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第 49 章 ...

  •   清晨的特罗姆瑟港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寒雾之中,冰冷的空气刺入肺腑。巨大的破冰船“北风号”如同一头钢铁巨兽,静静地停泊在码头,深红色的船体上凝结着白色的霜花,粗壮的锚链上挂着冰棱。甲板上,船员们正忙碌地进行着最后的出发准备,各种物资通过吊机运送上船,引擎发出低沉的预热轰鸣。
      顾遥和林笙提着行李,混在几名最后登船的科考队员中,沿着冰冷的舷梯走上甲板。两人都换上了厚重的防寒科考服,戴着防风镜和毛线帽,将大半张脸都遮住,尽量降低存在感。顾遥的左臂在宽大的防寒服遮掩下,看不出异常,但她每一步都走得格外沉稳,避免牵动伤处。林笙则背着一个看起来塞满了专业书籍和笔记本的双肩包,手里拎着一个沉重的设备箱,完美扮演着一位沉默寡言、专注于技术的工程师。
      一名穿着船长制服、身材高大、留着浓密络腮胡、眼神锐利如鹰的中年男子站在舷梯顶端,手里拿着名单,逐一核对登船人员。他就是船长奥拉夫·约翰森。
      “张伟?李萍?”轮到她们时,奥拉夫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带着审视的意味,尤其在顾遥身上多停留了一瞬。他的声音粗犷,带着北欧口音。
      “是的,船长。”顾遥微微点头,声音透过防风面罩显得有些沉闷。林笙则只是轻轻颔首,目光低垂,一副不善交际的样子。
      奥拉夫在名单上打了个勾,没有多问,只是指了指船舱方向:“你们的舱室在B层走廊尽头,204和205。放下行李后,李萍去主实验室找安娜报道,熟悉设备。张伟,你去轮机舱找大副伊万,他会给你安排安全巡检任务。一小时后,全体会议室集合,进行航前简报。”
      “明白。”顾遥简短回应,带着林笙向船舱内部走去。
      船舱内部温暖许多,但依旧弥漫着机油、铁锈和消毒水混合的味道。走廊狭窄,灯光昏暗,金属墙壁上挂着各种安全规程和消防示意图。她们找到自己的舱室,相邻的两个狭小单间,除了一张床、一个储物柜和一张固定的小桌外,几乎没有多余空间。
      快速放下行李,两人在走廊交换了一个眼神。
      【分头行动,保持警惕,随时联系。】顾遥用极低的声音说道,手指在身侧极快地做了一个【注意监听】的手势。
      林笙微微点头,【你小心手臂。】
      没有更多交流,两人迅速分开,走向各自的任务区域。
      顾遥沿着指示牌走向位于船体下层的轮机舱。越往下走,引擎的轰鸣声越大,空气中机油和热金属的味道也更加浓重。她找到正在指挥船员检查主机的大副伊万·彼得洛夫。伊万身材壮硕,剃着平头,脸上有一道淡淡的疤痕,眼神冷漠,动作带着明显的军人作风。他看到顾遥,只是冷冷地瞥了一眼,扔给她一个平板和一套工具。
      “这是安全巡检清单和船体结构图。每天早晚各一次,覆盖所有关键区域。重点是防火、防水密门、应急设备和动力系统。发现问题立刻报告,不要自作主张。”他的语气硬邦邦的,不带任何感情,“现在开始,跟我走一遍。”
      顾默默接过,没有多言,跟在他身后,开始熟悉这艘船的每一个角落。她看似在认真记录,实则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通道、每一个通风口、每一个可能隐藏监控或异常设备的地方,将整艘船的布局和安保薄弱点快速记在心中。伊万步伐很快,几乎不做停留,偶尔会用简短生硬的词语指出某个阀门或开关的作用,显然对这位新来的“安全顾问”并不重视,或者是一种刻意的轻视。
      另一边,林笙来到了位于上层的主实验室。实验室里各种精密仪器嗡嗡作响,几名科研人员正在忙碌。一个看起来年轻干练、亚裔面孔的女性迎了上来,她正是数据员安娜·陈。
      “李工是吧?欢迎登船。”安娜的笑容很职业,语速很快,“我是安娜,负责本次科考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你的工作站在这里,主要负责冰芯样本的初步光谱分析和环境传感器数据的校准。这是操作手册和本次任务的参数列表,尽快熟悉。我们有严格的日程表,时间很紧。”
      她将一叠资料递给林笙,手指纤细白皙,指甲修剪得很整齐。林笙接过资料,低声道谢,目光快速扫过实验室的布局、设备型号、网络接口位置以及在场的人员。她注意到安娜的工作站有多块屏幕,其中一块似乎正显示着并非科研数据的、快速滚动的加密日志流,但当她看过去时,屏幕迅速切换回了冰层厚度模拟图。
      林笙不动声色地走到自己的工作站前坐下,开始翻阅资料,同时悄然将一枚微型的无线信号嗅探器贴在了桌板下方。设备箱里的“地质分析仪”也悄然启动,开始被动扫描实验室范围内的所有无线信号和能量波动。
      一小时后,全体船员和科考队员在会议室集合。奥拉夫船长站在前方,神色严肃地进行航前简报,强调了极地航行的危险性、纪律性和本次科考任务的重要性——研究喀拉海冰架的历史变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他的讲话严谨而官方,滴水不漏。
      顾遥和林笙坐在角落,默默观察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伊万抱着手臂站在船长身后,眼神扫视全场,带着审视。安娜坐在科研人员中间,认真做着记录,偶尔推一下眼镜,姿态无可挑剔。其他船员和科学家看起来也都正常忙碌,似乎没有人对两位新加入者表现出过多兴趣。
      但顾遥和林笙心中的警惕却提到了最高。这艘船,就像一座移动的钢铁孤岛,表面平静,水下却暗流汹涌。“牧羊人”就在其中,“镜子”不知所指,而她们,如同闯入狼群的羔羊,必须时刻绷紧神经。
      简报结束,众人散去。“北风号”拉响汽笛,巨大的船体缓缓驶离码头,破开灰绿色的海水,向着北方无尽的冰海驶去。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航行最初的几天风平浪静。船体破开浮冰的撞击声单调而规律。顾遥每日进行着枯燥的安全巡检,与伊万几乎没有交流,但凭借其专业和敏锐,还是发现了几处细微的设备隐患,并按规定上报,处理得无可挑剔,似乎逐渐赢得了伊万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或者说是放松了警惕)。她利用巡检的机会,几乎摸清了船上所有公共区域和大部分非限制性舱室的结构,并标记了几处值得深入探查的可疑点。
      林笙则沉浸在数据工作中,出色的专业能力让她很快融入了科研团队,甚至解决了两个困扰团队的小技术问题,安娜对她的态度也似乎缓和了一些。但她利用一切机会,悄无声息地扫描着船上的网络流量,发现了一些异常的、加密等级极高的数据包,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指向船上几个权限极高的区域,包括船长室、大副室和通讯中心。她尝试追踪,但都被强大的防火墙和跳转协议阻挡。
      期间,两人利用极其短暂的、在餐厅擦肩而过的瞬间,或用看似无意调整设备的角度遮挡,通过预定的手势和眼神,极其隐晦地交换着信息。
      【伊万,警惕,有军事背景,可能携带非标准装备。】
      【安娜,网络行为异常,加密数据流指向高层。】
      【轮机舱备用通道,有隐蔽监控死角,可通往货舱。】
      【实验室服务器有物理隔离区,权限极高,无法远程渗透。】
      信息零碎,却至关重要。她们像两只谨慎的蜘蛛,在巨大的钢铁迷宫中,悄无声息地编织着信息的网。
      直到第三天深夜。
      顾遥完成最后一次夜间巡检,正准备返回舱室休息,经过一条通往上层甲板的僻静楼梯口时,她的脚步猛地顿住。
      一种极其微弱、却让她头皮瞬间发麻的熟悉感——那种源自神经末梢的、被无形能量场轻轻刺痛的细微感觉,再次出现了!虽然极其微弱,几乎被引擎的轰鸣和船体的震动掩盖,但绝不会错!和她在高原研究站、“绿洲”俱乐部感受到的、属于“织网”核心能量的波动同源!
      来源方向……是上层甲板!船首区域!
      她立刻压低身体,屏住呼吸,如同猎豹般悄无声息地向上潜行。左臂的伤口在寒冷和紧张下隐隐作痛,但她完全无视。
      来到上层甲板入口,她小心地探出半个头。深夜的甲板空无一人,只有呼啸的寒风和探照灯扫过的光柱。然而,在船首雷达基座下方的阴影里,她看到了一个模糊的身影!
      是伊万!
      他背对着她,似乎正在操作一个手持式的、造型奇特的设备,设备的屏幕上闪烁着微弱的幽蓝色光芒,那诡异的能量波动正是从设备上散发出来的!他似乎在检测着什么,或者……在发送/接收信号?
      顾遥的心脏猛地收紧!伊万果然有问题!他在进行秘密通讯?和谁? “牧羊人”?还是喀拉海的节点?
      她立刻将身体缩回阴影,同时按动了手腕上伪装成腕表的紧急警报器,向林笙发出了预定的危险信号。
      几乎在信号发出的瞬间,伊万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猛地转过身,锐利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过甲板!那台设备被他迅速收起,塞入了防寒服内袋。
      顾遥屏住呼吸,紧贴着冰冷的金属墙壁,一动不动。
      伊万警惕地扫视了几秒,没有发现异常,这才冷哼一声,大步离开了船首,向船员生活区走去。
      直到他的脚步声彻底消失,顾遥才缓缓松了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她迅速返回舱室,锁好门。几分钟后,隔壁传来极轻微的敲击声——林笙的回应,表示收到警报,并询问情况。
      顾遥用密码回应:【发现伊万使用异常设备,能量特征与“织网”同源。位置:船首雷达基座下。目的未知。】
      隔壁沉默了片刻,随后传来回应:【收到。加强监控。小心。】
      这一夜,两人都无法安睡。
      “北风号”正载着她们,驶向未知的冰海,也驶向更深的阴谋漩涡。而隐藏在船上的敌人,已经露出了第一抹獠牙。
      风暴,正在积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