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山音 ...
-
山音
希望小学的土坯墙被岁月浸得发暗,墙角爬着青苔,教室里的木课桌大多缺了角,用铁皮钉着勉强支撑。刘姚姚抱着那台边缘掉漆的手风琴站在讲台上,阳光透过糊着旧报纸的窗户,在黑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指尖落在琴键上,《茉莉花》的旋律便慢悠悠地飘了出来,底下三十来个穿着洗得发白校服的孩子立刻坐直了身子,眼睛瞪得溜圆,跟着她的节奏小声哼唱。姚姚教得极认真,一句歌词要拆成好几个音节反复教,哪个孩子跑调了,她就走过去轻轻拍着对方的肩膀示范,额角的汗珠顺着鬓角滑下来,沾湿了耳边的碎发也顾不上擦。她知道这大山里的孩子难得接触音乐,自己多费点心思,或许就能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向往远方的种子。
课间操结束,孩子们围着姚姚叽叽喳喳问个不停,有人举着画着歪扭音符的纸片问名字,有人拽着她的手风琴带子想摸一摸琴键。姚姚耐心地一一回应,顺手帮一个小男孩把挂在脖子上的红领巾系整齐。这时,校门口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她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穿着深蓝色中山装的女人走了进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温和却又透着几分严肃的神情——是这所希望小学的校长李娟娟。李娟娟手里拿着一个账本,正低头核对着什么,看到姚姚,脚步顿了顿,笑着走过来:“姚老师,今天音乐课孩子们劲头挺足啊。”姚姚擦了擦汗,也笑了:“孩子们都聪明,一教就会。”李娟娟点点头,目光扫过教室里的孩子,又看向姚姚:“下午放学别急着走,我想跟你聊聊下学期音乐课的安排,还有些教具的事得合计合计。”姚姚应了声好,看着李娟娟转身走向办公室的背影,心里泛起一丝暖意。自从来到这所学校,李娟娟一直很照顾她,知道她身子不方便,从不安排重活,还常常把家里做的干粮带给她,这份善意,让姚姚在陌生的山村里少了许多惶恐。
中午休息时,姚姚坐在教室门口的石阶上,靠着墙晒太阳。手风琴放在腿边,她轻轻抚摸着琴键,思绪不知不觉飘回了几年前。那时候她还在城里的琴行当老师,每天面对着明亮的教室和各式各样的乐器,日子过得平静安稳。就是在那个琴行,她认识了李伟。李伟是来给朋友选生日礼物的,一眼就看中了正在教学生弹琴的姚姚,之后便天天来琴行报道,送花、请吃饭,说尽了甜言蜜语。姚姚那时候年纪轻,没经历过感情,被他的热情打动,没多久就答应了交往。
谈婚论嫁时,姚姚的父母有些犹豫,李伟家境普通,工作也不稳定,他们怕女儿嫁过去受委屈。姚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父母最终松口,提出要80万彩礼补贴,说是要给两人凑钱买套小房子,其实也是想看看李伟的诚意。姚姚心里不安,私下跟李伟说要是实在为难就再商量,可李伟却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说一定会让她风风光光嫁进门。那段时间,李伟每天早出晚归,眼底满是红血丝,姚姚问他累不累,他只说没事,让她等着穿婚纱就行。姚姚满心感动,以为自己找到了可以托付一生的人,却没看到李伟眼底深处藏着的阴郁。
婚礼办得简单,却也算是热闹。可婚后没几天,李伟就变了。他不再对姚姚温柔体贴,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烦躁易怒,有时候还会摔东西。姚姚问他怎么了,他只说是工作压力大,让她别多想。直到有一次,李伟因为项目出错被公司开除,回到家就对着姚姚大吼,说都是因为要凑那80万彩礼,他借了高利贷,现在还不上,工作也没了。姚姚愣住了,她不知道彩礼是借的,连忙说自己可以把嫁妆拿出来,再找父母帮忙,可她的话刚说完,李伟就一巴掌扇了过来。
那是李伟第一次打她,姚姚捂着火辣辣的脸,眼泪瞬间涌了上来。李伟打完也愣了一下,随即又恶狠狠地说要是敢跟外人说,就对她父母不客气。姚姚又怕又气,却只能忍了下来。她以为这只是一次意外,可没想到,这只是噩梦的开始。之后的三年里,李伟只要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不管是工作没找到,还是欠的钱被催债,就会把火气撒在姚姚身上。一开始只是推搡打骂,后来越来越过分,有时候甚至会把她锁在屋里,饿上一整天。
姚姚试过逃跑,可每次都被李伟抓回来,打得更狠。她也想过报警,可李伟威胁她,说要是敢报警,就毁了她和她父母的名声。看着父母日渐苍老的面容,姚姚终究是没敢说,只能默默忍受,身上的伤好了又添新的,心里的绝望越来越深。她把自己的委屈藏在心里,白天强颜欢笑去琴行上班,晚上回到那个所谓的“家”,等待她的却是无尽的暴力和辱骂。
那一夜的情景,姚姚到现在想起来还会浑身发抖。那天是他们结婚三周年的日子,李伟却带着一身酒气回来,手里还拿着一张催债单。他把催债单摔在姚姚脸上,骂她是丧门星,说要不是为了娶她,自己也不会落得这般下场。姚姚被纸张划破了脸,疼得倒抽一口冷气,刚想开口辩解,就被李伟揪住头发往墙上撞。“哐”的一声闷响,姚姚眼前一黑,紧接着就是全身各处传来的剧痛。李伟像疯了一样,对她拳打脚踢,嘴里不停地咒骂着,拳头落在她的肋骨、腿上,每一下都带着致命的力道。
姚姚蜷缩在地上,用手臂护住头,感觉自己的骨头都要碎了,肋骨传来的剧痛让她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腿也彻底动不了了,脸上火辣辣的,鲜血顺着嘴角流下来,意识渐渐模糊。她以为自己要死了,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喊了声“救命”,可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不知过了多久,门外传来邻居急促的敲门声,大概是听到了里面的动静。邻居敲了很久都没人应,急得直接打了110。
警察破门而入的时候,姚姚已经躺在血泊里,气息奄奄,李伟还在一旁喘着粗气,眼神浑浊而疯狂。警察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将姚姚送往医院,同时把李伟控制起来。医院里,医生给姚姚做了全面检查,诊断结果是全身多处骨折,三根肋骨断裂,左腿粉碎性骨折,伴有严重的脑震荡和面部挫伤,情况十分危急。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姚姚的父母赶到医院,看到女儿的样子,当场就哭晕了过去。
接下来的六个月,姚姚都在医院里度过。起初的一个月,她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父母日夜守在病床前,衣不解带地照顾,嘴里不停地喊着她的名字,期盼她能醒过来。或许是父母的执念打动了上天,姚姚终于醒了过来,可醒来后的日子依旧难熬。她连翻身都做不到,每一次换药、检查都像是在受酷刑,疼得她浑身冒汗。父母看着她痛苦的样子,心里像刀割一样,却只能强忍着眼泪鼓励她:“姚姚,加油,一定要好起来,咱们以后再也不受那罪了。”
看着父母憔悴的面容和鬓边新增的白发,姚姚心里涌起一股劲,她不能就这么放弃,她要好好活着,远离那个恶魔。期间,警方多次来医院做笔录,姚姚忍着疼,把李伟三年来对她实施家暴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还拿出了之前偷偷保留的伤痕照片和诊疗记录。那些照片上,新旧伤痕交错,触目惊心。证据确凿,李伟因故意伤害罪被提起公诉,加上他之前还有多次家暴记录且情节恶劣,法院最终判处他无期徒刑。听到这个判决结果的时候,姚姚没有哭,只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压在心头三年的巨石终于落了地。
出院后,姚姚不想再待在那个充满噩梦的城市,她怕看到熟悉的场景,怕勾起不好的回忆。她收拾好简单的行李,漫无目的地四处漂泊,偶然间在网上看到希望小学招聘音乐代课老师的消息,地点在偏远的大山里。姚姚动了心,她想着大山里清净,或许能让她忘记过去的伤痛,而且能教孩子们音乐,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她辗转千里,来到了这所藏在群山深处的希望小学。
刚来的时候,姚姚很不适应。山里的路不好走,每天要走半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学校条件简陋,没有像样的音乐器材,她的手风琴还是自己带来的;晚上住在学校分配的小土屋里,漏风又潮湿,一到阴雨天,身上的旧伤就会隐隐作痛。那时候她常常失眠,一闭上眼睛就会想起被李伟打的画面,吓得浑身冷汗。
是李娟娟看出了她的不对劲。李娟娟也是个苦命人,年轻时丈夫在山里修路时意外去世,留下她和一个女儿,可女儿后来又得了重病,没能救活。接连的打击没有打垮她,她用丈夫的抚恤金和自己攒的钱,加上社会上的资助,办起了这所希望小学,只想让山里的孩子能有书读。李娟娟知道姚姚心里藏着事,却从不多问,只是默默关心她。早上会给她带一碗热粥,晚上要是姚姚失眠,就陪她在院子里坐一会儿,给她讲山里的故事,讲孩子们的趣事。
有一次,姚姚的旧伤犯了,疼得直不起腰,没法去上课。李娟娟特意请了村里的赤脚医生来给她看病,还亲自给她熬药、做饭,守在她身边照顾了好几天。姚姚看着李娟娟忙碌的身影,心里暖暖的,忍不住问她:“校长,您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李娟娟笑了笑,拍了拍她的手:“我看你就像看我年轻时一样,都是受过苦的人,互相帮衬是应该的。而且你教孩子们音乐那么认真,孩子们都喜欢你,这就够了。”
从那以后,姚姚慢慢打开了心扉。她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每天教孩子们唱歌、认音符,用手风琴给他们伴奏。孩子们的热情很高,每次上音乐课都特别积极,朗朗的歌声能传遍整个山村。姚姚还利用课余时间,教几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学手风琴,看着他们笨拙却认真的样子,姚姚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李娟娟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的学习劲头很足。她不仅要负责学校的日常事务,还要经常下山去对接资助物资,有时候要走一整天的山路,回来时脚上都磨起了水泡,却依旧笑着给孩子们分发书本和文具。姚姚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常常主动帮她分担一些工作,比如给孩子们登记学籍,整理教学资料。
日子一天天过去,姚姚在山里的生活越来越充实。她和李娟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两人常常在晚上坐在院子里,一边看着星星,一边聊着各自的经历。姚姚说起自己的过去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流泪,而是多了几分释然;李娟娟也会说起自己办学校的艰辛,说起孩子们的懂事,眼里满是欣慰。
村里的人都很尊敬她们俩,说她们是山里孩子的“引路人”。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特意给她们送一份;农忙的时候,村民们会主动帮学校打理后面的小菜园,还会给孩子们送些新鲜的蔬菜。姚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这种被人尊重、被人需要的感觉,是她以前从未有过的。
有一次,县里举办中小学音乐比赛,李娟娟鼓励姚姚带着孩子们去参加。姚姚有些犹豫,一是孩子们没有专业的乐器,二是她怕孩子们到了城里会怯场。李娟娟却很坚持:“就算拿不到奖,也让孩子们去见见世面,这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于是,李娟娟四处奔走,找县里的爱心人士资助了几样简单的乐器,姚姚则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地给孩子们排练。
比赛那天,姚姚带着孩子们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又转了几趟车才到县城。看着金碧辉煌的比赛现场,孩子们有些紧张,紧紧拉着姚姚的衣角。姚姚笑着安慰他们:“别害怕,就像在学校里唱歌一样,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就行。”轮到孩子们上场时,姚姚抱着手风琴伴奏,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校服,用清脆的声音唱着《歌唱祖国》。他们的歌声或许不够专业,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最终,孩子们虽然只得了三等奖,却都开心得不得了,围着姚姚和李娟娟蹦蹦跳跳。
回去的路上,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城里的见闻,李娟娟看着孩子们快乐的样子,对姚姚说:“你看,咱们的努力没白费。这些孩子,以后说不定真能走出大山。”姚姚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感慨。她想起自己刚来时的迷茫,如今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知道,自己的伤痛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完全消失,但只要能陪着这些孩子,能和李娟娟一起把学校办好,她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转眼到了冬天,山里下起了大雪,山路被积雪覆盖,行走十分困难。李娟娟担心孩子们上学路上不安全,每天天不亮就带着工具去扫雪,从村口一直扫到学校。姚姚也跟着一起去,两人踩着厚厚的积雪,冻得手脚发麻,却依旧说说笑笑。孩子们看到干净的山路,都开心地喊着“校长好”“姚老师好”,纷纷跑过来帮忙扫雪。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姚姚觉得心里暖暖的,一点都不觉得冷了。
放寒假那天,孩子们拿着成绩单来给姚姚和李娟娟看,一个个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个小男孩跑到姚姚面前,把一张画送给她,画上是姚姚抱着手风琴,身边围着一群孩子唱歌,旁边还有李娟娟,画的标题是“我们的好老师”。姚姚接过画,眼眶湿润了,李娟娟站在一旁,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寒假里,姚姚没有回城里,而是和李娟娟一起留在学校,整理下学期的教学计划,还帮着李娟娟给孩子们准备新年礼物。除夕那天,村里的村民们邀请她们去家里吃年夜饭,饭菜很简单,却充满了年味。饭后,孩子们围着她们放烟花,看着璀璨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姚姚的心里也豁然开朗。
她想起当初在医院里的绝望,想起刚到山里的迷茫,再看看现在的自己,身边有朋友,有可爱的孩子们,有值得奋斗的事业,那些痛苦的过往,似乎已经成了过眼云烟。她知道,是李娟娟的善良和孩子们的纯真,治愈了她心里的伤口,让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
新学期开始后,学校来了几个新的志愿者老师,还有爱心企业捐赠了一批音乐器材和图书。看着越来越完善的教学条件,看着孩子们越来越灿烂的笑容,姚姚和李娟娟都开心极了。姚姚依旧认真地教孩子们音乐,李娟娟依旧用心地管理着学校,两人并肩作战,为了山里的孩子们,为了这所充满希望的学校,默默付出着。
有一天,姚姚收到了法院寄来的信件,说李伟在监狱里表现良好,申请减刑,但因为情节恶劣,申请被驳回了。姚姚看完信,平静地把它放在一边,没有生气,也没有难过。她走到窗边,看着操场上正在玩耍的孩子们,看着不远处正在和志愿者老师商量工作的李娟娟,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她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会一直留在希望小学,和李娟娟一起,用音乐和知识点亮孩子们的人生,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大山里的风依旧吹着,却不再带着寒冷,而是充满了温暖和希望,就像姚姚此刻的心情,也像这所学校里,永远不曾熄灭的光,前程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