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出其不意的生辰贺礼 ...

  •   门轴轻响时,赵徽贤手里还捏着卷边角微卷的策论手稿 —— 方才去取稿时,特意在廊下多站了半盏茶的功夫,就是想给屋里两人多留些相处的间隙。可刚进门,还是被书案前的景象暖到了:赵徽仪握着狼毫,笔尖悬在 “淮南河道” 的标注旁,顾砚青则侧身坐着,指尖捏着张写满数据的纸条,正凑在她耳边轻声说着什么,连阳光落在两人发梢的角度,都透着说不出的默契。
      他放轻脚步走近,目光先落在宣纸上:州府边界描得比叔父手稿还工整,浅滩位置用淡墨圈出,旁边还细细注了 “春汛易堵” 的小字,显然是两人方才一同斟酌的结果。指尖轻轻点了点那行小字,赵徽贤笑着开口:“上次徽仪还跟我抱怨,说看叔父画路线图时,总记不住浅滩标注的窍门,如今倒把这点心思全用在这儿了。”
      赵徽仪手一抖,墨点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像颗泛红的小痣。她慌忙抬头,耳尖还带着方才凑近说话时的薄红:“大哥怎么回来得这么快?”
      顾砚青也直起身,将手里的纸条轻轻压在砚台旁,语气自然:“徽仪心细,刚才提醒我浅滩位置时,还说了去年随赵世伯去淮南的见闻,省了我不少查证的功夫。”
      这话倒让赵徽贤想起件事,他抬手从袖中摸出个折得整齐的绢帕,递到赵徽仪面前:“前几日收拾你旧物时,翻到这个 —— 你去年生辰时跟我哭丧着脸说,想画张伏案写字的小像,说‘等以后老了,好看看自己现在的模样’,还抱怨我画的人像‘眼睛像铜铃’,当时我还跟你说‘等寻着好画师再说’,你倒忘得快。”
      绢帕展开,上面果然用炭笔勾着个歪歪扭扭的小人,眉眼处画得潦草,正是去年赵徽贤的 “杰作”。赵徽仪看着那丑得好笑的小人,脸颊瞬间红透,伸手就要去抢:“大哥怎么还留着这个!多丢人!”
      “丢什么?” 赵徽贤笑着躲开,转头看向顾砚青时,眼神里多了几分 “顺势而为” 的恳切,“砚青,你还记得去年书院书画赛,你画的那幅‘秋塘读书图’吗?当时先生说你‘善捕人物情态,连执笔的指尖都透着灵气’。徽仪这伏案作画的模样,不正好合你擅长的风格?”
      话锋轻轻一转,他又指了指宣纸旁那方松烟墨 —— 正是方才顾砚青递给赵徽仪的那方,墨锭上的竹纹还沾着些新磨的墨屑:“再说,你们方才磨的这墨正好合用,省得再费功夫调新墨。正好再过些时日是徽仪生辰,这画像既了了她去年的心愿,又省了我再四处寻贺礼,你若是不介意,倒真是帮了我个大忙。”
      这番话里,既有 “旧物为证” 的伏笔,又有 “墨已备好” 的便利,连理由都透着 “替妹妹圆旧愿” 的妥帖,半点看不出 “刻意撮合” 的痕迹。赵徽仪捏着绢帕的手指微微收紧,心里忽然暖起来:原来大哥不是 “突然想起”,而是早就记着她去年的心愿,连 “翻旧物”“提墨锭” 都是早有铺垫。
      顾砚青的目光落在那方松烟墨上,又转向赵徽仪泛红的脸颊 —— 她正低头看着绢帕上的丑小人,嘴角悄悄抿着笑,连睫毛都透着雀跃。他指尖轻轻碰了碰砚台边缘,语气里带着自然的温和:“去年徽贤兄还跟我夸过,说徽仪执笔时,指尖会轻轻抵着纸边,是独有的小习惯。若是画伏案作画的模样,正好能把这点画出来,倒比寻常画像更有意思。”
      这话正好说到赵徽仪心坎里 —— 她自己都没留意到这个小习惯,他却记得大哥去年随口提的话。脸颊更热了,她攥着绢帕的手松了松,声音轻得像落在墨上的雪:“那…… 就画伏案的模样吧,别画得太丑就好。”
      赵徽贤见两人都应了,笑着把绢帕塞回赵徽仪手里:“我去取之前叔父给我的那卷澄心堂纸 —— 上次叔父说这纸‘画人像最显肤色’,正好给你们用。你们先商量着,看看笔锋用狼毫还是兼毫,我去去就回。”
      说着,他拿起案上的策论手稿,转身时特意把脚步放得轻些,出门时还顺手将虚掩的门又推了推,让阳光能更多地洒进书案 —— 他知道,接下来的时光,该让这两个心思细腻的小人儿,慢慢把 “画像” 这件事,变成只有彼此才懂的小秘密了。檐角的铜铃还在响,可这一次,连风里都透着恰到好处的温柔。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