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第二章:逃出安西
      在路上行了将近一个月,终于到达了安西府,安西府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古称长安、镐京,是中国中西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多年历史,曾是十三个王朝的都城,建都史长达1140年。早在西周时期,周文王在洋河西岸建立丰京,周武王在东岸建立镐京,合称丰镐,成为西周的都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丰镐逐渐没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咸阳为都城,开启了西安作为都城的历史。西汉时期,汉武帝将都城迁至长安,使其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新朝和东汉初期,西安也短暂成为都城。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先后在西安建都,隋朝建立后,长安继续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唐朝时期,长安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经济、文化和科技达到顶峰,唐朝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长安所在的雍州为京兆府,北宋年间虽然将首都定于开封府,但京兆府并未因此改名,元世祖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忽必烈封其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镇守京兆府。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京兆府被升为安西路,又称安西府。
      此时安西府城外,大批官员已经早早在城外等候,迎接兀良哈大将军,一行人来到了官邸,居住下来,秦妈指挥全府的丫鬟奴仆,进行大清理,足足忙了半个月才安顿下来,将军和夫人也是很满意,马春梅随着众丫鬟在府中又过了两年左右时间,虽然马春梅日夜思念叔叔和妹妹,但是也无可奈何,只能在心中默默祝福叔叔和妹妹一切安好。这一天,秦妈召集丫鬟奴仆,道:“你们给我听好了,三天后,朝廷会派安亲王来安西府慰问军队,我们大将军会请安亲王来府中做客,大家这几天要打起精神,把院落厅堂打扫的一尘不染,你们听明白了吗?”众丫鬟奴仆齐声答道:“明白了。”秦妈点点头道:“好,你们都去干活吧,手脚放麻利一点,千万别偷懒。”接下来的三天,全府上下都在清理打扫,等待朝廷安亲王的到来。三日后傍晚时分,大将军府门前,人声鼎沸,车马阵阵,安亲王带着一众随从,来到大将军府做客,兀良哈大将军恭恭敬敬的带领手下几名将军在门口迎接,待到安亲王来到会客厅后,分宾主落座,敬上奶茶,又欢声笑语聊了一阵,宴会开始,宴会上,精心烤制的牛羊肉,美酒佳肴源源不断的送上来,主宾双方,把酒言欢,不亦乐乎,这安亲王希利格五十岁左右,是当今的皇叔,位高权重,贪财好色,酒过三巡之后,安亲王的眼睛,就色眯眯的盯着往上送酒送菜的丫鬟身上,当他看到马春梅时,情不自禁的眼前一亮,死死的盯着马春梅看,兀良哈大将军顺着安亲王的眼光一看,看到了马春梅,又看到安亲王色眯眯的样子,心中已然明白,道:“安亲王,您这次来安西府,家中女眷都在大都,您看我府上可有看上眼的,我给您送到您的官邸。”安亲王色眯眯的指着马春梅道:“大将军客气了,你府上这个小丫头,长得可真漂亮。”兀良哈大将军哈哈大笑道:“能得到安亲王夸赞,是她的福份,我今晚就安排人把她送过去。”安亲王摇摇头道:“明后两天,本王都要慰问军队,这些个人的私事,等慰问军队后,再做安排吧,免得朝廷有人以此为借口,攻击本王。”兀良哈大将军连连点头,恭维道:“王爷一心为公,心系广大兵将,实乃我大元朝之福,那三日后,末将就把这奴婢送到您官邸。”安亲王笑着点点头,道:“那就谢谢大将军了。”主宾二人哈哈大笑,又举杯畅饮。马春梅在一旁听到,只觉得胆战心惊毛骨悚然,吓得手足冰凉,如同掉入冰窖一般,勉勉强强跟着众人,继续端酒送菜,待到酒席结束后,马春梅回到房间后,一夜没有睡好,只觉得提心吊胆,心神不宁。第二天一早,秦妈带着两个丫鬟推门进来,秦妈意味深长的看看马春梅,道:“小丫头,你的福份到了,朝廷的安亲王看上你了,要纳你为他的第十七房小妾,以后啊,你就可以享福啦,恭喜啊恭喜,大将军让我来给你准备一些衣物服饰。”马春梅闻听此言,只觉得晴天霹雳一般,瞬间惊恐万分,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道:“秦妈,我不想去做安亲王的小妾,我本是良家女子,只因家中贫困,才卖身为奴,已经是辱没先人,现在怎能贪图荣华富贵,做人小妾,请秦妈禀告大将军,收回成命。”说完嘭嘭嘭连连磕头,秦妈道:“小丫头,大将军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更何况朝廷的安亲王位高权重,他既然看上你,谁又敢去请他收回成命?你这两天好好的梳理打扮一下,三天后,大将军派人送你过门。”马春梅听闻此言,刹那间心如死灰,站起身形,三步并做两步,使劲向墙上撞去,只听咚的一声,马春梅晕倒在地,秦妈等人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查看,只见马春梅额头已经撞破,血流如注,众人连忙一边为她掐人中捶后背,一边为她清洗包扎,过了好大一会,马春梅悠悠醒来,睁开眼睛,看着秦妈等人,不禁放声大哭,口中念到:“秦妈妈,两位姐姐,你们何必要救我,就让我死了算了。”秦妈和春花秋月两个丫头也是眼中含泪,秦妈看了看春花秋月,道:“你们两个去药房拿点药过来,我来劝劝这小丫头。”等春花秋月两人走后,秦妈对马春梅道:“孩子,好死不如赖活着,蝼蚁尚且贪生,你干嘛要做这样的傻事?”马春梅抽抽搭搭道:“秦妈妈,我虽是小户人家女子,但也懂得礼义廉耻,卖身为奴已经是辱没先人,再与人为妾,我宁愿一死了之。”说罢,奋力站起身,又要往墙上撞,秦妈连忙伸手拉住,思索良久,长叹一口气,把心一横,咬咬牙道:“孩子,你别干傻事了,你先吃饱喝足,等到今晚三更,这房门虽然上了锁,你可以从后窗爬出去,然后到后花园西边侧门,今天晚上侧门锁我帮你打开,你顺着西边侧门出府,然后你往西城门方向而去,等到五更时分,安西府开了城门,你从西城门出城,不要走大道,你顺着小路往西边的山上逃命去吧。”马春梅泪眼婆娑道:“秦妈妈,你放了我,他们是不会饶了你的。”秦妈道:“小丫头,没事的,秦妈已经四十多岁了,什么阵仗没见过,我会妥当处理的,你可记好了,三更时分,你从后窗爬出,到后花园西边侧门,出了将军府往西城门方向去,到了五更时分,你跟着出城的人一起出城,千万要记住,不能走大道,天亮时分,将军府就会知道你逃跑了,大将军肯定会派出众多骑兵搜寻你,你出了西门之后,就要从小路往西边山上去。”马春梅含泪点点头道:“秦妈妈,我记住了,您的大恩大德,我只能来世再报。”又过了片刻,春花秋月从药房拿了些膏药回来,秦妈命人给马春梅施药,马春梅默默无语,施完药后,秦妈领着春花秋月出了房门,将房门反锁,然后三人离去。马春梅看着桌上的茶水点心,心中暗想:“现在我可要吃饱喝足了。”于是坐到桌旁,大口吃喝起来,等到中午时分,秦妈又命人送来饭菜,马春梅依然大口吃喝,等到傍晚时,晚饭又送入房中,马春梅早上和中午已经吃的饱饱的,等送饭的人走后,悄悄拿来一个布口袋,将馒头和包子装入布口袋中,然后躺倒床上,闭目休息,听到府外有人敲更,口中喊道:“两更时分,两更时分。”马春梅悄悄从床上起身,趁着夜色,开始收拾行囊,把随身衣物和干粮打成一个包裹,然后坐在床边,静静的等待。等到府外传来三更的打更声,马春梅悄悄的将后窗打开,然后搬了个板凳到窗边,爬上板凳,又上了窗台,悄悄的爬窗到了房外,马春梅背着行囊悄悄向后花园走去,功夫不大,马春梅到了后花园的西门,马春梅伸手摸去,只见平常锁着门的铁链已经不在,马春梅心里暗喜,悄悄推开门后,到了门外,然后又转身悄悄的将院门带上,借着月光小心翼翼的向西城门而去。花园内的暗处,秦妈一个人躲在夜色中,看到马春梅出了院门之后,秦妈悄悄的走上前,用手中的铁链,将西门又重新上锁。马春梅到了西城门边,找了一处暗处躲了起来,一边闭目养神,一边侧耳听着身边动静,只觉得心急如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好不容易听到五更的敲更声,马春梅站起身形,来到西城门边,只见西城门边上熙熙攘攘,大批起早的人都在陆续出城,马春梅紧了紧行囊,低着头,跟着众人出了西城门,到了西城门外,马春梅没有随众人去走官道,而是悄悄的上了小路,往西边群山走去。到了天亮时分,秦妈带着春花秋月来到关押马春梅的房间门前,春花上前打开房门,秦妈三人进屋一看,顿时大惊失色,口中道:“哎呀,不好了,春梅这小丫头跑哪里去了?快,快去禀报将军。”三个人手忙脚乱出了房间,跌跌撞撞向大将军房间跑去,大将军兀良哈刚起床,正在洗漱更衣,忽听门外传来秦妈惊慌的叫喊:“大将军不好了,不好了。”兀良哈回头一看,只见秦妈带着春花秋月惊慌失措的进了房间,三人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兀良哈皱皱眉头,问道:“秦妈,怎么了?”秦妈战战兢兢道:“大将军,我带着春花秋月给春梅那小丫头送早饭,没想到,我们开了锁,到她房间一看,她竟然不见了。”兀良哈一听,也是大吃一惊,大声喊道:“来人。”门外进来八个侍卫,躬身行礼道:“大将军,请吩咐。”兀良哈道:“你们随我一起到后宅看看。”八名侍卫齐声回答道:“是。”兀良哈带着八名侍卫疾步向后宅而去,秦妈带着春花秋月也是紧赶慢赶跟着而去,到了马春梅房前,兀良哈抬腿进了房间,眼光四处打量,看到了窗前的板凳,连忙三步并做两步,上前一看,只见窗台上依稀留着鞋印,兀良哈心中暗道不好,转身吩咐道:“赛罕,巴根你们两个人各带两个百人队全城搜索,看看这马春梅藏在何处,阿木尔,苏德,其木格,纳日松,你们各带两个十人队,从东西南北门出城搜索,呼和,查尔巴拉你们各带两个十人队,在府内仔细排查。”八名侍卫领命而去,兀良哈看了看秦妈和春花秋月,道:“来人呐,把这三人给我关起来。”秦妈和春花秋月大声喊道:“将军,我们冤枉啊,我们冤枉啊。”又上来几名侍卫将秦妈和春花秋月捆了起来,扔到旁边的小黑屋里。”这时候呼和,查尔巴拉各带两个十人队,在府中开始搜索,而赛罕和巴根已经各领两个百人队,在安西府城中展开搜索,与此同时,阿木尔,苏德,其木格,纳日松四名侍卫各领着两个十人队,出了安西府东西南北城门,展开搜索,阿木尔是从西门出城的,他率众人出了城门,对着一个十夫长,命令道:“乌力吉,你带着你的人马顺着官道搜索,巴鲁你带着你的人跟着我顺着小路往山上搜索。”乌力吉领命,带着手下兵丁顺着官道驱马前行,搜索马春梅,阿木尔自己带着巴鲁等一众兵丁顺着小路驱马向群山奔去,功夫不大,到了山脚下,阿木尔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吩咐道:“你们留两个在此看着马匹,其余的人跟我上山。”众兵丁纷纷下马,留下两个人看守马匹后,其余众人随着阿木尔顺着山路往上搜索,再说马春梅顺着小路进入山林之后,不敢耽搁,跌跌撞撞的往山上爬去,爬了两个时辰后,快到半山腰了,感觉又渴又饿,找了个小溪喝了点泉水,又吃了几个包子,感觉恢复了气力,又向山顶爬去,又爬了一个多时辰,只感觉到浑身越来越没有力气,马春梅无意中回头一看,却看到半山腰处,头十个蒙古兵丁,正顺着山路往山上爬,马春梅心中大惊,只能抖擞精神奋力往山峰上爬去,这时候,后面的蒙古兵丁也看到了马春梅的身影,大呼小叫到:“不许跑了,我们看见你了,赶快给我停下来。”马春梅恍若未闻,只是咬着牙奋力往山上爬,蒙古兵丁在后面奋力追赶,半个时辰左右,已经快追到马春梅了,马春梅回头看看大呼小叫的蒙古兵丁已经越来越近,心中知道逃跑已经无望,于是一咬牙,走到了山路旁的一处悬崖,头十个蒙古兵丁追上来一看,只见马春梅已经站在悬崖边的一块巨石上,阿木尔和乌力吉交换了一个眼色,阿木尔笑嘻嘻的说:“马姑娘,别做傻事,我们将军请你回府,我们将军说了,你要是不愿意嫁给安王爷,悉听尊便,随便你是留在府里还是送你回家都行,你别做傻事。”马春梅冷笑一声道:“你们这些话,去骗鬼吧,我今天就是跳崖而死,也不会跟着你们回去。”阿木尔笑嘻嘻道:“马姑娘,常言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你回去嫁给安王爷,以后吃香的喝辣的,享受荣华富贵,这是你八辈子修来的福气。”马春梅道:“呸,本姑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你们今天休想抓我回去。”阿木尔和乌力吉使了个眼色,悄悄的挪动脚步向马春梅逼近,马春梅一抬脚,正准备跳下悬崖,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听耳边传来蒙古兵丁的惨叫,只见四五个蒙古兵丁已经胸口中箭倒地而死,阿木尔乌力吉大惊失色,和剩下的几个兵丁拔刀出鞘,抵挡身后的飞箭,只见山林中冲出七八名男子,为首一人,二十岁左右,身高七尺开外,朗目星眸,丰神俊朗,正指挥着众人向剩下的蒙古兵丁射箭,阿木尔乌力吉几名蒙古兵丁虽然奋力抵挡,奈何箭如雨下,且臂力强劲,功夫不大,阿木尔和乌力吉剩下的几名兵丁全部死于箭下,正在马春梅惊恐万分之时,为首的年轻人大声喊道:“这位姑娘,我们来救你了,你不要害怕,我们都是汉人,也都是好人,你不要害怕。”马春梅看着那年轻人满脸和善,又见他们将蒙古兵丁射杀,心中不由得的产生了信赖之心,只感觉身心俱疲,浑身无力,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顿时瘫软在地,那年轻人带着两名随从上前,拱手施礼道:“姑娘,在下姓唐,名思源,是太白山圣火教教主,请问姑娘为何到此?”只见马春梅口中只是喃喃自语道:“救我,救救我。”唐思源见此情形,于是道:“姑娘,我为你把个脉,唐突之处,请勿见怪。”说罢,唐思源伸手为马春梅把脉,见脉象平稳,并无大碍,只是惊吓劳累过度,唐思源转身吩咐随从道:“你们几个人,做一副担架,等会将这位姑娘抬回总坛医治。”手下人领命,很快做好了一副担架,唐思源道:“姑娘,请勿见怪。”伸手将马春梅扶起,并将她扶上担架躺下后,众人一路前行,向太白山圣火教总坛而去,行到下午时分,马春梅已经苏醒过来,唐思源让众人停下休息,又分了一点干粮和水给马春梅充饥解渴,马春梅满脸羞红,低着头小声道:“谢谢公子救命之恩。”唐思源道:“这位姑娘,这里山高水险,你随我们回总坛,再做计较。”马春梅含羞点头,众人吃点干粮后,又行了一日,到了傍晚时分,来到了位于秦岭太白山圣火崖的圣火教总坛,太白山是秦岭山脉之巅,为秦岭最高峰,秦岭诸峰之首,太白山在《尚书?禹贡》谓之“惇物山”,《说文解字》云:“惇者,物之丰厚也。”《史记》称其“嶽山”,《汉书?地理志》谓之“太乙山”,据传说为太乙真人修炼之地;《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时有紫气复之,故名。”大抵是取太白金星之意称为“太白山”,太白山雄伟壮阔,山势险峻而又不失秀丽,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四周云雾缭绕,犹如神话中的瑶池仙境,古人常将太白山誉为西岳,圣火教总坛位于太白山圣火崖,这里两侧山崖巍峨险峻,圣火教前寨城墙高耸数丈,城墙上上百名教众手持弓箭刀枪,戒备森严,一名随从驱马上前,大声喊道:“快开城门,教主回来了。”城墙上教众看清众人后,连忙将寨门打开,唐思源率众人驱马进了山寨,这时已经有人前去禀报老夫人了,唐思源的母亲张氏也带着几名丫鬟前来迎接,这张氏妇人,四十多岁,皮肤白皙,面似银盘,眉宇之间透出几分温和善良,唐思源看到母亲前来迎接,连忙翻身下马,跪下行礼道:“母亲,孩儿给您请安。”张夫人见唐思源出门几天,正在担心,见儿子平安归来,心中的石头才放了下来,张夫人是原圣火教主唐天烁的妻子,在南宋建炎年间,明教教主王宗石在信州起兵对抗官府,失败后,手下部众为躲避官府追捕,在护教法王唐义昭的带领下,逃亡西北,手下部众拥立唐义昭为教主,唐义昭将明教总舵设在太白山圣火崖,并将明教改为圣火教,唐天烁乃唐义昭的后世子孙,前几年唐天烁为了保护教众,率领部众反抗蒙古人,不幸遇害,教内众人拥立唐天烁的独子唐思源,做了教主,圣火教在西北诸省势力庞大,有十几万教众,教务繁多,唐思源年方二十,经验不足,所以很多教务都是张夫人做主,张夫人伸手扶起唐思源道:“我儿不必多礼。”眼光扫处,见唐思源的随从抬着一个担架,担架上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不禁问道:“源儿,这姑娘是怎么回事?”唐思源简单的将搭救马春梅之事情告诉母亲,此时马春梅也从担架上下来,走到张夫人面前,盈盈拜倒,道:“老夫人,多谢公子搭救之恩,小女子马春梅给夫人行礼了。”张夫人本是心地善良之人,伸手将马春梅拉起,道:“孩子,不必多礼,你们随我到后宅用膳。”说罢,领着唐思源马春梅一众人等,到了后宅,众人吃罢晚饭后,张夫人又让人领着马春梅去洗漱更衣,等到马春梅洗漱更衣后,丫鬟将她又带到张夫人房间,唐思源正陪着母亲在房中说话,这时丫鬟领着马春梅进来,张夫人和唐思源定睛一看,情不自禁内心赞叹,这中原的女子果然大多貌美,只见马春梅一头青丝秀发,肤若凝脂,丹凤眼,柳叶眉,樱桃小嘴,牙白如玉,秀丽端庄,眉宇之间一股正气,马春梅对着张夫人盈盈拜倒,道:“小女子马春梅多谢夫人和唐公子搭救收留之恩。”张夫人道:“不必多礼,快快请起,这边请坐。”身旁的丫鬟领着马春梅在张夫人身边的椅子上坐下,唐思源虽然端坐在椅子上,听着母亲和马春梅说话,但不由自主眼角的余光,时不时的向马春梅看去,俗话说得好,知子莫若母,张夫人是何等人物,儿子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张夫人柔声问道:“马姑娘,我看你才十六七岁的年纪,听口音是南方人士,为何流落至此?”又为何遭到蒙古人追捕?”马春梅禁不住眼圈一红,强忍心中悲痛,将自己是何方人士,父亲因病亡故,家乡遭遇旱灾,迫不得已卖身为奴,后随兀良哈将军来安西府,在酒席上,被朝廷来的安王爷看上,要强娶为妾,自己不甘受辱,所以星夜逃出安西府,不料在山野中被蒙古人追上,自己正要跳崖之时,幸得唐公子搭救,才幸免于难,一一如实禀告,张夫人和唐思源听了,既感叹马春梅舍身为奴救叔救妹,又赞叹马春梅富贵不能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张夫人道:“马姑娘,你的遭遇我深感同情,你不要悲伤,待到你养好伤后,你若是想回去,我命人送你回宿州城便是。”唐思源在一旁听了,连忙道:“母亲,我们在山林中射杀了八九个蒙古士兵,只怕安西府的大将军不会善罢甘休,我担心他会派人去宿州城,抓捕马姑娘的家人。”马春梅一听,忍不住心中焦急,道:“夫人,唐公子,求求你们,帮我想个办法,我担心安西府的大将军会派人捉拿我的叔父和妹妹。”张夫人道:“源儿,你想个妥当的办法。”唐思源想了想,道:“母亲,马姑娘,安西大将军不但没有抓到马姑娘,反而损失了几名手下,定然不肯善罢甘休,依我之见,宿州城是不能回了,我马上命人去宿州城接马姑娘的叔父和妹妹来此,让马姑娘一家人团圆。”张夫人和马春梅听了连连点头,唐思源道:“马姑娘,你不要着急,我现在就去安排。”说罢一转身,出了张夫人房间,径直到前面安排人手去宿州城,马春梅看着唐思源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情不自禁感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张夫人看着马春梅,目光神情也是充满怜爱,柔声道:“孩子,你不要着急,源儿连夜派人赶往宿州城,定然可以安全的将你叔父和妹妹接到这里来,到时候你们一家团圆,从此不再分开。”马春梅眼含热泪,站起身形,噗通一声跪倒在张夫人面前,道:“夫人,您和唐公子的大恩大德,我粉身碎骨也难以回报。”说罢嘭嘭嘭磕着响头,张夫人连忙站起身形将马春梅拉起,道:“孩子,认识就是缘分,你已受尽苦难,以后定然苦尽甘来,福气满满。”这边张夫人和马春梅在一起叙话,唐思源已经派了四名得力手下,连夜赶往宿州城去接马青石和马秀英,再说马青石和马秀英自从马春梅走后,心中总是郁郁寡欢,叔侄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虽然清苦,但也能熬得下去,马青石因为马秀英幼小,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所以出门卖货的时候,总是把马秀英带在身边,这天马青石带着马秀英正走街串巷,在卖针头线脑,忽然族中的一位老大哥前来找寻,看到马青石后,立马将马青石拉到一边,口中道:“青石啊,刚才宿州城将军府派了几十个兵丁到你家去,要抓你和秀英,现在还守在你家门口呢。”马青石一听,不由得愕然道:“将军府来人抓我和秀英干什么?”我们可从来没做什么犯法的事啊。”老大哥道:“听为首的兵丁和族长说,是春梅在安西府出事了,她逃出将军府,将军府派人抓她,不但没有抓到春梅,还死了好几个士兵,所以安西府派人来宿州城要抓你和秀英回去。”马青石一听,心中大惊,道:“春梅逃出将军府了?”这孩子现在到哪里去了?”老大哥焦急道:“青石啊,你现在就别想着春梅的事了,你带着秀英赶快逃命吧。”马青石叹口气道:“哎,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老大哥从口袋里掏了二两碎银道:“青石啊,大哥手里只有这点钱,你别嫌少,你带着孩子赶紧逃命去吧。”马青石接过碎银,拉着马秀英跪倒在地,嘭嘭嘭向老大哥磕了几个响头,老大哥赶忙将二人拉起,道:“都是自家人,你们别客气了,赶快走吧。”马青石领着马秀英,转身离去,两个人顺着小巷子,来到城门口,混在出城的人群里,悄悄出了宿州城,没过几天,唐思源派的几名手下来到宿州城,到城中一打听,找到了马青石家,只见马青石家门口守着一排兵丁,几人心中暗道不好,转头到附近一家酒馆坐下,几个人要了点酒菜,边喝酒边和老板打听:“老板啊,前面那家是马青石家吧?”他家出了什么事?”怎么门口守了一排兵丁啊?”酒馆老板道:“几位客官,你们是从外地来的吧?”众人道:“是啊。”老板道:“听说啊,这马家的大侄女在安西府出了事,所以安西府派人来要抓她叔叔马青山和她妹妹马秀英,估计马青石和马秀英听到了消息,逃出了宿州城,这几天,宿州城的兵丁正四处搜捕他俩呢。”唐思源的几个手下一听,心想这可坏事了,这马青石和马秀英逃出了宿州城,茫茫人海,我们去哪里去找寻?”想到这,几人也无心吃喝,连忙付了帐,走出酒馆,骑上马匹向太白山方向回去。再说马青石领着马秀英出了城后,心中暗想:“自己腿脚不便,领着马秀英逃跑,只怕很快被追兵赶上。”想到这,他对马秀英道:“阿妹啊,我们到城外的郭家庄去,去找你表叔郭子兴。”马秀英年纪尚小,也没有什么主意,道:“叔叔,那我们去吧。”马青石领着马秀英往郭家庄而去,大约半个时辰,到了郭子兴家,找到郭子兴,这郭子兴四十多岁,身高七尺开外,体型壮硕,马青石支开马秀英,在房间里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郭子兴,郭子兴道:“表弟啊,你现在准备怎么办?”马青石道:“表哥,宿州城将军定然不会轻易放过我们,会画影图形,通缉搜捕,我腿脚不便,领着秀英逃跑肯定是逃不掉的,我现在把秀英托付给你,我去宿州城自首,只求你能够看在我死去大哥的面子上,救秀英一命。”郭子兴大吃一惊道:“表弟啊,你回宿州城定然是难逃一死,我看你和秀英就躲在我家里好了。”马青石摇摇头道:“表哥,村子里人多嘴杂,我和秀英两个人都躲你家,估计官府很快知道,到时候,我们一个都逃不掉,我现在回宿州城自首,想那宿州将军只要能抓到了我,也可以向安西府交差了,秀英那么小的孩子,想必也不会放心上,只希望您能看在我大哥面上,能救秀英一命,我和大哥来生再报答您的大恩大德。”说罢,跪倒在地,嘭嘭嘭向郭子兴直磕着响头,郭子兴心中悲苦,伸手将马青石扶起,道:“表弟,你虽身残,但大义永记世人之心,你放心,从今以后,我把秀英当成自己女儿,无论以后什么情形,我都会像亲生女儿一样,护她周全。”马青石抹抹眼泪,到屋外喊马秀英进房,道:“阿妹啊,你表叔要收你做义女,从今以后你要像对你爹爹一样对待你表叔,来,给你义父磕三个头。”马秀英虽然不明究竟,但也按马青石所言,嘭嘭嘭向郭子兴磕了三个响头,道:“义父在上,请受孩儿一拜。”郭子兴心中酸楚,伸手拉起马秀英道:“好孩子,从今以后,你就跟着义父,义父定然像亲生女儿一样对你。”马秀英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心中感觉怪怪的,眼珠子转转,问马青石:“叔叔,我们俩个人都住在义父家吗?”马青石强忍心中悲痛,道:“阿妹啊,家里还有点银子,叔叔还要回去拿,要不然我们都在表叔家生活,表叔家生活也困难,我要回城去把银子取回来,买点粮食,我们都住你义父家。”马秀英眼睛轱辘轱辘一转,道:“可是我听大伯说,家里来了很多兵丁,要抓我们呀。”马青石故作轻松道:“没事的,那些兵丁找不到我们,一会他们不得回将军府啊,家里还有十几两银子,是你姐姐给我们的,还有叔叔的卖针头线脑赚的,那些都是叔叔的命根子,哪能不要呢?”马秀英虽然心中感觉有些不对,但是毕竟年龄小,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只好对马青石道:“叔叔,你回去取银子,可千万要小心啊,不要让那些兵丁把你抓住了。”马青石故作轻松的道:“没事,叔叔会小心的,你在家里一定要听你义父的话,不要乱跑,我取了银两就回来。”马秀英点点头道:“叔叔你快去快回,一定要注意安全。”马青石强忍泪水,伸手搂过侄女,抱了抱,然后松开双手,头也不回的出了郭子兴的家,郭子兴看着他的背影离去,眼中也是热泪盈眶,马秀英对郭子兴说:“义父,你别担心,我叔叔会说了他会小心的,他一会取了银两就会回来的。”郭子兴强忍悲痛,点点头道:“秀英啊,你在义父家,一定不要乱跑,你叔叔很快就会回来。”马秀英点点头,乖巧的道:“义父,我听话,我不会乱跑的。”马青石出了郭家庄后,径直向城门方向走去,到了城门口,守门的兵丁已经看到他了,几个兵丁上来大呼小叫的将他按住,马青石也不反抗,任由他们将自己捆绑,然后被几个兵丁拉着拽着送到了宿州将军府,宿州将军阿古拉本是安西大将军兀良哈原来的属下,听兵丁说马青石和马秀英已经逃跑,正在烦恼之时,忽然手下来报:“启禀将军,安西将军府要抓的马青石已经抓到。”阿古拉一听顿时大喜,心想:“安西府要抓的两个人,现在马青石已经抓到,那个小丫头才十来岁,也没啥大关系。”连忙喊到:“快,把马青石给我带上来。”片刻功夫,马青石被几个兵丁连拉带拽带到将军面前,阿古拉大声喝到:“马青石,见到本将军,竟敢不跪?”马青石看了看阿古拉,眼中满是仇恨,一言不发,阿古拉大怒道:“马青石,我来问你,你小侄女现在何处?”马青石昂然答道:“我小侄女,和几个耍马戏的艺人早就离开宿州城了。”阿古拉怒道:“你以为你侄女跟马戏团跑了,我就找不到了吗?”本将军即刻上报,通知各州各府画影图形,追捕你小侄女。”马青石呵呵笑道:“马戏团一向走南闯北,居无定所,有本事,你就去抓吧。”阿古拉怒道:“大胆刁民,来人啊,给我重打一百大板。”几名兵士上前按到马青石,然后抡起大板,打起马青山。”马青山被打的皮开肉绽,血肉模糊,但是马青山咬着牙,一声不吭,旁边的师爷见状,连忙上前劝阻道:“将军啊,马青石本来就是残疾之人,身体就弱,万一我们把他打死了,我们怎么向安西府交差?”阿古拉沉思片刻,道:“不要打了,将这死瘸子打入大牢,命人给他上药,别让他死在牢里了,等他稍微好转,即刻派囚车将他送往安西府。”马青山被送到监牢后,监牢的大夫给他上了金创药,等他伤痛稍微好一点,宿州将军便命人将马青石打入囚车,送往安西府,郭子兴听到消息后,心中虽然悲苦,但也无计可施,只有将马秀英暗自悄悄藏在家中,不敢让人知晓。再说唐思源几名手下,已日夜兼程,回到了太白山圣火教总坛圣火崖,见到唐思源后,将宿州那边的情况,一一向唐思源禀报,正在这时,张夫人和马春梅也赶了过来,唐思源将手下人说的情况,向母亲和马春梅一一细说,马春梅听后,霎时呆若木鸡泪如雨下,张夫人连忙柔声劝慰,马春梅道:“都是我害了叔叔和妹妹,我有何面目活在世上。”说罢,就要向廊前的石柱撞去,唐思源眼疾手快,连忙伸手将她拉住,张夫人也连忙上前,紧紧拉着马春梅的手,道:“傻孩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叔叔和妹妹是逃出了宿州城,日后我们再慢慢打听,你现在一头撞死,日后要是找到了你叔叔和妹妹,他们岂不是要伤心欲绝。”马春梅冷静下来一想,心中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道:“老夫人所言极是,叔父和妹妹现在下落不明,我怎能一死了之。”又转身对唐思源道:“唐公子,你对我的大恩大德,我粉身碎骨也难以为报,只求唐公子能再派一些人手,到宿州城周边打探我叔叔和妹妹下落。”唐思源道:“妹子,你放心好了,你的叔父就是我的叔父,你的妹妹就是我的妹妹,我就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要想方设法将他们找到,与你团聚。”此言一出,张夫人心中,不由暗想,自己的儿子是难得吐露心声啊,马春梅也是聪明伶俐之人,闻听此言,心中悲苦之情稍减,感觉有几份羞涩,又带着几份欣喜,唐思源又重新加派人手,去宿州周边打听马青石和马秀英的下落。再说马青石被打入囚车后,一路风餐露宿,押往安西府,马青石心想:“我一残疾之人,到了安西府一定会受尽屈辱,与其受辱而死,不如一死了之。”于是马青石把心一横,在囚车上不吃不喝,押送的兵丁多次劝说,无奈马青石一心寻死,置若罔闻,几日后,马青石死在了囚车里,押送的兵丁也无可奈何,只好将马青石的尸体送到安西府复命。兀良哈见马青石已死,也是无计可施,命人将马青石尸体往城外乱葬岗一丢了事,唐思源所派之人,又到了宿州城,四处打听马青石和马秀英下落,得知马青石已经被押往安西府,连忙派两个人向唐思源马春梅报信,设法营救,剩下的人继续在宿州城周边打听马秀英下落,他们一打听不要紧,可把郭子兴吓坏了,郭子兴听说有人在打听马秀英的消息,心想这十有八九是安西府的人还在追查,郭子兴思前想后,把心一横,变卖了田产房屋,带着妻儿和义女马秀英悄悄地逃出宿州府。再说马春梅和唐思源得知叔父被押往安西府,唐思源再想派人搭救,却得知马青石已经绝食而死的消息,只好悄悄的派人去安西府城外的乱葬岗,寻到马青石尸首后,带回圣火崖,马春梅见叔父死得如此悲惨,哭的肝肠寸断悲痛欲绝,张夫人和唐思源千说万劝,劝马春梅节哀顺变,不要过于悲伤,免得伤了身体,又安排人将马青石厚葬,马春梅陷入悲伤之中,无法自拔,唐思源见马春梅如此悲伤,心中也是十分难过,整日陪在马春梅身边,柔声劝慰马春梅要解开心结,马春梅心中感激,对唐思源道:“如今叔叔惨死,妹妹不知所踪,不知道救我出府的秦妈,现在情况如何?我现在心中时常牵挂,只盼公子派人打听一番,若是秦妈安好,我也可以放心。”唐思源道:“妹子,你请放心,我即刻命人前去打探。于是,唐思源派出人手,去安西府打听消息,几日后,手下回来禀告:“那兀良哈将军因为马春梅逃走,迁怒于秦妈,竟然将秦妈活活打死。”唐思源得到消息,心中怒火中烧,也没有告诉母亲和马春梅,悄悄从护教的两千五行卫中,挑选了二十名高手,携带利刃下了圣火崖,直奔安西府而去,这些护教五行卫,乃当年唐思源先祖唐义昭,在追随明教教主王宗石起义失败后,为躲避官府追捕,带领手下部众来到圣火崖后,将明教改名为圣火教,并按照摩尼教和明教古法,精心训练的两千子弟兵,并命名为:圣火五行卫!后来,唐义昭的子孙后人都遵循先辈古法,代代相传,训练五行卫作为圣火崖总舵护教兵丁,这些五行卫,一个个本领非凡武艺高强,都是以一敌十的勇士。唐思源率领二十名精心挑选的五行卫高手,一路上小心潜行,分成几批来到安西府城外,派人打探几日,得知兀良哈将军每隔两日,就要去城外军营处理军务,唐思源和手下众人商量好计策,悄悄布好陷阱,就等着兀良哈上钩,这日,兀良哈将军带着三四十名随从,从安西府出城,前往城外军营处理军务,傍晚时分,兀良哈带领手下一众手下,雄赳赳气昂昂,威风凛凛离开军营,驱马返回安西府,刚刚走到一半路程,众人正在策马前行,忽然间,道路两旁的高粱地里,一声哨响,倏忽射出一阵箭雨,瞬间射死了十几名随从,兀良哈大吃一惊,不知来敌虚实,急忙一边拔刀抵御,一边大声喝令小心戒备往前冲锋,准备冲破敌人伏击,兀良哈率领手下驱马没跑几步,只听见惨叫声不绝于耳,兀良哈和剩余的手下,全部掉入陷马坑中,陷马坑底,布满了锋利刀刃,一众手下死伤惨重,没等兀良哈等人反应过来,只见道路两侧的高粱地中,杀出二十多人,疾步如飞来到陷马坑旁,二话不说,对着兀良哈等人就是乱箭齐发,兀良哈身中数箭,大声怒吼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伏击本将军?”领头的一名二十岁左右年轻人冷冷道:“兀良哈,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乃圣火教教主唐思源,今日前来,是为马春梅的叔叔和秦妈保仇。”兀良哈闻言,刹那间被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他在安西府领兵数年,早就听说过圣火教五行卫的厉害,想不到今日他们竟然前来,为马春梅的叔叔和秦妈报仇,只见唐思源连环两箭射出,正中兀良哈胸腹,兀良哈发出两声惨叫,命丧黄泉。唐思源见兀良哈等人已经全部丧命,命令手下停止射箭,自己纵身跃下陷阱,将兀良哈头颅割下,用布袋装起,然后纵身跃出,唐思源心中暗想:“今日设伏射杀了安西府的大将军,此事必定震惊朝野,元朝官府定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命令手下,掩埋尸体,清理战场,将所有痕迹全部处理干净,然后带领人马悄然离去。等唐思源等人回到圣火崖,母亲张夫人和马春梅正在提心吊胆焦急等候,见唐思源安全回来,这才放下心来,听了唐思源的陈述,又看到兀良哈的头颅,马春梅这时才知道,唐思源是为了替叔叔和秦妈报仇,不惜以身涉险,去安西府刺杀了兀良哈,瞬间内心心潮澎湃,情不自禁热泪盈眶,口中道:“唐公子,你对我的恩情,我纵然粉身碎骨,也难以回报。”
      后面的一年时间,唐思源足不出户,天天在圣火崖陪伴在马春梅身边,想尽办法哄马春梅开心,又加派人手,四处寻找马秀英下落,马春梅见唐思源如此厚爱,心中也是万分感激,两人情投意合两情相悦,定下白首之约终身之盟,张夫人见二人已经定了终身,自是喜出望外,于是挑选良辰吉日,安排唐思源和马春梅成亲,圣火教在西北诸省势力极为庞大,拥有将近四十处分舵,十几万教众,唐思源和马春梅二人婚礼,自然办得热闹非凡风光无限,两人成亲后,张夫人和唐思源对马春梅极好,加上圣火教在西北诸省教众众多,根深蒂固,财力极为雄厚,马春梅虽不敢说锦衣玉食,但也衣食无忧,马春梅心中时常牵挂起妹妹,但奈何派去寻找的人手,都是无功而返,马春梅平日想起父亲,叔父和妹妹时,心中总是郁郁寡欢,日子久了便思念成疾,此时马春梅已有身孕,张夫人和唐思源也是极力哄她开心,马春梅深知婆婆和丈夫的厚爱,虽然强颜欢笑,但内心总是忧虑妹妹的生死,待到十月怀胎生产之时,马春梅虽然诞下一子,但奈何心中经常忧虑,伤了身体,偏偏又产后大出血,纵然唐思源让接生婆全力施救,但也回天乏术,马春梅临死之前,对唐思源道:“我何德何能,能得到婆婆和夫君的厚爱,可惜福薄,以后不能再孝敬婆婆,照顾夫君。”张夫人和唐思源闻言,也是悲痛万分,马春梅道:“婆婆,夫君,我今生得到你们厚爱,虽死无憾,以后孩子就要婆婆和夫君费心抚养了。”张夫人和唐思源泪如雨下,连连点头,马春梅道:“夫君,我在这个世界上,娘家唯一的血亲就是秀英了,只盼夫君继续用心寻找,若能寻到秀英,盼夫君看在我的面子上,护她周全。”唐思源道:“夫人,我对天发誓,若能找到秀英妹妹,定然象亲妹妹一样待她,护她周全。”马春梅含笑点点头,溘然与世长辞。”张夫人和唐思源强忍悲痛,将马春梅厚葬,此后,由张夫人亲自照顾孙儿,并取名为唐正阳,唐思源又加派人手,寻找马秀英下落,无奈人海茫茫,虽数年寻找,却都是无功而返。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