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同频 ...

  •   异地恋的日子,被切割成两块屏幕。
      一块是上海的阳光,一块是北京的夜色。连接它们的,是脆弱的信号,是冰冷的文字,是偶尔视频通话里,他那边总是有点昏暗的光线,和我这边,因为紧张而微微发热的掌心。
      第一次视频通话,我紧张得像个等待老师抽查背诵的学生。提前半小时就坐立不安,反复检查自己的头发有没有乱,背景够不够整洁,光线是不是能让我看起来好看一点。他会不会觉得我变了?和高中时候不一样了?屏幕亮起,他出现在那头,背景是宿舍,有点乱。他好像也有点不自在,摸了摸鼻子,说:“大学寝室里好无聊,室友都各干各的。” 然后顿了顿,又加了句英文, “Want to break the ice.”
      我一下就笑了。紧张感奇异地消失了。他还是那个他,有点笨拙,但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做出一点小小的、试图靠近的努力。
      那一刻,屏幕那边的他,无比真实。
      我们开始分享日常,像两条缓慢交织的溪流。
      他会一大早把我吵醒,告诉我他要军训了,一天不能看手机。听着他带着睡意又有点抱怨的声音,我竟然觉得有点甜,好像我参与了他一天最初的时刻。我会在他结束军训后,收到他对宿舍的吐槽,文字里仿佛能听到他那边嘈杂的背景音。他愿意跟我抱怨这些琐碎,是不是意味着,我对他来说,是有点不一样的?
      我也会跟他讲,上课了,不能随时回他消息了。他会回一句:“那你上课吧,看能不能吸引英语老师注意力。” 后面跟着两个啤酒的表情。我对着手机屏幕,忍不住笑了出来。他好像,越来越会用表情了,是不是受我影响?我们甚至能发一整天的图片,不用太多文字,好像光靠这些碎片,就能拼凑出对方一天的生活轨迹。
      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他发了一张我们寝室三人的合照。他很快回复:“就你的最好看。” 我盯着那行字,脸颊微微发烫,嘴上说着“stop”,心里却像被羽毛轻轻拂过,痒痒的,甜甜的。
      我发现,我很喜欢这种不经意的分享。有点像高中时,偷偷看座位表上我们名字挨在一起的那种感觉。隐秘的,只有自己在意的快乐。就像藏了一颗糖在口袋里,时不时摸一下,就能甜上好久。
      那些无法见面的夜晚,我常常点开他的社交动态,一条条往下翻。有初中的,有高中的,那些我没有参与过的岁月,透过像素不高的照片和略显稚嫩的文字,一点点变得清晰。他以前原来是这个样子。打球受伤后龇牙咧嘴的表情,考试考好后的得意炫耀,甚至还有对某个当时觉得“天塌下来”般大事的无病呻吟……我看着看着,忍不住笑起来。那些被我设置了时间限制、羞于示人的过往,在他这里却坦荡荡地敞开着。这种单向的窥探,让我觉得离他更近了一些,仿佛通过这些碎片,我也参与了他那段斑驳陆离的青春。
      当然,也有试探和小心思在信号间流淌。
      我装作不经意地提起,有个初中就要好的男性朋友,最近总约我单独出去玩。我问:“从男生的角度,想带女生出去玩是什么意思?”
      他回得很快:“跟男的待多了呗。”
      我心里莫名地沉了一下,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一圈微小的涟漪。他……会在意吗?这种带着点酸味的猜测,并未带来多少不快,反而像投入静湖的一颗石子,漾开一圈隐秘的涟漪。他……是在意的吧?这念头让心底生出一丝极淡的、连自己都不愿深究的期待。

      然而,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混杂着不安的动力。
      看到他英语分入A班,而我被分到B班的消息时,指尖在屏幕上停留了许久。那种熟悉的高中时期的压迫感又一次无声地蔓延开来——仿佛又一次在排名表上,看见他的名字稳稳地立在我的前头。上一次英语成绩比他低时,那种细密的沮丧曾如影随形地缠绕了我整整一周。
      如今,这种感觉却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具体。我不愿总是仰着头看他,不愿我们之间永远隔着一道名为“实力”的阶梯。我渴望的,是某一天能够与他平等地对视,是成为他能够坦然讨论问题、甚至偶尔可以认真请教的对象,而不总是那个需要被解答、被安抚的角色。
      他在他的新世界里从容不迫,与同学谈笑,在视频另一端条理清晰地为我拆解数学题,那游刃有余的姿态,像一位耐心可靠的学长。我对着屏幕半是玩笑地感叹:“我的男朋友还不错哟。” 话音落下的瞬间,心里却泛起一丝难以言明的涩意——那是害怕自己终究会跟不上他步伐的、隐秘的怯懦。
      仿佛有一条看不见的界限横亘在我们之间,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明亮、更有分量。成绩要足够耀眼,未来才有选择的底气——选择去哪座城市,选择以怎样的姿态站在他身边,而不是只能停留在原地,仰望着他越走越远。
      “Fighting”
      夜深时,我在日记本上用力写下,笔尖几乎要穿透纸背。那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单词,而是我对未来许下的、沉默而坚定的誓言。

      今天,他抽中了环球影城的门票,独自一人前往。
      夜色初临,视频通话的请求猝然亮起,我的心跳也随之快了几拍。
      即便异地已有些时日,我们之间真实的视频却并不多,每一次屏幕亮起,看见他那张熟悉的脸庞,总有种微妙的生疏与悸动悄然交织。
      我接通了。
      屏幕那端,他没有戴任何夸张的头饰,只是穿着一身简单的深色运动服,如同高中无数个寻常的午后。背景是环球影城斑斓流动的灯火,将他笼罩在一片梦幻的光晕里。傍晚的人造天光与璀璨的灯带柔和地勾勒出他的轮廓——依旧是那副清隽的眉眼,鼻梁挺直,嘴唇习惯性地微抿着。跳跃的灯火落在他眼里,像是细碎的星子坠入沉静的湖泊。
      “就我一个人,”他发现了镜头这端的我,嘴角牵起一点笑意,声音混杂着远处的喧嚣与欢愉,透过听筒低低地传来,“相当于你陪我逛了。”
      于是,那个夜晚变得奇异而漫长。
      我透过这块小小的、发烫的屏幕,跟着他的镜头走过霍格沃茨的城堡,看过小黄人区域的缤纷色彩,在过山车的呼啸声背景里一同低呼。他给我看手里泡沫丰富的黄油啤酒,给我讲哪个项目最值得排队,镜头偶尔扫过熙攘的人群,掠过那些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像素构成的画面不时晃动,他的讲解也常被环境音打断,可我却觉得,我们之间的距离,在这几个小时里被奇妙地弥合了。
      那一整晚,信号时强时弱,画面偶尔卡顿,可我们谁也没有主动提出结束。
      我蜷在宿舍的椅子里,屏幕的光映在脸上,嘴角始终保持着上扬的弧度。一种前所未有的亲近感在静默中生长——原来喜欢一个人,就连他镜头里晃过的陌生街灯,都会让你觉得与有荣焉。
      千里之遥仿佛被压缩在这方寸屏幕之间,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所谓异地恋,不是两颗心在各自轨道上运行,而是我们在各自的时空里,共享着同一份心跳的韵律。那些因距离而生的忐忑,在这一刻被温柔地消弭,只剩下满心满眼的、柔软的笃定。
      这份连接,甚至延续到了他归途的地铁上。
      飞驰的列车里,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倦意慢慢爬上他的眼角。
      他发来消息:“你陪我就睡不着~”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让我的心脏像是被柔软的羽毛轻轻搔过,泛起细密的痒。
      “你什么时候那么会讲话了,,,”
      “跟你学的~”
      他这样回道。我看着那三个字和一个波浪号,窗外上海的夜色仿佛都变得温柔起来。一种温热的、饱胀的情绪充盈在胸口,驱散了所有的不确定和慌张。他也在用他的方式,笨拙地、却又无比真诚地,学习如何靠近我,如何维系这段跨越山河的联系。
      临睡前,手机又轻轻一震。是他发来的一张图片,是《突然好想你》的歌词卡片,上面清晰地印着那行字——“突然好想你,你会在哪里,过得快乐或委屈”。
      没有多余的解读,没有刻意的说明。可就只是这样一句歌词,在此刻,在这样的一个夜晚之后,拥有了千钧的重量。我盯着那行字,反复看着,每一个笔画都像是在心尖上烫过。他是不是……也在想我?这算不算是他独有的、笨拙而含蓄的告白?
      一种温热而轻盈的东西,从心口无声地蔓延开,顺着脉络流向指尖。我将脸深深埋进枕头,却掩不住嘴角那抹悄然绽放的弧度。持续数小时的云端陪伴,一句笨拙却真诚的情话,还有此刻这段无需言明的歌词——它们像一双温柔而稳固的手,将白日里所有因距离而生的褶皱,一寸一寸地,轻轻抚平。
      异地恋像一场没有预设路径的探索,我们各自握着半张地图,在迷雾中小心地触碰彼此的边界。前路未知,关卡重重,可每当信号灯在黑暗中亮起——或许是他一句生涩却真挚的情话,或许是一次跨越千里的共享黄昏——我便觉得,脚下的路似乎又清晰了一寸。
      至少此刻,信号两端,我们真实地相连。此刻,信号两端,我们是连接着的。这感觉如此真切,让我几乎能忽略掉心底深处那丝细微的、关于未来的惶惑。
      这脆弱的信号,这笨拙的地图,能带我们走多远呢?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同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