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旭日初升 ...

  •   红旗厂改名为旭日电子厂,设备检修进展顺利,老师傅们干劲十足,下岗工人们闻讯归来,整个厂区焕发出久违的生机。
      但有一个关键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彩色显像管的货源。
      九十年代中期,彩色显像管是电视机的核心部件,占整机成本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国内能生产合格彩色显像管的厂家屈指可数,货源紧张,价格居高不下。
      墨剑峰联系了几家供应商,要么价格太高,要么交货期太长,都不理想。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墨剑峰对鲁国庆说,“第一批订单交货期只有两个月,显像管不到位,一切都是空谈。”
      鲁国庆挠头:“要不我再去找找关系?以前厂里采购科的老人或许有门路。”
      墨剑峰摇头:“时间不等人。我亲自回榕城一趟,程总那边或许有办法。”
      当天下午,墨剑峰就登上了返回榕城的火车。
      硬座车厢里挤满了南来北往的旅客,墨剑峰靠窗坐着,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田野村庄,心中盘算着各种可能性。
      次日上午,墨剑峰风尘仆仆地赶到东升电子办公室。
      程国荣正泡着一壶功夫茶,见墨剑峰进来,笑呵呵地招手:“来得正好,刚到的铁观音。”
      墨剑峰顾不上寒暄,直入主题:“程总,显像管货源有问题,您这边有没有门路?”
      程国荣不慌不忙地斟茶:“巧了,正是开门红的时候。”他压低声音,“海关上周查处了一批走私电子元件,其中有两千个彩色显像管,被我找关系拍下来了。”
      墨剑峰心中一喜,但随即警惕:“海关查封的?来源可靠吗?会不会有问题?”
      “放心,原装正品,来自欧洲某大厂的最新款。现在东瀛电器横扫欧洲,因为竞争压力过大大,欧洲大厂只好清理库存,回笼资金,投入研发新产品。再之后呢,就是有人低价收购,走私入境,然后被海关给查处了。”程国荣神秘一笑,“你知道拍卖价多少吗?”
      墨剑峰谨慎地问:“市场价的七成?”
      程国荣伸出三根手指:“三成不到。”
      “这么低?”墨剑峰震惊,“为什么?”
      “你有没有听说过那个故事——”程国荣慢悠悠地品了口茶,“犹太人进鞋店买鞋,趁机弄走所有左脚的鞋。这样一来,剩下的右脚鞋就配不成对了,价值大减,最后,犹太人低价买走所有鞋。”
      墨剑峰瞬间明白过来:“您的意思是...”
      “这批显像管是欧洲最新型号,需要搭配特殊的电子模块才能校准使用。”程国荣眼中闪着狡黠的光,“而那个特殊模块,体积小,价值高,早就被‘有心人’通过特殊渠道运走了。剩下的显像管在厂子里就是废品,但对我们来说...”
      墨剑峰接话:“我们有办法搞到那个模块?”
      程国荣哈哈大笑,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大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排列着数千个指甲盖大小的电子模块:“模块早就运到榕城了。现在就差有人把这些‘废品’变成宝贝了。”
      墨剑峰拿起一个模块仔细端详,心中豁然开朗。原来程国荣早就布好了局,就等着他来接手这批“特殊”的显像管。
      “程总,这批货我要了。”墨剑峰当即决定,“但得先验货。”
      “应该的。”程国荣站起身,“货在码头仓库,现在就去。”
      仓库里,两千个彩色显像管整齐堆放着。
      墨剑峰随机抽查了几个,果然是欧洲某大厂的最新款,品质上乘。
      但正如程国荣所说,没有那个特殊模块,这些显像管根本无法正常使用。
      程国荣摸着显像管外壳,拿起手,看了看手上残留的海关封条胶痕,忽然想起三年前,自己在香江码头的那个雨夜——他攥着仅有的两万块,看着被同行骗走的货轮消失在雾里,雨水混着血从被打裂的嘴角流下。
      “这批货我压了半年,”他笑着递烟给墨剑峰,眼底却闪过一丝冷意,“墨总,做生意,有时候就得赌一把。这批货怎样?”
      “货是好货。”墨剑峰点头,“程总,这批显像管我全要了。但价格方面...”
      程国荣摆摆手:“我也是旭日股东嘛。就按拍卖价加一成,算是我的辛苦费。不过有个条件——这批显像管组装成电视机后,必须全部出口到香江换标。”
      墨剑峰立即明白其中的奥妙。
      通过出口再进口的方式,这批原本来历特殊的显像管就能“洗白”,变成合法的进口元件。
      而换标后,电视机就能以国际名牌的身份销售,利润远比国内品牌高。
      回到公司,墨剑峰仔细核算成本。即使加上模块和换标费用,这批电视机的毛利也能达到 30%以上,远远超过国内一线品牌彩电的 10%~20%的利润水平。
      而程总在香江换标、更换电源和说明书后,再返销欧洲,利润更可观。
      一句话,这是在香江搞假货,冒充欧洲名牌产品,省掉品牌加盟费、专利费,当然赚钱。
      墨剑峰是重生人,上一世,他知道,大陆代工名牌运动鞋,一双鞋才赚六块钱,但是运到欧洲奢侈品店,售价是成本的一百多倍,远远高于军火和贩毒生意。
      “就这么干!”墨剑峰一拍桌子,当即与程国荣签订了采购合同,支付了两成定金。
      接下来的几天里,墨剑峰又在榕城采购了一批专用检测设备,高薪聘请了两名懂欧洲标准的技术员。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带着技术人员和设备返回红旗厂。
      回到厂里,墨剑峰立即召开生产会议。
      “各位老师傅,好消息!”墨剑峰开门见山,“显像管货源解决了,是欧洲最新型号。但需要特殊的校准技术,我请来了两位专家指导工作。”
      鲁国庆等人既兴奋又忐忑。
      兴奋的是生产终于可以启动,忐忑的是要接触陌生的欧洲技术。
      生产启动初期,确实遇到不少困难。
      欧洲标准与国内标准不同,老师傅们需要重新学习适应。在两位技术员的耐心指导和墨剑峰的鼓励下,工人们很快掌握了新技术。
      生产线全速运转起来。
      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看着一台台电视机从生产线下线,老师傅们眼眶湿润了。
      “多少年没看到这场面了!”张师傅感慨道,“红旗厂又活过来了!”
      二十天后,第一批两千台电视机全部生产完成。经过严格检测,产品质量完全达到欧洲标准。
      墨剑峰亲自押车,将货物运往榕城。
      程国荣验收后十分满意:“好!质量比想象的还要好!这是下一批三千台的订单,定金已经打到你们账户了。”
      回到办公室,墨剑峰仔细核算第一单的利润。
      毛利润竟然达到三十万元,扣除人工、材料、运输等费用,净赚十八万元。
      看着财务报表上的数字,他长舒一口气——红旗厂终于迈出了重生第一步。
      好消息传得很快。
      区领导们纷纷打来电话表示祝贺,王区长更是亲自到厂里视察。
      “墨总,干得漂亮!”王区长看着忙碌的生产线,十分欣慰,“不仅盘活了红旗厂,还创造了出口创汇,区里决定把你们列为重点扶持企业。”
      不久后,在区常委会上,王区长提出将旭日电子厂列为重点保护单位,不允许各单位吃拿卡要。
      提案获得一致通过。
      墨剑峰得知后,投桃报李,主动提出再接收三十名下岗职工作为临时工,为王区长解了燃眉之急。
      然而,就在一切顺风顺水之时,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静。
      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墨剑峰正在办公室审核财务报表,鲁国庆急匆匆推门进来,脸色凝重。
      “剑峰,又出事了。”鲁国庆压低声音,“我听说胡文采被取保候审了,昨天有人看见他在工业局附近出现。”
      墨剑峰手中的笔一顿:“他去找何局长了?”
      “还不清楚,但肯定没好事。”鲁国庆忧心忡忡,“我担心他会报复我们。”
      墨剑峰沉思片刻,冷静地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现在有了王区长支持,不怕他耍花样。不过还是要小心提防,特别是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不能出任何纰漏。”
      鲁国庆点头:“明白,我这就去安排。”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