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新校址 ...
-
新校址
下课铃声的余韵还飘在校园上空,李娟娟把语文课本轻轻放在讲台上,指尖沾着的粉笔灰簌簌落在教案本上。她望着教室里喧闹着收拾书包的孩子们,嘴角扬起温和的笑:“今天《桃花源记》的课后题别忘了做,明天早读抽查默写,有不懂的随时来我办公室问。”几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围上来,叽叽喳喳问着文中的字词意思,李娟娟耐心地逐字讲解,直到最后一个孩子蹦蹦跳跳地走出教室,才抬手揉了揉发僵的肩膀。这所坐落于洋县老城区巷弄里的为民小学,是她五年前从退休老校长手里接过来的,校舍是民国时期留下的老建筑,墙壁斑驳得能看见里面裸露的砖缝,窗户玻璃裂着细纹,每逢刮风就呜呜作响,可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睛,她总觉得再难也要守下去。
刚走出教室,就见教导主任老张陪着一个穿藏青色西装的女人站在走廊尽头,女人背着黑色公文包,身姿挺拔,眉眼间带着几分干练的温和。老张见她过来,立刻快步上前:“李校长,这位是市教育局来的春芽同志,说是有要事找您。”李娟娟连忙加快脚步,伸出手:“春芽同志您好,一路辛苦,快到办公室坐。”春芽握住她的手,指尖的温度很暖,笑着回应:“李校长不用客气,我这次来,主要是想和你在办公室交流交流学校的情况。”两人并肩走向办公楼,沿途经过的教室传来朗朗书声,刘姚姚正在隔壁教室上英语课,清晰的发音透过门缝飘出来,春芽侧耳听了两句,赞许地点了点头:“你们学校的老师看着很负责。”李娟娟笑着应道:“都是踏实做事的人,就是条件差了点,委屈他们了。”
办公室陈设简单得有些寒酸,一张掉漆的实木办公桌,两把旧藤椅,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学生作业本和翻卷了页脚的教材,窗台上摆着一盆学生送的太阳花,倒也开得热烈。李娟娟给春芽倒了杯热水,不好意思地说:“条件简陋,让你见笑了。”春芽接过水杯,目光扫过窗外坑洼的操场和破旧的围墙,语气诚恳:“李校长,你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办学,不容易。我这次来,其实是带了个想法和你商量。”李娟娟立刻坐直身体,示意她继续。春芽抿了口茶,缓缓开口:“市里规划了汉江洋县东城教育园区,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也方便,你觉得咱们为民小学能不能搬迁到那里去?”
这话像一道光砸进李娟娟心里,她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握着水杯的手都微微发颤。其实搬迁的念头她藏了两年,老校区不仅环境差,更重要的是校舍抗震等级不达标,去年暴雨还漏了雨,差点砸到学生。她无数次在夜里盘算,可买地、建楼、添置设备少说也要几十万,学校经费仅够维持日常开销,根本无力承担。“春芽同志,不瞒你说,我也有此意,”李娟娟的声音里满是激动,又很快染上无奈,“可资金是个大难题,我跑了好几个地方筹款,都没什么进展。”
春芽放下水杯,语气笃定:“资金的事你别担心,我来帮你解决。”李娟娟猛地抬头,眼里满是不敢置信:“真的吗?这可不是小数目,你怎么帮?”春芽笑了笑:“我在教育局负责乡村教育扶持项目,手里有部分专项拨款名额,另外我认识一些愿意支持公益的企业家,回去我就联系他们,一定把资金凑齐。”压在心头的巨石突然落地,李娟娟眼眶一热,声音都有些哽咽:“太谢谢你了,春芽同志!要是能搬迁,孩子们就不用在漏雨的教室里上课了。”春芽拍了拍她的手背:“这都是为了孩子,咱们一起努力。对了,新校址的面积、教学楼规划这些,你有没有初步想法?”
两人随即聊起搬迁的细节,李娟娟拿出早就画好的草图,上面标注着教室、操场、图书馆的位置:“我想着至少要建六间教室,一间多功能室,还有个小图书馆,孩子们太缺书看了。”春芽接过草图,仔细看着:“这个规划挺合理,我回去和园区对接,争取给咱们留块好地段。另外,专项拨款的申请我下周就提交,企业家那边我也尽快联系。”正聊得投入,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老张探头进来:“李校长,校门口有位叫史园园的女士找您,说是金生缘发廊的,说要给学校捐东西。”
李娟娟和春芽对视一眼,都有些意外。很快,老张领着一个穿米色连衣裙的女人走进来,女人手里拿着一张支票,身后跟着两个员工,扛着几箱文具。“您就是李校长吧?我是史园园。”史园园笑着上前,递过支票,“我听亲戚说教育局在帮为民小学协调搬迁,知道资金紧张,这是我和店里员工凑的五万块,希望能帮上忙。”李娟娟接过支票,看着上面的数字,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可是她之前跑断腿都没筹到的数目。“史女士,太感谢你了!你怎么会知道我们学校的事?”
史园园笑意温和:“我是洋县本地人,以前就听说过为民小学条件差,一直想帮忙没找到机会。前几天我表哥(他在教育局上班)说春芽同志在为你们筹款,我就和员工们商量了下,大家都愿意出份力。”她指了指身后的文具:“这是给孩子们买的作业本和铅笔,不算什么心意。”春芽走上前,握着史园园的手:“史女士,你的爱心太及时了,有你这样的人支持,搬迁的事就更有底气了。”史园园摆了摆手:“不用这么客气,孩子们能有好环境读书,比什么都强。以后学校有需要,尽管跟我说,金生缘发廊随时支持。”
三人又坐下来商量分工,春芽负责专项拨款申请和联系企业家,一周内给出资金筹措进度;史园园帮忙对接建材供应商,她认识几个做建材生意的朋友,能拿到优惠价格;李娟娟则负责新校规划细化、老校区产权交接,还要安抚学生和家长,避免大家因搬迁产生顾虑。聊完时,放学铃声响起,春芽要赶回市里处理拨款申请,史园园也要回去看店,两人分别和李娟娟道别后离开了学校。
李娟娟握着支票,看着桌上的文具,心里暖烘烘的。她走到操场,看着孩子们在坑洼的地面上追逐打闹,笑声清脆。这时,刘姚姚抱着英语课本走过来,脸上带着好奇:“娟娟,刚才教育局的同志找你说什么?还有那个金生缘的老板,是来做什么的?”李娟娟笑着把搬迁的事和资金筹措的进展告诉她,刘姚姚瞬间欢呼起来:“太好了!我早就盼着搬迁了,冬天教室漏风,孩子们都冻得缩手缩脚。需要我帮忙做什么,你尽管说!”“你帮我统计下家长联系方式,”李娟娟说,“我想下周开个家长会,跟大家说清楚搬迁的事,免得他们担心。另外,你也帮我想想家长会该怎么说,尤其是距离远、安全这些顾虑,得提前打消。”刘姚姚立刻点头:“没问题,今晚我就把联系方式统计好,发言稿我也帮你琢磨琢磨。”
接下来几天,大家都按分工忙碌起来。李娟娟每天一早就去东城教育园区看地段,和规划部门沟通校址细节,回来后又对着规划图修改到深夜,把多功能室的位置调整到一楼,方便低年级学生使用,还加了一间医务室。刘姚姚效率极高,很快统计完所有家长的联系方式,还写好了家长会发言稿,标注出家长可能关心的问题和应对说辞。
周三下午,春芽打来电话,语气兴奋:“娟娟,好消息!专项拨款申请批下来了,有二十万,另外我联系了两位企业家,各捐了十万,加上史女士的五万,现在已经有四十五万了,剩下的五万我再想想办法,应该没问题。”李娟娟握着手机,激动得说不出话,哽咽着道:“春芽,谢谢你,真的太谢谢你了。”“客气什么,”春芽笑着说,“我明天把拨款手续送过去,顺便和你对接新校址的确认文件。”挂了电话,李娟娟立刻把消息告诉刘姚姚,两人在办公室里激动地抱了起来。
周四上午,史园园也传来好消息,她联系了三家建材供应商,都愿意以成本价提供水泥、钢筋和瓷砖,还负责送货上门。她把报价单发给李娟娟,比市场价低了近三成,李娟娟连忙打电话道谢,史园园笑着说:“我已经和他们初步签了协议,等资金到位就能发货。对了,我周末去施工现场看看,帮你盯着点材料质量。”
周五下午,家长会如期举行。教室里挤满了家长,李娟娟把新校规划图贴在黑板上,详细介绍了搬迁原因、新校设施、搬迁时间和安全保障:“新校址在东城教育园区,离公交站只有两百米,我已经和公交公司协调好了,会加开专线。校舍会严格按照抗震标准建设,完工后会请专业机构检测,大家放心。”家长们听了都很激动,有位做运输的家长站起来说:“李校长,搬迁时需要运桌椅设备,我免费提供货车!”还有几位家长表示愿意帮忙搬运东西,教室里的气氛格外热烈。
周末,春芽带着拨款手续和校址确认文件来到学校,李娟娟、史园园和刘姚姚都在。四人一起去了东城教育园区,看着空旷平坦的校址,春芽拿出文件:“这里有两千平米,足够建咱们规划的校舍和操场了。”史园园蹲下来摸了摸地面:“土质不错,打地基没问题,我下周就让供应商送建材过来。”刘姚姚笑着说:“等建好了,我要在教室装上新的投影仪,教孩子们看英文动画。”李娟娟看着身边的伙伴,心里充满了干劲。
周一一大早,施工队就进场了,挖掘机轰隆作响,正式拉开了新校建设的序幕。之后的两个多月里,几人各司其职,忙得脚不沾地。李娟娟每天早上先去学校安排教学,再赶到施工现场盯进度、查质量,遇到问题立刻和施工队、春芽沟通;春芽每周从市里过来一次,协调园区配套设施,比如水电接入、道路修整;史园园每隔两天就去检查建材,确保没有质量问题,还帮着砍价,又省了一笔钱;刘姚姚除了上课,还要统计需要添置的教学设备,列好清单交给李娟娟。
期间也出过小波折,施工时挖到地下管线,需要调整教学楼位置,李娟娟和春芽、施工队连夜商量,重新修改图纸,没耽误工期;还有一次,暴雨冲垮了部分工地围栏,家长们自发过来帮忙修复,有的送水,有的搬木板,让李娟娟十分感动。孩子们也常常问李娟娟:“校长,新学校什么时候能建好呀?”李娟娟总是笑着说:“快了,等秋天开学,咱们就能在新教室里上课了。”
九月初,新校终于建成了。白色的教学楼矗立在东城教育园区里,明亮的教室里摆着崭新的桌椅,墙上装着多媒体投影仪;操场铺上了塑胶跑道,旁边立着篮球架和乒乓球台;图书馆里摆满了图书,从童话书到科普读物一应俱全;医务室里药品齐全,还请了专职校医。整个校园干净整洁,飘着淡淡的油漆和花草香。
搬迁那天,天气格外晴朗。家长们、施工队、春芽和史园园都来帮忙,有的搬桌椅,有的抱书本,有的接送学生。刘姚姚带着孩子们排着队,从老校区走到新校区,孩子们手里拿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唱着歌。到了新校,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到操场玩耍,有的冲进图书馆翻书,有的在教室里摸来摸去,笑声传遍了整个校园。
李娟娟站在教学楼前,看着眼前的一切,又看了看身边的春芽、史园园和刘姚姚,眼眶湿润了。如果不是大家齐心协力,她根本圆不了这个搬迁梦。春芽拍了拍她的肩膀:“看着孩子们这么开心,所有辛苦都值了。”史园园笑着说:“以后学校有需要,金生缘还会支持。”刘姚姚递过来一本崭新的教案本:“咱们的新起点,开始吧。”
开学仪式上,教育局领导亲自到场祝贺,还对春芽、史园园的爱心举动提出表扬。仪式结束后,李娟娟走进教室,看着孩子们坐得笔直的身影,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梦想启航”四个大字,声音洪亮:“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在新学校上课了,希望大家在这里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孩子们齐声应答,声音清脆而坚定,在崭新的教室里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