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亲戚的“智慧” ...

  •   傍晚的寒风像一把钝刀子,刮过燕都纵横交错的街道,也刮过颜锦轩早已麻木的神经。他拖着那个仿佛重逾千斤的破行李箱,漫无目的地游荡了整整一个下午。公司冰冷的驱逐,同事沉默的送别(如果那能算送别的话),像两场连续的寒潮,将他里外都冻透了。
      腹中的饥饿感从隐隐作痛逐渐变得尖锐,提醒着他那仅存的130.83元正在发出无声的哀鸣。夜晚即将再次降临,而天桥下那个潮湿冰冷的“家”,他实在没有勇气立刻回去重温。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枯竭,都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能量槽见底,饥饿debuff叠加,生存模式难度自动提升至‘地狱’级别。” 他靠在一个地铁站出口的墙壁上,看着眼前川流不息、奔向各自温暖归宿的人群,内心那个不合时宜的“游戏解说”再次上线,只是这次,连自嘲的力气都快要耗尽。
      他需要帮助。一个清晰的、不容回避的念头,像求生本能一样浮了上来。亲戚。这个在汉语里通常与“血缘”、“亲情”、“互助”紧密相连的词汇,此刻对他而言,却像黑暗中一根极其微弱、却又不得不去尝试抓住的蛛丝。
      他想到了老家的姑姑。姑姑是他父亲唯一的妹妹,嫁到了邻县,家境不算富裕,但也算安稳。小时候,姑姑很疼他,每次回娘家,总会偷偷塞给他几块糖,或者一两块零花钱。在他考上燕都大学时,姑姑还特意包了个红包,拉着他的手说:“锦轩,好好念书,给咱老颜家争光!以后出息了,别忘了姑姑。”
      那话语里的温热,仿佛还能隔着几年的光阴,微弱地传递过来。
      “也许……姑姑会不一样?” 一丝渺茫的希望,如同风中残烛,在他冰冷的心底摇曳起来。他告诉自己,不是借钱,只是……寻求一点安慰,或者,哪怕只是一句真诚的关心也好。他太需要一点来自“自己人”的温暖,来证明自己还没有被这个世界彻底抛弃。
      他深吸了一口冰冷的、混合着汽车尾气的空气,仿佛要给自己注入勇气。然后,他从破了屏的手机通讯录里,找到了那个备注为“姑姑”的号码,手指颤抖着,按下了拨号键。
      听筒里传来漫长的等待音,每一声“嘟”,都像是在敲打他紧绷的神经。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
      电话终于被接起了。
      “喂?哪位啊?”姑姑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小县城中年人特有的、慢悠悠的腔调,背景音里似乎还有电视节目的声音。
      “姑姑,是我,锦轩。”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甚至带上一点刻意的轻松。
      “哦!锦轩啊!”姑姑的声音提高了一些,显得很“热情”,“怎么想起给姑姑打电话了?在燕都挺好的吧?听说你现在在大公司上班,可了不得了!”
      这“热情”像一层薄薄的糖衣,暂时包裹住了颜锦轩心头的苦涩。他含糊地应着:“嗯,还……还行。姑姑,您和姑父身体都好吧?”
      “好着呢,好着呢!就是你姑父那血压啊,老是有点高,天天得吃药……”姑姑开始絮絮叨叨地说起家里的琐事,语气熟稔而自然。
      颜锦轩耐心地听着,心里那点微弱的希望之火,似乎燃烧得稍微旺了一点。也许,亲情真的能超越功利?
      然而,当家常聊得差不多了,姑姑的话锋不着痕迹地一转,语气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锦轩啊,你这突然打电话,是不是……有什么事啊?”来了。颜锦轩的心猛地一紧。他知道,戏肉要来了。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感觉喉咙发干,声音也不自觉地低了下去,带着难以掩饰的艰涩:
      “姑姑……我……我最近,遇到点难处。”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只有电视背景音还在聒噪。这短暂的沉默,像一块冰冷的石头,投入颜锦轩刚刚泛起一丝暖意的心湖。
      “唉……”姑姑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叹息里充满了“我就知道”的意味,以及一种过来人的、洞悉世事的沉重。“锦轩啊,不是姑姑说你……”
      她开始了。“你啊,从小就是太实在!”她把“实在”两个字咬得挺重,听起来不像夸奖,更像是指责,“心眼太直,不懂得转弯。这现在社会多复杂啊,人心隔肚皮,你这样的性子,在外面最容易吃亏了!”
      她语重心长,像一位人生导师,开始分析他“失败”的根源,却绝口不问,他到底遇到了什么“难处”。
      “实在?” 颜锦轩内心冷笑,“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不是就是‘傻逼’的意思?”
      “你看看你,”姑姑继续着她的“智慧”输出,“一个人跑那么远,在燕都那种地方,举目无亲的。听说你之前还搞什么……创业?那多不稳定啊!风险多大啊!哪比得上找个安稳工作,踏踏实实拿工资强?”
      她依旧没有问“难处”的具体内容,而是开始“规劝”他改变生活方式,仿佛他今天的困境,完全是因为他不听老人言,非要瞎折腾。
      颜锦轩感觉胸口堵得厉害,像塞了一团湿透的棉花。他忍不住,几乎是带着一丝哀求,打断了姑姑的“谆谆教诲”:
      “姑姑,我……我现在真的是没办法了,工作出了点问题,房租也交不上了,身上就剩下一百多块钱……您看,能不能……先借我一点应应急?不用多,一两千就行,我……我渡过难关一定尽快还您!”
      他终于把最难开口的话,说了出来。像在等待最终的审判。
      电话那头,又是一阵沉默。这次沉默的时间更长。
      然后,姑姑的声音再次响起,语气变得更加“沉重”,也更加“推心置腹”:“锦轩啊……”她拖长了语调,“不是姑姑不想帮你……”听到这个经典的“不是不想”开场白,颜锦轩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他知道,完了。
      “你也知道,你表哥去年刚结婚,买房、彩礼,把家里的积蓄都掏空了,现在还欠着亲戚一些钱没还清呢。”她开始列举困难,语气真切,仿佛她才是那个需要救助的人,“你姑父那点退休金,也就刚够我们老两口吃喝看病,现在这物价,你也是知道的……”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每一句都合情合理,每一个困难都真实可感。最后,她使出了杀手锏,语气变得异常“凝重”:“而且,锦轩啊,你爸妈年纪也大了,身体一直也不太好,你爸那腿……你妈那心脏……他们为你操心了一辈子,你可不能再让他们为你的事着急上火了!你可千万别让他们知道你现在这样!”
      她用“孝顺”和“别让父母担心”作为道德枷锁,彻底封死了他可能向父母求助,或者说,通过父母向她施压的路径。颜锦轩握着手机,听着姑姑在那头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她的“不容易”和“为他着想”,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凉透了。
      他明白了。姑姑的“智慧”,不在于她能否拿出这一两千块钱,而在于她如何用最“体面”、最“无可指摘”的方式,拒绝他,并且将拒绝的理由,完美地归结于“客观困难”和“为他好”。
      最后,姑姑用一种饱经风霜、看透人生的过来人语气,为他的人生做出了最终的“指引”:
      “锦轩,听姑姑一句劝。”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疲惫,“认命吧。”
      “认命吧。”这三个字,像三根冰冷的钉子,将他最后的尊严和希望,死死地钉在了耻辱柱上。
      “别再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了。找个电子厂,或者什么厂子,安安稳稳上班,包吃包住,虽然累点,但至少踏实。安安稳稳的,比什么都强。”
      “安安稳稳”。“比什么都强”。这就是他亲爱的姑姑,在他人生跌入谷底时,给予他的,最“宝贵”的“智慧”。
      颜锦轩没有再说话。他甚至没有力气去愤怒,去质问。他只是默默地听着,直到姑姑那边似乎也觉得该说的都说了,又叮嘱了几句“照顾好自己”、“别让父母操心”之类的话,然后挂断了电话。
      听筒里,只剩下“嘟…嘟…嘟…”的忙音。颜锦轩缓缓放下手机,手臂无力地垂落。他靠在冰冷的墙壁上,仰起头,看着地铁站出口上方那被城市光污染染成暗红色的、看不到星星的夜空。
      他忽然很想笑。
      “认命?”
      “找个厂上班?”
      “这就是血脉亲情在权衡利弊后,给我指明的‘光明大道’?”
      他咧开嘴,无声地笑了起来,肩膀剧烈地耸动,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和脸上的油污、灰尘混在一起。
      他笑这世道的炎凉,笑这亲情的标价,也笑那个曾经怀揣梦想、以为能改变世界的、天真可笑的自己。
      “颜锦轩,恭喜你,” 他对自己说,语气平静得可怕,“社会这堂课,又给你划了一个重点:”
      “连血缘,都他妈的有个 ‘性价比’ 。”
      他抹了一把脸,分不清是泪水还是什么。
      然后,他拉起那个破行李箱,轮子再次发出刺耳的噪音,头也不回地,再次融入了燕都冰冷而陌生的夜色之中。身后的地铁站,灯火通明,像一个巨大的、嘲讽的嘴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