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人生岔路 ...
-
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税务分局办公室的旧木格窗,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建华正戴着老花镜,伏案核对着一叠厚厚的□□单据,桌上的老式拨号电话突然“叮铃铃”地响了起来,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
他拿起听筒,“喂”了一声。
电话那头传来六弟苏建业熟悉而略带急促的声音:“大哥!是我,建业。好消息!轻侯今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了,过了大专线!”
苏建华握着听筒的手微微一紧,脸上瞬间绽开了笑容,连声道:“好啊!好啊!大专好啊!”在苏建华心里,儿子放下书本十年,能考上大专,已经是祖坟冒青烟,远超他的预期了。至于儿子能考上本科,他是从来没有奢望过。
这意味着,苏家“书香门第”的牌子,总算没有在下一代彻底砸掉。
然而,苏建业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刚放松的神经又绷紧了起来:“大哥,你先别光顾着高兴。现在时间紧,任务重!你们得赶紧商量一下轻侯报什么专业。我这边根据他的分数和今年的招生情况,筛选了三个比较稳妥,也还算不错的专业选项,你拿笔记一下。”
苏建华连忙拉开抽屉,找出半截铅笔和一张废表格的背面,凑到耳边:“你说,我记着。”
“第一个,省粮食学校的粮油仓储保存专业;第二个,省铁道学院的铁路维护专业;第三个,金陵气象学校的气候气象监测专业。这三个专业,以轻侯的分数,把握比较大。填报志愿的窗口期很短,你们必须在一星期内给我个准信,我好帮他在宁城这边操作。”
苏建华一边歪歪扭扭地记下专业名字,一边问:“那轻侯自己是什么意思?他有什么想法没?”
“问了,他说想选粮油仓储保存专业。他的理由倒也实在,说‘人人都要吃饭,这专业肯定永远都需要,能干一辈子’。”
苏建华一听,觉得儿子这想法挺靠谱,便说:“既然他自己有主意,那就听他的,报这个粮油专业就完了呗?”
“我的大哥啊!”苏建业在电话那头的声音透着急切,“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孩子的人生大事,你不能事事都搞民主,由着他的性子来!他现在眼界才多宽?就知道个‘铁饭碗’、‘饿不着’。我们做长辈的,该替他拿主意、把方向的时候,决不能含糊!这三个专业各有长短,关系到他一辈子的发展方向,必须慎重!你赶紧召集家里人商量一下,尽快定下来!”
挂了电话,苏建华不敢耽搁,立刻动身回家,把正在忙活的老伴冯淑芳、大女儿苏轻王、小女儿苏轻妃和女婿梁成,以及程少芬都叫到了客厅。他把苏建业的话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将写着三个专业的纸片放在红木八仙桌中央。
话题一开,家里立刻热闹起来。
大姑子苏轻王首先表态,她的想法和弟弟苏轻侯不谋而合:“我觉得轻侯选粮油仓储挺好!老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家的根本,什么时候都少不了!学这个,将来肯定稳定,饿不着!我支持这个。”
苏轻妃的丈夫梁成,如今在玻璃厂大小是个科长,思考问题带点“系统内”的视角,他扶了扶眼镜,说:“爸,妈,我个人觉得,铁路维护这个专业可能更有前途。你们想啊,铁道部那是多大的单位?全国一盘棋!以后发展肯定快,进去了就是端上了金饭碗,待遇、福利,都不是地方小单位能比的。”
冯淑芳老太太一听,却皱起了眉头,她关注的点更实际:“铁道部是好,可咱们双河不通火车啊!轻侯要是学了这个,那不得分配到外地去?”她心里舍不得儿子远行。
苏建华老爷子在这方面倒是看得开,摆了摆手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只要是国家需要,工作有前途,他去哪里都可以!我们不要拖他后腿。”
这时,苏轻妃带着一贯的、若有若无的挑衅神色,将目光投向一直安静坐着的程少芬,语调扬起:“二嫂,平日里就数你主意最多,见识最广,怎么今天关系到二哥前程这么大的事,你反倒一言不发,成了闷葫芦了?也该发表发表你的高见嘛!”
一时间,全家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程少芬身上。
程少芬抬起眼,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公公苏建华脸上,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吐出了几个字:“选气候气象监测吧。”
这个答案显然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苏轻妃立刻嗤笑一声,反驳道:“气候气象监测?听着就玄乎!二嫂,你懂气象吗?气象台那是什么地方?清水衙门!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是不假,可一辈子也就守着几根温度计、风向仪,能有什么大出息?谁愿意去那种地方窝着?”
程少芬面对小姑子的质疑,只是轻蔑地微微一笑,反唇相讥:“谁规定了男人读书、工作,就一定要冲着‘挣大钱’、‘有权力’去?三妹,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庸俗了?”她刻意在“庸俗”二字上顿了顿,噎得苏轻妃脸色一红。
其实,在程少芬心里,经过上一世再加上这一世的观察,她对自己丈夫苏轻侯是个什么样的人,早已看得透透的。
他本质上就是个胆小、安分、正直的老好人,没有太多开拓进取的野心,也缺乏在复杂人际中周旋钻营的能力。
指望他下海经商或者在官场上拼命往上爬,那是半点指望不上的。他的优点在于耐心、细致、守规矩。
对她而言,苏轻侯具体学什么专业、将来做什么工作,其实并不最要紧。她真正要的,是借助这次高考,彻底把他从那个需要倒班、消耗健康、无暇顾家的锅炉工岗位上拉出来,换到一个有正常作息、相对稳定、环境简单、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家庭的工作上。
“看温度计总比看锅炉强吧?”她这句简单的话里,包含了太多的考量。
气象台工作稳定,不需要倒夜班,少有复杂的人际应酬,工作环境相对安静、干净。这意味着,苏轻侯将来能有更多规律的时间待在家里,有更多的精力和耐心投入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
她清晰地记得,上一世,苏轻侯在对儿子苏凡的启蒙教育上是极其负责且有效的。他会耐心地教苏凡识字、算数,陪他下棋,培养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苏凡上高中之前,成绩一直出类拔萃。
苏凡与苏轻侯反目是青春期开始的事。苏轻侯还困在日益破败的塑料厂里,知识与见识都与社会时代脱节,甚至已经没法跟苏凡讲道理只能拳脚相向棍棒教育。也就是从初中开始,苏轻侯就退出了苏凡的教育。
在进入重点高中之后,苏凡的成绩被同学渐渐赶超。苏凡高中身边同学的父母,要么是医生、教师、干部等高知群体,能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广阔的眼界;要么是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那批人,可以不惜重金请名师补课,堆砌教育资源。
唯有苏凡,在家庭情况一栏里,只能填上“工人”二字。程少芬上一世直到很晚才痛彻地明白,那简单的“工人”两个字,在现实社会中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她的儿子苏凡,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几乎要以一己之力,去对抗那些拥有家族积淀、人脉资源和资本优势的同龄人。
读书时,他只能靠自己埋头苦读;工作后,在见识、人脉、原始资本积累方面,更是一张白纸,一切从零开始,步履维艰。
所以,这一世,她铁了心要做出改变。
改造丈夫,不仅仅是为了他个人的前途身体健康考虑,更是为了给儿子苏凡创造一个更好的、父亲能够更多参与和陪伴的成长环境,让他在至关重要的读书阶段,不至于孤军奋战。
一个稳定、顾家的父亲,就是他童年和少年时期最好的“教育资源”。逼他读到大专,是为了这段陪伴时间更长。
而苏凡未来更长远的路,需要更强大的助推力——那便是她这个重生归来的母亲,从现在开始,就要呕心沥血、步步为营去为他铺就的!
丈夫的稳定与陪伴,才是这盘大棋中,确保后方无忧的重要一步。这世界可以男主内女主外。男人也可以是贤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