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身世 ...

  •   说完这句话,老头起身朝卧房走去。
      李大丫站着没动。
      片刻后,老头从里面抱出个小箱子,放在书案上,招了招手,示意大丫走近些。
      李大丫走近仔细看着桌案上的木箱,瞧着像是个官皮百宝箱。
      箱子呈深褐色,在微弱的晨光下依稀可见流动的金丝纹路,犹如绸缎浮光。箱体上雕着的是福禄寿的图案,隐隐泛着幽香。
      箱子上了锁,是三色铜锁。
      很贵重,李大丫在心里想。
      老头在怀里摸了半天,掏出一个钥匙,一边开锁一边道:“原想等你学成了,再告诉你这些,可惜。”
      吧嗒一声,锁开了。
      老头抬头,看着李大丫:“这是你的物件,你来。”
      李大丫疑惑的眨眨眼,伸手打开箱匣。
      拉开第一层,入眼的是一枚玉佩。
      和田羊脂白玉做成的玉佩,玉呈方形,周身雕刻祥云。色泽温润,瞧着质地极好。
      白玉中央,镂雕着一个“李”字!
      李大丫皱眉,质地如此细腻的白玉,雕工又精巧浑然天成,不单是一个贵重,有价无市。
      这会是李家的东西?
      “阿爷,你说这是我的物件?”李大丫疑惑,伸手拿起玉佩,食指摩挲着镂刻的“李”字。
      老头不急着回答,坐回椅子上,往后一靠,也看着她手里的玉佩。
      “此李非彼李”,老头笑着说道,“此乃陇西之李”。
      说完,他转着眼珠,想从李大丫的脸上瞧出些震惊的神色,奈何这丫头无动于衷,一如既往的板着一张死人脸。
      李大丫沉默着,她习惯了思考,无论是天大的事,总要第一时间在心里捋顺了。
      李氏,陇西。她知道的不多。
      陇西郡盘踞的李氏一脉位高权重,世代为官,几百年的底蕴衍生了无数分支。本朝建立伊始,高祖将其纳入“五姓十家”的顶级士族序列,为五姓之一。
      直到先帝登基,懈怠不朝。几十年来由外戚干政,卖官鬻爵成了常态,新的权力中心形成后,肆意攻歼朝臣,拔除无数世家大族,天下动荡。
      陇西李氏乃一族主支,家主位列公侯,在朝中担任要职,举足轻重。世人流传,李氏家主不忍家国风雨飘摇,民生凋敝,选择直言上谏。
      此番上谏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朝堂上顿时一呼百应,迅速形成了势不可挡的局面,形势略有好转。
      奈何先帝昏聩,早释了兵权给外戚贼子,这群人专权已久,狠辣跋扈,竟调了驻军围了陇西。一时间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盘踞于此几百年的世家大族,一夜覆灭。
      消息泄露,立时士林愤慨,天怒人怨。众人纷纷揭竿而起,自发成势讨伐乱臣,天下由此大乱。
      李大丫问:“莫非,那一夜陇西郡有人逃脱?”
      老头面色沉痛,摇了摇头,“无一人逃脱”,他长长叹了口气,又道,“城门内外,山路水路,皆有重兵把守,城内不论男女老幼,凡李氏宗亲,就地格杀。”
      “无一遗漏?”,李大丫微惊。
      “无一遗漏”,老头声音低沉,“贼子手持户薄,又有专人指认。”
      他眯着眼出神,仿佛又看见那个喋血的深夜。地狱而来的恶鬼手起刀落杀一人,身侧的人提笔划掉一个名字,杀的士兵刀口都卷了,城内才逐渐安静。
      李大丫又沉默,虽未亲身经历,仍觉得遍体生寒。又想起什么,说道:“是当时尚在京城的李家人?”
      随即摇了摇头,这更不可能了,天子脚下,那群贼子怕是调兵前就顺手灭了口。
      老头抹了把眼睛,为她解惑:“李家主上谏前就抱了死志,一早将族人送回陇西,预备关门避祸,京城内只留了几个老人看着宅子”,
      “老夫人坐镇陇西,主支三房、分支几十户皆听老夫人调令戒严城内。本是十拿九稳的,谁知贼人胆大包天,调了十万驻军围困,守军和府兵自是不敌”,
      “家主育有二子,大爷时任太子太傅,随族人退回陇西避祸,当夜被杀。二爷拜于定边大将军麾下,官至副将,朝廷降下指挥使,秘杀二爷于军帐内。”
      老头痛苦的哽咽一声,已是难以开口。
      李大丫伸手,覆在老头苍老削瘦的手上,安慰的拍了拍。
      老头缓了半天,又端起茶杯喝了几口,才算平息。
      他伸手拉开木匣第二层,里面躺着一个绶囊。
      递给李大丫,大丫打开,是一枚金色鱼符。
      “这不是朝廷的符,是李家的家主令”,老头幽幽的说,看着李大丫终于有些震惊的双眼,他满意的笑了笑。
      李大丫手抖了一下,差点将鱼符扔出去,看向老头:“给我?”
      老头一愣,有点生气的竖起眉毛:“说了这么多还不明白?陇西才是你家,这边是个狗屁!”
      “……”,李大丫罕见的哑口无言了,这事儿确实是有点震撼。
      自她有记忆起,她的人生里只出现了李二喜这一家人,唯一的例外是这个怪老头。
      如今看来,遇见这老头也不是巧合,怕是早早在这里候着她了。
      村里曾也有人议论过,大丫长得不像爹不像娘,过于水灵了。她的性子也不像二丫那么犟,更不像狗蛋似的泼皮无赖,是家中的异类。
      李大丫抿了抿唇,看着老头:“我怎么到这里的?”
      老头又是叹气,今天眉毛皱的就没松开过。
      “二夫人是蜀郡赵家的女儿,当时二爷随军北上,京中和陇西已有乱象,夫人就回了娘家安胎。”
      李大丫听的很认真,她想这大约是她亲娘了。
      “陇西大祸传来,夫人惊惧之下早产,诞育一子”,老头又拉开木匣最后一层,拿出一方丝帕,帕子里裹了一张纸,“喏,夫人留给你的”,
      “赵家早早得了消息,没等天使登门,就备下一女婴替了你死,报了个一尸两命”,老头把丝帕和信递给李大丫,又道,“老夫承过你祖父大恩,赶赴成都府带走了你,这才给你本家留了个血脉。”
      李大丫接过来,不急着打开,凝视着老头问:“蜀郡距此千里,各地戒严,你如何带我过来?”
      她思忖着,这老头的身份定然不简单。
      老头含笑,并不回答,只是抬了抬下巴示意她看手上的东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