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第三章:应天认亲
唐思源等儿子唐正阳稍大几岁,亲自带着儿子去宿州城,将马青山夫妻的坟墓寻到,以女婿外孙之礼,祭奠马青山夫妻,并寻得马春梅的族人,唐思源不但出资重修马青山夫妻坟墓,并赠送许多金银给马春梅的族人,并请他们寻找马秀英下落。此后每年的清明,唐思源都带着儿子唐正阳来宿州城拜祭岳父岳母,又是数年过去,这年清明,唐思源和唐正阳又到了马青山夫妻坟前,唐正阳此时已有十岁出头,小孩子眼光锐利,还没到坟前,就已经看到坟前摆着上供的祭品,唐正阳禁不住叫到:“爹爹,你看外公外婆的坟前,今年怎么有人拜祭啊?”唐思源心中也是迷惑不解,众人来到坟前细看,却见马青山夫妻坟前,摆了很多祭品,唐思源心中不解,心想:“这几年,从来没有人来拜祭马青山夫妻,今年是谁来拜祭的?”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唐思源道:“阳儿,我们待会去宿州城,去寻你母亲的族人,看看他们知不知道是谁来拜祭的?”唐思源和唐正阳拜祭完马青山夫妻后,悄悄的进入宿州城,寻得马春梅本族的族长马青松,向他打听是谁拜祭的马青山夫妻?”马青松也与唐思源相识多年,知道他是马春梅的夫君,也就告诉唐思源道:“当年马青石将马秀英托付给了表哥郭子兴,郭子兴收马秀英为义女,将马秀英掩藏在郭家庄中,后来因为有人四处打探马秀英下落,郭子兴心中疑惧,变卖房屋田产后,带着马秀英远走他乡,后来郭子兴举义旗起兵反抗元朝,马秀英在郭子兴军中,让郭子兴许配给了凤阳人士朱元璋,朱元璋在郭子兴军中,屡受郭子兴之子打压,后来朱元璋另立门户,占领了滁州,濠州,并攻克了金陵,改名应天府,马秀英等朱元璋局势稳定后,才敢回来祭祖,马秀英回来祭祖后,见父母的坟墓被修得如此隆重,也来向族长打听,族长将唐思源和唐正阳的事一一告知,马秀英大喜过望,委托族长,如果姐夫今年还来拜祭,请姐夫到应天府一聚。”
唐思源和唐正阳一听,是又惊又喜,连忙请马青松带他们去应天府去寻找马秀英,族长安排妥当后,一行几人向着应天府而去,路上,马青松对唐思源说:“唐姑爷,春梅和秀英姐妹感情深厚,所以春梅的死,我还没敢告诉秀英,你到了应天府之后,需想个稳妥的方法,再告诉秀英。”唐思源点点头,又对唐正阳交代了几句,几日后,一行人到了应天府,应天府又称金陵,是大名鼎鼎的六朝古都,历史极其悠久,古代时属于扬州管辖,周显王时期,越国灭掉吴国后,在这里设置了金陵邑。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金陵,见金陵龙盘虎踞,风景秀丽,情不自禁连连称赞,手下两个术士却是忧心忡忡,向秦始皇进言:金陵气势磅礴帝王之气云集,日后必是王朝所在。秦始皇闻言,岂能容忍金陵出现帝王,于是命令手下术士破解,术士称:城南的方山因形似玉玺,人称天印山,天印,乃是上天赏赐的官印,决定了金陵之地的龙气聚集和王朝兴衰,只有断了方山龙脉,才能阻隔金陵的王气。秦始皇对术士的此番言论深信不疑,于是下令将方山截断,引淮河之水贯穿了南京城,开凿了闻名天下的秦淮河,想让金陵的帝王之气一泻千里,并将金陵改名为“秣陵”,意为饲马的草料场。汉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又把秣陵县改名为建业。三国时期,吴国在此建都。晋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琅邪王司马睿镇守建业,为了避晋愍帝司马邺的名讳,把建业改名为建康。后来晋元帝司马睿在这里建都,之后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沿用建康作为都城,这里被称为“京辇神皋”。五代时期的吴国(南吴)把这里改名为金陵府。南唐政权在这里建都,将其作为西都,称为昇州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改名为建康府,元朝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在这里设立行中书省。后来改称为建康路。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为元文宗曾在这里居住过(作为他未即位时的府邸),改名为集庆路。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下了当时的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寓意顺应天命之意,唐思源一行人寻得朱元璋元帅府地址,到了府门前,马青松上前对着守门的兵丁道:“小哥儿,我是你们元帅夫人马秀英的大伯马青松,麻烦你进去通报一声,就说我带着他的姐夫姨侄一起前来相见。”守门兵丁转身进了帅府,功夫不大,只听府内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衣着朴素,秀丽端庄面容姣好的二十来岁女子,怀抱一名婴儿,后面紧随着四名丫鬟,正三步并作两步赶到过来,到了门前,马青松一看,正是侄女马秀英,马秀英将手中孩儿交给丫鬟,向马青松施礼道:“大伯,我姐姐和姐夫呢?”马青松用手一指唐思源和唐正阳道:“秀英啊,这是你姐夫和姨侄。”马秀英一眼望去,看见了唐思源和唐正阳,却未见到姐姐马春梅,不由得一愣,唐正阳上前几步,噗通跪倒,道:“姨母在上,请受侄儿一拜。”马秀英连忙伸手将唐正阳扶起,盯着唐正阳的面孔道:“像,真像我姐姐,这就是我姐姐的孩子。”唐正阳伸手从怀里掏出一串草珠,道:“姨母,这是我母亲给我的草珠,父亲让我时刻带在身边,您请看。”马秀英接过一看,正是自己幼年时和姐姐所带的那串草珠,霎时心中狂喜,一把搂过唐正阳,道:“孩子,你娘呢?”唐正阳闻言,回头看了看唐思源,默不作声,唐思源此时也上前两步道:“阿妹,我是你姐夫唐思源,今日幸得相见,万分喜悦。”马秀英松开唐正阳,施礼道:“姐夫,妹子这厢有礼了,我姐姐呢?”唐思源看了看马青松,马青松咳嗽两声,道:“秀英啊,我们先进府再说。”马秀英心里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顿时涌上心头,于是领着马青松,唐思源一行人进了元帅府。”到府中落座上茶后,马秀英惴惴不安,又问道:“姐夫,我姐姐是不是身体不适?所以没和你们一起来?”唐思源犹豫片刻,长叹一声道:“阿妹。”话刚出口,又觉得无从说起,又踌躇犹豫一会,才开口道:“你姐姐已经过世了。”马秀英一听,霎时心头巨震,腾的一下从椅子上跳起,大声问道:“什么?姐夫,你说什么?”唐思源叹口气道:“阿妹,你姐姐十年前已经过世了。”马秀英闻言,瞬间脸色煞白,如同五雷轰顶,只觉得天旋地转五脏俱焚,噗通一声晕倒在地,身后几名丫鬟,吓得面容失色,赶紧上前扶起,又是掐人中,又是捶胸,足足折腾了半柱香功夫,马秀英才慢慢醒来,睁开双眼,一把抱住身旁的唐正阳,放声痛哭,马青松和唐思源连忙上前劝慰,只见马秀英直哭的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唐思源急忙劝慰道:“阿妹,你不要再哭了,这样会出事的。”正在此时,朱元璋也得到消息,急匆匆回到帅府,朱元璋,幼名重八、兴宗,字国瑞,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人,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的父母、长兄因旱灾和瘟疫的泛滥而过世。因为生活所迫,朱元璋入皇觉寺为僧,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他投靠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因为作战勇猛智勇双全积功为军官,娶郭子兴义女马秀英为妻。郭子兴死后,朱元璋代领其军。奉红巾军宋小明王龙凤年号,任右副元帅。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军攻下集庆,改名应天府,朱元璋身高七尺,浓眉大眼,鼻直口方,鹰眉虎目,器宇不凡,朱元璋看见马秀英正抱着一名少年哭得喉咙嘶哑痛不欲生,霎时大惊失色,连忙疾步上前问到:“夫人,你怎么了,怎么了?”马秀英恍若未闻,只是放声痛哭,朱元璋连忙扶住马秀英柔声询问,马秀英看到朱元璋回来,拉着朱元璋也是放声大哭,口中只念:“我姐姐死了,我姐姐死了。”朱元璋一听,心中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连忙柔声劝慰,好不容易才把马秀英劝慰平静下来,此时马青松上前两步道:“大帅,我是秀英的大伯。”又指着唐思源道:“这是秀英的姐夫唐思源。”又指着唐正阳道:“这是秀英的姨侄,叫唐正阳。”朱元璋连忙抱拳拱手,请众人落座,又命人安排酒席,招待唐思源一行人,酒席中,众人也无心吃菜喝酒,只感觉味同嚼蜡,马秀英搂着唐正阳,眼泪如同决堤的洪水,一直伤心不已。
酒席结束,朱元璋又安排众人休息,第二天上午,马秀英又请唐思源一行人来到大厅坐下,问清楚马春梅的死因后,又是悲痛欲绝,马青松劝慰道:“秀英啊,你不要太过伤心了,不要哭坏了身子,虽然你姐姐已经亡故,但是好在你姐夫和你姨侄已经和你相见,也算是一桩喜事。”马秀英强忍泪水,点头称是,朱元璋和马夫人夫妻二人感情极好,知道夫人家中也仅有这一门亲戚,所以早早安排好酒席,宴请唐思源等人,朱元璋和马秀英平常十分勤俭,日常生活都是粗茶淡饭,但是招待唐思源等人,却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就这样唐思源一行人,住了七八日后,就向马秀英辞行,马秀英心中不舍,又强行挽留他们多住几日,几日后,唐思源又去见马秀英,对马秀英道:“阿妹,我教中还有事务需要回去处理,我和正阳就回去了,等到明年再来看你。”马秀英见姐夫执意要走,也不好再强留,只能强忍心中不舍,命人拿来一大包新做的衣裳,递给唐正阳,道:“正阳啊,这是姨妈给你做的衣服,你回去后,要听爹爹的话,有空就要来看姨妈。”唐正阳接过衣服,只见这些衣服,都是上好的绫罗绸缎面料,比姨妈身上所穿粗布素衣,要好上几倍,不由得心中感激,眼中含泪,点头答应,马秀英又命人取来一百二十两黄金,给了马青松二十两,马青松推却不过,也就收下了,又给了一百两给唐思源,唐思源却是坚决不收,对马秀英道:“阿妹,你给正阳的衣服,我们收下,现在元璋刚刚起兵,正是用钱的时候,你的心意我们领了,这黄金我们是万万不能收,我们圣火教在西北诸省也有些产业,也算不缺银两。”马秀英见姐夫执意不收,也只好作罢。就这样,此后的几年,每到清明前夕,唐思源就带着唐正阳和几名随从,首先去拜祭岳父岳母的陵墓,然后去应天府和马秀英相见,马秀英和朱元璋也总是视若贵宾盛情款待,虽然自己夫妻日常生活都是粗茶淡饭寡酒素菜,但是招待唐思源等人,却是一日三餐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更是将唐正阳每年的衣物都备得周全,马秀英给唐正阳每年准备的衣物,比儿子朱标的衣物都要好上许多,唐思源父子心中感激,也经常从圣火教带了许多疗伤药品给朱元璋,给朱元璋手下将士作为疗伤之用,作为答谢。转眼间,唐正阳已经年满二十,长的英俊潇洒玉树临风,马秀英又亲自保媒,将朱元璋的结义兄弟徐达的亲侄女徐氏嫁给唐正阳,婚礼所需的聘礼和许多金银首饰,都是马秀英一手置办,唐思源父子心中过意不去,再三推辞,但是马秀英却是执意而为,马秀英对唐思源父子道:“姐夫,当年要不是姐姐卖身为奴,换些银两供我和叔叔买粮度过灾荒之年,我早就饿死了,哪里还有今日的风光,阳儿是我姐姐的亲生骨肉,是我娘家唯一的嫡亲侄儿,和我亲生儿子有何分别?我为阳儿婚事花费一点金银,乃是我作为姨妈的一片心意,何足挂齿?”唐思源父子见实在推辞不了,也只好却之不恭,由马秀英花费金银操办。第二年,徐氏添了个大胖小子,取名唐梦泽,带到应天府与马秀英相见,马秀英十分欣喜,又送了侄孙许多衣物首饰。这样又过了两年,这一年三月,唐思源带着唐正阳一家三口,徒弟侯成庆和几名随从下了圣火崖总舵,这侯成庆自幼是个孤儿,被唐思源收养,长的瘦小干枯,如同一只猢狲一般,但是精灵古怪足智多谋,在唐思源的精心调教下,武功也算上乘,唐思源一行人,去宿州拜祭过岳父岳母后,又去了应天府,一行人到了应天府城门口,只觉得今年的气氛与往年大不相同,只见城门口兵丁,刀枪出鞘,脸色凝重,对进出人员都在严加盘问,一行人报上名号后,进了应天府城,唐正阳对唐思源道:“爹爹,应天府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你看城门口士兵一个个脸色凝重,如临大敌。”唐思源道:“我也看到了,我们先去你姨妈府中再说,问问什么情况。”一行人到了元帅府,兵丁进去通报,马秀英带着儿子朱标到门口迎接,见面之后,寒暄几句,到府中落座,唐正阳道:“姨妈,我刚才看应天府城门口,士兵们一个个脸色凝重,如临大敌,是不是姨父这边有什么事情?”马秀英满面愁容,叹了一口气,道:“姐夫,正阳,侄媳妇,这次我就不留你们了,你们休息两天,过两日你们就回西北吧。”唐思源说:“阿妹,都是家里人,你也别隐瞒,是不是元璋这边出了什么事?”马秀英脸色凝重,忧心忡忡,又长叹一口气道:“元璋现在正领兵和张士诚打仗,双方僵持不下,不料陈友谅趁机领兵来犯,已经将洪都城围了一月有余,他是想趁我们应天府空虚,想一举夺取我们的地盘,元璋虽有心去支援洪都城那边,但奈何张士诚那边兵多将广,一时间难分胜负,如果洪都城一旦失守,陈友谅就会立刻挥师东进,进犯应天府,所以我也不敢留你们多住了,你们休息两天,过两天你们就回西北吧。”唐正阳一听,张口正想说话,却被唐思源用目光制止,只好闭口不言,唐思源道:“阿妹,你别担心,元璋雄才大略,定有办法应对。”马秀英听了,微微苦笑,道:“姐夫,正阳,侄媳妇,我先带你们去吃饭,然后你们去客房休息。”马秀英领着唐思源一行人,到偏厅用膳,备下美酒佳肴盛情款待众人,酒席结束后,唐思源一行人到了别院客房休息,唐正阳安顿好妻儿后,来到唐思源房间,道:“爹爹,姨父姨母现在这边军情紧急,难道我们就只是袖手旁观吗?不准备帮点忙?”唐思源叹口气,道:“阳儿,如今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相互之间为了抢夺地盘,厮杀不断,如果我们帮了你姨父姨妈,只怕会惹火烧身。”唐正阳道:“爹爹,姨妈对我们情深义重,听你说娘亲去世时,也是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寻到姨妈后,务必护姨妈周全,如今洪都城被困,应天府危急,我们怎么能不顾姨妈安危,袖手旁观呢?我想请爹爹传令到总舵,让教中派护教五行卫前来助阵,等姨父姨妈转危为安,我们再回西北。”唐思源思索良久,长叹一声道:“阳儿,你坐下,听爹爹给你讲讲武林大事。”父子二人坐到后,唐思源道:“当今武林,共有四大世家,分别是公孙,上官,宇文,南宫,公孙世家自三国时期,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渊数代呕心沥血,历时数十载,在辽东地区建立燕国,后来为司马懿所灭,但公孙世家家传武艺精绝,剑法通神,早在唐朝开元年间,公孙世家的公孙大娘,以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剑舞名震天下,当时玄宗朝有位大将军姓裴旻,乃玄宗朝鼎鼎大名的金吾将军,弓马娴熟骁勇善战,手中一柄七星剑,勇猛英武,屡建军功,为玄宗朝第一剑术高手,唐朝大诗人王维曾经作诗称赞:赠裴旻将军: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据说有一次裴旻观看公孙大娘的剑舞后,大加赞赏,于是就与公孙大娘切磋比试一番,裴旻将军剑法大气磅礴疾似雷霆,公孙大娘剑法却是以柔克刚轻巧灵幻,双方斗了一两个时辰,竟是旗鼓相当不相上下,二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不禁惺惺相惜,于是结义为兄妹,公孙大娘和裴旻切磋比试过后,创下一套剑法:《裴将军满堂势》,以裴旻高歌猛进,舍我其谁,狂放不羁的无双剑法为基础,再加上公孙大娘剑法中的柔美飘逸,变幻无穷的灵动之气,所以这套剑法阴阳融合刚柔并济,攻守兼备进退有度,数百年后,一直是公孙世家的镇山至宝,公孙世家后世子孙在辽东蛰伏数百年,休养生息,又巧取豪夺了大量人参鹿茸为族中子弟养气培元,所以族中子弟内力精进,人才济济高手如云,如今趁着天下大乱,又率领族中子弟兴兵作乱,占据了辽东一带,已是辽东之地一方霸主,公孙世家现在的当家人是公孙文,公孙武兄弟,兄弟二人不但本领出众武艺高强,而且文韬武略深谋远虑,不但在辽东一带聚草屯粮,听说还暗中插手青海湖私盐买卖,攫取了大量不义之财,在武林四大世家中,无论是武功,财富,还是人才储备,公孙氏实力最为雄厚,为武林第一世家,上官世家在成吉思汗时代,当家人上官林被成吉思汗收于麾下,后来上官林之子上官胜又帮助忽必烈平定中原,得封国于北海,祖传乾坤戟法,威猛霸道变化万千,称雄北海罕逢敌手,现在的元朝护国上将上官英,便是上官林的后人,听说戟法出神入化登峰造极,已经青出于蓝胜于蓝,胜过其祖辈,元朝皇帝赐他一个封号:无敌神戟大将军,勇冠三军,有万夫不当之勇,统领麾下十万蒙古铁骑,为元朝的最精锐之师,齐鲁的宇文世家,在南宋末年,趁忽必烈和南宋交战之时,举兵起义,试图占据齐鲁一带,但是被忽必烈派兵剿灭,族人四散而逃,听说有一家仆抱着宇文世家的幼子,投奔公孙世家,当时的公孙家主名叫公孙坤,他的夫人是宇文世家的嫡长女,公孙坤不忍见到岳家断嗣,并将宇文世家的幼子抚养长大,待此子长大后,公孙世家又出财出力出人,又将宇文世家扶持为齐鲁一带的豪强,自此宇文世家对公孙世家感恩戴德,惟命是从,两家联姻不断,数代都是互娶对方嫡女为家主夫人,宇文世家在公孙世家的大力扶持下,在齐鲁一带成立青龙会,但是却不顾祖上名声,不但做起□□买卖,还开设青楼赌场,放高利贷,逼良为娼,敲诈勒索善良百姓和普通商家,绑票杀人,无恶不作,青龙会用卑劣手段攫取大量不义之财后,又重金招揽众多□□高手,为青龙会的□□买卖保驾护航,武林中人,畏惧公孙宇文两家势力,大部分都是敢怒不敢言,南宫世家位于巴蜀之地,数百年来与峨眉派交好,执巴蜀武林之牛耳,巴蜀武林人士,都以南宫世家和峨眉派马首是瞻,这武林四大世家人才辈出,实力非凡,武林中八大门派分别为:少林,武当,昆仑,峨眉,长白,点苍,丐帮和我们圣火教,这六大派和丐帮圣火教,被武林江湖称为八大门派,四大世家和八大门派屹立江湖称雄数百年,大约在几十年前,杭州灵隐寺出了一位盖世圣僧,人称无尘禅师,使灵隐寺成为武林中第十三股强大势力,这位无尘禅师自幼被父母遗弃在灵隐寺寺庙门前,被灵隐寺的僧人收养,从小出家,熟读佛经,在灵隐寺浩瀚如海的佛经中发现了一部天罡纯阳神功和一些武功秘籍,据说这天罡纯阳神功需童子之身方可练成,无尘禅师得到这部天罡纯阳神功和武功秘籍后,潜心苦练几十年,终于大成,一身武功出神入化,内力之深,无人可与之比肩,所以武林江湖中人,都公认无尘禅师为天下第一高手,加上他又精通医术佛经,所以又被称为三绝禅师,门下有四个俗门弟子,江湖人称灵隐四杰,无尘禅师因材施教,灵隐四杰个个武艺高强,大弟子王定国,绰号青面狮,不但学了无尘禅师的医术,还学了一套罗汉锁龙枪,二弟子李安邦,绰号金毛犼,学了一套金刚降虎锏,王定国和李安邦艺成出师后,在杭州成立了西湖会,招了大批年轻子弟入会,这些会中弟子大部分是当年保卫杭州抗击蒙古人的守军后人,是杭州一带最年轻但是最有实力的帮会,三弟子张仁凤,是起义军首领吴王张士诚的嫡子,绰号灵牙白象,学了三十六路天罡剑,为人忠厚仁义,民间称之为江南第一仁义公子,四弟子金翅大鹏叶天羽,听说也是出生不久,就被父母遗弃在灵隐寺寺庙门前的双烈祠,被无尘禅师收养,三四岁就跟随无尘禅师学习武艺,听说叶天羽天赋异禀,力大无穷,虽然才十三岁左右,但是手中一柄月牙伏魔杖,重一百零八斤,他学了无尘禅师的一百零八招伏魔杖法,最近听说无尘禅师圆寂时,又将一身天罡纯阳神功内力输送于他,所以这金翅大鹏叶天羽,虽然才十三岁左右,但是一身铜筋铁骨,刀枪不入,恨天无环,恨地无把,普天之下难寻对手。”唐正阳听到此处,情不自禁的吃惊问道:“爹爹,这金翅大鹏叶天羽才十三岁左右,竟然如此厉害?”唐思源点点头,道:“当年无尘禅师凭借童子之身修炼数十年的天罡纯阳神功,内力深不可测已经天下第一,如今叶天羽不但自己天赋异禀,而且又得了无尘禅师苦练数十年的神功内力,虽然他年纪不大,但内力之深,却冠绝天下,为当今武林江湖第一人,以后你若是在江湖中和叶天羽相遇,千万不要和他对阵为敌,叶天羽的武功内力,已经天下无敌,不但爹爹我不是他的对手,就算武林四大世家八大门派,普天之下名山大川隐居的奇人异士,也无人可轻攫其锋,如今你姨父朱元璋带兵攻打张士诚,那灵隐四杰中的老三灵牙白象张仁凤就是张士诚的嫡子,那青面狮王定国,金毛犼李安邦,金翅大鹏叶天羽,定然不会袖手旁观,若是他们前去为张士诚张仁凤父子助阵,你姨父恐怕难以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