被小张的样子逗笑了。林果忍不住继续打趣:“原来你是在这个春天里思春了,改日介绍个帅哥给你。”
小张毫不在意地甩甩头:“不帅的可不要。”
大家又一次笑开。林果很喜欢小张,她那单纯而热情的样子,总让她想起从前的自己。
不由自嘲,原来自己的心态已经这么老了?
夏侯站在石子小径岔路口的另一边,看着一行四人说说笑笑地从眼前走过,一点也舍不得将目光移开,直到再也看不见。
虽然变了很多,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眉眼间少了些跳脱,多了几分沉稳;笑容里少了些活泼,多了几分宁和。
当那面容同心底镌刻了四年的重合时,他先是愣怔,接着便是满心是不敢置信的喜悦,紧紧盯着那个身影,脑中只反复回荡着一句话:
“她回来了!她终于回来了!”
她没看见他,他也没有立即追上去。他相信,在这不大的北京城,总会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