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企业转型 ...

  •   程少芬牵头组建的家族企业开始悄然运作。最初的一年,规模尚小,并未走正规报关渠道。那些珍贵的药材放在厨房:蛇胆泡在烈酒里,大大方方摆在厨房角落如同寻常药酒;蛤蚧、马鬃蛇干则混杂在咸鱼腊肉之间;轻薄如蝉翼的泡甲,山龟蛋更是藏在成串的鹌鹑蛋中,毫不起眼。
      至于返程时携带的几板胶卷,体积小巧,藏在货船隐秘的犄角旮旯里,也是难以察觉。
      如此小心翼翼地跑了几趟后,利润链条逐渐稳定下来。单趟大约投入两千元人民币采购药材,在香港能置换回价值约八千港币的胶卷,这些胶卷在内地全部售出后,能回笼资金一万元人民币左右,完成了资金的增值和循环。
      整个1980年,这条隐秘的贸易航线顺利的跑了六趟。粗略计算,年度总毛利高达九万六千元,扣除各项成本和必要打点,净利润约六万元。程少芬、何阿辉、程少萍、廖三强、程少杰这五位核心参与者,每人都分到了超过一万元的红利。
      在1980年年入破万堪称天文数字,足以让任何知情人瞠目结舌。
      也就是这一年,廖三丽在香港的局面彻底打开了。得益于来自双河的优质地道药材,她师傅留下的那些古方药效显著提升。底层百姓间口耳相传:“三仙姑”家的蛇胆酒,一杯下肚风湿痛楚立减;蛤蚧丸平喘止咳见效奇快;产后缺奶的妇人求上几包催乳药,很快便能奶水充盈。
      廖三丽几乎被奉为“民间神医”,原先狭小的“三仙姑推拿房”被人潮挤破门槛。她顺势盘下了相邻店面,扩建为“三仙姑中医堂”,前来求医问药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廖三丽多次捎来口信:香港的市场需求极大,她还能“吃”下更多的货,药材供应多多益善。
      但内地的供应端却遇到了瓶颈。廖三强单枪匹马深入山区收购,能寻到的优质药材数量有限;而销售端,何阿辉纵然跑遍双河及周边县镇,受限于这个双河照相业市场规模,胶卷的销售量短时间内也难以再有多少增长。
      这个小而美的家族作坊式企业,很快遇到了发展的天花板。程少芬意识到,是时候必须升级了,需要组建更大的团队、合法渠道,迈向真正的私有企业形态。
      就在1981年春节前夕,一桩意外事件加速了这一进程。
      廖三丽生意火爆早被被同门师兄弟盯上了,有人看到了她到码头跟双河来的货轮上下来的人接头,偷偷拿货。
      她的师傅,在香港中药圈内颇有声望的“药王”林虎老先生,联合几位师叔伯,召集门徒,开启祠堂,拜过关公像,宗门会审廖三丽。
      祠堂内气氛肃穆。林虎老先生端坐上位,开门见山,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阿丽,听说你现在,混得风生水起啊。”
      廖三丽心中一惊,面上却强装镇定,躬身回道:“师傅,全靠您老人家医术高明,弟子只是沾光。”
      林虎冷哼一声,不接她的话,直接抛出核心问题:“师门祖训,同道相济,福祸同当。发现优质药材,不得藏私,需与同门共享。这条规矩,你可还记得?可还做到?”
      廖三丽还想装糊涂蒙混过关,辩解道:“师傅,弟子也是去年才刚有点起色,根基未稳。等我再好一些,一定不会忘了各位师兄弟。”
      “你看这是什么!”林虎打断她的话,从袖中取出一包药,当场拆开。里面除了寻常药材,还有一小包用白纸单独包裹的药引。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露出几片色泽特殊的泡甲。林虎用两根手指拈起一片,放在鼻下深深一嗅,目光如电射向廖三丽:“你来告诉我,这种成色的泡甲是在香港哪家中药房里买到的?”
      坐在师傅身边的大师伯也夹起一片,不仅闻,还轻轻放入口中咬下一点细细咀嚼品味,片刻后,他沉声道:“这是正宗的双河货,我在香港已经有三十年没见过这种品质的泡甲了。阿丽,我记得,你老家就是双河的吧?”
      证据确凿,再也无法隐瞒。廖三丽知道抵赖不过,只得承认:“这确实是双河产的泡甲。去年我回老家,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弟弟,这是他在双河帮我收罗,托人悄悄带过来的。”
      那位师伯闻言,脸色一沉,厉声道:“既然如此,你更该清楚师门规矩!发现上乘药材,不能一人独吞,必须分给全部师兄弟。你是忘了祖师爷定下的规矩吗?!”
      廖三丽心中委屈又不甘,哭着解释道:“师傅,师伯!不是我存心隐瞒,实在是我弟弟一个人能力有限,能收到的货量很少,还要想办法托人走水货带过来,连我自己都不够用,哪里够分给各位师兄弟啊。”
      林虎师傅面无表情,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这不是理由!规矩就是规矩!下次你弟弟的货到港,让大师兄去接。无论到货多少,你留三成,其余七成,由师门统一分配给你各位师兄弟。这事就这么定了!”
      廖三丽看着祠堂内诸位师长严肃的面孔和师兄们复杂的眼神,明白今天若不应下,恐怕很难全身而退。
      她只能含泪点头,被迫接受了这个苛刻的条件。然而,一离开祠堂,她立刻擦干眼泪,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与精明。她迅速给内地的弟弟廖三强写了一封信,信中言明:下次药材到港,交接人和方式有变。同时,她指令廖三强,卖货时将价格提升五成,这个价格他们能承受。不惜成本加大采购力度!因为,师门介入后,完全供不应求,哪怕货源增加十倍,他们也照样“吃得下”!
      形势比人强。面对香港方面骤然增大的需求压力,以及原有家族作坊模式无法突破的供应和销售瓶颈,企业的改制与扩张已势在必行。
      1981年的春节刚过,年味尚未完全散去,程少芬便将所有参与创业的亲戚——妹妹程少萍、妹夫何阿辉、弟弟程少杰,以及妹夫廖三强,召集到了市里最好饭店的包间开第一次董事会。
      程少芬坐在主位,面前摊开几张写满字的稿纸,她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亲人,也是她最初的创业伙伴,清晰而坚定地宣布:“今天把大家叫来,是要开我们第一届董事会。接下来,我们的摊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了,必须正式化,扩大规模。”
      她拿起稿纸,逐条宣布她深思熟虑后的企业改制方案:
      正名与立身:正式向政府申请注册,挂牌成立“双河梧桐树进出口贸易公司”。由她本人担任企业法人代表。
      架构与分工:实行内部股份制,设立董事会。她任董事长,妹妹程少萍任财务主管,妹夫何阿辉任销售主管,另一位妹夫廖三强任采购主管,弟弟程少杰任物流主管。五人构成公司核心管理层。
      股权与激励:明确股份比例,程少芬占30%,程少萍、程少杰、何阿辉、廖三强各占10%。同时,预留30%的股份,用于吸引未来加入的优秀人才。
      决策机制:企业重大决策由董事会投票决定,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财务规范:所有经营收入必须进入企业公共账户,所有支出也从公账走。严禁任何人私自挪用公款。由性格细致、值得信赖的程少萍负责公账的审核与日常管理。
      利益共享:企业每年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按照各自持股比例向股东进行现金分红。
      薪酬保障:程少萍、程少杰、何阿辉、廖三强四位全职参与经营的高管,除了未来可能的分红,每月领取固定的高管工资,标准定为双河市国有企业员工平均工资的三倍,以保障家庭生活。
      人才引进:开始对外公开招聘员工。普通员工的薪酬待遇,原则上不低于国企工资水平,但若无特殊技能,也不超过国企工资的1.5倍。对高学历、拥有特殊技能的人才,薪酬不受此限制,可另行商定。
      权责明晰:普通员工不参与公司的分红,也不参与企业的决策过程。
      人事集中:程少芬兼任人事主管,拥有对除董事会高管之外所有员工的最终录用、考核和任免权。
      程少芬条理清晰地将这一整套在她看来是现代化企业基石的方案抛出来后,预想中的热烈响应并未出现。在座的几位亲人,除了何阿辉眼神闪烁、若有所思外,其他人都是一片茫然,面面相觑。
      成立公司?他们知道现在政策允许了,但感觉那是很遥远、很正式的事情,怎么就突然落到自己头上了?
      股份制?董事会?分红?这些词汇对于程少萍、程少杰和廖三强来说,如同天书,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他们习惯了听大姐的安排,拿大姐分给的钱,但从未想过这里面还有这么多“说道”。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压抑的议论声。
      廖三强首先低声嘀咕,带着点不敢置信和小农式的谨慎:“固定拿三倍工人工资?这也太多了吧?这比国企厂长、国家干部都多了。”他习惯了精打细算和低调。
      程少萍则关心地看着姐姐,说道:“家姐,你这方案里,就你一个人不拿固定工资吗?这怎么行?你操心最多,最辛苦,这样太不公平了。你不需要这样特殊照顾我们。”
      程少芬看着大家困惑又关切的表情,知道必须耐心解释。她放慢语速,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阐述了股份制意味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董事会是为了避免一个人说了算,让大家都能参与决策;分红是投资回报,工资是劳动所得;规范财务是为了企业长久发展,防止混乱与将来内斗。
      她讲了半天,大家听得似懂非懂,眼神里依旧带着迷茫,但至少明白了大姐不是在胡来,而是在规划一个更正规、更大的“摊子”。
      程少杰第一个表态,他挠了挠头,憨直地说:“家姐,我读书少,你刚才说的那些什么制、什么会的,我是听不懂。不过我知道,跟着你干准没错!你怎么定,我就怎么干,我绝对没意见!”
      何阿辉是几个人里脑子最活络的,他仔细琢磨着程少芬的话,特别是股权比例。他隐约感觉到,程少芬占30%是关键,这确保了她在企业里的话语权和控制力。而自己和妻子程少萍加起来占了20%,这比重相当可观,绝对不亏。
      最重要的是,苏家那边的苏轻王、苏轻侯都没有参与公司的事。而程少杰、廖三强都只占了10%,对自己构不成威胁。想通了这些关窍,他立刻笑着表态:“大姐考虑得周全!这么安排挺好,我同意!以后我们就按章程办事!”
      程少萍和廖三强虽然还有些云里雾里,但也跟着点了点头。毕竟,过去桩桩件件已经证明了程少芬的眼光和能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