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项目计划书 ...
-
晨光透过老式木格窗,在八仙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墨剑峰端起快餐盒,将最后一口小米粥送入口中。粥已微凉,他却浑然不觉,继续写设备清单。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防静电工作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墨剑峰偶尔停笔思索,眉头微蹙,随即又豁然开朗,继续奋笔疾书。
他列出详细的设备清单,每个项目后面都标注了预估价格和采购优先等级。
写到一半,他忽然停下,翻到新的一页,写下“红旗电子厂转型方案”几个大字。
“先从代工开始,积累资金和技术...等时机成熟,再推出自己的产品...”
写得太多,他感觉手指僵硬,于是放下笔,不禁羡慕转世之前的那个年代,网络和电脑科技发达,写东西可以用Ai打稿,甚至润色修改。
远处学校的喇叭里传来广播体操的音乐声,墨剑峰从工作中抬起头来。他活动了一下有些发僵的手腕,将写满字儿的几页纸仔细查看一遍,满意地点点头。
阳光已经爬到了桌子的另一端。
墨剑峰穿上大衣,走出门去。
午后的阳光比早上清亮许多,墨剑峰提着米面蔬菜,走在不知名的老街上。
两旁是斑驳的砖墙,光秃秃的树干在寒风里呜咽着。
他凭借着昨晚的记忆,拐进一条小巷,上了三楼,在一扇漆皮剥落的铁门前停下。还没敲门,门就从里面打开了。
“哎哟,小墨啊,来就来嘛,又带东西干什么!”
鲁国庆的母亲拎着垃圾袋站在门内,嘴上埋怨他,眼角的皱纹却舒展开来,像秋日里盛开的野菊花。
墨剑峰笑着递上装满肉和青菜的塑料袋:“大娘,一点蔬菜,不值几个钱。”
老太太接过袋子,嘴上还在念叨:“下次不许这样了,想来就直接来,别老是破费。”
墨剑峰自然听到了她的心声。
老太太在想——这年轻人真是识大体,不像现在有些小伙子,空着手就上门做客,不懂礼数。
屋内陈设干净整洁,老式的家具擦得发亮,墙上挂着几个相框,里面是鲁家不同时期的全家福。
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一张黑白照片,是年轻时的鲁国庆穿着工装,站在红旗电子厂大门前的留影。
“国庆还没回来,你先坐会儿,我给你倒茶。”老太太招呼墨剑峰在客厅的藤椅上坐下,自己蹒跚着走向厨房。
墨剑峰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那些照片上。他能从这些定格的光影中,读出这个家庭与红旗电子厂割舍不断的情怀。
老太太端来茶水和一盘花生:“小墨啊,听国庆说,你们在谈厂子里的事?”
墨剑峰接过茶杯,点点头:“是啊,大娘,我想找电子厂合作,做来料代工什么的。”
“那好啊,”老太太眼睛一亮,“厂子倒了之后,国庆就没睡过几个安稳觉。你是不知道,他爹当年是建厂元老,临终前拉着国庆的手,嘱咐他一定要在厂子好好干....”
老太太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忙用袖子擦眼角。
墨剑峰默默听着,心中对鲁国庆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厂子不仅仅解决了工人们的生计,更给予了沉甸甸的寄托。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老太太立刻站起身:“听响动,一准是国庆回来了。”
门开了,鲁国庆风尘仆仆走进来,脱掉大衣挂在门后,见墨剑峰来了,疲惫的脸上顿时绽开笑容:“小墨,等久了吧?事情多了点,刚忙完。”
“没多久,正和阿姨聊得开心呢。”墨剑峰笑着过来迎接。
鲁国庆拿了毛巾,到阳台上洗了把脸,这才在墨剑峰对面坐下。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小心翼翼地摊在餐桌上。
“还算顺利,”鲁国庆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你看,这是仓库保管员上周统计的物资清单,我把能用的都用红笔划上了。”
墨剑峰接过清单,仔细浏览。纸上密密麻麻地列着各种设备和材料,许多项目都打了勾。他认真浏览了一遍,不时点头。
“比我想象的要多,”墨剑峰抬起头,笑眯眯点头,“很多设备修一修还能用,可以省下一大笔钱。”
鲁国庆松了口气,如释重负。
“我就知道找你没错。昨天聊过之后,觉得你是有真本事的。”他压低声音,“不瞒你说,之前也有人来找过我,夸下海口说要引进国外最新生产线,动不动就几千万的投资,听着就不着调。”
墨剑峰抿嘴一笑:“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我最开始的想法,就是弄一个来料代工的组装厂。”
鲁国庆连连点头:“务实,这个思路要得。不包括 CRT 显像管,一条年产量十万台的生产线要一千多万,这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所以我们从基础的开始。”墨剑峰从包里取出早上准备好的设备清单,递给鲁国庆,“做来料加工,只需要买一些必要的设备。这是清单和预估价格。”
鲁国庆接过清单,仔细看了起来。他的手指随着阅读在纸上慢慢移动,嘴唇无声地念着数字。
“PAL 制式的彩色电视信号发生器,5000 元一台;20-40MHz 模拟示波器,3000 元一台。各要两台...”鲁国庆抬起头,眼中有着惊讶,“就这些?比我想象的少多了。”
墨剑峰点点头:“最贵的就是这两样。其他的防静电工作台、调试工装夹具、老化测试系统啥的,一套也就一两千,不贵的。再剩余的工具和设备,原来红旗电子厂都有。”
鲁国庆继续往下看,脸上的表情越来越轻松:“原来预计是四万元,你多了两万,我心里踏实很多。”他揉了揉眼睛,“这么说吧,可行性很高啊。”
“设备只是基础,关键是订单!”墨剑峰身体微微前倾,“区工业局关于改制的想法,有没有打听到?”
鲁国庆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这个,我打听了。”
他喝了口茶:“如果是外资,条件更优惠。我二哥的朋友说了,区里的意见是——只要能接收六十名下岗职工,整个厂房包括土地可以白送,地方税种全免。”
墨剑峰没说话,快速心算:六十名职工,每月两百工资,一年十二万,他的启动资金完全可以承受。但他心中真正看重的,远不止这些。
在来之前,墨剑峰心里有一本账。
作为重生者,他上一世参与过这个城市的建设,非常清楚那片土地的价值。
红旗电子厂距市政府不过八公里,现在因为交通不便,显得偏远。但五年过后,环路打通,这里将成为城市新区的核心地带。
以榕城为例,现在各区中心五十公里半径内,住宅地价每亩才两万多,而红旗厂所在地目前地价估计也就两三千一亩。五年后,这里的价值将翻八倍以上。
墨剑峰的计划很明确:拿下工厂的条件是,要求当地政府同意将 100 亩厂房用地无偿变更为商住用地,然后划到他名下。如此一来,未来转手时,就能获得暴利,为后续发展积累资金。
但这些想法,他现在还不能全盘托出。
“接收六十名职工没问题,”墨剑峰缓缓开口说,“但我有个额外的要求。”
鲁国庆挑眉示意他说下去。
“现在电子厂占地300亩,我希望区政府能同意将100亩厂区土地变更为商住用地。”
墨剑峰观察着鲁国庆的表情,继续说道:“这样的话,未来如果工厂经营良好,我们可以考虑开发职工宿舍,改善工人居住条件,修建电器商业街。当然,这需要政策支持。”
鲁国庆沉思片刻,缓缓点头:“这个思路不错,我可以试着提一提。毕竟改善职工生活条件,也是区政府希望看到的。”
墨剑峰心中暗喜,脸上不动声色。他知道,从提高职工福利的角度提,接受度会高很多。
夕阳西斜,橙红色的光芒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映红了鲁国庆的脸庞。
老太太悄悄走进来,在桌上放了一盘刚炒好的瓜子,又默默退了出去。
鲁国庆抓了一把瓜子,忽然问道:“剑峰,你为什么对红旗厂这么上心?以你的能力,在南方发展不是更好吗?”
墨剑峰望向墙上那些老照片,轻轻说道:“鲁哥,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机遇。南方确实机会多,但这里的根更深。另外最主要的,是优惠政策和红旗厂的熟练技术工人。呵呵,你们缺订单,我有订单没人做。”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更加深邃:“而且,我觉得企业不应该只是赚钱的机器,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以红旗厂为例,它就承载着几百个家庭的希望。”
鲁国庆身子一震,凝视着墨剑峰,眼中闪过亮光。
他重重地点头:“说得好!就冲你这句话,我鲁国庆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帮你把这事儿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