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槐树下的约定1 ...

  •   槐树下的约定
      光棍村希望小学的槐树又落了一地花,李娟娟蹲在操场边帮低年级的留守儿童捡掉在泥里的课本,指尖刚碰到书页,就听见熟悉的声音:“我来帮你。”抬头一看,赵东东抱着一摞作业本站在跟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刚好覆在她的鞋边。两人一起把课本擦干净,递还给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时,那孩子怯生生地说了句“谢谢哥哥姐姐”,两人相视一笑,眼里都映着对方的影子。
      这一切要从上个月的村头座谈会说起。那天周末,县里来的老师给村里的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屈记生作为村里的老教师,特意把几个成绩好又热心的学生叫去帮忙,李娟娟和赵东东也在其中。看着那些父母在外打工、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有的攥着皱巴巴的父母照片偷偷抹眼泪,有的连简单的心里话都不敢说,李娟娟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疼。座谈会结束后,屈记生拍着他俩的肩膀说:“你们看这些孩子多可怜,真正的亲近,从来不是只想着彼此,而是有共同的心思,一起去做有意义的事,这才是最实在的牵挂。”李娟娟猛地抬头,正好撞上赵东东的目光,他眼里的动容和她心里的想法一模一样,那一刻,两人都懂了屈老师的意思,也懂了彼此心里没说出口的在意。
      从那天起,李娟娟和赵东东就把心思放在了学校的留守儿童身上。李娟娟发现二年级的王小雅总是独自坐在教室角落,上课从不举手发言,午饭也只是啃干硬的馒头。她特意从家里带了奶奶做的菜团子,假装是“吃不完剩下的”,塞给王小雅。可王小雅很腼腆,攥着菜团子半天不敢动,这时赵东东端着一杯热开水走过来,笑着说:“小雅,娟娟的奶奶做的菜团子最好吃了,我都吃过,快尝尝。”他语气里的自然打消了王小雅的顾虑,小女孩小口咬着菜团子,眼睛慢慢亮了起来,小声说了句“谢谢”。之后每天,李娟娟都会多带一份食物,赵东东则会陪着小雅一起吃饭,跟她讲课本里的趣事,渐渐的,小雅愿意主动和他们说话了,上课也偶尔会举起小手。
      学校的留守儿童大多住在村里的老房子里,有的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行动不便,孩子们的作业常常没人辅导。李娟娟和赵东东商量后,决定每天放学后在教室留一个小时,给这些孩子补课。第一天,来的孩子寥寥无几,只有三个胆子大些的男生抱着作业本过来。李娟娟负责辅导语文,赵东东辅导数学,他讲题很有耐心,遇到孩子听不懂的地方,就用村里的事物举例,比如算鸡兔同笼时,就说“村里王爷爷养的鸡和兔子,加起来多少只脚”,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李娟娟则教孩子们写日记,让他们把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她还会把自己的彩笔分给大家,让他们给日记画插图。
      消息传开后,来补课的孩子越来越多,教室里常常坐得满满当当。有个叫李伟的男孩,父母在外地打工时出了意外,跟着失明的奶奶生活,性格变得格外叛逆,经常逃课去山上摸鱼。李娟娟和赵东东找到他时,他正蹲在河边扔石子,一脸戒备。赵东东没有批评他,只是坐在他身边,说起自己小时候爸爸在外打工,他也总逃课,后来看到爷爷种地辛苦,才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李娟娟也轻声说:“李伟,你看奶奶看不见,你要是好好读书,将来就能保护她了,我们也能帮你。”两人的话戳中了李伟的心事,他红着眼眶点了点头,第二天就背着书包回到了学校。之后,赵东东每天放学送李伟回家,帮他给奶奶劈柴、挑水,李娟娟则辅导他落下的功课,慢慢的,李伟的成绩提了上来,脸上也有了笑容。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温暖,李娟娟和赵东东商量着办一场“亲情联欢会”。他们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买了彩纸、气球和小零食,还提前给留守儿童的父母打了电话,让他们当天尽量打电话过来。联欢会那天,教室被布置得格外热闹,孩子们表演了唱歌、跳舞、朗诵等节目。王小雅唱了一首《我的好妈妈》,唱到一半就哭了,李娟娟走过去抱着她,赵东东则适时拨通了小雅妈妈的电话,当电话里传来妈妈的声音时,小雅哽咽着喊了声“妈妈”,教室里的孩子都红了眼眶。联欢会最后,李娟娟和赵东东带头唱起了《明天会更好》,孩子们跟着一起唱,歌声飘出教室,落在槐树上,惊起了几只麻雀。
      屈记生看着这一切,欣慰地笑了,他把李娟娟和赵东东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们一本笔记本:“你们做得很好,真正懂了彼此同心的意思。这本笔记本留给你们,记录下这些孩子的成长,也记录下你们的坚持。”李娟娟接过笔记本,封面是干净的白色,赵东东在旁边补充道:“我们还要给每个孩子做成长档案,记下他们的进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规划着接下来的打算,眼里满是坚定的光芒。
      秋收的时候,留守儿童家里的农活忙不过来,李娟娟和赵东东就组织班里的同学去帮忙。他们帮李伟家收玉米,帮王小雅家摘棉花,赵东东力气大,扛着玉米袋子走在前面,李娟娟则在后面帮着拾散落的玉米粒,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汗水浸湿了校服,却一点也不觉得累。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围过来,给他们递上自己家种的野枣,甜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李娟娟看着身边的赵东东,他正耐心地教孩子们捆棉花,侧脸在阳光下格外清晰,她心里涌起一股暖暖的感觉,比野枣还要甜。
      有一次,县里的志愿者来学校捐赠物资,带来了很多图书和文具。李娟娟和赵东东主动帮忙整理,他们把图书分成故事书、科普书、连环画,分门别类地摆在新书架上,还在每本书的扉页写上“希望小学图书馆”。整理完后,孩子们涌进图书室,兴奋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书,有的坐在地上看,有的凑在一起讨论,李娟娟和赵东东靠在书架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相视一笑。赵东东小声说:“以后我们每个月都组织一次读书分享会吧,让孩子们把读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李娟娟点点头:“好啊,我还可以教他们画故事里的人物。”
      冬天的时候,光棍村下了场大雪,教室的窗户漏风,几个留守儿童冻得手脚发红。李娟娟和赵东东看在眼里,心里着急。他们想起村里有户人家有多余的塑料布,就主动去帮忙劈柴、扫雪,换来塑料布,然后一起把窗户封好。赵东东搬来梯子爬上去钉钉子,李娟娟在下面递塑料布,不小心脚下一滑,赵东东及时伸手拉住她,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都有些不好意思地松开。封好窗户后,教室里暖和了很多,孩子们再也不用缩着脖子上课了,他们围着李娟娟和赵东东,叽叽喳喳地说着感谢的话,两人的心里都暖暖的。
      放寒假前,李娟娟和赵东东把那本笔记本拿出来,上面记满了孩子们的进步:王小雅在作文比赛中拿了奖,李伟的数学考了满分,还有几个孩子变得开朗外向,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言。屈记生翻着笔记本,对他们说:“你们看,这就是共同追求带来的力量,比任何情话都实在。”李娟娟看着赵东东,他也正好看着她,眼里的笑意藏不住。他们没有说过“喜欢”之类的话,却用行动践行着屈老师说的真谛,一起为那些留守儿童付出,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这份心意比槐花开得还要热烈,比光棍村的阳光还要温暖。
      寒假第一天,李娟娟和赵东东一起把整理好的成长档案送到每个孩子家里,最后一站是李伟家。看着李伟和奶奶开心的样子,两人走在雪后的小路上,脚下的积雪发出“咯吱”的声响。赵东东说:“下学期,我们再办一个辅导班,教孩子们画画和唱歌吧。”李娟娟笑着点头:“好啊,我还要把孩子们的作品寄给他们的父母,让他们也高兴高兴。”夕阳把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拉得很长很长,光棍村的雪地上,留下了他们并肩前行的脚印,也藏着他们最真挚的心意,这份因共同追求而生的情愫,正在寒冬里悄悄沉淀,等着来年春天,和槐树一起,长出新的希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