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校场观点兵 司马府听政 ...
-
校场上——
李唐胡瑱《大阅赋》里所描绘的那“旌旗裔裔而风飞,士马嚣嚣而云萃。竟泽弥谷,殷天动地。衔枚无声,击鼓作气。雕弓月满,宝刀霜利。”般气势如虹的阅兵场面正跃然于兰肃眼前。
看着将士战马“甲光向日金鳞开”,各路兵器熠熠生辉。听着“角声满天秋色里”,校尉“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兰肃转身看向身旁穆鑫“曾闻曹操还是魏王时,就亲执金鼓,以令进退。”抬手指指战鼓方向“你不上手试试?”
穆鑫虽是习惯了这人平素的没个正形儿,可此时品着这话……不觉笑着白了眼兰肃,朝旁边扬扬头“来,给你介绍下。”说着,拉着兰肃来到一旁阅兵的主要将领旁。“高澄,领兵驻北境多年,对前线非常熟悉。赵吉,一年前入北境军队,骁勇善战,立下了不少战功。”
二人上前参见陵王。
“另外还有副将姜住也是军中大将,目前替我在北境监军。”穆鑫继续道。
兰肃看看二人,点点头“此次,有劳二位将军。”
“其他将校还请主帅亲点?”穆鑫边说边示意旁边将士递上毛笔和花名册。
兰肃看着名册乐,边撒娇抱怨着“这种事儿,你就不能代劳嘛。”边迅速且认真得扫过人名……几秒之后,犹如当年王羲之兰亭作序般大笔一挥,洋洋洒洒一通画圈。圈完,说着“得了!”扔回给递过来的将士后便继续观看大军操练。
将士顺势瞧了眼,原地愣了三秒。随后靠近穆鑫“穆将军,这……陵王殿下这圈儿……”说着把名册递到其眼前,“都圈到‘职务’二字上了……”
穆鑫瞬间盯着名册瞪眼……可不是嘛。抢过名册,又扫了眼周围——众人也是臊眉耷眼,无不摇头。“我说兰孝……”的刚想发作,突然觉得哪儿不对劲儿……重新再看名册,手摸下巴挨个审查……在看到“虎贲校尉宫诚”时,嘴角微扬。心中不禁感慨:宫山国君长子?这是怕作为靖国邻国的宫山倒戈不成?上前两步,贴近兰肃,低语着“上次用百人遮掩一人的,还是内齐宣王。”
兰肃未动,望着演武场,轻描淡写一句“就只是因为离家近。”此时兰肃身上的香气随着微风萦绕着穆鑫,让这人不由喉咙一动。
二人继续观看……
突然,兰肃倾斜身体贴上穆鑫,神秘一句“我还想征调一人。”
“啊?!”因为距离太近,穆鑫仿佛能感受到兰肃的心跳,于是喉咙动了又动……半天,缓过神儿“哪位将领有幸被陵王殿下点名?”
“呃……就是……”兰肃左顾右盼,晃着脑袋。
见兰肃一脸为难样儿,便似笑非笑“你不会想带小将军吧?”
兰肃瞬间一脸期待得看着穆鑫,“可以吗?”见其瞬间沉下脸“哈哈哈……你呀,干嘛这么认真嘛。算了算了!不带了!你不开心,我不带就是!”本来也没打算带,纯属为逗乐。
瞧出兰肃的恶趣味“到底要带谁?”
“我要带……”兰肃想起已答应岑裕让他带上穆淼的要求——岑裕认为有穆淼在,至少可保穆鑫安分。于是“刘携、刘子敬。”兰肃当时虽表面应许,但心里压根儿不认可——堂堂男儿,行事虽不见得多光明磊落,但也不至于如此无节操。给不了人深情几许,但至少保她一世荣华,一生安稳。挟女子保平安之事,他兰肃不屑为之。
“谁?!”人,穆鑫当然知道,他只是意外兰肃怎么挑了这么个八竿子打不着之人。
“嗯。”兰肃也不多作解释,只朝他点点头,便继续观看起操练。
刘携,字子敬。家族为国公封地家臣,自祖辈开始便追随国公戎马一生。其父战死沙场后,便被接入国公府,由国公夫妇收为义子、视为己出,与刘川同吃同住,一起长大,二人情同手足。这次西征结束,因伤未随大军回朝,只于沿途修养,在伤势好转后才回京。此番安排,是否为国公担心朝中有变而安排的“防患于未然”未得而知,可要兰肃带上刘携,确是刘川要求的。
刘川认为,兰肃此次北伐与自己西征不同。西征大军可以说是自家军队,从将领到士兵都是自己人,战场上只要专心制敌,不必担心内乱。可兰肃这次北伐,约等于挂名,实际军权、人员都掌握在穆鑫一人手中,兰肃此去可谓内忧外患。
所以,刘川一直坚持认为此种人员配置不妥,可备不住兰肃一直坚持和他说不至于、没事儿。两人曾因此一度僵持不下了一阵子。最后还是兰肃活用文伐十二节,以美色相侍,乱其心智,迷其意志,终使刘川屈从。但刘川也开出了自己的条件,就是要刘携为副将,随兰肃身边。
在刘川看来,刘携值得信任,又精通军事、经验老练,为不二之人选。当时兰肃看着一脸倔强且不容置疑的刘川,心里只觉这人简直可爱之极。不禁感叹:得此良人,夫复何求?!
校场上,士卒们气势如虹继续操练着……此般“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豪迈在兰肃看来,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想起李唐杜甫曾问“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不觉摇头……看了会儿,心里大致有数了,便伸着懒腰,打起了哈欠。转头对着穆鑫“不行了,我累了,我得先回了。”
穆鑫疑惑地看着兰肃“你……这样好吗?身为一军之统帅,你这精气神儿是不是……”
没等其说完,兰肃“嗯嗯,啊,我知道了,嗯……”转身溜之大吉。
一众官员、将领虽平日里已对这位七皇子之行事即便没有目共睹也一定是有所耳闻,于是今日观之,无不摇头兴叹:这传言啊,还真是……非虚!
望着陵王远去的身影,高澄靠近穆鑫“将军,听闻这陵王平日里行事乖张,并非将帅之才。此次由其领兵,众将士心中恐怕……”
赵吉也随声附和“此等怠慢之态,实在有损军中士气。”
穆鑫点头表示理解他们的心情,可“你等不可道听途说!陵王为人,绝非传言中的无能之辈。回头行军作战之时,与之交谈之际,你等还需注意礼数,不得有损主帅威严。”
离开校场,兰肃来到安国公府。
现在为办公时间,不时有人进进出出。府衙司阍已然认识了陵王,见其到来也是赶紧行礼。兰肃示意其不必通禀,自个儿溜溜达达进了府。
往公堂走着……
远远望去,就见堂内刘川正同一众官员议政。兰肃一路过来观察着车骑将军的举止,心想:别说,侃然正色地还真有股子赫斯之威。
也不知道是谁先发现了于堂外园内站着往里瞧的陵王,赶紧行礼,带着堂内众人连忙跟上。刘川虽感意外,但自知这会儿礼数不可废,便也行礼作揖。
兰肃见被发现,只能踱步登堂。一脸营业笑得与众官员打着招呼“本王打扰了。诸位不必拘礼,继续便是。”说着,在公堂一侧坐下。
堂上众人面面相觑,目光最后均落到刘川处。
刘川示意众官员听从陵王意思,继续便好。
兰肃坐着,目光虽望向堂外,可听的,却是议事内容。一路下来,听着刘川言简意赅,处事决断却滴水不漏,心里很是欣慰。
一直等到正午,官员们才逐渐散去……终于处理完最后一份公文,刘川望向此时坐在堂下一侧正伸着懒腰、打着哈欠之人“殿下。”
听着这见外的称呼,兰肃差点儿乐出声。笑着瞅了眼刘川,再看向他旁边“子敬呀,好久不见啊。”
刘携行礼,“见过陵王殿下。”刘携,字子敬,西征前在未央宫任左中郎将,与兰肃是经常照面。——神川中郎将不似东汉卢植、董卓那般有实权,而是清贵官职。官属光禄勋,选世家子,更直宿卫省中,护卫皇上。
兰肃点头回应,可想到这人是刘川硬塞给自己的……既如此,那就“子敬啊,以后要跟本王了,你可愿意呀?”配上戏谑的眼神,怎么听都有那么点儿调戏的味道。
刘川一旁瞅了眼兰肃,知道这人是因心中不忿,可……还是不免于心里暗骂:真是改不了这副招猫逗狗的德行!
刘携先是一愣,余光瞥到刘川脸上的不悦,随即笑道:“下官属于硬来的,不知殿下……行吗?”
“哈?!”兰肃眄了眼刘携,心说:真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连口气都一样。但这回答显然没让兰肃得着便宜,而这对于没占便宜就是吃亏的陵王来说,可谓叔可忍婶不可忍!于是,“这听闻子敬将军有卧龙之才,然而本王亦非刘禅。”说着,朝这人轻佻地眨了下眼“你放心,这跟本王……自是不会让你太过操劳的。”这要是有心人,还真就能纠结下“操劳”二字之意。
余光扫见刘川欲开口,兰肃连忙“哎?!你又要说我不如刘禅了是不是?!”
刘川瞅了眼兰肃,冷冷一句“至少他周围的人都无二心。”
“合着诸葛丞相就不是挟天子以令诸将了?!你们这未免对孟德公有失公允吧?!”
见刘川气得早就扭头不看这人,刘携忍不住一句“殿下不如还是担心担心自己吧。”
指着刘携“哎?!你……!”的刚想发作,只见刘川瞬间转头瞪眼。于是兰肃抬起的手在空中划了个弧线,转而抚上后勃颈,“……说得也有道理。”气势全无。
刘川瞪着这人,淡淡一句“闹够了没有?”
兰肃见被看穿,于是苦笑着摇头“福兮祸兮福祸兮,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就呀,听天由命吧。”再看刘川,“哈哈哈……原来你的眼睛可以睁这么大。你还别说,你这眼睛圆溜溜的样子还怪好看的,和生气时的兰孝瓘有的一比!”
此时,一旁的刘携心中只觉悔不当初,想来就不该答应刘川。虽然自己对当朝七皇子的行事作风早已耳濡目染,可……这在大司马府公堂之上,谈论军国大事之地,还不忘招蜂引蝶,如此儿戏,这……算个什么玩意儿?!
刘川却是听出了兰肃话中的不安,盯着兰肃瞧了半天……于转头之际发现了刘携脸上的不满,轻叹口气,淡淡一句“他只是性格使然,实则并无恶意。”得替兰肃解释。再看回兰肃“校场点兵如何?”
兰肃斜靠扶手,笑着感叹:“可谓兵精将广、装备精良。”又看了看刘携“我这要子敬将军你呀,还是向穆将军备的案呢。”
刘携冷笑“那殿下是不如刘禅。”
“哈,看来有子敬将军在,我这北伐路上是不会寂寞了呀。”说着刘携,眼睛却看向刘川,朝这人歪了下头“你说呢?……子玄?”
“我会。”不亏为大司马车骑将军,简简单单二字就能让素来风流倜傥、口若悬河的陵王立马儿闭嘴而呆坐于太师椅上。刘川晾着兰肃让其先“自我反省”着,转向刘携“回头你就入军中,先摸清情况。”
“嗯。”刘携点头。
“军队里都是镇北将军的将校,你行事要小心。”
“我知道。”
“势单力薄终是难成气候,还得安插些自己人。”
“我明白。你这边征调部队时可以做些文章。”
……
见二人一脸严肃得交头接耳,兰肃不觉嘴角微扬。这一通接触下来,他觉得刘携即使比刘川大些但应该也有限,一脸稚气未脱的二人却在担心着自己的命悬一线……这画面兰肃觉得既温馨又可爱。突然想起个事儿,所以故意清了清嗓子,“对了,虎贲校尉宫诚你可熟悉?”看向刘携。
“颇有些交情。”
“这次出征,我点了些将领,其中就有他。”
刘携思索着,“若后方补给不及时或调兵不利,甚至……”看了眼兰肃,“军中变故,可及时征调宫山国军力。”
兰肃点头“子玄果然不会选错人,就是这个意思!听说你和宫诚曾共过事,对此人可有把握?”
“此人京城长大,后又宿卫省中,对皇上也算忠心,可以放心。倒是宫山……”
兰肃摆摆手“靖国想要扩张,第一个下手的就是周边儿小国。宫山作为诸侯国长期与神川休戚与共,从人员到产业,甚至高管子女都在神川,这种高度的绑定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变的,所以他们一定会站队神川。至于他们内世子宫诚……”看着二人乐,“你们知道内小子对上官少府可是心仪已久吗?”
刘川摇头。
刘携点头“他俩算是青梅竹马。”
兰肃看着刘川“上次上林狩猎我曾借机和他聊了几句。告诉他有机会就得建功立业、封侯拜相,才能入上官少府法眼。所以……”
又看向刘携“回头你再开导开导他,让他一定抓住这个机会。还有,一定要让宫山提前备好兵马!可以不用,不可没有!至于……”摸着下巴“这国家间从上到下都有彼此的眼线,防不胜防。所以子敬将军行事还是要掩人耳目,低调再低调。暗中进行即可,切不可声张。出征前,你我都不益与宫诚走得太近。”
刘携心领神会,嘴上应答着“是。”心里却在嘀咕“有这脑子,刘子玄还担心什么。”
目送刘携离去,刘川转头“所以,来这儿到底做什么?”
兰肃看着刚才平淡语气下只用二字,却让自己内心翻江倒海般波涛汹涌了好一会儿之人“当然是因为想你。”说着,探身拉住刘川的手。
刘川未动,只是斜眼瞪着他。
“哈哈哈哈,好,好,我招还不行嘛。”
这时内侍来上茶,两人索性就在侧座落坐。
“我呀,是来看看你如何处理这政务的。”见刘川不解“你呀,要论凶险,这朝堂之上可不输战场。想内赵宋岳飞岳鹏举,文天祥赞其‘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战场上能令对手感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身为敌国之将却能让金章宗说出‘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之话。甚至在其身后二十年,金人仍有‘岳飞不死,大金灭矣’的说法。可……”朝刘川摊摊手“即使这样一人,回头还不是栽在这朝堂之上?被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不说,连长子带部下都……”低下头,感慨万千地长叹口气“十年功废,千古奇冤……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啊!”
整理了下心绪,抬眼看着刘川“所谓明箭易躲暗箭难防,这明争暗斗、暗潮汹涌的,我是真怕你应付不来。”端起茶杯,抿了口,“但今日观之,你审时度势,应对有序,”突然变脸,戏谑一句“本王甚觉心安。”
“白痴。”刘川嘴上这么说着,可心里却是暖暖的。
“你呀,都说家国天下,可划分的界限……”收起笑容,长叹“终是因人而异啊。”见对方有些茫然,淡然一笑“简单说呢,就是这些官员们会变着法儿的给你挖坑,稍不留意呀,便会着了他们的道儿。我不在朝堂,你凡事要多请奏国公,不可独断。还有,”异常认真地看着刘川“他日,不管接到什么前线羽檄,切记,万不可动摇慌乱。”
读出刘川眼里的不安,“战场之事,你比我懂。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听’,则是另一回事儿了。”伸手紧握住刘川置于扶手上的手“你信我!”
此时,就听着一阵孩子的嬉闹声由远及近“小叔叔!小叔叔!”兰肃心想,肯定又是內对儿金童玉女。果不其然,知道前面公堂没人了,就跑过来找刘川玩儿。此时看到兰肃,眨眨眼“啊!陵王哥哥!”
兰肃无奈摇头,狠狠一句“长大一定也给你弄个太史令!”逗乐刘川。
这时一众乳母仆妇们终于赶到,见孩子们扰了陵王连忙谢罪,兰肃边说着无妨,边抱起小“玉女”,一脸认真地告诫“如此天真可爱,大了可别长成你母亲那般样子才好。”
听到身后刘川发出“啧啧”声,不禁大笑。
刘川上前“对孩子也没句正经的,不怪姐姐说你。”小心抢过孩子,抱着叮嘱“紫元,这个陵王哥哥的话千万不能信。”
兰肃看了一眼“金童”,小可怜儿一副没人要的样子。伸手抱起。“晨缨呀,长大了可别学你这小叔叔。这人呀,太正儿八经了啊,会很无趣!”晨缨被兰肃挤眉弄眼的样子逗得咯咯笑。
“金童玉女”吵着要去池塘边喂鱼,兰肃和刘川一人怀抱一个,边说边笑,相须而行……
陪孩子们玩了会儿,刘川提议在府中用膳。
兰肃乐着摇头“还是算了吧,像我这么挑食的,容易招人不待见。”见刘川想要解释“你呀,一直这么可爱吗?”在不出所料地换来句“白痴”之后,一脸神秘“走,带你去个你没去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