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观念之航1 ...

  •   观念之航1
      初秋的阳光把希望高中的香樟树筛成细碎的金斑,屈春芽踩着落叶走进校门时,李娟娟正蹲在操场边和几个穿运动服的学生说话,手里捏着半块没吃完的全麦面包——那是她的早餐,每天七点准时到岗后,总爱在校园里转一圈再回办公室。听见脚步声,李娟娟抬头,额前碎发沾着点汗,笑着站起来迎上去:“屈局,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好让办公室准备茶水。”屈春芽摆摆手,目光落在不远处几个围坐在一起讨论机器人零件的学生身上,声音放轻:“就是想看看‘原生态’的校园,比听汇报更实在。”两人并肩沿着操场边缘走,风里带着桂花的甜香,李娟娟指着那些讨论机器人的学生:“那是我们的科创社团,牵头的是高二(3)班的陈阳,这孩子偏科厉害,数学物理拔尖,语文英语总在及格线徘徊,去年家长还想让他停掉社团专心补文科,后来我们跟家长聊了好几次,说‘成功不一定是全科拔尖,能把擅长的事做到极致也是本事’,现在陈阳的机器人团队拿了省赛二等奖,语文成绩也慢慢提上来了——孩子找到了自信,反而愿意花时间补弱项了。”屈春芽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封面:“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多元成功观’,但落地难就难在改变惯性思维,不仅是家长,很多老师也觉得‘成绩好才是真的好’。”李娟娟叹了口气,走到宣传栏前,指着上面贴着的“校园之星”照片,有志愿服务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还有“进步之星”——照片上的女孩去年期末排名年级倒数,现在已经冲进前两百名。“我们每个月评一次‘校园之星’,不只看成绩,就是想给学生传递一个信号:不管你擅长什么,只要努力,就能被看见。但刚开始推的时候,有老教师跟我提意见,说‘这是在搞花架子,不如多抓抓月考成绩’,我没反驳,只是让他们跟着社团活动走一周,后来有个教数学的王老师,跟着科创社团看陈阳他们调试机器人,回来跟我说‘原来看着孩子眼睛发亮的样子,比看他们考高分更让人心里踏实’。”屈春芽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李娟娟,眼神里带着赞许:“观念的转变不是靠说教,是靠体验。你们这招‘沉浸式感受’比开十次教研会都管用。”两人走进教学楼,走廊里很安静,偶尔能听见教室里传来的讨论声。李娟娟推开一间教室的后门,里面正在上语文课,老师没有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红楼梦》里不同人物的性格对命运的影响,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白板,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关键词。“这是我们的‘情境式教学’,之前听很多学生反映‘语文课像背书大会,没意思’,后来我们组织语文老师去市里的话剧团学习,回来就尝试让学生把课文‘演’出来、‘辩’出来,现在学生上语文课的积极性明显高了,上次有个学生写的《假如林黛玉生活在现代》还发表在省青少年作文杂志上。”屈春芽看着教室里热烈讨论的学生,嘴角扬起笑意:“让学生从‘被动听’变成‘主动学’,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但我听说你们学校今年高一的生源质量不如往年,会不会担心升学率受影响?”李娟娟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声音坦诚:“担心肯定有,但我更怕的是为了升学率,把学生逼成‘考试机器’。去年我们高一有个学生,中考成绩很好,但刚开学就因为压力太大想退学,后来我们给他调整了学习计划,让他加入了书法社团,现在这孩子不仅成绩稳定,还成了社团的骨干,上个月还在全市青少年书法比赛里拿了奖。你看,有时候退一步,反而能让学生走得更远。”两人走出教学楼,来到办公楼的小会议室,李娟娟给屈春芽倒了杯茶,自己也端着一杯,坐在她对面:“屈局,其实我们推行这些新思路,最缺的不是想法,是政策支持。比如‘多元评价体系’,我们想把学生的社团表现、志愿服务时长、综合素质都纳入毕业评价,但目前的中考、高考还是以分数为主,很多家长还是会觉得‘这些都是锦上添花,分数才是雪中送炭’。”屈春芽打开笔记本,在上面写了几个关键词,抬头说:“这个问题市局正在研究,下一步打算在部分学校试点‘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加分项’,虽然加分比例不高,但也是一个信号。另外,我们还想组织校长和骨干教师去江浙那边的学校考察,看看他们是怎么平衡‘多元发展’和‘学业成绩’的,你们学校要是有兴趣,可以报两个名额。”李娟娟眼睛亮了起来,身体微微前倾:“那太好了!我们正好想学习一下他们的‘生涯规划课程’,现在很多学生到了高三还不知道自己想考什么专业、将来想做什么,盲目跟风报热门专业,到了大学又后悔。我们想从高一开始就开设生涯规划课,让学生更早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知道‘为什么学习’,而不是‘为了考高分而学习’。”屈春芽放下笔,身体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为什么学习’这个问题,其实是‘观念导航人生’的核心。我们小时候总被告诉‘好好学习才能考大学,考大学才能找好工作’,这没错,但太功利了,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调查,说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跟专业无关,不是因为专业不好,是因为他们选专业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李娟娟深有同感,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贴满了学生的来信,有现在的,也有毕业的。“这是‘校长信箱’里收到的信,我都整理下来了。有个2018届的毕业生,现在在做公益环保,她在信里说‘高中时参加的环保社团让我找到了人生方向,现在每天虽然累,但觉得特别有意义’;还有个毕业生,学的是机械工程,现在自己开了家汽修店,说‘当初选专业的时候,别人都说学机械没前途,但我喜欢拆拆装装,现在靠自己的手艺吃饭,很踏实’。这些信我经常翻出来看,每次看都觉得,我们做教育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标准答案里的人’,是要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答案’。”屈春芽拿起那本笔记本,轻轻翻开,里面的字迹有的稚嫩,有的成熟,每一封信都写满了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她指着其中一封字迹娟秀的信:“这个学生写‘李校长说的‘观念导航人生’,我现在才真正懂了——不是别人告诉我们该怎么走,是我们自己要知道想去哪里’,这句话说得真好。”李娟娟笑了:“这是去年毕业的学生,叫林晓,高考考得不错,选了心理学专业,说想回来当心理老师,帮更多像她一样曾经迷茫的学生。”两人聊到中午,李娟娟留屈春芽在学校食堂吃饭,食堂里很热闹,学生们自觉排队,偶尔有学生跟李娟娟打招呼,她都笑着回应,还会问一句“今天的菜合胃口吗”。屈春芽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说:“其实‘成功理念’不只是针对学生,对老师也一样。很多老师教了十几年,就觉得‘按老办法教就行’,失去了热情,你们有没有想过怎么帮老师找到‘职业成就感’?”李娟娟夹了一口青菜,点点头:“我们去年开始搞‘教师成长计划’,不是只看教学成绩,还看教师的教研成果、学生满意度、个人专业发展。比如教英语的张老师,之前总觉得自己教得不好,因为班里平均分总比隔壁班低一点,后来我们发现她特别擅长教学生口语,就支持她开设了‘英语角’,现在‘英语角’成了学校的特色,张老师还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整个人都自信了很多。”屈春芽放下筷子,拿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给李娟娟看:“这是我上周去乡下小学调研时拍的,那里的老师带着学生在田埂上认植物,在小河边观察昆虫,孩子们学得特别开心。其实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教育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让每个老师都能感受到职业的价值。”吃完饭,两人又回到校园里,学生们已经开始了下午的活动,操场上有跑步的,篮球场有打球的,艺术楼里传来钢琴声和歌声。李娟娟指着艺术楼:“里面在排练校庆的节目,有合唱、舞蹈,还有一个小品,是学生自己编的,讲的是‘不同性格的同学如何合作完成小组作业’,特别真实”屈春芽笑着说:“看来你们的校庆也不会是‘标准答案式’的表演。”李娟娟摇摇头:“我们校庆没有规定节目类型,只要是学生想展示的,都可以上,哪怕是弹一段吉他、画一幅画,甚至是讲一个自己的成长故事。去年校庆,陈阳他们的机器人表演完,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以前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直到看到陈阳哥哥,才知道原来我也可以有自己的闪光点’,当时好多老师都哭了。”两人走到校门口,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屈春芽握着李娟娟的手:“今天的交流很有收获,你们的实践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下一步市局会把‘多元成功观’和‘观念导航’作为重点工作来推,希望你们学校能继续做‘先行者’,多总结经验,给其他学校打个样。”李娟娟用力点点头,目光坚定:“我们肯定会坚持下去。其实做这些事的时候,我也会有犹豫,比如担心升学率下滑,担心家长不理解,但每次看到学生眼里的光,看到老师脸上的笑容,就觉得‘值得’。教育不是短跑,是长跑,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孩子们校准方向,让他们能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跑得稳、跑得远。”屈春芽转身准备上车,又回头看向李娟娟,大声说:“下次我们再找时间聊,不光聊学生,还要聊聊怎么让更多老师认同这种理念,让‘观念导航人生’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融入。
      清晨的雾还没散透,田埂边的狗尾草挂着露珠,风一吹就滚进泥土里,悄没声息地润着刚冒芽的稻禾。老人扛着锄头走在前面,身后跟着的年轻人手里拎着竹篮,篮里是昨晚泡好的油菜籽——这是村里传了三代的种法,泡籽时要加一勺草木灰,说是能让芽儿长得壮,还能少招虫子。田埂尽头的水渠里,几只蜻蜓点着水飞,翅膀映着初升的太阳,像撒了把碎金。老人忽然停下脚,指着稻禾根部的几只小瓢虫说:“别赶它们,吃蚜虫的。”年轻人愣了愣,收回了想挥打的手,他以前在城里打工,见了虫子总想着喷药,这会儿才想起老人常说的“地是活的,得顺着它的性子来”。去年村里有人图省事,在田里撒了烈性除草剂,结果稻子倒是长得齐整,可水渠里的小鱼少了,连燕子都不怎么往这边飞,到了秋收时稻穗空瘪的多,算下来反倒亏了本。老人蹲下身,用手指拨了拨稻禾周围的土,土是黑褐色的,攥在手里能捏出湿意,“你看这土,松快,透气,就像人要喘气似的,你把它闷死了,它还能给你长粮食?”说话间,远处传来几声牛哞,是邻村的人牵着牛去河边饮水,牛蹄踩在泥路上,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印子,不一会儿就被路过的母鸡啄着土盖平了。年轻人看着这景象,忽然觉得心里敞亮——以前总觉得“大自然和谐”是句虚话,这会儿才明白,就是不跟土地较劲,不跟虫子作对,你待自然一分好,它就给你一分实在的收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