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 10 章 ...

  •   初二的教室搬到了教学楼的三楼,从窗口望出去,能看到操场边那排老槐树的树冠。沈潇桐的新座位靠窗,她喜欢在课间看着树叶在风中摇曳,思绪飘向远方。

      “发什么呆呢?”苏馨恬在她前排转过身来,手指敲了敲她的课桌,“数学作业写完了吗?借我参考参考。”

      沈潇桐这才回过神,从书包里翻出作业本:“不是参考,是借鉴吧?”

      苏馨恬笑嘻嘻地接过本子:“还是你懂我。”

      开学已经一个月,初二的生活比想象中更加忙碌。新增的物理课让不少同学叫苦不迭,作业量也明显增加了。但最让沈潇桐在意的是,这学期重新分班后,辛瑾瑜被分到了隔壁班。

      虽然每天还是能见面,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时转头就能看到他在后排搞小动作,沈潇桐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

      “听说辛瑾瑜在二班混得风生水起。”苏馨恬压低声音,“才一个月就当上了物理课代表。”

      沈潇桐并不意外。以辛瑾瑜对科学的兴趣,物理课代表这个职位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午休铃声刚响,话题的主角就出现在了教室门口。辛瑾瑜斜倚在门框上,手里晃着一个U盘:“沈潇桐,你妈让我把这个带给你,说是你忘在家里的复习资料。”

      沈潇桐快步走过去,接过U盘时注意到辛瑾瑜的校服外套袖口上沾着些粉笔灰。

      “你刚才去物理实验室了?”她问。

      辛瑾瑜挑眉:“这你都能看出来?”

      “袖口上有粉笔灰,而且...”她轻轻嗅了嗅,“你身上有股电路板的味道。”

      辛瑾瑜惊讶地看着她,随即笑了:“厉害啊。没错,刚才在帮老师整理实验器材。”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下周物理课要做串联并联实验,我已经提前玩过了,挺有意思的。”

      这时,苏馨恬也凑了过来:“辛瑾瑜,听说你当上物理课代表了?以后物理作业就靠你了!”

      “想得美。”辛瑾瑜嘴上这么说,眼里却带着笑意,“不过要是真有不懂的,可以来问我。”

      上课铃响起,辛瑾瑜匆匆离开。沈潇桐回到座位,发现U盘上贴着一张便签,上面画着一个简单的电路图,旁边写着:“电流总要找到它的回路。”

      她小心地撕下便签,夹进了最喜欢的笔记本里。

      ---

      周五的学习小组依然在沈潇桐家进行,只是气氛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辛瑾瑜带来了一台老旧的收音机零件,说是从家里储藏室翻出来的。

      “这是我爷爷当年用过的收音机。”他小心地摊开那些泛黄的零件,“我想把它修好。”

      苏馨恬皱眉:“我们不是应该复习英语吗?”

      “这也是学习。”辛瑾瑜理直气壮,“物理的实践应用。”

      沈潇桐却对这些老零件很感兴趣:“你爷爷当年就是用这个收听新闻的吗?”

      辛瑾瑜点头:“奶奶说,在延安的时候,这台收音机是他们了解外界的重要渠道。”他拿起一个线圈,“爷爷曾经用它收听过开国大典的实况转播。”

      三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台破旧的收音机上,仿佛能透过时光,看到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在辛瑾瑜的指导下,他们开始尝试组装零件。苏馨恬虽然嘴上抱怨,但动手时比谁都认真。沈潇桐则负责查阅资料,寻找电路图。

      “这里应该接一根导线。”辛瑾瑜指着电路板上的一个节点,“就像历史的脉络,每个事件都要找到它的连接点。”

      沈潇桐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忽然觉得修理收音机的辛瑾瑜比平时更加沉稳可靠。

      经过两个小时的尝试,收音机终于发出了嘶嘶的电流声。当调频广播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出来时,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成功了!”苏馨恬兴奋地拍手。

      辛瑾瑜却显得很平静,他轻轻抚摸着收音机的外壳,轻声说:“爷爷一定会很高兴。”

      那一刻,沈潇桐在他眼中看到了超越年龄的深沉。

      ---

      十月份,学校举办“科技创新大赛”,辛瑾瑜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我要用那台收音机参赛。”他在学习小组上宣布,“就叫它‘穿越时空的声音’。”

      苏馨恬担心地说:“可是比赛要求要有创新点,老式收音机算什么创新?”

      “单是收音机当然不算,”辛瑾瑜眼睛发亮,“但我准备给它增加一个数字录音功能,把爷爷讲述的历史故事录下来,让参观的人不仅能听到现在的声音,还能听到过去的声音。”

      这个创意打动了沈潇桐:“需要帮忙吗?”

      辛瑾瑜看着她:“你文笔好,可以帮我整理爷爷的笔记,写解说词。”

      于是,接下来的几个周末,沈潇桐都沉浸在辛瑾瑜带来的那些泛黄的笔记本中。那些用钢笔工整书写的历史片段,仿佛一扇扇通往过去的窗户。

      有一页特别吸引了她的注意,上面记录着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一个细节:“今天听到一位年轻作家说,艺术要为人民服务。这话说得真好,就像我们革命,不也是为了人民吗?”

      沈潇桐把这些片段小心翼翼地整理成一个个小故事,配上适当的背景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她对辛瑾瑜的爷爷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与此同时,辛瑾瑜的技术改造也遇到了困难。老式收音机的电路与新式的数字录音设备很难兼容。

      “又失败了。”一个周日下午,辛瑾瑜沮丧地放下电烙铁。实验室里弥漫着烧焦电路板的气味。

      沈潇桐递给他一瓶水:“休息一下吧。”

      他们走到实验室外的走廊上,秋日的阳光温暖而柔和。

      “其实,”辛瑾瑜突然说,“我修这个收音机,不只是为了比赛。”

      沈潇桐安静地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爷爷去世前,最大的遗憾就是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那段历史了。”辛瑾瑜望着远处,“他说,记忆如果没有人传承,就会真的消失。”

      沈潇桐轻声说:“你不会让这件事发生的。”

      辛瑾瑜转头看她,眼神复杂:“有时候我觉得责任很重。但是...”他顿了顿,“有你们帮忙,感觉就好多了。”

      这时,苏馨恬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我想到了!我们可以不用直接连接,用无线传输的方式试试看!”

      这个提议让辛瑾瑜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看着他们兴奋地讨论技术方案,沈潇桐忽然明白,有些情谊不需要天天在一起,而是在彼此需要的时候,总能找到合适的方式相互支持。

      ---

      比赛前一天,项目终于完成了。修复一新的收音机不仅可以接收现在的广播,还能通过按下特定按钮,播放辛瑾瑜爷爷记录的历史片段。

      辛瑾瑜小心翼翼地将收音机装进特制的展示箱,突然对沈潇桐说:“明天比赛,你能来吗?”

      “当然。”沈潇桐毫不犹豫地说,“我们都会去的。”

      辛瑾瑜笑了,那是一种如释重负的笑容:“那就好。”

      比赛当天,沈潇桐和苏馨恬早早来到展厅。辛瑾瑜的展位前已经围了不少人,那台经过改造的收音机正在播放一段关于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回忆。

      “...那时候我们自己纺线、种地,虽然辛苦,但心里是甜的...”收音机里传出的老人声音温和而坚定,吸引了不少听众驻足。

      沈潇桐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辛瑾瑜从容不迫地向评委讲解他的创意。那一刻的他,不再是平时那个爱开玩笑的男孩,而是一个有着自己坚持和理想的年轻人。

      展示结束后,辛瑾瑜找到她们,额头上带着细密的汗珠:“怎么样?”

      “很棒。”沈潇桐真诚地说,“你爷爷一定会为你骄傲的。”

      比赛结果要下周才公布,但对沈潇桐来说,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她看着辛瑾瑜小心翼翼地收拾展品的样子,忽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成长。

      回家的路上,苏馨恬突然说:“你们发现没有,辛瑾瑜这学期变了很多。”

      沈潇桐轻轻点头。是的,他变得沉稳了,但也更加坚定。就像一棵树,在经历过风雨后,根系扎得更深,枝叶伸得更高。

      而她自己也在这段友谊中慢慢改变,学会了坚持,理解了责任,懂得了欣赏不同的美丽。

      深秋的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沈潇桐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有这样的朋友相伴,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