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答案 ...
-
林序的那本“高考秘籍”成了江屿最后冲刺阶段的精神支柱和秘密武器。
里面的思路像一把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历年压轴题看似复杂的外壳,直抵核心。江屿按照里面的方法梳理知识体系,解题效率和准确率都有了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每当他在枯燥的题海中感到疲惫和迷失时,翻看那本笔记,看到那熟悉的、带着点桀骜不驯的字迹,就仿佛能感受到林序就在身边,用他那种独有的方式告诉他——别怕,往前走。
这种隐秘的支撑,让江屿在母亲施加的巨大压力和高考日益临近的焦灼中,始终保持着一份内心的沉静与笃定。
他和林序在学校里依旧扮演着“陌生人”。座位遥远,交集几近于无。但有些东西,在无声中悄然流淌。
江屿会在发下的模拟卷作文里,引用只有他们两人才懂的、来自林序笔记的物理哲学观点;林序则会在无人注意时,将江屿爱吃的草莓牛奶糖,精准地投进他敞开的书包侧袋。
他们用这种只有彼此能懂的“密码”,在众人的目光下,进行着无声的交流,确认着对方的存在。
高考前三天,学校放假,让学生回家自主复习。
家里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江母如临大敌,请了年假在家全程陪同,变着花样准备营养餐,说话都刻意压低声音,仿佛任何一丝响动都会惊扰到江屿复习。
这种过度的小心翼翼,反而像一张无形的网,勒得江屿有些喘不过气。
傍晚,他以“需要清醒一下头脑”为由,得到母亲允许,可以在小区里散步半小时。
夏日的黄昏,空气黏稠而闷热。江屿漫无目的地在小区绿化带的小径上走着,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公式和知识点,嗡嗡作响。他走到小区中央那个有着喷水池的小广场,坐在了冰凉的石阶上。
喷水池没有开,池底躺着几枚硬币,在夕阳下闪着微弱的光。周围有几个老人在纳凉闲聊,孩童在追逐嬉戏。一切显得平常而安宁,却与他内心的兵荒马乱格格不入。
他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仿佛全世界都在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狂奔,只有他,被困在原地,背负着沉重的期望,看不清前路。
他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点开了那个置顶的对话框。上一次对话,还停留在几天前,他发过去的一道运用了“秘籍”思路巧妙解出的数学题,和林序回复的一个孤零零的句号。
他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倾诉压力?寻求安慰?似乎都显得矫情而无用。
就在他准备收起手机时,屏幕突然亮起。
林: 。(一个句号)
紧接着,又是一条。
林:抬头。
江屿的心猛地一跳,几乎是瞬间抬起头,循着本能朝一个方向望去——
广场对面,那棵枝叶繁茂的梧桐树下,林序斜倚着树干,单肩挂着书包,手里捏着一罐冰可乐,正隔着喧嚣的人群,静静地望着他。
夕阳的金辉穿过枝叶的缝隙,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看起来和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有些格格不入,却又奇异地融入了这片黄昏的底色之中。
他就站在那里,没有靠近,也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
仿佛跨越了千山万水,只为在此刻,与他共享这片刻的寂静。
刹那间,江屿心中所有的焦躁、不安和孤独,都如同被阳光穿透的迷雾,骤然消散。
他看着他,他也看着他。
隔着几十米的距离,隔着孩童的嬉笑,隔着老人的闲聊,隔着即将到来的、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巨大战役。
他们什么都没有说,却又仿佛说尽了一切。
林序举起手中的可乐罐,朝着江屿的方向,极其轻微地晃了一下。然后,他仰头喝了一口,喉结滚动。
江屿看着他,忽然就笑了。那笑容轻松而释然,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
他也举起手,朝着林序的方向,轻轻挥了挥。
够了。
这就够了。
知道你在那里,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就足够了。
林序看到了他的笑容和挥手,嘴角也几不可查地向上弯了一下。他将空了的可乐罐精准地投进远处的垃圾桶,然后朝着江屿,极轻地点了一下头。
——加油。
他用口型无声地说。
然后,他转过身,双手插兜,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渐深的暮色里,消失在下个路口。
江屿依旧坐在石阶上,看着林序消失的方向,久久没有动弹。
晚风吹拂着他柔软的发丝,带来一丝凉爽。喷水池旁,孩童的笑声清脆悦耳。
他低下头,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个简单的句号,心里一片澄澈安宁。
那个句号,仿佛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圆满的答案。
关于坚持,关于选择,关于他们之间所有未曾言明却早已笃定的情感。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转身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脚步,坚定而从容。
他知道,他已经准备好了。
去迎接那场考试,去奔赴那个,他们共同约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