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救援后的疲惫 ...
-
傍晚的风带着点凉意,卷着救援站训练场上的尘土,刮过仓库的铁皮屋顶,发出“呜呜”的声响。沈砚舟正用镊子夹着最后一缕蚕丝线,小心翼翼地穿过《论语》注本的纸页——这页书的虫蛀处终于补完了,新贴的桑皮纸泛着浅淡的白,像给旧时光打了块温柔的补丁。
他直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目光扫过窗外。天色已经擦黑,救援站的红门里亮着灯,隐约能看见车库的门开着,几个穿着作训服的人影在忙忙碌碌,大概是在整理下午出警回来的装备。
桌上的空碗还没收拾——那是他按照苏曼给的菜谱煮的面条,清水煮面,只放了点盐,寡淡得像他过去的日子。可不知怎么的,吃的时候总觉得比便利店的三明治多了点什么,或许是灶台残留的烟火气,或许是那本卡通菜谱带来的微妙心理作用。
正准备起身洗碗,院门外突然传来很轻的脚步声,不像是白天那种带着训练节奏的步伐,倒像是拖着什么重物,踉踉跄跄的。沈砚舟走到铁皮门后,透过门缝往外看——
是陆野。
他背对着仓库,靠在院墙根下,手里夹着支烟,火光在昏暗中明明灭灭。作训服的袖子卷到手肘,露出的小臂上沾着点暗红色的污渍,像是干涸的血。他低着头,肩膀微微垮着,平时挺直的脊背此刻弯出个疲惫的弧度,连抽烟的动作都透着股无力感,和白天那个雷厉风行的消防员判若两人。
沈砚舟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他想起下午路过救援站时,看到的那辆蒙着白布的担架车,还有队员们脸上凝重的表情。当时他没敢多问,只觉得空气里都飘着股压抑的气息。
陆野吸完一支烟,把烟蒂摁在脚下的砖块上,又摸出一支点上。打火机“咔哒”一声响,照亮了他眼下的乌青,还有紧抿的嘴角——那上面似乎有道新的划痕,渗着点血珠。
沈砚舟往后退了半步,后背撞到了木桌,桌上的镇纸轻轻晃动了一下。他突然想起自己的修复笔记里夹着的那本旧书——上周随手递给陆野的那本,讲的是民国年间一场大火后的城市重建,里面有段话他记得很清楚:“救灾者,救的是别人的命,也得扛住自己的心火。”
那时他不懂什么叫“心火”,此刻看着墙根下那个落寞的身影,突然有点明白了。
他犹豫了很久,转身走到书架(临时用几个纸箱搭的)前,翻出那本旧书。书页边缘已经被他摩挲得有些卷边,他捧着书,手指在封面上反复摩挲,指腹的薄茧蹭过粗糙的纸页,像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
院门外的烟又抽完了。陆野似乎想站起来,却踉跄了一下,伸手扶住了墙壁。沈砚舟再也忍不住,轻轻推开了铁皮门。
“吱呀”的门轴声在安静的院子里格外清晰。陆野猛地回头,眼里还带着没散去的疲惫和戾气,看到是他时,明显愣了一下,像是没想到这个时间会有人出来。
“你……”陆野的声音很哑,像是被砂纸磨过,“还没睡?”
沈砚舟没回答,只是慢慢走过去,把手里的书递给他。书的封面是土黄色的,在昏暗中不太起眼,只有“重建记”三个字用隶书印着,透着股陈旧的气息。
“这个。”沈砚舟的声音很轻,几乎要被风吹散,“你上次没拿走。”
陆野低头看着那本书,又抬头看了看沈砚舟。昏黄的路灯从巷口照进来,刚好落在沈砚舟的脸上,他的睫毛很长,垂着的时候在眼下投出片浅影,眼神里没有平时的疏离,只有点笨拙的、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的关切。
陆野沉默了几秒,伸手接过书。指尖碰到沈砚舟的指腹,两人都像被烫到似的缩了缩。书不厚,却意外地有点沉,压在陆野手心里,像是压着点什么说不清楚的东西。
“下午……”沈砚舟斟酌着开口,想问又不敢问,话到嘴边变成了,“出任务了?”
陆野“嗯”了一声,声音低得像从喉咙里挤出来的。他翻开书,随意地往后翻着,目光却没落在字上,像是在发呆。过了会儿,他突然指着其中一页说:“这里,写的是‘烧塌的梁木,能改造成新的门框’。”
沈砚舟凑过去看。那页确实画着幅插图,是工匠们把烧焦的木料刨光、打磨,重新拼接成门框的样子,旁边写着:“败絮其外,金玉其中,不在形,在骨。”
“今天救一个小孩,”陆野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带着点自嘲,“判断错了坍塌的方向,差点让他被埋第二次。虽然最后救出来了,可……”他没再说下去,只是用力闭了闭眼,指节因为攥紧书而泛白。
沈砚舟看着他手背上的擦伤,又想起那道渗血的嘴角,突然说:“我修复古籍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失手。”
陆野抬头看他。
“上次有本明代的残卷,”沈砚舟的目光落在远处的墙根,像是在回忆,“补的时候没算准纸的张力,一拉,裂了道更大的口子。”他顿了顿,声音轻得像叹息,“当时觉得完了,毁了。可后来换了种手法,用蚕丝线一点点缀起来,反而比原来更结实。”
他说完,有点局促地低下头,觉得自己说这些很可笑。修复古籍和救人怎么能一样?纸张破了能补,人心要是受了伤,哪有那么容易复原。
可陆野没笑。他看着沈砚舟低垂的头顶,看着他因为紧张而微微攥紧的手指,突然觉得心里那股憋了一下午的火气,好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浇熄了点。
“你是说,”陆野的声音缓和了些,带着点不确定,“错了也能补救?”
“嗯。”沈砚舟点点头,终于敢抬头看他,“就像那本书里说的,梁木烧黑了,还能做门框。”
陆野盯着他看了几秒,突然笑了。不是白天那种爽朗的笑,是带着点释然,又有点无奈的笑,眼角的疲惫好像都淡了些。“你这人……说话倒是挺有意思。”
沈砚舟没接话,只是觉得心里那块紧绷的地方松了松。
“书我收下了。”陆野把书揣进怀里,像是怕被风吹走似的,“谢了。”他站直身体,虽然还是能看出疲惫,可脊背已经挺直了,“我先回去了,你也早点睡。”
“嗯。”
陆野转身往红门走,脚步比刚才稳了些。走到门口时,他又回头看了一眼,沈砚舟还站在原地,路灯的光给他镀上了层模糊的金边,像幅没干透的水墨画。
“对了,”陆野喊了一声,“你做的面条……闻着挺香。”
沈砚舟一愣,脸颊瞬间有点发烫。他傍晚煮面时开了点窗,没想到被他闻到了。
陆野看着他泛红的耳根,嘴角弯了弯,没再说什么,推门走进了救援站。
仓库的门被重新关上,隔绝了外面的夜色。沈砚舟靠在门后,手还放在门闩上,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得有点快。他走到桌边,看着那本摊开的《论语》注本,突然觉得今晚补好的这页纸,好像比以往任何一页都要平整。
窗外的风还在吹,铁皮屋顶的“呜呜”声像是在哼一首不成调的歌。沈砚舟拿起那本卡通菜谱,翻到“番茄鸡蛋面”那一页,手指在“鸡蛋打散”几个字上停了停,心里莫名冒出个念头——或许,明天可以试试放个鸡蛋?
这个念头让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他摇摇头,把菜谱合上,却没放回角落,而是轻轻放在了枕头边。
黑暗中,怀里的旧书硌着胸口,陆野能感觉到那粗糙的纸页。他摸出手机,屏幕亮起来,显示着陈曦发来的消息:“副队,那小孩没事了,医生说明天就能转普通病房。”
他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很久,手指在屏幕上敲了敲,回了个“好”。然后翻开那本《重建记》,借着手机光,重新看起沈砚舟指过的那一页。
“败絮其外,金玉其中,不在形,在骨。”
陆野的指尖划过那行字,突然觉得,这个总抱着古籍、说话轻声轻气的邻居,或许不像他看起来那么“格格不入”。至少,他递过来的这本书,还有那些笨拙的话,确实让他心里那团烧得发慌的“心火”,降下去了不少。
夜渐渐深了,救援站和仓库都陷入了安静。只有那本旧书,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人那里,散发着同样的、微弱的暖意。