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闺阁秤金 ...

  •   第一章:闺阁秤金

      夜色如一块浸透了浓墨的厚重绒布,严严实实地笼罩着赣北的
      这个小山村。林晓梅蹲在灶前,手中的火钳机械地拨弄着灶膛里的柴火。火苗忽明忽暗,舔舐着黝黑的锅底,将她的影子在斑驳的土墙上拉扯得变形,像一个挣扎的魂魄。柴火噼啪作响,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晓梅,盛饭。”
      母亲的声音从里屋传来,带着常年劳作的沙哑,像一把钝锯子在静谧的夜色里来回拉扯。她应了一声,缓缓起身,双腿因久蹲而有些发麻。铝盆边缘结着昨日的饭痂,她用指甲一点点抠着,碎屑簌簌落回盆底,像时光剥落的碎片。
      堂屋的八仙桌旁烟雾缭绕。父亲和两个陌生男人围坐在一起,烟圈一团团升腾,混着劣质白酒的刺鼻气味,在昏黄的灯泡下织成一张黏腻的网。晓梅垂着眼布菜,手指在触及冰冷的瓷碗边缘时微微颤抖。她听见父亲喉结滚动的声音,那声音浑浊而沉重:“二十五万这个数……我们晓梅是读过书的,在镇上最好的高中。”
      穿皮夹克的男人用筷子敲了敲碗沿,发出清脆的声响:“女娃读那么多书做啥?到头来还不是别家的人。”他的目光像沾了油的刷子,扫过晓梅的腰身、手臂,最后停留在她低垂的脸上。那目光让晓梅想起集市上买主打量牲口时的眼神——冷静、估量、不带一丝温度。
      米粒突然变得烫手。晓梅想起书包里那本《现代汉语词典》,扉页上她曾用钢笔工整地抄下“灵魂”二字,墨迹在粗糙的纸张上微微晕开。而此刻,她的灵魂正被摆在桌上,与腊肉、米酒一起,成为这场筵席的佐餐。她注意到父亲说话时不停搓着手指,那是他紧张时惯有的动作;母亲站在门框的阴影里,双手在围裙上反复揉搓,像要搓掉一层皮。
      里屋的旧式座钟敲了九下,钟摆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沉重。母亲悄悄走过来,往她兜里塞了个煮鸡蛋,温热透过布料传到皮肤上:“明天别去镇上了,你姑来量衣裳。”指甲划过校服布料,发出刺啦的声响,像某种不祥的预兆。晓梅看见母亲眼角的皱纹在灯光下格外深刻,像被岁月用刻刀一道一道精心雕琢过。
      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淌在灶房的泥土地上。那本蓝皮笔记本在清辉下显得格外孤寂,边缘的磨损处泛着毛糙的白边,像被囚禁的飞鸟反复啄咬过的笼栏,又似被无尽长夜浸透的信笺。晓梅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些卷曲的纸页,仿佛在触摸自己结痂的伤口。
      远处传来几声零落的犬吠,撕破了夜的寂静,却撕不破这间灶房里凝固的沉默。那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渐渐消散,如同她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灶膛里最后一点火星终于熄灭,青烟却仍固执地袅袅升起,在月光中扭曲变形,像一个个悬在夜空中的问号,质问着这深不见底的黑暗。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探入衣兜,触到那个早已冷却的煮鸡蛋。坚硬的蛋壳在指尖滚动,让她想起母亲塞鸡蛋时那双粗糙的手——那双手曾经温柔地为她扎过辫子,也曾颤抖着在婚约上按过手印。蛋壳的冰凉透过皮肤一直渗进心里,她忽然明白,这枚鸡蛋不是关怀,而是祭品,是献给这场无声献祭的最后饯别。
      月光渐渐西斜,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一直延伸到灶房外的院子里。院角那棵老槐树的影子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是朝她伸来的援手,又像是无声的挽留。她听见自己的心跳在静夜里格外清晰,一下,又一下,像是困兽在撞击牢笼,又像是新生命在叩问人间。
      当第一缕晨光即将撕破夜幕时,晓梅缓缓站起身。她将笔记本重新藏回柴堆深处,动作轻柔得像在掩埋一个未完的梦。转身时,她的衣角带起一丝微风,吹动了灶台上的灰烬。那些死去的火种在晨曦中打了个旋,最终静静地落定,仿佛在等待着下一次的燃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