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药渣的秘密 ...
-
林府寿宴的日子,在一种表面喧闹、内里紧绷的气氛中到来了。
仁济堂的宋老大夫果然收到了请帖。如同墨七所预料的那般,宋老大夫在挑选随行弟子时,略一沉吟,目光便落在了做事稳妥、心思细腻的叶苏月身上。“苏月,你随老夫走一趟吧,带上应急的药材,以防万一。”
叶苏月压下心中的波澜,恭敬应下。她仔细检查了随身携带的小药囊,里面除了常备的急救药材,还特意放了几样可能应对“缠丝痧”引发急症的药材,以及几根她重新购置的、淬炼过的银针。
林府位于扬州城东南,朱门高墙,气派非凡。寿宴之日,车马盈门,宾客如云,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一派钟鸣鼎食之家的煊赫景象。
叶苏月跟在宋老大夫身后,低眉顺目,尽量不引人注意。她的目光却如同最灵敏的探针,悄然扫视着周遭的一切。府内仆从训练有素,往来穿梭,井然有序;宾客们锦衣华服,谈笑风生,多是扬州城内有头有脸的官绅富商。
她被安排在靠近戏台的一处偏席,与几位其他医馆的同行坐在一起,位置不算起眼,却恰好能观察到主家席位和大部分重要宾客的动向。
林员外是个年约四旬、身材微胖、满面红光的男子,穿着一身簇新的绛紫色团花锦袍,正周旋于宾客之间,言谈爽朗,笑容可掬,看起来精明而富态,丝毫看不出其夫人正缠绵病榻、命悬一线。若非叶苏月早知其情,几乎要被这表象蒙蔽。
她仔细观察着林员外的神色举止,试图找出任何一丝伪装的痕迹。然而,林员外应对得体,与宾客推杯换盏,对前来贺寿的地方官员也态度热络,看不出半分忧心忡忡的模样。难道他真的对夫人中毒一事毫不知情?还是……他的城府已深到了如此地步?
寿宴进行到一半,气氛愈加热烈。觥筹交错间,叶苏月注意到一位坐在林员外下首、衣着华贵、气质却略显阴柔的中年男子,与林员外交谈甚密,林员外对其态度也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恭敬。那人并非扬州本地官员,听旁边人低声议论,似乎是来自京城的某位皇商,姓胡,与内务府关系匪浅。
京城,皇商,内务府……这几个词联系在一起,让叶苏月的心跳漏了一拍。这会不会就是林家与京城联系的纽带?
她正凝神观察,忽然,主家席位上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原来是林老夫人多饮了几杯寿酒,加上年纪大了,有些气血上涌,头晕目眩,被丫鬟搀扶着欲回后堂休息。
林员外连忙上前关切。
宋老大夫见状,也起身道:“老夫人怕是有些不适,老夫随去看看,开副醒酒安神的方子。”
叶苏月立刻提起药囊,紧随其后。这是一个进入林府内宅的绝佳机会!
他们跟着引路的丫鬟,穿过几道回廊,来到一处布置雅致温馨的院落,正是林老夫人的居所。老夫人被安置在软榻上,面色潮红,微微喘息。
宋老大夫上前诊脉,叶苏月则垂手侍立一旁,目光却飞快地扫过这间屋子。陈设古朴典雅,熏着淡淡的檀香,一切看起来并无异常。
就在宋老大夫写方子,丫鬟们忙着煎药、伺候的间隙,叶苏月的目光,被墙角一个不起眼的、正准备被仆妇端出去的药罐吸引住了。
那药罐里,是刚刚煎煮过的药渣!
林老夫人只是微醺,这药渣显然不是给她用的。而这院落是老夫人所居,那么这药,很可能是煎给同住一院、或是常来请安的林夫人的!
机会!
叶苏月心跳加速,面上却不动声色。她趁着众人注意力都在老夫人和宋老大夫身上,悄无声息地挪到门边,在那仆妇端着药罐即将跨出门槛的瞬间,装作被门槛绊了一下,身体一个趔趄,手“不小心”撞在了药罐上!
“哎呀!”仆妇惊呼一声,药罐脱手,“哐当”一声摔在地上,漆黑的药渣溅了一地。
“对不住,对不住!是我不小心!”叶苏月连忙弯腰,一边连声道歉,一边手忙脚乱地帮忙收拾,手指却极其迅速地从那些尚且温热的药渣中,捻起几撮不同的药材,飞快地藏入了袖中早已准备好的油纸包里。
这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那仆妇虽有些恼火,但见叶苏月态度诚恳,又是随大夫来的,也不好发作,只得自认倒霉,嘟囔着收拾残局。
叶苏月心脏怦怦直跳,袖中那包药渣仿佛带着滚烫的温度。她强作镇定,回到宋老大夫身边。
宋老大夫开了方子,又嘱咐了几句,便带着叶苏月告辞离开。林员外亲自送到院外,态度客气,并未对刚才的小插曲有所留意。
回到仁济堂,已是傍晚。叶苏月借口身体不适,向宋老大夫告假,匆匆回到了临河小院。
一进门,她便迫不及待地闩好房门,点亮灯烛,将袖中那包药渣倒在干净的油纸上,仔细分辨。
药渣已经冷却,散发着复杂的苦涩气味。她凭借对药材的熟悉,很快就辨认出了大部分成分: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栀子、丹皮……正是宋老大夫之前为林夫人开的,疏肝解郁、清热滋阴的方子,用以治疗所谓的“肝郁化火”。
然而,当她将药渣一点点拨开,在那些熟悉的药材残骸深处,她发现了几点极其细微的、颜色深碧、质地坚硬、如同细小沙砾般的东西!这东西混杂在药渣里,毫不起眼,若非她刻意寻找,根本难以察觉!
这是……碧蚕砂?不,不对!碧蚕砂颜色更浅,质地更脆。这东西颜色更深,近乎墨绿,触手有种异常的沉实和阴凉感!
她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一粒,凑到灯下仔细观察,又凑近鼻尖轻轻一嗅——一股极淡的、带着土腥和一丝若有若无腥气的味道,与她记忆中那包异常草屑的辛辣气不同,但同样令人不适!
这不是方子里该有的东西!这是被人刻意加入的!
她立刻取出父亲留下的笔记和白守竹送来的关于“缠丝痧”的密报,反复对照。密报中提到,“缠丝痧”毒性阴寒,侵入经脉后,会使气血运行产生滞涩,脉象显现弦细沉紧之象,与肝郁类似,但细品之下,根基处会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涩”感,且中毒者体内会产生一种极细微的、阴寒的物质沉积……
难道,这墨绿色的沙砾,就是“缠丝痧”毒素在体内沉积后,又被药力激发,部分排出体外所形成的?!或者说,这就是那慢性奇毒本身的某种载体或残留物?
这个发现让她浑身冰凉,又夹杂着一丝找到线索的兴奋。
下毒之人,不仅手段隐秘,心思更是缜密到了极点!他(她)并非一次性下足剂量,而是通过长期在汤药中掺入这极其微量的毒物,让林夫人在服用“对症”药物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加深毒症!如此一来,即便有名医诊出脉象有异,也多半会归咎于病情复杂或药效不显,绝不会想到问题就出在每日服用的汤药本身!
好一招瞒天过海,杀人于无形!
叶苏月将那些墨绿色的沙砾小心地收集起来,与之前的草屑样本放在一起。这些,都是重要的物证。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能在林夫人每日的汤药中动手脚,且长期不被发现,下毒者必定是林府内部之人,而且极有可能是能接触到小厨房或煎药过程的心腹!
会是谁?是那个看似忠厚的管家?还是林夫人身边贴身伺候的丫鬟?亦或是……那位表面关切、实则心思难测的林员外?
药渣的秘密被揭开了冰山一角,指向的却是林府内部更深的迷雾与杀机。
叶苏月知道,她接下来的调查,必须更加小心。不仅要找出下毒之人,更要查明其背后的指使者,以及这条毒线,最终会牵扯出怎样一张庞大的利益网络。
她将收集到的证据再次封装好,放入井台下的密格中。
夜色深沉,扬州城华灯初上,映照着潺潺流水,一片祥和。唯有这临河小院的一灯如豆,照亮着一条充满荆棘与危险的探秘之路。
药渣无言,却诉说着最阴险的阴谋。而她,将是那个解开无声之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