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槐树下的约定2 ...

  •   槐树下的约定2
      爱是心与心的呼唤与寻找,是灵魂与灵魂的撞击,他们的相遇本是一场偶然,在城市角落的旧书店里,他蹲在书架前翻找一本绝版诗集,她恰好也伸手去拿那本压在最里层的书,指尖相触的瞬间,两人都下意识缩回手,抬头时目光相撞,他眼里有书卷气的温和,她眼底藏着细碎的笑意,客气地道了声“你先拿”,最后还是他把书让给了她,看着她抱着书在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落在她发梢,他竟站在原地看了许久,直到店员轻咳一声才回过神,匆匆选了本相邻的书,却始终心不在焉,眼角的余光总忍不住往那个方向飘,听着她偶尔翻动书页的轻响,连空气里都染了几分静谧的甜。那之后,他便成了旧书店的常客,每周固定几天午后会去,有时能遇见她,有时只能看到那个靠窗的位置空着,心里便会掠过一丝失落。遇见时,他们会浅浅交谈几句,从诗集聊到散文,从城市的老街道聊到远方的风景,明明是初次相识,却像认识了许久的故人,每一个话题都能聊得投机,他惊讶于她对文字的敏锐感知,她欣赏他看待事物的独特视角,灵魂的共鸣在一次次交谈中悄然滋生。后来一次雨天,她没带伞,站在书店门口犹豫,他恰好拿着伞准备离开,见状便主动提出送她,两人共撑一把伞走在雨巷里,距离很近,能闻到她身上淡淡的栀子花香,他刻意把伞往她那边倾斜,自己半边肩膀被雨水打湿也浑然不觉,她察觉到后,轻声让他往中间靠靠,雨水滴答落在伞面上,衬得两人的话语格外清晰,那天他们聊了很多私人的心事,关于各自的孤独与向往,关于对生活的期待,分别时,她想借他的伞,他却笑着说自己家离得近,把伞塞给她就跑进了雨里,看着他奔跑的背影,她紧紧握着伞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从那以后,朝思暮想便成了两人共同的状态。白日里,他在工作室画图,笔锋常常突然停顿,脑海里浮现的全是她在书店里看书的模样,或是雨天里轻声说话的语气,桌上的茶杯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却没喝几口;她在办公室处理文件,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思绪却飘到了他送她的那把伞上,还有他被雨水打湿的肩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连同事叫她都没听见。他会提前去书店等她,若是等不到,就会在她可能经过的路口徘徊一会儿,希望能有一次不经意的遇见;她会特意把伞擦干净,想着下次见面还给她,还会带一块自己做的小蛋糕,幻想着他尝到时的表情。有一次,他在书店等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店员下班才离开,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满是失落,却在路过一家街角的咖啡店时,突然看到她坐在里面靠窗的位置,正低头看着手机,他的心跳瞬间加速,犹豫了很久才敢走进去,轻声和她打招呼,她抬头看到他时,眼里闪过惊喜,连忙招手让他坐下,那天他们聊到很晚,咖啡店打烊时,夜色已经很深,他坚持送她回家,两人并肩走在路灯下,影子被拉得很长,偶尔有晚风拂过,带着夏夜的清凉,却没敢再靠近一点。夜里,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全是她的身影,她的笑容、她的话语反复在脑海里回放,他会拿出手机,看着两人偶尔聊天的记录,一遍又一遍地翻看,想给她发消息,却又怕打扰到她,编辑好的文字删了又改,最后只换成一句简单的“晚安”;她则会抱着那把伞,放在鼻尖轻嗅,似乎还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墨香,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的路灯,心里默默想着他此刻是不是也在想自己,有时手机震动一下,都会下意识以为是他发来的消息,拿起却发现只是推送通知,难免有些失落。他们会在社交平台上关注彼此的动态,她发一张晚霞的照片,他会认真评论,猜测她是在哪个位置拍的;他发一张自己画的画,她会仔细点赞,说喜欢画里的意境,却都没勇气主动提出见面,只是任由这份牵挂在心里慢慢发酵。有一次,她因为工作失误被领导批评,心里格外委屈,走出公司时,恰好看到他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杯热奶茶,像是在等她,她惊讶地走过去,问他怎么会在这里,他挠挠头说,看她今天没在书店出现,又看到她朋友圈发的低落文案,就猜她可能在公司,特意绕过来看看,把热奶茶递给她,轻声安慰她别太在意,那一刻,她看着他温柔的眼神,眼眶瞬间红了,所有的委屈都有了宣泄的出口,却只是轻轻说了声“谢谢”。那天之后,他们见面的次数多了起来,有时是他陪她去超市买菜,有时是她陪他去文具店挑画笔,一起在路边摊吃小吃,一起在公园散步,每一次相处都让他们更加确定,彼此就是那个灵魂契合的人,朝思暮想里多了几分甜蜜的期待。但两人都还带着一丝试探,没敢捅破那层窗户纸,直到一次城市烟火晚会,他提前约了她,两人站在人群里,看着璀璨的烟火在夜空绽放,光芒映在彼此眼里,他突然转过头,认真地看着她,说:“从在书店第一次遇见你,我就常常想起你,白天想,晚上也想,我想,我是喜欢你。”她的心猛地一跳,抬头看着他真挚的眼神,笑着说:“我也是,从你把伞塞给我的那天起,就一直在想你。”烟火依旧在绽放,人群里的喧闹似乎都与他们无关,两人紧紧握住彼此的手,指尖传来的温度格外真切,所有的朝思暮想终于有了归宿,心与心彻底靠近,灵魂的撞击迸发出最温暖的火花,原来真正的爱,就是这样跨越了等待与试探,让两个寻觅已久的人,最终紧紧相拥。
      光棍村坐落在山坳里,名字由来简单,村里青壮年大多因为地处偏、条件差娶不上媳妇,久而久之就传下了这个名号。村里的希望小学就建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几间瓦房是早年村民凑钱盖的,女校长是三年前从城里来的,当初分配到这儿时,不少人都觉得她待不长,可没想到她一留就是三年,把学校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仅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还自己掏腰包买课外书、修课桌,村里的娃子们都黏她,大人们也都敬重她。而光棍村的养牛场在村西头的坡地上,老板是村里少有的能干人,三十出头的年纪,凭着一股韧劲,从最初的几头牛养起,慢慢扩大规模,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后来又瞅准机会,在城里盘下了个场地开起牛宰场,生意越做越大,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他事业心极强,每天天不亮就去养牛场忙活,喂牛、清栏、检查牛的长势,忙完村里的活又开车往城里跑,处理宰场的订单和售后,一天到晚脚不沾地,身边的人劝他找个伴,他总说先把生意做好,可没人知道,他心里早就装着人了。
      第一次两人真正有交集,是因为学校的围墙。那年夏天雨水多,老槐树下的围墙被泡得发潮,某天夜里直接塌了一截,正好对着养牛场的方向。第二天一早,女校长就拿着工具去修补,可她力气小,搬几块砖就喘得不行,额头渗着细汗。刚好养牛场老板路过,看到她吃力的样子,没多说什么,放下手里的饲料袋,挽起袖子就帮着干起来。他力气大,搬砖、和泥动作麻利,女校长在一旁递东西,偶尔说句谢谢,他只是点头应着,目光却时不时落在她沾了泥点却依旧清亮的眼睛上。那天中午,女校长要留他吃饭,是简单的青菜和馒头,他没推辞,吃饭时看着她给几个早到的孩子分馒头,轻声叮嘱他们慢点吃,心里忽然就暖了。从那以后,他就常常往学校跑,有时是拉来几袋水泥修补操场,有时是给孩子们带来些城里买的糖果,有时只是路过,站在墙外看她在教室里讲课,看着她握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背影,心里就格外踏实。
      女校长也渐渐习惯了他的存在,知道他总是忙到忘了吃饭,就时常多做一份,让学生捎去养牛场,或是趁着他来村里时递给他。他每次都收下,吃的时候总觉得比城里饭店的大餐还香。有一次,养牛场里的几头牛突然得了急病,不吃不喝,眼看着就要不行,他急得团团转,城里的兽医一时赶不过来,村里的赤脚医生也没辙。女校长听说后,想起自己以前在书上看到过类似的牛病防治方法,就赶紧翻出那本旧书,照着上面的方法,帮他找来了草药,熬成药汤灌给牛喝。两人守在牛棚里,一夜没合眼,天快亮的时候,看着牛慢慢站了起来,开始吃草,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转头看向女校长,她眼下带着青黑,却笑得格外真切,他忽然就说了句:“以后别这么熬夜,对身体不好。”女校长愣了一下,随即脸红着低下头,轻轻“嗯”了一声。
      日子一天天过,两人之间的默契越来越深。他知道她冬天手脚冰凉,就特意从城里买了个电暖器送到学校;她知道他胃不好,就每天早上提前把粥熬好,等他路过时拿给他;他城里的宰场遇到难题,回来时难免愁眉不展,她不会说什么安慰的话,只是安安静静地陪在他身边,给她倒杯热水,或是讲些学校里孩子们的趣事,让他紧绷的神经慢慢放松;她学校里要添置新的教学设备,资金不够,他知道后,没等她开口,就主动拿出钱来,说是“赞助学校,也是为了村里的娃”,她要给他写欠条,他却摆手说不用,只说“以后有我呢”。
      村里的人都看在眼里,私下里议论着,说这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有人还故意打趣他们,女校长会不好意思地躲开,他却会笑着接话,眼神里的心意藏都藏不住。但两人都没捅破那层窗户纸,只是用行动默默关心着彼此。直到有一次,女校长去城里参加培训,回来时遇上暴雨,山路泥泞,她骑的电动车陷在泥坑里,推也推不动,四周黑漆漆的,只有雷声和雨声,她又冷又怕,正着急的时候,车灯亮了起来,是他开车找来了。原来他从城里宰场回来,听说她没到学校,担心她出事,就顺着山路一路找过来。他把她扶上车,车里开着暖气,他递给她一条干毛巾,又拿出热乎的包子,是他特意在城里买的,一直放在保温袋里。车子开到学校门口,他看着她要下车,终于鼓起勇气拉住她的手,轻声说:“我不想再只做你的朋友了,我想和你在一起,以后不管你有什么事,我都陪着你。”女校长的心跳瞬间加速,看着他紧张又真诚的眼神,用力点了点头,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确定关系后,两人的日子依旧忙碌,却多了份甜蜜的牵挂。他每天还是先去养牛场,再去城里宰场,但不管多忙,中午都会绕回村里,和她一起吃饭;她依旧守着她的希望小学,只是每次看到他的车出现在村口,心里就会泛起暖意。他会把宰场里新鲜的牛肉送到学校,给孩子们改善伙食;她会帮他整理宰场的账目,让他少操些心。村里的养牛场规模越来越大,他雇了几个村民帮忙,自己能抽出更多时间陪她,有时会陪她去山里采野花,插在学校的讲台上;有时会在晚上,等孩子们都走了,陪她在教室里备课,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格外温馨。
      有一次,城里的宰场遇到了麻烦,竞争对手恶意造谣,说他们的牛肉不新鲜,导致订单锐减,不少客户都退了单,他急得几天几夜没睡好,头发都白了几根。女校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帮他分析情况,建议他做牛肉质检,把质检报告公开,同时主动联系老客户,邀请他们去宰场参观,看看他们的卫生条件和屠宰流程。他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就按照她说的做,女校长还利用自己的关系,联系了城里的媒体,报道了宰场的实际情况。没过多久,谣言就不攻自破,订单不仅恢复了,还比以前多了不少。这件事之后,他更离不开她了,觉得她不仅温柔体贴,还聪明能干,是他事业上的好帮手,更是他心里的支柱。
      女校长的学校也迎来了好消息,上级部门要拨款修缮农村学校,她提交了申请,却因为流程复杂,迟迟没有结果。他知道后,利用自己在城里的人脉,帮忙咨询相关部门,跑前跑后,终于帮她把事情办妥了。看着工人们开始修缮学校的瓦房,给窗户装上新的玻璃,女校长心里满是感激,她抱着他,轻声说:“谢谢你,有你在真好。”他紧紧回抱住她,说:“我们是一家人,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村里的人看着他们俩互相扶持,日子越过越好,都打心底里为他们高兴。以前总有人说光棍村留不住人,可现在,女校长留了下来,还和养牛场老板走到了一起,给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添了不少暖意。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藏在每一个平凡的细节里,藏在他为她搬的每一块砖里,藏在她为他熬的每一碗粥里,藏在他帮她跑的每一次流程里,藏在她陪他度过的每一个难关里。
      后来,养牛场老板把城里的宰场扩大了规模,还在村里建了牛肉加工厂,让更多的村民有了工作,光棍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娶上媳妇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女校长的希望小学也焕然一新,盖起了新的教学楼,来了几个新的老师,学生也多了起来。他们依旧每天忙碌着,他打理着养牛场和加工厂,她守着她的孩子们,但不管多忙,他们都会抽出时间陪伴彼此。傍晚的时候,常常能看到他们俩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散步,他牵着她的手,说着养牛场和加工厂的事,她听着,偶尔插几句话,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温馨而安稳。
      他们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浪漫,却在日复一日的相守与扶持中,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境界。那是一种融入骨血的默契,是彼此成为对方最坚实的依靠,是一起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是把对方的梦想当成自己的梦想。在光棍村这个曾经冷清的小村里,他们用彼此的温暖,点亮了对方的人生,也让这个小山村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他们的故事,成了村里人人称道的佳话,也让人们相信,最好的爱情,就是历经岁月沉淀后,依旧能携手同行,彼此成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