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序言
      摩尼教,又称牟尼教,明教,后来又被官府和民间称之为
      魔教,源自波斯,唐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逐渐传播到了中原地区,在武则天称帝后,波斯人罗可斯持《摩尼经》入中土,罗可斯拜见武则天,献上《摩尼经》,并为武皇讲说摩尼教义,武皇欣然接纳该教,摩尼教开始在大唐兴起,但是在开元二十年,唐玄宗李隆基下旨限制摩尼教,摩尼教随之陷入低谷,安史之乱爆发后,回鹘铁勒可汗帮助大唐平叛,因为铁勒可汗皈依摩尼教,并立其为国教,摩尼教以回鹘为靠山,再次在中原复兴,唐朝中后期,摩尼寺遍布中原,宗教影响力巨大,是摩尼教最为兴盛的一个时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事无常盛极必衰,这个时期对摩尼教的接纳并允许其发扬光大,并非唐朝皇室的本意,所以在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鹘为黠夏斯所灭之后,唐武宗李炎下令逐步取缔该教,然后并开始抄没回鹘及摩尼寺庄钱物,约束收管僧众。至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唐朝大败回鹘军,于是对摩尼教进一步打击,焚毁摩尼书像,废除摩尼寺,对教中男女信徒或杀或逐。官府文书中公开称摩尼教为魔教,并派遣宫廷侍卫高手大肆追杀摩尼教一众首领,民间百姓因为摩的读音与魔相似,也将摩尼教称之为魔教,摩尼教陷入水深火热生死攸关的绝境,其中昌平法师一支逃脱到凉州,以教义中的日月二字,改称明教,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宋,时期,中土明教已经汉化,经常为民请愿,并反抗官府压迫,被当时的官府视为洪水猛兽大逆不道,大肆宣称明教为魔教,并给予血腥镇压,在此期间,很多武林人士不明真相,也视明教为异端邪恶之魔教,接受官府号令,大肆屠杀明教教众,明教因此被迫转入地下,以各种隐秘手段暗中传播。北宋年间,明教教主方腊,又名方十三,率领手下日月法师(烈日法师包道乙,冷月法师郑彪),七大护教法王(平南王石宝,宝光王邓元觉,镇东王厉天闰,震西王司行方,金吾王方杰,扫北王张寅,飞龙王刘赟),十大降魔虎将(马上五虎:张威,徐方,邬福,甄诚,白钦,马下五虎:钱振,陆昌盛,郭世广,厉天佑,宋景德)和明教护教五行卫,聚众起义,这明教的护教五行卫,足足有两千之众,乃明教总舵耗费大量钱财,由教中顶尖高手精心训练打造的护教兵丁,这些护教五行卫是自幼通过层层筛选,挑选出来的身强体壮反应敏捷的孩童,从小就在明教总舵接受擒拿格斗击杀训练,个个武艺超群本领出众,杀伐果断出手无情,都是可以以一敌十的勇士,他们手中所持的是金背大砍刀,刀重三十六斤六两,是明教重金聘请能工巧匠百炼而成,锋刃极佳,身上背负的弓箭,乃宋代弓箭大师李宏所创的神臂弓,不但射程比普通弓箭远上一半,而且精准度非常高,杀伤力极大,箭囊中有三十六支乌木箭,乃明教总舵安排人手寻找稀有的百年乌铁木制成,水火不侵,刀剑难伤,腰间一边喷筒装的是六两六钱的毒龙水,这毒龙水是用西域曼陀罗花和沙漠中的蝰蛇毒液混合而成,人若是沾上一滴,就会皮开肉绽,痛不欲生,另一边腰间口袋中,装得是三十六颗火焰霹雳弹,这火焰霹雳弹是明教祖传秘法所制,不但火势凶猛,爆炸起来,更是威力惊人,杀伤力非常大,身后挂的是六斤六两重的运土铲,这些运土铲挖掘土木地道,最为得心应手,因为他们身上配置的武器装备,含金木水火土五种,所以被称作五行卫。这些明教五行卫,按沙场实战攻防演练,以古人兵法运筹部署,军令如山令行禁止,攻防兼备进退自如,暗合古人战场克敌杀敌阵法。自北宋以来,凡是明教起义,都大量用五行卫阵前杀敌和攻城掠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名震天下。方腊兴兵起义后,自称圣公,建元永乐,方腊等人个个武艺高强,身怀绝技,有勇有谋,护教五行卫更是骁勇善战,方腊率领部众迅速攻占了郎溪县城,并在短时间内占领了淳州,徽州,杭州等多地,此时已经拥兵十万,兵锋所至,所向披靡。
      宋徽宗得知起义后,派太尉童贯率领十万禁军和各地征调的十五万精锐,合计二十五万大军前去镇压,方腊等人虽然勇猛,但是手下大部分部众却缺乏军事训练和战斗经验,武器过于粗糙,加上众寡悬绝,逐渐陷入困境,公元1121年,方腊率领人马在杭州城下与宋军展开决战,虽然方腊率领手下日月法师,七大护教法王,十大降魔虎将和明教护教五行卫浴血奋战杀敌无数,但是可惜寡不敌众最终失败,方腊被俘后被押解到汴京,拒绝投降,于公元1121年十月七日被处死。方腊起义失败后,手下的明教部众虽然散落四方,但是却如同星星之火亦可燎原,继续和官府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南宋时期,明教教主钟相率众起义,率领手下光明双尊六大法王十二神将和明教五行卫,攻城掠地势如破竹威震华夏,在南宋建炎年间,明教教主王宗石在信州起兵对抗官府,率领手下风云雷电四大光明使,八大护教法王,和明教五行卫,所到之处势不可挡,威震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可惜起义后,所召集的起义军士兵缺乏军事训练和战斗经验,最终功亏一篑,都以失败告终,王宗石失败后,手下部众为躲避官府追捕,在护教法王唐义昭的带领下,逃亡西北,手下部众拥立唐义昭为明教教主,唐义昭将明教总舵设在太白山圣火崖,为了掩人耳目,逃避官府追杀,于是将明教改为圣火教。

      第第一章:卖身为奴

      转眼间,已经到了公元1338年,此时元朝统治,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代,统治阶层腐朽堕落,穷奢极欲,丝毫不顾百姓死活,中原大地灾疫严重,百姓流离失所,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再加上元朝朝廷实现四等人制度,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更加造成民族分化,和各个民族之间相互敌对仇视,该制度严重影响了元朝的社会结构和民族关系,加剧了民族不平等,其中第四等的南人,指得是原南宋统治下的汉族及其他民族,南人在四等人中地位最低,受到的限制和歧视极多,无论是政治参与,还是法律待遇,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百姓食不果腹,颠沛流离,蒙古统治下的官府,视南人为草芥,随意欺压剥削巧取豪夺,甚至凌辱杀害,由此引发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在黄淮平原南端,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宿州,此城别称“云都、宿城、蕲城”,是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安徽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安徽省“北大门”,被称为“九州通衢,中原门户,宿州是汉族文化重要发源地,大泽乡起义、垓下之战都在此发生,宿州所产灵璧石,历史悠久,俗话说得好:“和田有玉,灵璧有石”,灵璧石被誉为中国四大观赏石之一,形成于震旦纪浅海环境,以三奇(色奇、声奇、质奇)和五怪(瘦、透、漏、皱、丑)闻名遐迩,宿州城中有一户马姓人家,户主马青山,三十多岁,中等身材,面容清瘦,文质彬彬,三年前妻子郑氏因病亡故,带着瘸腿的弟弟马青石,和两个女儿马春梅马秀英,一起艰难度日,马青石和哥哥相貌相似,但是因为瘸腿的缘故,所以三十岁出头也没有娶妻成家,也就跟着大哥马青山一起生活,马青山的大女儿马春梅,刚刚十岁,二女儿马秀英刚六岁,一家四口,靠着马青山走街串巷卖个针头线脑和城外的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活,马青山长年累月,辛苦奔波,加上身体比较瘦弱,因此积劳成疾,得了重病,虽然求医问药,但是身体依然没有好转,到了年底,马青山感觉身体已经支撑不了,于是让弟弟马青石去请来族中的族长,请族长作证,将几亩薄田和两个女儿全部托付给马青石,马青石和两个侄女,痛哭流涕,悲伤欲绝,几日后,马青山与世长辞,马青石强忍悲痛,将兄长安葬后,带着两个侄女一起艰难度日。马青石因为腿有残疾,而且身体瘦弱,很多出力的差事也干不了,只能用手提着篮子,一步一拐的卖着一些针头线脑,赚一点微薄的辛苦钱补贴家用,家中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凄惨。到了公元1340年,宿州遭遇大旱,方圆数百里,田地颗粒无收,马家的几亩薄田也未能幸免,马青石眼见家中余粮,已然不多,不由得长吁短叹心急如焚,只能每日让大侄女马春梅熬点稀粥,供一家日常饮食,自己则起早贪黑,走街串巷,希望可以多卖一点针头线脑,赚点辛苦钱,补贴家用。马春梅已经十二岁,逐渐懂事,对家中的情况非常了解,既心疼叔父整日拖着残疾之躯辛苦奔波,又怜悯妹妹每日食不果腹骨瘦如柴,于是每天也是起早贪黑出外挖点野菜,放入稀粥中食用,但是马春梅才十二岁,身单力薄,周边的野菜早让那些成年妇女挖空找尽,虽然马春梅每日辛苦劳累寻找野菜,但是找到的野菜却是寥寥无几不尽人意。这日一大早,马春梅又带着妹妹出了城,到了城外一条干涸的小河边,让妹妹在身边玩耍,自己在小河边搜寻野菜,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几颗野菜,忽然看见前方,长着一群茅草,这茅草叶子十分坚硬,如同锯齿,一般人担心受伤,都不愿意去碰,但是茅草根却有些甘甜,马春梅心想:“既然找不到野菜,那就挖一些茅草根回去,总比饿肚子强。于是就拿起小铁铲开始挖掘,妹妹马秀英在一旁,看见茅草上结了很多草珠,觉得有趣,也采集了两大把,拿给姐姐看,道:“姐姐,这些草珠好好玩,我们带回去,一人做个手串。”马春梅擦擦脸上的汗水道:“好,晚上回去我们用这草珠做两个手串,一人一个带着玩。”马秀英见姐姐答应,情不自禁欢呼雀跃起来,马春梅挖了半天,累的汗流浃背,才挖了小半篮子茅草根,自己也是累的腰酸背痛,也就领着妹妹回家,走到城门口,看到城门外张贴告示,一群人正围着告示,议论纷纷,马春梅也拉着妹妹挤上前,去看看怎么回事,因为马青山在世时,曾经教过女儿识了一些字,马春梅也能看个七七八八大致的意思,又听周边人议论,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是宿州将军府在招使唤丫头,凡是愿意卖身为奴的,给纹银三十两。周边的百姓都在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三十两银子可不少了,今年大旱,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这三十两银子能买好十几石粮食了,一大家子最起码饿不死。”有的说:“咱们就是穷死饿死,也不能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啊,卖给将军府做奴才,这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这辈子就完了。”马春梅听了众人议论,思绪良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前想后犹豫了半天,低着头拉着妹妹回家,回到家中,马春梅将今天采挖到的几颗野菜,放入稀粥中,又生火热了一下,然后舀了一碗稀粥,和两颗野菜,给妹妹马秀英食用,马秀英早已饿的前胸贴后背,接过碗就开始狼吞虎咽,三口并作两口将稀饭和野菜吃得一干二净,然后对姐姐道:“姐姐,我还很饿,能不能再让我吃一点?”此时马春梅忙了半天,自己还没有舍得吃稀饭和野菜,也是饥肠辘辘,听到妹妹的乞求声,不禁眼中含泪心中难过,但是回头看了看锅中所剩无几的稀饭和野菜,只好强忍心酸,摸摸妹妹的头,柔声道:“阿妹,我们还要留一点给二叔回来吃,我把茅草根洗干净,我们吃一点茅草根,姐姐明天争取多挖点野菜,让你吃饱。”马秀英倒也懂事,听了姐姐的话,道:“好的,姐姐,明天我也帮你挖。”马春梅点点头,和妹妹一起,将茅草根洗干净,两人吃了一些后,马春梅对对妹妹道:“阿妹,你把草珠拿来,姐姐来给你做手串。”马秀英兴高采烈,把草珠拿给姐姐,马春梅找出家中的针线,做了两个手串,姐妹俩一人带了一串,在家中等叔叔马青石回来,傍晚时分,马青石回到家中,奔波了一天,也是累的腰酸背痛,马春梅将锅里仅有的一点稀饭和野菜,全部舀给叔叔,马青石问道:“春梅,你和阿妹吃了没有?”马春梅强忍腹中饥饿,道:“叔叔,我和阿妹已经吃过了。”马青石点点头,将那点稀饭和野菜吃完。第二天一大早,马青石又出门去做买卖,马春梅对马秀英道:“阿妹,你在家里呆着,不要乱跑,姐姐出去,拿个东西,一会就回来。”马秀英点点头,道:“姐姐,我在家等你,你快点回来哟。”马春梅出了家门,直奔宿州将军府走去,功夫不大,已经到了将军府门口,只见将军府门口摆着一张桌子,桌后的椅子上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长得丰满富态,身后站着四个丫鬟模样的侍女,桌前有两三对夫妻,拉着两三个十几岁的小女孩,正在陪着笑脸,询问入府为仆事宜。马春梅也挤上前,向那中年妇人躬身施礼,怯生生问道:“婆婆,我是来府中为奴的,请问是在这里签契约吗?”那中年妇人,看了看马春梅,道:“你家大人呢?你一个小女孩,怎么一个人来这里啊?”
      马春梅回道:“婆婆,我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一个叔叔和妹妹,所以我就一个人来了。”那妇人说:“那可不行,你一个小丫头,家中父母双亡,你叔叔又没来,我可不能要你。”马春梅听闻此言,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道:“婆婆,求求你大发慈悲,我家中已经没有口粮了,我叔叔腿有残疾,起早贪黑,走街串巷,卖点针头线脑的,赚得一点点可怜的辛苦钱,我妹妹刚刚八岁,还不懂事,整日食不果腹,饿的骨瘦如柴,求婆婆开恩,把我收进府中,所得银两,给我叔叔和我妹妹,在家买些粮食度过这大旱之年,婆婆若不开恩,我们一家三口,就要活活饿死了。”说罢,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只是对着那妇人连连磕头,那妇人闻言,不由得为之动容,动了恻隐之心,脸上露出同情神色,站起身来到桌前,伸手拉起马春梅,问道:“你叔叔腿有残疾,在卖针头线脑,是不是叫马青石?”马春梅伸手抹抹眼泪,回道:“婆婆,我叔叔就是马青石,您认识他吗?”妇人道:“当年你父亲马青山活着的时候,三天两头来将军府卖针头线脑,现在你那瘸腿叔叔也经常过来,我当然认识了,说起来,我和你去世的母亲也算是远房亲戚。”马春梅抽抽噎噎道:“婆婆,既然你认识我父亲和叔叔,和我母亲还是远房亲戚,您也知道我家里的情况,求您大发慈悲把我收进府里吧,这样我叔叔和妹妹有了银两,可以买点粮食,我们一家三口不至于活活饿死呀。”说着又要给妇人跪下,妇人拉着马春梅的胳膊,没有让她下跪,叹口气说:“小丫头,你叫什么名字?”马春梅道:“婆婆,我叫马春梅。”妇人道:“你可知道卖身为奴,以后一辈子都难以翻身了,你家里人以后若是拿不出银两替你赎身,你可就要当一辈子的奴仆啊,你可要想清楚。”马春梅道:“婆婆,卖身为奴,总比一家三口饿死强,我想清楚了,请婆婆大发慈悲成全我。”妇人又连叹几口气,问道:“这么大的事,你叔叔怎么没有陪你一起来?”马春梅哽咽道:“婆婆,我叔叔对我和妹妹,视若己出,他若是知道我要卖身为奴,定然不肯允准。”妇人道:“小丫头,你这不是让婆婆为难吗?你既然知道,你叔叔不肯允准,我又怎能收你入府?”马春梅听闻此言,又噗通跪倒,连连磕头,口中道:“婆婆,我已经十二岁了,我可以自己签卖身契的,求婆婆开恩成全我,不然我一家三口,真的要活活饿死了。”说罢,又是泣不成声,妇人见此情形,也是眼中含泪,长叹一声,弯腰伸手将马春梅拉起,道:“小丫头,难得你这么懂事,又有一片孝心,婆婆就成全你吧。”说罢,转身拿起笔墨,写了一份契约,然后对马春梅道:“小丫头,婆婆念给你听听。”只听妇人念到:“立契字之人,为马氏之女马春梅,因家中贫困,无力养活,情愿卖身于宿州将军府兀良哈将军为奴,卖身银为上等纹银三十两,人银两清,不得反悔,契书为证。”念完对马春梅说:“小丫头,你可听明白了?”马春梅回道:“婆婆,我听明白了,我愿意。”妇人将契约放到桌上,对马春梅道:“小丫头,你过来签字画押。”马春梅俯身在桌上的卖身契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按上手印。”妇人道:“小丫头,我来取三十两银子给你,你可要拿好了,春花秋月,你们从府上叫两个兵丁,你们四个人陪着这个小丫头把银两送回家,路上注意一点,可千万不能有什么闪失,等小丫头事情办好,再把她带回来。”那妇人从桌子抽屉里,取了三十两纹银,递给马春梅,马春梅双手接过银两,小心翼翼的揣入怀中,这时春花秋月两个丫鬟已经叫来两个兵丁,马春梅又对妇人躬身行礼,道:“婆婆,我现在和姐姐们回家,把银两送回去,等会我就回来。”妇人点点头道:“速去速回,不要耽搁。”马春梅和两个丫鬟两个兵丁,起身往家回,在回去路上,马春梅又恳请两个兵丁帮忙,在路边的粮行买了些米面,让兵丁手提肩扛回到家中。此时马青石已经回到家中,正在和马秀英说话,突然见侄女进家,后面跟着两个衣饰华丽的女子和两个穿戴整齐,挎着腰刀,扛着口袋的兵丁进来,禁不住吓得一跳,连忙问道:“春梅,这是怎么回事?”马春梅强颜欢笑,招呼两个兵丁放下米面,转头对马青石道:“叔叔,我找到一份好差事了,这是我预支的薪水。”说完从怀中将剩余的银两全部掏出,递给马青石,马青石看见这么多银两,顿时大吃一惊,两眼直愣愣瞪着侄女,并没有伸手去接银两,而是厉声问道:“春梅,你从哪里来的这么多银两?你老老实实和我说清楚。”马春梅此时心中悲苦,又见叔叔声色俱厉的喝问自己,刹那间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身后的春花道:“你家侄女已经卖身为奴到将军府,这是她卖身的三十两银子,刚才在路上,她买了些粮食,这是她剩下的银两,你可要收好了。”马青石闻言,如同晴天霹雳,一瘸一拐上前两步,抓着马春梅的胳膊,问到:“ 春梅,你告诉叔叔,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旁边的马秀英虽然才八岁,但也听出了一些端倪,也扑到姐姐身边,抱着姐姐大声哭泣,口中道:“姐姐,我不要你离开,我不要你离开。”马春梅泪如雨下,用手搂着妹妹,放声痛哭,马青石道:“春梅,你答应叔叔,我们把银两退给他们,我们不去将军府做奴才。”旁边的一个兵丁闻言,冷笑道:“你家侄女已经在卖身契上签字画押了,回来的路上,还花了一两多银子买了这么多米面回来,现在岂是你可以随便反悔的?赶快收拾东西,随我们回将军府,若是再啰里啰嗦纠缠不清,惹恼了我们将军,把你们一家三口砍头,也不费吹灰之力!”马春梅闻言,不敢耽搁,抹抹眼泪,哽咽着道:“叔叔,你在家带好妹妹,用这些银两买些口粮,你们两个要好好的活下去,我去将军府为奴,可以吃饱穿暖,你们不用担心我,有空的时候,我就回来看你们。”马青石眼见木已成舟无法挽回,刹那间也是泪如雨下,松开抓着侄女胳膊的双手,捶胸顿足嚎啕大哭起来,口中念到:“哥哥嫂嫂,我对不起你们啊,我对不起你们啊!”马秀英见叔叔和姐姐如此悲痛,在一旁哭得更加惨烈,马春梅一手拉着叔叔,一手搂着妹妹,也是嚎啕大哭起来,两个兵丁和两个丫鬟,相互看了看,没有吱声,等这一家三口,哭的稍微缓和一点后,春花上前道:“小妹妹,别伤心了,收拾东西,跟我们回府吧。”马春梅强忍悲痛,点点头,转身进屋简单收拾了一点衣物,打了个包裹,又来到马青石面前,噗通跪倒,道:“叔叔,您请珍重,妹妹就拜托给您了。”说完,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马青石见事已至此,也只能强忍悲痛,伸手扶起侄女,道:“孩子,你去将军府万事都要小心,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等到旱情过后,叔叔看能不能把那几亩田地卖了,凑钱再把你赎回来。”马春梅连连摇头道:“叔叔,那几亩田地是你和妹妹赖以生存的保障啊,你可千万不能卖了啊,我在将军府会万事小心的,你们在家好好生活。”说完,强忍心中酸楚,拎着包裹和春花秋月两个丫鬟,两个兵丁一起出了家门,功夫不大,几人到了将军府,马春梅找那妇人报到,妇人道:“小丫头,以后你就喊我秦妈,这将军府后院,我是你们的总管,以后有什么不懂的,你就问春花吧。”然后命春花将马春梅安顿住处,又发放了府中的丫鬟服饰,自此,马春梅便在将军府开始了奴仆生涯。
      在将军府待了满一个月后,马春梅向秦妈告了半天假,准备回家看叔叔和妹妹,等到回家后,和叔叔妹妹见了面,三人相拥而泣,马春梅从怀里掏了一点平时在将军府省下的零食给妹妹,又向叔叔问了问家中的情况,马青石眼含泪水道:“家里很好,你给我们的银两,买的粮食,吃到明年都绰绰有余,你不用担心,等到明年有雨水了,我把那几亩田好好拾掇拾掇,争取多收点粮食,我和小阿妹,都能吃的饱饱的,你就放心吧,你在府里万事都要小心啊。”马春梅道:“叔叔,你放心,我做什么事都会小心的。”马青石道:“那就好,要是你有什么闪失,我以后有什么脸面去见你死去的爹娘啊。”马青石说着说着,已经泪流满面,马春梅连忙劝慰,三个人在家中聊了半天,到了傍晚,马春梅才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叔叔和妹妹,回到将军府,以后的每个月,马春梅都会向秦妈请半天假,回去看叔叔和妹妹,秦妈看着这小丫头也是实在可怜,每个月也就允许她回去半天探望家人,这样的生活过了将近两年,这一天,秦妈突然召集所有的家仆,在院子里开会,秦妈道:“今天召集大家来,是告诉大家一件大喜事,我们兀良哈将军,受到朝廷升职封赏,要去安西府当大将军,你们收拾好行李,任何人不得耽搁,十日之后全府上下,一起去安西府。”众人听了,齐声答道:“是!”马春梅闻言,不由得心乱如麻,心想现在在宿州将军府为奴,每个月还能见到叔叔妹妹,没想到兀良哈将军要到安西府当大将军,那以后自己再也见不到叔叔和妹妹了,想到这里,不禁六神无主,待到众人散去后,马春梅来到秦妈面前,道:“秦妈,我想回去看一下叔叔和妹妹,请您恩准。”秦妈用同情的眼神看了看她,道:“好,小丫头,你速去速回。”马春梅回到自己房间,将平时积攒的一点零食放入怀中,出了将军府,往家走去,回到家中,只有妹妹一个人在家,估计叔叔又去走街串巷卖针头线脑了,马春梅等了一个多时辰,马青石回到家中,见到侄女回家,心中很是高兴,道:“春梅,今天怎么准许你回来了?你今天迟点回将军府,叔叔到街上买点菜,晚上我们一起吃个饭。”马春梅含泪点点头,马青石也没注意到侄女的表情,转身去外面买了一点肉和菜回来,一家三口洗菜做饭,等饭菜好后,围在破桌边,开始吃饭,马秀英把姐姐带回来的零食,拿给马青石品尝,马青石咽了咽唾沫,道:“秀英,这是你姐姐带给你吃的,你吃吧,叔叔不喜欢吃这个。”马秀英见叔叔不吃,也就兴高采烈地拿着零食,一点点的小口品尝起来,三人吃饭时,马春梅道:“叔叔,妹妹,我今天回来是有件事要告诉你们。”马青石道:“什么事啊?”马春梅道:“今天秦妈告诉我们,我们将军府的兀良哈将军,受到朝廷封赏,要调到安西府做大将军,秦妈让我们收拾行李,十日后全府上下一起随大将军去安西府。”马青石一听,刹那间心头巨震,手中碗筷都惊的掉落在地,急声问道:“春梅,你也要跟着一起去吗?”马春梅点点头道:“是的。”马青石瞬间感觉如同掉入冰窖,全身冰冷刺骨,口中喃喃道:“那,那,以后,我们是不是就见不到面了?”妹妹秀英在旁边听了,顿时目瞪口呆,呆若木鸡,马春梅涩声回道:“叔叔,妹妹,以后有机会见面的,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将军回宿州城,我会恳请一起回来,到时候我回家看你们。”马青石此时心如刀绞,心里知道,侄女所言,只是为了宽慰自己和小阿妹,马青石心中悲苦,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妹妹马秀英在一旁,虽然不是太明白,但也知道,以后和姐姐恐怕是很难见面了,于是扑到姐姐怀里,抱着姐姐急声道:“姐姐,你能不能恳请那将军,让你留在宿州的将军府啊?我舍不得你离开。”马春梅抚摸着妹妹的头,心中悲伤难过,泪水如同决了堤的洪水,顺着脸颊不断滑落,哽咽着道:“妹妹,以后和叔叔在家,一定要听叔叔的话,叔叔出门做生意的时候,你要把家整理干净,姐姐已经现在是将军府的奴仆,只能跟着将军去安西府了,你在家中万事都要谨慎,一定要听叔叔的话。”说罢,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伤,搂着妹妹放声大哭起来,马青石在一旁,也是直抹眼泪,哭了多时,马春梅见时候已经不早,起身和叔叔妹妹告别,马青石一瘸一拐的带着马秀英把马春梅送到家门外,马春梅道:“叔叔,你和妹妹在家要好好的,我回去了。”马青石心中不舍,拉着马秀英,又送了马春梅很长一段路,眼看就要到将军府门口了,马春梅停下脚步,道:“叔叔,你们回去吧,以后有机会,我会回来看你们的。”马青石眼泪汪汪道:“春梅,这次去安西府,离家很远,你在那里举目无亲,凡事都要小心啊。”马春梅点点头,转身离去,马秀英见姐姐离去,忍不住挣脱马青石的手,哭着喊着:“姐姐,姐姐。”追了上去,马春梅停下脚步,强忍心中的悲苦,抱着妹妹,为妹妹擦去脸上的泪水,在妹妹的耳旁道:“阿妹,答应姐姐,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等到以后你长大了,找到好人家嫁了,一定要记得来安西府看姐姐。”马秀英紧紧的抱着姐姐,哭泣道:“姐姐,我不要你离开,我不要你离开。”马春梅亲了亲妹妹,拉着妹妹的手,把她交给了走到面前的马青石,道:“叔叔,妹妹就拜托你了。”说罢,咬着牙狠狠心转身离去,马秀英还想去追姐姐,却被马青石紧紧的拉住,只能望着姐姐离去的背影,撕心裂肺的大声哭喊,此时马春梅眼中的泪水早已淋湿了衣襟,只能强忍心中的悲痛,头也不回的走进将军府。十日后清晨,宿州将军府,全府上下收拾妥当,一起出发前往安西府,马春梅和众丫鬟坐在后面的马车里,顺着车窗向外看去,远远看见叔叔拉着妹妹站在路旁,正翘首以盼的看着将军府车队,在满脸焦急的东张西望,马春梅把头伸出车窗,对着叔叔和妹妹连连摆手,等马车行到叔叔和妹妹面前的时候,马春梅大声喊道:“叔叔,妹妹,再见了,妹妹以后记得来安西府看姐姐。”马青石和马秀英听到声音,马青石连忙一边拉着马秀英的手,一瘸一拐的追着马车,一边对着马春梅大声喊道:“春梅,你多保重啊!万事要小心啊!”马兰英也边哭边喊道:“姐姐,你多保重,我以后一定会去找你的!”马车前行,很快将马青石和马秀英甩下,马春梅强忍心中的悲痛,眼中含泪,回头看着叔叔和妹妹,频频挥手,与叔叔和妹妹告别,随着马车渐行渐远,叔叔和妹妹的身影也消失不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