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太医院风云 ...

  •   京城的城墙在秋日高远的天空下,呈现出一种沉郁的灰黑色。相较于扬州的水润灵秀,帝都的氛围更显庄严肃穆,连空气都仿佛凝滞着无形的压力。太子仪仗并未引起过多围观,悄无声息地从侧门入了皇城,最终停在了东宫门前。

      叶苏月随着众人下车,垂首立于一旁,眼角的余光却飞快地扫视着这座熟悉的、又无比陌生的宫城。飞檐斗拱,朱墙金瓦,一切似乎都与她离开时别无二致,却又处处透着令人心悸的暗流。她知道,从踏入这里的第一步起,她就不再是那个可以隐藏在市井中的“苏月”,而是漩涡中心的一片落叶。

      李安并未多言,只在高内侍的搀扶下,深深看了叶苏月一眼,便径直入了东宫。那一眼,含义复杂,有关切,有警告,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

      叶苏月被一名小内侍引至东宫外围一处僻静的厢房安置。“苏医官,您先在此歇息。殿下吩咐了,您舟车劳顿,今日不必当值。明日辰时,自会有人引您前往太医院报到。”小内侍态度恭敬,却透着疏离。

      “有劳公公。”叶苏月微微颔首,关上了房门。

      房间不大,陈设简单,但干净整洁。她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外面是东宫高耸的宫墙,隔绝了外界的视线,也禁锢了自由。她抚摸着袖中那枚冰凉的玄色令牌,白守竹的话语在耳边回响——“静待时机”。

      时机……她需要尽快在太医院立足,找到突破口。

      翌日辰时,一名身着青色宦官服、面容白净的中年太监准时出现在厢房外。
      “咱家姓孙,奉殿下之命,引苏医官前往太医院。”孙太监声音尖细,脸上带着程式化的笑容,眼神却精明地打量着叶苏月。

      “有劳孙公公。”叶苏月依旧是那身素净医官服,神色平静。

      穿过重重宫阙,药草特有的清苦气息逐渐浓郁起来。太医院位于皇宫东南隅,是一座独立的、占地颇广的院落。朱红大门上方悬挂着“太医院”三字金匾,在晨光下熠熠生辉,透着不容侵犯的威严。

      孙公公上前与守门的侍卫低语几句,又出示了东宫的腰牌,这才引着叶苏月入内。

      院内回廊曲折,药圃井然,来往的医官、药童皆步履匆匆,神色肃穆。见到孙公公引着一位面生的女医官进来,不少人投来或好奇、或审视、或隐含敌意的目光。叶苏月能感觉到,自己这个由太子亲自塞进来的“空降之人”,已然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孙公公径直将她引至正堂。堂内,几位身着深色官袍、品阶不低的太医正在商议着什么,主位之上,端坐着一人,正是太医院院判——刘之焕。

      与数月前相比,刘之焕似乎清减了些许,但那张总是带着和煦笑容的圆脸,以及那双隐藏在笑意下的、锐利如针的眼睛,却丝毫未变。他穿着象征院判身份的绯色官袍,气度沉凝。

      “刘院判,”孙公公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脸上堆起谄媚的笑,“这位便是太子殿下在江南擢拔的苏医官。殿下感念其救治之功,特命其入太医院学习行走,还望院判大人多多指点。”

      刹那间,堂内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叶苏月身上。那几位太医神色各异,有惊讶,有不屑,也有深深的疑虑。

      刘之焕放下手中的茶盏,目光缓缓落在叶苏月身上,那笑容依旧和煦,却让叶苏月感到一股无形的寒意从头浇下。他打量着她,从头到脚,目光如同最精细的探针,仿佛要剥开她所有的伪装。

      “哦?原来这位便是苏医官。”刘之焕开口,声音温和,听不出丝毫情绪,“年纪轻轻,便能得殿下如此青睐,想必医术必有超凡脱俗之处。不知苏医官师承何方高人?”

      又是这个问题。叶苏月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发恭谨,将应对李安的那套说辞又重复了一遍:“回禀院判大人,民女祖籍江南余杭,家中世代行医,所学皆是祖传土方,并无特定师承,实不敢当‘超凡脱俗’之誉。”

      “祖传土方……”刘之焕轻轻咀嚼着这四个字,脸上的笑容深了些许,眼底却掠过一丝极淡的冷嘲,“民间藏龙卧虎,倒是我等着相了。既然殿下有命,太医院自当遵从。只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依旧温和,却带上了不容置疑的权威:“太医院有太医院的规矩。新入者,需得从基础做起,熟悉药性,誊录方案,侍奉各位太医问诊,未经准许,不得独立处方,更不得靠近御药房及机密档案。苏医官,你可能遵守?”

      这是明晃晃的压制。将她放在最底层,接触不到核心,也翻不起浪花。

      叶苏月心中了然,这正是她预料之中的局面。她深深一福,语气谦卑:“民女明白。能入太医院学习,已是天大的福分,定当恪守规矩,虚心向各位前辈请教,绝不敢有半分逾越。”

      她的姿态放得极低,回答滴水不漏。刘之焕看着她低眉顺目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疑虑,但终究没再说什么,只对旁边一位面色古板的老太医道:“张太医,苏医官便暂且安排在你手下,负责整理弘昌年间以来的部分普通医案,兼带分拣药材吧。”

      那张太医显然不太情愿,但院判发话,只能拱手应下:“是,院判大人。”

      孙公公见安排已定,便笑着告退。刘之焕也挥了挥手,示意众人散去。

      张太医板着脸,对叶苏月道:“跟我来。”

      叶苏月默默跟上,随着张太医穿过几道回廊,来到一处位于太医院角落、光线略显昏暗的档案库房。库房里堆满了落满灰尘的卷宗架子,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墨香和纸张霉变的气味。

      “这些,”张太医指着靠墙的几排架子,语气冷淡,“都是弘昌年间至今,一些无关紧要的普通病案记录。你的差事,就是将它们重新整理,按年份、病症归类,若有破损,便小心誊抄补全。不得遗漏,不得出错,更不得将任何卷宗带出此屋。”

      他将一串钥匙丢给叶苏月,“每日辰时上工,酉时下钥。库房重地,闲人免进,你当谨记。”

      说完,也不等叶苏月回应,便转身离开了,仿佛多待一刻都会沾染上晦气。

      叶苏月独自站在空旷而寂静的库房中,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陈旧卷宗。将她打发到这种地方,整理“无关紧要”的旧档案,刘之焕的用意再明显不过——边缘化,隔离,让她在枯燥和无用功中消磨掉所有的锐气和可能。

      然而,刘之焕恐怕万万想不到,这些他眼中的“废纸”,对叶苏月而言,却可能是挖掘真相的宝藏!弘昌年间……那正是容贵妃薨逝、父亲蒙冤的年代!即便是普通病案,也可能隐藏着与当时宫廷氛围、用药习惯相关的蛛丝马迹!

      她走到架子前,随手抽出一本落满灰尘的册子,封面上写着《弘昌八年起居注附脉案杂录》。轻轻翻开,泛黄的纸页上,是工整却陌生的字迹,记录着某位低位嫔妃偶感风寒的诊疗过程。

      她的指尖拂过那些墨迹,心脏微微加速跳动。

      这里,就是她的新战场。一个看似被遗忘的角落,却可能埋藏着颠覆一切的秘密。

      她深吸一口带着霉味的空气,眼神变得专注而锐利。没有抱怨,没有气馁,她挽起袖子,开始动手清理架子上的灰尘。

      第一步,是取得这片小小领域的绝对控制权,熟悉这里的每一份卷宗。然后,像最耐心的猎手一样,在浩瀚的文字海洋中,寻找那条可能存在的、微小的线索。

      日影透过高窗,在布满灰尘的地面上移动。叶苏月的身影淹没在巨大的书架阴影中,只有翻阅纸页的沙沙声,规律地响着。

      太医院的风云,并未因一个新人悄无声息的到来而掀起波澜,但暗涌,已在这间布满灰尘的库房里,悄然滋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