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展公府的庇护 ...

  •   深山木屋的日子,仿佛被时光遗忘。日出月落,晨昏交替,只在木板的缝隙间留下些许光影的痕迹。叶苏月肩胛的伤口在一种药效极强的黑色膏药作用下,愈合的速度远超她的预期。那膏药气味辛辣刺鼻,敷上时如同火烧,但痛楚过后,便是伤口处血肉生长的麻痒感。她知道,这绝非寻常金疮药,定是白守竹不知从何处弄来的秘药。

      送药和食物的人依旧神出鬼没,有时是那个蒙面人,有时则会换成不同的面孔,男女老少皆有,但都同样的沉默寡言,行动利落,留下东西便迅速消失,从不与她有任何多余的交流。他们像是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她与外界彻底隔绝,也确保了她的绝对安全。

      在这种极致的寂静与孤独中,叶苏月的心反而沉淀下来。她不再去回想宫中的波谲云诡,也不再纠结于李安那未尽的言语和复杂的目光。她将所有精力都用于养伤和思考白守竹交给她的任务——江南,药材,那张未署名的药方,以及关键的“赤石脂”。

      她反复回忆父亲笔记中关于“冰麝散”和冰片药性的记载,推演着与“赤石脂”相遇后可能产生的变化。越是深究,她越是心惊于这种手法的阴毒与隐蔽。若非对药性了解到极致,绝难设计出如此杀人于无形的局。

      十数日后,她的伤势已好了七八成,虽然剧烈动作时肩胛仍会隐隐作痛,但日常行走已无大碍。这日清晨,当初那个蒙面人再次出现,这次他带来了一套质地普通但干净整洁的细布裙衫,以及一套完整的、新的身份文牒。

      “叶姑娘,准备一下,我们该动身了。”蒙面人的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

      叶苏月没有多问,迅速换好衣服。文牒上的名字是“苏月”,籍贯江南余杭,身份是家中遭遇变故、前往扬州投亲的孤女。身份背景简单,不易引人怀疑。

      他们离开了那座庇护她多日的深山木屋,没有走官道,而是沿着人迹罕至的山路、水路交替前行。蒙面人对路线极为熟悉,总能避开城镇关卡,选择的渡船和车马也似乎都是安排好的,一路畅通无阻。

      叶苏月默默观察着这一切,心中对白守竹掌控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展公府的势力触角,远比她想象的延伸得更远。

      几经辗转,他们终于抵达了扬州地界。与北地的苍凉壮阔不同,江南水乡的气息扑面而来。小桥流水,乌篷船欸乃作响,空气湿润,带着泥土和植物的清新气息。街市繁华,人流如织,吴侬软语萦绕耳边,一派富庶安宁的景象。

      蒙面人将她安置在扬州城西一处不起眼、但干净雅致的民居里。小院临着一条安静的内河,白墙黛瓦,院中有一口古井,几丛翠竹,环境清幽。

      “姑娘暂且在此住下。这是日常用度。”蒙面人递给她一个沉甸甸的钱袋,以及一个地址,“若有急事,可去‘济世堂’药铺寻一位姓吴的掌柜,出示此物。”他同时递过来的,还有半枚雕刻着竹叶纹样的青玉符,与白守竹给她的那枚白玉牌上的纹路如出一辙。

      叶苏月接过,郑重收好。“多谢。”

      “此地相对安全,但姑娘仍需谨慎,非必要,勿要与外人过多接触。需要什么,可告知隔壁的王嬷嬷,她是自己人。”蒙面人交代完毕,如同前几次一样,悄无声息地离去。

      叶苏月站在这个小院里,看着陌生的环境,心中感慨万千。从京城波诡云谲的深宫,到荒冢野坟的惊魂,再到这江南水乡的静谧小院,短短时日,恍如隔世。

      隔壁的王嬷嬷是个五十岁上下的妇人,面相和善,手脚麻利,每日会准时送来饭菜,打扫院落,但话不多,从不多问一句。叶苏月知道,这也是白守竹安排的人。

      安顿下来后,叶苏月没有立刻行动。她先是花了几天时间熟悉扬州城的环境,尤其是各大药铺和医馆的分布。她穿着普通的细布衣裙,梳着简单的发髻,混迹于市井之中,就像一个真正来投亲的普通女子。

      她很快发现,扬州不愧是南北药材汇聚之地。药铺林立,药材种类繁多,许多在京城太医院都难得一见的珍稀药材,在这里似乎并不算稀奇。

      她开始有目的地光顾那些信誉较好、规模较大的药铺,以“家中长辈有旧疾,需寻几味特殊药材”为由,旁敲侧击地打听“赤石脂”的消息。

      大多数药铺掌柜听到“赤石脂”,都面露茫然或直接摇头,表示从未听过此药。这并未出乎叶苏月的意料,“赤石脂”若真如海外药志所载那般罕见且阴毒,必然不会公然流通于市。

      但她并未气馁。她知道,有些东西,往往隐藏在更深的角落里。

      这日,她来到了蒙面人留下的那个地址——“济世堂”。药铺门面不算最大,但位置僻静,进出之人也多非普通百姓,神色间带着几分谨慎。

      叶苏月走进药铺,柜台后是一位戴着瓜皮帽、留着山羊胡、眼睛眯成一条缝的老者,正拨弄着算盘。

      “掌柜的,请问吴掌柜在吗?”叶苏月上前,压低声音问道。

      老者抬起眼皮,打量了她一眼,目光在她普通的衣着上扫过,淡淡道:“这里没有什么吴掌柜,姑娘找错地方了吧?”

      叶苏月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那半枚青玉符,放在柜台上。

      老者看到玉符,眯缝的眼睛骤然睁开一丝,精光一闪而逝。他不动声色地收起玉符,脸上堆起生意人的笑容:“原来是苏姑娘,里面请,吴掌柜在后堂歇着呢。”

      他引着叶苏月穿过柜台旁的小门,来到一处安静雅致的内堂。一位穿着褐色绸衫、面容清癯、约莫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正在品茶,见到他们进来,微微颔首。

      “吴掌柜,这位苏姑娘找您。”老者恭敬地说完,便退了出去,并带上了门。

      吴掌柜放下茶杯,目光平和地看向叶苏月,并未因她年轻而有所轻视:“姑娘手持竹叶符,想必是京中贵人嘱托。不知有何需要吴某效劳之处?”

      叶苏月知道时间宝贵,也不绕弯子,直接问道:“吴掌柜,晚辈想打听一味药材,名为‘赤石脂’。”

      吴掌柜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沉吟片刻,才缓缓道:“赤石脂……此物名字,吴某倒是偶有听闻。据一些南方来的药商提及,似乎产于南疆瘴疠深处的某些矿脉之中,性极阴寒,产量稀少,且……因其性质特殊,寻常医者根本用不上,也无人敢轻易尝试。姑娘寻此物,是为何用?”

      他的回答,比之前那些掌柜要知道得多,但也证实了此物的罕见与危险。

      “家中长辈留下一张古方,需此物作为药引,故而寻访。”叶苏月早已想好说辞,“不知吴掌柜可知,扬州地界,何处可能寻得此物踪迹?或者,近年来,可曾有人求购过此物?”

      吴掌柜摇了摇头:“此物罕见于中原,扬州虽药材汇聚,却也极难见到。至于求购……”他顿了顿,压低声音道,“不瞒姑娘,约莫半年前,倒是有几个生面孔,在暗市里打听过类似描述的东西,但具体是不是赤石脂,未能确认。那些人行事诡秘,不像寻常药商。”

      半年前?生面孔?叶苏月心中一动。时间点似乎有些微妙。

      “可知那些人的来历?”

      吴掌柜摇头:“暗市规矩,不问来历。只知道他们出手阔绰,但最终似乎并未买到想要的东西,很快就离开了扬州。”

      线索似乎又断了。但叶苏月并不失望,至少确认了确实有人在寻找这类阴寒之物。

      “多谢吴掌柜告知。”她起身道谢。

      “姑娘客气。”吴掌柜也站起身,神色郑重了几分,“姑娘既然持符而来,便是自己人。在扬州地界,若遇寻常麻烦,可来济世堂。但若涉及……更深之事,”他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外面,“还需万分小心。这江南水乡,看似平静,水下之深,不亚于京城。”

      叶苏月明白他的意思,点头道:“晚辈谨记。”

      离开济世堂,走在熙攘的街道上,叶苏月的心情并不轻松。吴掌柜的话证实了她的猜测,寻找“赤石脂”或其类似物的人确实存在。而这扬州城,也绝非表面看上去那般简单。

      展公府的庇护,给了她一个安全的容身之所和初步的信息渠道。但真正的调查,才刚刚开始。她需要更深入地融入这座城市,从更隐蔽的渠道,去捕捉那些可能转瞬即逝的线索。

      她抬头,望着江南灰蓝色的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气。

      父亲,无论害您的人隐藏得多深,女儿一定会在这江南之地,找到指向他们的蛛丝马迹。

      水乡迷雾,终将散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