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6、婚途明暗 ...
-
婚途明暗
巷口的老槐树又落了一地花,树下的小饭馆里,两桌客人的谈话隔着几张桌子飘过来,却像是划开了两个世界。靠窗的桌子前,两个人正低头看着菜单,男人指尖点在一道家常菜上,抬头问对面的女人:“这个你爱吃的,记得你上次说炖得烂一点更好,我跟老板交代一声?”女人笑着点头,眼里的光比窗外的阳光还暖:“好啊,你总是记着这些小事。”他们穿着普通的棉布衣服,桌上放着两个旧布包,看起来是刚从菜市场回来,却在简单的对话里透着说不出的契合。邻桌则不同,男人穿着笔挺的西装,女人妆容精致却面无表情,桌上摊着一份文件,男人推过去一支笔,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按我说的,婚前财产公证必须做,我公司的股份不能算共同财产,你弟弟的工作我会安排,但得等婚礼结束后。”女人沉默了几秒,指尖在文件上摩挲着,最终还是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全程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像在完成一笔既定的交易。
这两桌人,隔天都走进了民政局。前一对手里攥着皱巴巴的户口本,还有一兜刚买的喜糖,给工作人员递糖时都带着腼腆的笑,签字的时候,男人悄悄碰了碰女人的手,两人相视一笑,眼里是藏不住的欢喜。后一对则带着律师和一堆文件,全程由律师交涉,签字时面无表情,甚至没有看对方一眼,走出民政局大门就各自上了不同的车,连一句客套的“再见”都没有。
前一对的家在老城区的小阁楼里,墙皮有些斑驳,家具都是二手市场淘来的,却被收拾得一尘不染。女人下班早,会提前做好饭菜等男人回来,男人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接过她手里的锅铲,让她去休息。有一次女人发烧,男人请假在家照顾,煮了清淡的粥,守在床边替她擦汗,夜里每隔一小时就起来摸一摸她的额头。女人醒来看见他眼里的红血丝,心疼地让他去睡,他却笑着说:“你好起来比什么都强。”他们的日子不富裕,甚至偶尔会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可从来没有红过脸。男人攒了半年的钱,给女人买了一条便宜的银项链,女人却视若珍宝,每天都戴着,逢人就说这是她先生送的。后来男人失业了,在家待了三个多月,女人没有一句抱怨,每天鼓励他,把自己的工资省下来支撑家用。直到男人找到新工作的那天,他抱着女人哭了,说委屈了她,女人却摇摇头:“只要我们在一起,再难都不怕。”他们的婚姻里,没有昂贵的礼物,没有盛大的排场,却有着最真挚的彼此,每一个日常的细节,都透着高尚的底色——他们爱的是对方本身,是无论贫穷富贵都愿意携手同行的决心。
后一对的家在市中心的大平层里,装修奢华,却冷清得像个样板间。男人很少回家,总是以应酬为由在外留宿,女人则把精力放在购物和社交上,用名牌包和珠宝填补心里的空。他们的婚姻本就是各取所需,男人需要女人家族的资源支撑生意,女人需要男人的财富满足虚荣心。第一次出现矛盾,是因为男人的公司遇到危机,想动用女人名下的一笔钱周转,女人当即拒绝:“婚前公证写得很清楚,那是我的个人财产,跟你没关系。”男人脸色铁青,却也无可奈何,因为他当初就是为了利益妥协,此刻没资格要求更多。后来女人发现男人在外有了别的人,她没有哭闹,只是找律师收集证据,想着如何能在离婚时多分一笔财产。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像最熟悉的陌生人,吃饭时各自看着手机,睡觉时分房而居,唯一的交流,就是关于利益的谈判。有一次男人意外摔伤住院,女人去医院看了一眼,放下一张支票就走了,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男人躺在病床上,看着空荡荡的病房,突然觉得这场婚姻无比讽刺,他得到了想要的财富和地位,却弄丢了最基本的温暖。他们的婚姻里,没有爱情,只有冰冷的交易,每一次互动都透着卑鄙的算计——他们爱的从来不是对方,而是对方能带来的好处,一旦利益失衡,婚姻就成了一触即碎的泡沫。
老阁楼里的日子依旧平淡,女人怀孕后,男人每天早上早起去买新鲜的食材,晚上给她揉腿讲故事。孩子出生后,家里更热闹了,虽然多了很多琐碎的事,可两人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男人加班晚了,会轻手轻脚地走进房间,看着女人和孩子熟睡的脸,觉得再累都值得。女人也会把孩子哄睡后,给男人留一盏灯,热好饭菜。他们会一起带着孩子去公园散步,男人牵着女人的手,女人抱着孩子,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温馨得让人羡慕。有一年过年,他们带着孩子回老家,路上遇到堵车,被困在高速上十几个小时。男人怕女人和孩子饿,把仅有的面包和牛奶都给了他们,自己饿了一路。女人心疼他,把面包掰了一半塞给他:“我们一起吃,要饿就一起饿。”那一刻,男人觉得,这场婚姻就是他这辈子最珍贵的财富。
大平层里的矛盾终于爆发,男人的公司破产了,女人立刻提出离婚,并且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证据,要求分割更多财产。男人气急败坏,指责女人无情无义,女人却冷笑:“当初结婚的时候,我们就说好是交易,现在交易结束了,难道还要我陪你一起倒霉?”两人在法庭上争得面红耳赤,互相揭短,把彼此最不堪的一面都暴露在人前。最终,女人靠着充分的证据,分到了大部分财产,搬离了大平层,很快就和另一个有钱的男人搭上了关系。男人则变得一无所有,住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每天借酒消愁。他偶尔会想起结婚那天,女人穿着华丽的婚纱,却没有一丝笑意,那时他以为自己赚到了,现在才明白,他输掉的是拥有真情的可能。
老阁楼里的孩子渐渐长大了,夫妻俩也慢慢变老,男人的头发白了些,女人的眼角有了皱纹,可他们还是习惯牵着彼此的手。每天傍晚,他们都会坐在老槐树下的长椅上,看着孩子在巷子里玩耍,回忆着刚结婚时的日子。男人会笑着说:“当初真是委屈你了,跟着我没享过什么福。”女人靠在他的肩膀上:“不委屈,有你和孩子在,我就很幸福。”他们的婚姻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在细水长流中彰显着高尚——爱情是婚姻的基石,他们为彼此付出,为家庭努力,让婚姻成为了爱情最好的归宿。
而那个破产的男人,后来在街头偶遇了女人,她依旧穿着光鲜亮丽,身边的男人换了新的,却还是带着和他当初一样的算计眼神。两人擦肩而过,没有打招呼,就像从未认识过。男人心里一阵唏嘘,他终于明白,没有爱情的婚姻,再实惠也只是一场空,那些用利益堆砌的关系,终究抵不过时间的考验,更谈不上什么幸福。
爱情永远是圣洁的,它无关财富、地位,只关乎两颗心的相互吸引和珍惜;婚姻则往往掺杂了现实的考量,难免显得实惠。可高尚的婚姻,会让爱情在柴米油盐中沉淀,变得更加醇厚;而卑鄙的婚姻,只会让交易取代爱情,最终只剩下无尽的空虚和遗憾。就像老槐树下的那对夫妻,他们用真情守护着婚姻,让平凡的日子充满了温暖;而另一对,却在利益的博弈中,弄丢了婚姻本该有的意义。这世间的婚途,从来没有固定的模样,高尚与卑鄙的分野,不过在于走进婚姻时,心里装着的是爱人,还是算计。
刘姚姚踩着清晨的薄雾走进学校大门时,教学楼前的玉兰花正开得盛艳,淡香裹着风扑在她脸上,她微微侧头避开,乌溜溜的眼珠里没什么波澜,只是加快脚步走向三年级(2)班的教室。上课铃响的前一分钟,她站在讲台上,圆圆的脸颊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红红的嘴唇轻启:“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弯弯的眉毛上,镀上一层浅金,底下的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坐好,没人知道这个看起来充满青春活力的女老师,心里藏着一道难以愈合的疤。
这道疤是李伟的丈夫刻下的。两年前,刘姚姚还在另一所学校任教,和李伟是同事,两人相处得还算融洽,她从未想过会和李伟的丈夫有任何交集,更没想过对方会带着恶意闯入她的生活。那天放学后,她因为批改作业走得晚,刚出校门就被一个高大的男人拦住,对方自报家门是李伟的丈夫,语气不善地质问她是不是和李伟有不正当关系。刘姚姚当时愣住了,反复解释只是同事,可对方根本不听,言语间的侮辱像针一样扎人,最后甚至动手推了她一把,她摔在路边的碎石子上,膝盖渗出血来,而男人只是啐了一口,骂骂咧咧地走了。
那天的夕阳是暗红色的,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膝盖的疼远不及心里的委屈和恐惧。她后来才知道,是李伟和妻子闹矛盾,随口说了句和同事走得近,没想到对方会把气撒在她身上。她去找过李伟,对方只是含糊地道歉,说丈夫脾气不好,让她别往心里去。可那份被冤枉的屈辱,还有被陌生人暴力对待的恐惧,像藤蔓一样缠上她的心,从那以后,她对任何男人都本能地保持距离,更不敢再抱什么希望。
下课铃声打断了刘姚姚的思绪,她收起教案,看着孩子们涌到教室外玩耍,自己则靠在走廊栏杆上,从口袋里摸出一颗薄荷糖放进嘴里,清凉的味道稍微驱散了些疲惫。隔壁班的男老师拿着作业本走过,笑着和她打招呼:“刘老师,这节课挺顺利吧?”刘姚姚只是礼貌地点点头,圆圆的脸颊上的微笑淡了些,乌溜溜的眼珠转向别处,避开了对方的视线。男老师大概习惯了她的冷淡,也没多停留,径直走了。
这样的场景不是第一次了。自从那件事之后,刘姚姚就成了别人眼里“高冷”的老师,同事们聚餐,只要有男同事在,她大多会推脱;学校组织团建,她也总是独来独往,不跟男同事有过多交流。有热心的老教师想给她介绍对象,都被她委婉拒绝,红红的嘴唇说出的拒绝话语温和却坚定,没人能说动她。
中午放学,刘姚姚没去食堂,而是走出学校,在附近的小吃店买了一份馄饨。她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慢慢吃着,目光落在窗外街道上往来的人群里。一对情侣手牵着手走过,女孩笑着捶打男孩的肩膀,男孩宠溺地揉了揉她的头发。刘姚姚的眼神暗了暗,拿起勺子舀了一口汤,却没尝出什么味道。曾经她也憧憬过这样的画面,可现在,那些憧憬都成了泡影,李伟丈夫带来的伤痛像一道无形的墙,把她和所有可能的温暖隔离开来。
下午有一节体育课,因为体育老师请假,学校安排刘姚姚代课。她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让他们自由活动,自己则坐在看台上的台阶上。几个男生在打篮球,汗水浸湿了他们的校服,笑声传得很远。刘姚姚看着他们,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候班里也有喜欢打篮球的男生,会偷偷给她递情书,她当时会脸红着拒绝,心里却有小小的悸动。可现在,再看到男生之间的打闹,她心里只有平静,甚至有些疏离。
突然,一个篮球朝着她的方向飞过来,刘姚姚下意识地往旁边躲,却还是被球擦到了胳膊。一个男生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刘老师,对不起!您没事吧?”她摇摇头,圆圆的脸颊上挤出一点微笑:“没事,下次注意点。”男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捡起球跑回了球场。刘姚姚揉了揉胳膊,刚才的慌乱让她心跳快了几分,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她刻意维持的平静。
放学的时候,天有点阴,像是要下雨。刘姚姚收拾好东西走出教室,看到校门口有家长在等孩子,大多是夫妻一起,或是丈夫独自来接。她低着头,快步走过人群,不想看到那些亲密的画面。刚走到公交站台,雨点就落了下来,她没带伞,只好站在广告牌下躲雨。雨越下越大,站台下的人越来越多,一个男人手里拿着两把伞,看了看她,递过来一把:“老师,你用吧,看你像是要赶车。”刘姚姚抬头,看到对方是班里一个学生的家长,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红红的嘴唇动了动:“不用了,谢谢,我等雨小了再走。”男人也没勉强,把伞收了回去,站到了一边。
公交车来了,刘姚姚跟着人群上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雨水打在车窗上,模糊了外面的风景,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里又浮现出两年前的画面:李伟丈夫狰狞的表情,路边碎石子上的血迹,还有自己当时无助的哭声。她猛地睁开眼,乌溜溜的眼珠里带着一丝慌乱,从包里拿出耳机戴上,把外界的声音都隔绝开来。
回到家,刘姚姚先换了衣服,然后去厨房煮了碗面条。她的家很小,一室一厅,装修简单,却收拾得很干净。客厅的桌子上放着一盆绿萝,是她去年买的,长得很茂盛,给这个冷清的家添了点生机。她坐在餐桌前吃面,看着绿萝的叶子在灯光下晃动,心里稍微舒服了些。
吃完面,她坐在沙发上看书,看的是一本散文,里面写了很多关于爱情和生活的故事。她翻得很快,大多是扫一眼就过去了,那些温暖的文字没能打动她,反而让她觉得不真实。她合上书,走到阳台,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雨水还在断断续续地下着,路灯的光透过雨雾洒下来,晕开一圈圈光晕。
她想起以前,妈妈总是催她找个男朋友,说女孩子年纪大了不好找,她那时候还会和妈妈撒娇,说不急。可现在,她再也不敢提这些话题,妈妈也因为知道了她的事,不再催她,只是每次打电话都会叮嘱她照顾好自己。刘姚姚叹了口气,其实她也想过试着走出过去的阴影,可每次看到男人,李伟丈夫带来的伤痛就会浮现出来,让她望而却步。
周末的时候,刘姚姚没出门,在家里打扫卫生、看书、做饭,过着单调却平静的生活。下午,她接到李伟的电话,对方说想请她吃饭,道歉两年前的事。刘姚姚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拒绝了,她不想再和李伟以及她的丈夫有任何牵扯,哪怕只是一顿饭,也可能让她重新想起那些不愉快的经历。挂了电话,她靠在墙上,深深吸了口气,圆圆的脸颊上没了笑容,乌溜溜的眼珠里满是疲惫。
周日的下午,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刘姚姚决定出去走走,她换上休闲装,来到家附近的公园。公园里有很多人,老人在散步,孩子在玩耍,还有情侣在湖边依偎着说话。她沿着湖边的小路慢慢走,风吹拂着她的头发,带着青草的香味。她走到一个长椅旁坐下,看着湖里的荷花,荷叶上还沾着雨水,晶莹剔透。
这时,一个小男孩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只风筝,不小心撞到了她。小男孩连忙道歉:“阿姨,对不起。”刘姚姚笑了笑,摸了摸他的头:“没关系,小心点。”小男孩的爸爸走过来,也向她道歉,然后陪着小男孩去放风筝了。看着父子俩的身影,刘姚姚的心里有了一丝异样的感觉,不是恐惧,也不是排斥,而是一种淡淡的羡慕。
她坐在长椅上很久,看着公园里的人来人往,心里的防线似乎松动了一点。她知道,不是所有男人都那么可怕,可心里的伤痛还在,想要完全放下,没那么容易。夕阳西下的时候,她站起身,准备回家,晚霞染红了天空,很美。她抬头看着天空,圆圆的脸颊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微笑,红红的嘴唇微微上扬,乌溜溜的眼珠里映着晚霞的光。
虽然现在她还是不敢对男人抱有希望,但她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活在过去的阴影里。也许有一天,当伤痛慢慢愈合,她会试着打开心扉,去接受身边的温暖。走在回家的路上,她的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些,身上散发着青春的香味,和这傍晚的时光一样,平静而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