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初识圣彼得堡 ...
-
列车八点半准时到达圣彼得堡,这里也曾叫列宁格勒。
随团导游小张,不对,应该叫领队小张。他头天晚上就告诉我们,到达圣彼得堡下车后,就站在车厢附近等着,他会挨个车厢“收人”。大家都挺听话的,下了车都在站台上等领队小张。不听话也不行,俄文没谁能看得懂,走到哪儿都跟睁眼瞎似的。
在俄罗斯,虽然俄罗斯人很愿意承认自己是欧洲人,但在内心里却对欧洲几乎通行的英语不屑一顾,仿佛学了英语就跌他们大俄罗斯份儿似的。所以,就算我们团里有好几个英语说得相当流利的团友,他们也很难在俄罗斯做出什么不听话的行动来。
出了圣彼得堡站,还没走几步,当地的导游小王就来接我们了。她那见了谁都兴冲冲的劲头,不像是装出来的,而是性格使然。她自我介绍时跟我们说,大家可以叫她“小王”或者“王呆呆”。“王呆呆”就别叫了,人家虽然会欣然接受,但也要保持点儿尊重感。小王的热情劲儿,确实能让大家少一些负面情绪。而且,人家什么事情都想在前面,团队里自然也不会有人抱怨什么。
在圣彼得堡的第一站是喀山大教堂。这不是圣彼得堡吗?怎么又跟喀山扯上了关系?天知道俄罗斯人是怎么想的,就那么回事儿吧!既然叫喀山大教堂,那就去喀山大教堂看看。
喀山大教堂属于东正教,据说十分灵验。在历史上已经显灵过三次了,每次显灵都是在俄罗斯生死存亡的时刻。来教堂的信徒,不是以那种跪在神像前祈祷的,而是以亲吻圣物的方式来祈祷。不过,圣物被安置在了玻璃柜子里边,不可能直接亲吻到。几位头戴纱巾的女信徒,接连亲吻那个安置了圣物柜子的玻璃,那儿离圣物最近。亲吻完,手上还做着特别的样子。闭着眼睛,嘴里念念有词。
喀山大教堂内部十分高,而且装饰奢华。不管是地面上的大理石砖,还是教堂柱子上的大理石,都细腻温润,价格一定不菲。在里边待上一会儿,内心好像都跟着安静了。我们旅行团里没有东正教的信徒,所以我们只是转转看看,欣赏一下,感受一下。
吃完早饭,导游带着我们就近转了一下更有名的“滴血大教堂”。教堂的旁边,是一条由长条石头砌成岸和底的小河。滴血大教堂是为了纪念彼得二世建造的,他就被刺杀在教堂所建的位置上。古老的俄罗斯民族有一个习俗,就是不能让帝国皇帝的血暴露在空气中,那样会使得厄运降临在帝国之内。
滴血大教堂的外观非常精美,正面看上去像是由色彩艳丽的贝壳装饰成的。“洋葱头”上边也不是那种刷着的彩条或者覆着绿瓦,而是由许多凸起的彩色块覆盖的。游客进不去教堂里边,要想拍照的话,站在那座石头小桥上最好。
我在教堂回大巴的路上,被小偷光顾了。重要的东西,都在我的腰前。身后背着的大背包里,都是些不重要的东西。小偷们是三三两两地联起手作案的,目标无非是游客们值钱的东西。背包被他们拉得大敞四开,里边随身穿的衣物他们没兴趣偷。我不看重的,他们自然也看不上眼儿。
“王呆呆”知道这边有许多小偷,下车时就提醒了我们好几遍。“王呆呆”也叮嘱司机,不能离开大巴。他们公司也是这么规定的,他必须留在车里看着游客的行李。“王呆呆”说这些小偷都不是俄罗斯人,而是原苏联那些加盟共和国的外国人。他们国家的生活条件不好,许多人便浪迹到俄罗斯来靠偷窃为生。因为他们总是成群结队地作案,被中国导游戏称为“葫芦娃”。圣彼得堡城,也被俄罗斯人称为“贼城”。
来到了圣彼得堡,就同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位“大帝”产生了联系。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经过与瑞典的二十一年战争,才为俄罗斯赢得的波罗的海出海口。原来的圣彼得堡地区只是一片沼泽地,在取得这片土地后,彼得大帝建立了圣彼得堡城。也因此,建立了俄罗斯历史上的海军雏形----波罗的海舰队。这里也成为了横跨东西方帝国的指挥中枢。
上午,我们参观的是“冬宫”。也就是沙皇时代,俄罗斯历代沙皇冬天居住的地方。整个冬宫的窗户,都是那种窄而高的,这和我们那儿的巴洛克建筑是一样的。俄罗斯冬日漫长,一年之中,沙皇们会在这里待上很久。所以,一代代沙皇都精心营造冬宫。
在冬宫长方型的宫殿圈里,围着一个很大的花园。里边种着各式各样的花草,还有好多汉白玉做成的小喷泉。冬宫里的每个大一点儿的房间,都被他们起了某某宫,某某宫的名字。我可记不住。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帐篷宫,在屋里建帐篷似的宫殿。脑回路,也算清奇!
冬宫里边陈列着很多油画,每个都能说出一段很长的故事来。还有一套来自中国的瓷器,白色的,带金色的彩绘。年代虽然很是遥远了,但看上去光泽仍然十分温润。一件由金箔制成的孔雀,被罩在一个很大的方形玻璃柜里边。这可不是什么圣物,自然也没人去亲吻玻璃。它只是一件精美的展品,玻璃上确有手臂长的游客留下的手印。
在一宫又一宫的游览中,从讲解耳机里听到导游说得最多的人物,莫过于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这两位之所以被俄罗斯人尊为“大帝”,先一位是建立强大国家的关键性人物,后一位则将俄罗斯的版图一扩再扩。彼得大帝作为男人,无论他怎么强悍,都是可以一笔带过的,但到叶卡捷琳娜就不行了。
叶卡捷琳娜是彼得三世的妻子,就是滴血大教堂纪念的那位沙皇的儿媳妇。那时的俄罗斯还是一个种族国家,不是很强大,叫“罗斯帝国”。彼得三世不知因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妻子下死手,却被叶卡捷琳娜先下手为强了。她发动政变,取代彼得三世掌控了俄罗斯政权。叶卡捷琳娜最让人耳熟能详那句名言:假如我能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感觉到一种强悍的征服没有?没有的话,就多读两遍。
参观完冬宫,我是走累了。后边,导游小王领着一些团友去看什么“十二月党人革命广场”和“彼得大帝”的雕塑时,我们一家三口都没去。我坐在“金顶大教堂”对面街边的花坛上,脱了鞋,放松放松脚。妻子和女儿觉得我的样子十分不雅,笑着坐到离我有些距离的地方。雅不雅的,有什么关系?放松最重要。为此,我还引用了爱因斯坦那句话的后半句:……,又没人认识我。
在圣彼得堡的下午,我们又去参观“夏宫”。本来夏宫离圣彼得堡城有二十四公里,与圣彼得堡城隔海相望。以前两地是分开的,现在早就连成了一片。它们就像涅瓦河进入波罗的海的锁钥一样,一边一个地守着。
夏宫的主体建筑群不算大,但前面的喷泉却别具匠心。有多少个喷泉记不清了,喷泉有几大几小也记不清了,反正喷泉很多。宫殿前的台阶也很多,上下走一趟累得呼哧带喘的。这里更像是一个开放的大花园,游客好多,那那都是,随意走动,没人约束。我特意跑到夏宫前边的海滩看了看,很多树,很多荒草,前边是一片开阔平静的海面。波罗的海是大陆环抱的内海,即便是赶上大风的天气,也不可能有很大的浪。
夏宫是那个彼得大帝建的,请的还是外国设计师设计的。但夏宫里边的故事,却以叶卡捷琳娜二世最多。里面保存的物品,不光展示了这位女沙皇的勤政,也是她荒淫生活的另一种记录。
我们是从夏宫回到市区吃的晚饭。再去到住的宾馆时,又几乎穿城而过,耗掉了一个半小时。没有参观的“任务”,吃饱喝足地坐在车上。等的只是到宾馆去睡觉,看上去大家的心情都挺好的。
宾馆的房间还是小小的,床和其他设施也同前天住的宾馆差不多。不过,宾馆的门前,是我见过最荒凉的。诺大一个门前停车场,只有三五辆汽车。我们坐的那辆大巴孤零零地,停在靠边的那个大号车位上。几棵宛如孙悟空变成的松树,黄皮绿叶地戳在停车场的边上。更前边一点儿的马路上,会时而跑过去一辆汽车,破狼破虎的,好像路面稍微颠点儿就会散架。
算上今天,已经在俄罗斯的国土上待三天了。看不到富裕的景象也没什么,毕竟咱小时候也见识过什么叫贫困,比这还利害。但每次抽烟都要下楼去到室外,这让我感到十分不爽利。特别是在这种黑乎乎感觉颇为阴森,大风小嚎的地方抽烟,汗毛有时都像是在竖竖着。
怎么搞的,我们这又是住到郊区了。
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