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雾锁归辞·第三章崖下寻踪 ...


  •   青川山的雾到了巳时仍未散透,只是淡了些,能勉强看清前方丈许的路。沈砚扶着苏归辞走在山道上,两人都刻意放轻了脚步,鞋履踩过湿润的落叶,只发出极轻的沙沙声。

      “鹰嘴崖在青川山西北角,路不好走,得翻过两道山梁。”苏归辞走得慢,额角渗出薄汗,说话时带着轻微的喘息,“往年我偶尔会去那边采草药,知道有条近路,就是陡了些。”

      沈砚立刻接话:“那走缓些的路,不急。”他目光落在苏归辞泛白的唇色上,又想起方才山洞里他咳出血的模样,心里揪得慌,“你要是累了,我们就找地方歇会儿。”

      苏归辞摇了摇头,指尖攥了攥掌心的纸条——上面老陈的地址是唯一的突破口,多耽搁一刻,就多一分变数。他抬头看了眼前方被雾笼罩的山梁,轻声道:“没事,再走半个时辰就能到近路入口。”

      两人顺着山道往上爬,沿途的草木越来越密,偶尔能看到被野兽踩出的小径。沈砚始终走在外侧,替苏归辞挡开垂落的荆棘,遇到湿滑的陡坡,便伸手拉他一把。掌心相触时,能清晰感受到对方指尖的凉意,像一块温不热的玉。

      “十年前,你刚到青川时,就是陈道长在护着你?”沈砚忽然开口,打破了一路的寂静。他想多知道些苏归辞这些年的事,哪怕只是零碎的片段。

      苏归辞脚步顿了顿,声音轻得像雾:“嗯。陈道长是我父亲的旧部,当年父亲察觉危险,就提前托他照拂我。山洪后他把我藏在望归祠,对外装疯卖傻,才没被乡绅的人盯上。”

      “那这些年,你一直靠采草药过活?”

      “是。”苏归辞点头,目光扫过路边的一株蒲公英,“青川山草药多,我懂些医术,偶尔会把晒干的草药托可靠的人带到山下卖,换些米粮。只是乡绅查得严,不敢常露面。”

      沈砚听得心口发闷。他想起江南书院时,苏归辞是众人口中的才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研墨都有人伺候,如今却要靠采草药谋生,还要时刻提防被追杀。他忍不住握紧苏归辞的手,低声道:“以后不会了。”

      苏归辞侧头看他,雾中的阳光透过枝叶,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眼底的沉郁似乎淡了些,嘴角牵起一抹极浅的笑:“我知道。”

      又走了约莫半个时辰,苏归辞指着前方一处被藤蔓覆盖的山口:“就是这儿了。从这里下去,再走一段平路,就能看到鹰嘴崖。”

      沈砚探头望去,山口内的路果然陡峭,几乎是垂直向下,只能踩着岩石缝隙往下走。他先跳下去,站稳后回头伸手:“来,我拉着你。”

      苏归辞点点头,小心翼翼地踩住第一块岩石,将手递给他。沈砚的掌心温暖而有力,紧紧攥着他的手腕,每往下走一步,都轻声提醒:“慢些,脚下这块石头松,换左边的。”

      两人一步步往下挪,岩壁上的青苔湿滑,好几次苏归辞都险些打滑,全靠沈砚死死拽着才稳住。等终于走到山口底部,苏归辞的额角已布满冷汗,后背的长衫也被汗水浸透。

      “歇会儿吧。”沈砚扶着他坐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从怀里掏出水囊递过去,“先喝点水。”

      苏归辞接过水囊,喝了两口,缓了缓气息。他抬头看向不远处的鹰嘴崖,崖壁像一只展翅的雄鹰,底部隐约能看到一座破败的庙宇轮廓,正是陈道士说的破庙。

      “老陈应该就在里面。”苏归辞站起身,“我们过去吧,尽量别惊动其他人。”

      两人朝着破庙走去,越靠近,越能看清庙的模样——屋顶塌了大半,院墙也倒了不少,门口杂草丛生,只有一扇破旧的木门还勉强挂在门框上,随风吱呀作响。

      沈砚上前,轻轻推开木门,门轴转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山林里格外清晰。庙内积满了灰尘,蛛网遍布,正中央的神像早已倒塌,碎成了几块。角落里堆着些干草,还有一个用石头垒成的简易灶台,上面放着个豁口的陶锅。

      “有人吗?”沈砚轻声喊道,目光警惕地扫过庙内的每一个角落。

      没有回应,只有风吹过破窗的呜咽声。

      苏归辞走进庙内,蹲下身查看地面。灰尘上有新鲜的脚印,灶台边还有未燃尽的柴火,显然不久前有人在这里待过。“老陈应该没走太远。”他起身,看向庙后的一扇小门,“或许在后面。”

      沈砚点了点头,握紧腰间的匕首,率先走向后门。后门虚掩着,推开后是一片小小的空地,空地上种着几株青菜,旁边还有一个简陋的鸡窝,里面蹲着两只母鸡。

      “谁在那里?”一个苍老的声音从空地旁的柴房里传来,带着警惕。

      沈砚和苏归辞对视一眼,苏归辞上前一步,轻声道:“是陈道长让我们来的,我们找老陈先生。”

      柴房的门被拉开一条缝,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探出头来。他约莫六十岁上下,脸上布满皱纹,眼神浑浊,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手里还拿着一把正在劈的柴刀。

      “陈道长?”老人皱眉,上下打量着两人,“你们是谁?找我做什么?”

      “老陈先生,我们是来打听十年前矿场的事。”苏归辞的声音诚恳,“当年的山洪不是天灾,是乡绅故意炸了引流渠,我们想找证据,为那些枉死的人讨个公道。”

      老陈的身体猛地一僵,手里的柴刀险些掉在地上。他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确认没人后,才打开柴房门,让两人进来:“快进来,这里说话方便。”

      柴房不大,里面堆着些干柴,角落里放着一张破旧的木板床,床上铺着些干草。老陈关上门,才转过身,声音带着颤抖:“你们……你们真的能扳倒乡绅?”

      “我们会尽力。”沈砚点头,“只要您能提供证据,我们就有把握。”

      老陈叹了口气,坐在床沿上,眼神飘向远方,像是在回忆十年前的事:“当年我是矿场的记账先生,乡绅的每一笔贪腐、每一次非法采矿,我都记在账上。后来我发现他要炸引流渠,就偷偷抄了一份账册藏了起来。山洪后,我怕被他灭口,就逃到了这里,隐姓埋名过了十年。”

      “那账册还在吗?”苏归辞急忙问道。

      “在。”老陈点头,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木箱,打开后里面放着些衣物,他在衣物下面摸索了片刻,掏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小包,“就在这里面。这是当年的账册,还有我偷偷画的矿场分布图,上面标了炸引流渠的位置。”

      苏归辞接过小包,打开油布,里面是一叠泛黄的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还有一张手绘的地图。他快速翻看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这些足够了!有了这些,就能证明乡绅的罪行!”

      沈砚也凑过去看,账册上详细记录了乡绅每年私吞的银两、矿场的产量,还有炸引流渠的资金支出,每一笔都清清楚楚,落款处还有老陈的签名和手印。

      “太好了。”沈砚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有了这些证据,我们就可以去府城报案,让乡绅和县令受到应有的惩罚。”

      老陈看着两人,眼中满是期盼:“希望你们真的能成功。这些年,我每天都在愧疚,要是当年我能早点把证据交出去,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枉死了。”

      “您不用愧疚。”苏归辞安慰道,“您能把账册保存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该是让那些人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就在这时,柴房外突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伴随着护院的呼喊:“老陈!你给我出来!乡绅知道你在这里,快把账册交出来!”

      老陈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声音颤抖:“他们……他们怎么找到这里的?”

      沈砚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他握紧匕首,对苏归辞和老陈说:“你们从柴房后面的密道走,我来挡他们。”

      “密道?”苏归辞疑惑地问。

      “是我挖的,以防万一。”老陈急忙指向柴房角落的一个洞口,“从这里出去,能通到山后的竹林,你们快走吧!”

      “不行,你一个人应付不来!”苏归辞抓住沈砚的胳膊,不肯让他留下。

      “没时间了!”沈砚用力推开他,“你们拿着账册去府城找巡按,我随后就来。记住,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他说完,不等苏归辞再说什么,就转身冲出柴房,朝着护院的方向跑去。苏归辞望着他的背影,眼中满是担忧,却也知道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他握紧手中的账册,对老陈说:“我们走!”

      两人钻进密道,洞口很快□□草掩盖。密道内漆黑一片,只能摸索着往前走。苏归辞的心跳得飞快,脑海里全是沈砚冲出去的背影,他在心里默念:阿砚,你一定要平安。

      柴房外,沈砚已经与护院交上了手。他手握匕首,动作利落,每一次挥刃都精准地避开护院的攻击,同时寻找反击的机会。护院人多势众,却大多是些只会蛮力的莽夫,一时间竟没能靠近他半步。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沈砚渐渐有些体力不支。他毕竟长途跋涉而来,又经历了之前的追逐,手臂上还被护院的刀划了一道口子,鲜血不断渗出,染红了衣袖。

      “抓住他!别让他跑了!”护院头目大喊一声,挥刀朝着沈砚的胸口劈来。

      沈砚侧身避开,匕首顺势划过对方的胳膊,却没注意到身后有护院偷袭。一根木棍重重地打在他的背上,沈砚闷哼一声,踉跄着向前倒去。

      护院们见状,立刻围了上来,将他死死按住。头目走到他面前,狞笑着说:“沈先生,没想到吧?你以为能救苏归辞,今天你也得死在这里!”

      沈砚被按在地上,嘴角溢出一丝血迹,却依旧抬起头,眼神坚定:“你们别想得逞……账册已经被拿走了,乡绅的罪行,迟早会被揭露!”

      头目脸色一变,厉声问道:“账册在哪里?快说!”

      沈砚冷笑一声,闭上眼睛,不再说话。他知道,只要苏归辞能安全到达府城,找到巡按,一切就都还有希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